关于族谱的作文

关于族谱的作文

关于族谱的作文

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王一舟

周六是爷爷66岁的生日,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赶回乡下给爷爷过生日。

爸爸在清扫庭院,妈妈在河边帮奶奶洗菜,我坐在爷爷旁边,看看门口繁茂的桂花树,望望天,怡然自得地跟爷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爷爷,我们家祖先是怎样的人?”

“不清楚,原先太爷爷兄弟几个从江北过来的。”

“江北?”我继续问: “那有没有族谱啊?”

“他们渡江过来的时候给弄丢了。”爷爷淡淡地说。

“哦!”我随口回答,心里却一惊——族谱这么重要的东西,且不说记载着家族历代显赫人物的伟业、姻缘,那些关于家族的禁忌,甚至是文化习惯,就这样被遗失了,那些文化岂不是也随之如沙子般散落在风中了„„我有些惋惜,抬头看爷爷,他神色仍不变地自然。

由远及近地,一阵急促的高跟鞋落地声,姑姑来了。我起身打招呼,看到姑姑拎了一个保温袋。

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就在这时,奶奶喊着:“吃饭啦!”

坐到餐桌前,姑姑才把保温袋打开,从里面捧出一只保温盒递给爷爷。

“喏,爸,66块肉!”

爷爷接过盒子,打开,一阵扑鼻的肉香。

盒子里只有巴掌大的肉,被切得一块块的,每一小块肉与肉之间都有清晰的界线,被分离开来。

“我弄了一上午呢,数了3遍,66块正好!”姑姑笑着说。

我问: “为什么要66块啊?”

爸爸答: “66,吃块肉,是江北人的习俗呢!”爷爷没说什么,只是嘴角挂着浅浅的笑,举起了筷子。

“江北人的习俗?”我反复地想着。

与其说是习俗,不如说是文化的传承。

我如醍醐灌顶!

原来不曾有遗失文化之说!贫穷年代女儿在父亲66岁生辰烹煮66块肉的风俗,一直流传到富裕的今天。如今吃肉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但姑姑仍辛苦地切肉、数肉,我仿佛能看到清晨的阳光洒进厨房,连岁月也被粉碎并揉进这细碎的阳光中,一遍又一遍地数着那些薄薄的肉片,不厌其烦地切肉,再数,最后浓缩成小小的一碗——爱。

在孝与慈祥之间,在爱与被爱之间,文化似传家之宝,在时光里被磨去棱角,精华被一代一代传承,像流水一样,承载着亲情,流过苦难和快乐,兴盛或衰落,深情不变。

餐桌上仍欢声笑语,我在思考中逐渐明了。

隐形的族谱终于传到了我手中。

我笑眯眯地说: “爸爸,以后我也帮你切66块肉。”

(指导教师 贺克春) 《关于族谱的作文》

关于族谱的作文

关于族谱的作文

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王一舟

周六是爷爷66岁的生日,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赶回乡下给爷爷过生日。

爸爸在清扫庭院,妈妈在河边帮奶奶洗菜,我坐在爷爷旁边,看看门口繁茂的桂花树,望望天,怡然自得地跟爷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爷爷,我们家祖先是怎样的人?”

“不清楚,原先太爷爷兄弟几个从江北过来的。”

“江北?”我继续问: “那有没有族谱啊?”

“他们渡江过来的时候给弄丢了。”爷爷淡淡地说。

“哦!”我随口回答,心里却一惊——族谱这么重要的东西,且不说记载着家族历代显赫人物的伟业、姻缘,那些关于家族的禁忌,甚至是文化习惯,就这样被遗失了,那些文化岂不是也随之如沙子般散落在风中了„„我有些惋惜,抬头看爷爷,他神色仍不变地自然。

由远及近地,一阵急促的高跟鞋落地声,姑姑来了。我起身打招呼,看到姑姑拎了一个保温袋。

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就在这时,奶奶喊着:“吃饭啦!”

坐到餐桌前,姑姑才把保温袋打开,从里面捧出一只保温盒递给爷爷。

“喏,爸,66块肉!”

