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帕金森定律看行政效率的提高
【摘要】新世纪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前,中国政府这个庞大的行政机构越发的有心无力,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伴随的是组织机构的臃肿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主要分析“帕金森定律”对我国政府组织的影响方式,尝试得出一些克服这些现象的措施以促进我国行政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帕金森定律;政府机构;行政效率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组织先后进行过多次改革。从整体上看,这些变革基本上是围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管理重点而进行的。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调整机构和精简人员,以及后来的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然而每一次的机构改革,“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都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帕金森定律的内容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3条出路:第一是申请辞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不会走,因为那样做他会失去很多权力;第二条路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他的对手;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就分担了他的工作,他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平庸无能,他们也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这就是所谓的“二流的上司造就三流的下属”。由此就形成了人浮于事、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的局面。
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行政学者诺思科特·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帕金森定律从行政机构和行改人员的结构层面揭示了行政管理的负效应,充分地暴露了管理机构存在的顽症,体现行政效率增长的消极与对抗力量。“它并非只能是特定社会制度和特定时期内行政机构中所具有的现象,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行政管理活动和全过程。”
二、帕金森定律下我国官僚机构存在的问题
1、越精简越庞大的现状。我国一直从改革开放时就一直致力于政府机构的改革,然而一再的努力却一次次的在帕金森定律面前败下阵来,帕金森定律在每
一次机构改革的漏缝中持续发展。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改革的艰难与困境,以“人人为私”为前提的帕金森定律是在资本主义的下衍生出来的定律,照理来说是不应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不可摆脱的弊病的。但是从“经济人”的假设来看它似乎就可以理解原因。大部分政府官员不能摆脱“经济人”的角色,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了这点根本认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
2、机构庞大所带来的事务繁杂,效率低下问题。如果帕金森定律在使政府机构庞人的同时,带来的却是更多琐碎的公务。更复杂的利益关系,更腐败的官僚体系和低下的行政效率。一方面,人员的增多加大了政府机构掌控的难度,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庞大的政府机构本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责任分散效应,它也能解释为什么庞大的政府机构会引起效率低下的问题,责任分散效应也可以里理解为旁观者不作为的现象。
3、“官僚主义”和“近亲繁殖”。“帕金森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特征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总喜欢扩大下属机构;因而使行政机构臃肿庞大,呈金字塔状,还会按照一定速度增长。所需要补充的人员是“下手”而不是“对手”。长期以来,我国党政机关臃肿、人员膨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近亲繁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些心术不正的官员,以权谋私,“举贤不避亲”。而“近亲繁殖”最终的受害者则是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他们经常会因有“野心”,而受到轻用、不用,甚至是压制。
三、跨越帕金森定律,提高行政效率
要跳出帕金森定律.提高行政效率,必须通过对行政主体的科学化管理来实现。要实现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行政主体必须以对自身事务的有效和高效管理为基础。
1、行政流程要简化。“行政流程是指政府管理活动的整个作业过程。包括从社会需要(管理问题)到政府行政决策、规划、组织实施直至社会需要的满足(管理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表现为纵向和横向两种运行方式。纵向的层级多寡,横向职能分工的粗细直接决定组织体系的规模,组织规模与行政流程成正比,与行政效率成反比。帕金森定律发挥影响的土壤就宽广,行政效率就越低下。反之,流程短,组织效率就高。要跳出大组织、大流程的框架模式,必须对政府管理活
动进行科学化的定位,合理化的由下而上的改革和改造。
2、政府组织要合理。所谓合理组合政府组织是指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依据经过科学化定位和合理化行政流程来规范政府职能,设置政府的组织机构。政府组织是行政流程的载体,行政流程简化,这些承担相应流程的政府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简化行政流程,合理组合政府组织,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理顺、转变政府职能。因此,正确的操作链是:转换政府职能——简化行政流程——组建规模适度的政府组织。
3、人员队伍要精干。组织是人格化的组织.组织的效率在于人员的素质。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事择官则兴盛,为人择官则衰败。因此,要跳出帕金森定律,合理选拔行政人员是关键。因为害怕职位竞争而录用平庸之辈是导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故而,一定要选拔那些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办事能力强的人员,并通过培训,转岗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公务员存量的素质。
4、法制保障要强化。我国现行治国之路开始转变,由人治的方式转到法治的方式,依法行政已经形成一致的认识,共同的立场,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传统干部制度建立了新的公务员制度: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关于录用、考核、职位分类等16个单行法规。然而,对行政主体的法制化管理存在弱化、空化趋势。
【参考文献】
[1]杜娜,方晓娥.解读帕金森定律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2008.(5):294.
[2]任玉岭.精官方能简政简政需要精官EJ].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05,(2):73.
[3]罗志恒.帕金森定律的跨越~怎样提高行政效率[J].湖湘论坛,2()()1,(4):58.
[4]方建文.中国,能否走出“帕金森怪圈”【DB/oL】.中国国情网,2003-04-28.
[5]周三多.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吴学安.说长论短可怕的“帕金森定律”[J].党员文摘,2000,(9).