爷爷接过盒子,打开,一阵扑鼻的肉香。

盒子里只有巴掌大的肉,被切得一块块的,每一小块肉与肉之间都有清晰的界线,被分离开来。

“我弄了一上午呢,数了3遍,66块正好!”姑姑笑着说。

我问: “为什么要66块啊?”

爸爸答: “66,吃块肉,是江北人的习俗呢!”爷爷没说什么,只是嘴角挂着浅浅的笑,举起了筷子。

“江北人的习俗?”我反复地想着。

与其说是习俗,不如说是文化的传承。

我如醍醐灌顶!

原来不曾有遗失文化之说!贫穷年代女儿在父亲66岁生辰烹煮66块肉的风俗,一直流传到富裕的今天。如今吃肉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但姑姑仍辛苦地切肉、数肉,我仿佛能看到清晨的阳光洒进厨房,连岁月也被粉碎并揉进这细碎的阳光中,一遍又一遍地数着那些薄薄的肉片,不厌其烦地切肉,再数,最后浓缩成小小的一碗——爱。

在孝与慈祥之间,在爱与被爱之间,文化似传家之宝,在时光里被磨去棱角,精华被一代一代传承,像流水一样,承载着亲情,流过苦难和快乐,兴盛或衰落,深情不变。

餐桌上仍欢声笑语,我在思考中逐渐明了。

隐形的族谱终于传到了我手中。

我笑眯眯地说: “爸爸,以后我也帮你切66块肉。”

(指导教师 贺克春) 《关于族谱的作文》


相关文章

  • 谈谈当代编修家谱或族谱的体例
  • 署名 贾载明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逐步繁荣,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多彩.在这个背景下,人们想到了编修家谱或族谱,经过近20年发展,如今形成了风气和潮流. 然而,总的情况看,由于新编修的家谱或族谱多出自民间,编修者虽热情很高,但水 ...查看


  • 杨士奇之族谱序跋所见宗族与修谱
  • 杨士奇之族谱序跋所见宗族与修谱 --以明初江西泰和及吉安为中心1 常建华 (南开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摘要:明初内阁大学士.江西泰和人杨士奇(1366-1444年)作有族谱序跋七十多篇,集中于家乡泰和县以及所属吉安 ...查看


  •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 ...查看


  • 南阳镇平晁陂王姓蒙古族家谱
  • 目     录 1.前言 ...................................................... 王兆良1 2.镇平晁陂王氏族谱序(1)................................. ...查看


  • 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宗族社会及其规范
  • 摘 要:天柱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明清以降,其对宗族内部事务的管理与控制日益加强并且规范化.宗族通过祠堂修建及其祭祀.族谱编纂及其修改等方式,实现了对其内部社会行为规范的控制与调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天柱宗族社会的持续繁荣及社会秩序 ...查看


  • 祖父周自齐对[周氏族谱]的修订
  • 祖父周自齐对<周氏族谱>的修订 周政 祖父周自齐曾对<周氏族谱>中自己家庭的三个成员,父亲 周镐秀.弟弟周玺(自元)和他本人的内容,亲笔做过补充和订正.该族谱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印本,由十二世京秀镌,十三世 ...查看


  • 南雄珠玑巷的畲族--兼谈深度汉化的散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前景
  • 南雄珠玑巷的畲族:兼谈深度汉化的散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前景 南雄珠玑巷的畲族 --兼谈深度汉化的散居少数民族的文化前景 陈运飘   马丽 [摘要]粤北南雄市珠玑巷里有一支畲族,姓雷,近百年来他们生活在汉民族的包围之下,已基本被汉化,已没有了本民 ...查看


  • 数码系谱的建构与运用
  • 2011-03-26 17:31:39|  作者:陈进传 来源:<宜兰文献杂志>第64期 一.前言 家族是传统汉人社会的最大维系力量,其历史发展十分久远,运作相当复杂,内容似极繁多,使人在认知上多少造成一些困扰与误解,特别是外国 ...查看


  • 冯子振籍贯考
  • 摘要:元代著名词曲家冯子振的籍贯共有五种说法,即东海说.攸县说.湘乡说.宁乡说.双峰说,而以"攸县说"最为盛行.然据传世文献及冯子振故居.墓地.后裔等佐证材料,可证冯子振籍贯是湘乡县. 关键词:冯子振:籍贯:湘乡县:元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