[7]勒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
[8]张波,张景肖.应用随机点过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9—61
从帕金森定律看行政效率的提高
【摘要】新世纪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前,中国政府这个庞大的行政机构越发的有心无力,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伴随的是组织机构的臃肿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主要分析“帕金森定律”对我国政府组织的影响方式,尝试得出一些克服这些现象的措施以促进我国行政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帕金森定律;政府机构;行政效率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组织先后进行过多次改革。从整体上看,这些变革基本上是围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管理重点而进行的。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调整机构和精简人员,以及后来的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然而每一次的机构改革,“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都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帕金森定律的内容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3条出路:第一是申请辞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不会走,因为那样做他会失去很多权力;第二条路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他的对手;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就分担了他的工作,他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平庸无能,他们也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这就是所谓的“二流的上司造就三流的下属”。由此就形成了人浮于事、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的局面。
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行政学者诺思科特·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帕金森定律从行政机构和行改人员的结构层面揭示了行政管理的负效应,充分地暴露了管理机构存在的顽症,体现行政效率增长的消极与对抗力量。“它并非只能是特定社会制度和特定时期内行政机构中所具有的现象,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行政管理活动和全过程。”
二、帕金森定律下我国官僚机构存在的问题
1、越精简越庞大的现状。我国一直从改革开放时就一直致力于政府机构的改革,然而一再的努力却一次次的在帕金森定律面前败下阵来,帕金森定律在每
一次机构改革的漏缝中持续发展。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改革的艰难与困境,以“人人为私”为前提的帕金森定律是在资本主义的下衍生出来的定律,照理来说是不应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不可摆脱的弊病的。但是从“经济人”的假设来看它似乎就可以理解原因。大部分政府官员不能摆脱“经济人”的角色,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了这点根本认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
2、机构庞大所带来的事务繁杂,效率低下问题。如果帕金森定律在使政府机构庞人的同时,带来的却是更多琐碎的公务。更复杂的利益关系,更腐败的官僚体系和低下的行政效率。一方面,人员的增多加大了政府机构掌控的难度,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庞大的政府机构本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责任分散效应,它也能解释为什么庞大的政府机构会引起效率低下的问题,责任分散效应也可以里理解为旁观者不作为的现象。
3、“官僚主义”和“近亲繁殖”。“帕金森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特征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总喜欢扩大下属机构;因而使行政机构臃肿庞大,呈金字塔状,还会按照一定速度增长。所需要补充的人员是“下手”而不是“对手”。长期以来,我国党政机关臃肿、人员膨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近亲繁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些心术不正的官员,以权谋私,“举贤不避亲”。而“近亲繁殖”最终的受害者则是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他们经常会因有“野心”,而受到轻用、不用,甚至是压制。
三、跨越帕金森定律,提高行政效率
要跳出帕金森定律.提高行政效率,必须通过对行政主体的科学化管理来实现。要实现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行政主体必须以对自身事务的有效和高效管理为基础。
1、行政流程要简化。“行政流程是指政府管理活动的整个作业过程。包括从社会需要(管理问题)到政府行政决策、规划、组织实施直至社会需要的满足(管理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表现为纵向和横向两种运行方式。纵向的层级多寡,横向职能分工的粗细直接决定组织体系的规模,组织规模与行政流程成正比,与行政效率成反比。帕金森定律发挥影响的土壤就宽广,行政效率就越低下。反之,流程短,组织效率就高。要跳出大组织、大流程的框架模式,必须对政府管理活
动进行科学化的定位,合理化的由下而上的改革和改造。
2、政府组织要合理。所谓合理组合政府组织是指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依据经过科学化定位和合理化行政流程来规范政府职能,设置政府的组织机构。政府组织是行政流程的载体,行政流程简化,这些承担相应流程的政府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简化行政流程,合理组合政府组织,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理顺、转变政府职能。因此,正确的操作链是:转换政府职能——简化行政流程——组建规模适度的政府组织。
3、人员队伍要精干。组织是人格化的组织.组织的效率在于人员的素质。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事择官则兴盛,为人择官则衰败。因此,要跳出帕金森定律,合理选拔行政人员是关键。因为害怕职位竞争而录用平庸之辈是导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故而,一定要选拔那些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办事能力强的人员,并通过培训,转岗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公务员存量的素质。
4、法制保障要强化。我国现行治国之路开始转变,由人治的方式转到法治的方式,依法行政已经形成一致的认识,共同的立场,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传统干部制度建立了新的公务员制度: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关于录用、考核、职位分类等16个单行法规。然而,对行政主体的法制化管理存在弱化、空化趋势。
【参考文献】
[1]杜娜,方晓娥.解读帕金森定律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2008.(5):294.
[2]任玉岭.精官方能简政简政需要精官EJ].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05,(2):73.
[3]罗志恒.帕金森定律的跨越~怎样提高行政效率[J].湖湘论坛,2()()1,(4):58.
[4]方建文.中国,能否走出“帕金森怪圈”【DB/oL】.中国国情网,2003-04-28.
[5]周三多.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吴学安.说长论短可怕的“帕金森定律”[J].党员文摘,2000,(9).
[7]勒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
[8]张波,张景肖.应用随机点过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