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基本脉络

一、

好强大的历史文明梳理!使我对世界文明和中华历史文明支离破碎的印象又重构成一条顺畅的流线!

其中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兼并包容,才会发展得更广大更长久。

中华文明,也如哲理一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起起伏伏数千年,如今正从盛衰周期的低谷走向高峰,祝福祖国,祝福中华民族,愿中华文明永世长存!

二、

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长安无疑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分;长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不相同,是一种构筑起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农耕文化的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就是现代工商业化,但我们无法忽视在悠久的农耕文明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阻力和动力、方法和路径都会不同于欧美国家。因此忽视长安文化就不会找到中国现代化的真正问题和出路。

长安文化中潜在着中国现代化必须的经验和智力资源。如目前在世界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儒、道思想,如中国现代化初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国策在长安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经验。三、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看完这篇文章颇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只是在一些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忍不住也来戏说一把~

首先我非常认同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祖宗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奠定的中华文明的基础是极好的,这种好不仅仅是是因为百家争鸣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的激荡,更因为这种原生文明的存在是反生物学的。为什么那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而且是在经历了多次极端的地质变化和气候变化后存活下来的物种;这些可怕的、毁灭性的记忆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就形成了对生存的本能渴望,所以钻木取火、种植、圈养……这些农耕文明的主要成就其实都是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诞生出来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我们的原生文明奠基人,他们所坚守和传播的,却是与我们生物本能完全相左的东西。不信我们来举个例子,荆轲去刺杀秦王,临行前发现少个是由,于是去找樊於期,说,兄弟,我准备去刺秦,借你的头用一用,樊於期一听,这是义举啊!好!我助你!二话不说就自刎了!还有一个,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任宰相,不幸被卷入了宫斗。他为了救自己的上司,和敌方的家臣战斗,结果一不小心被人把帽子打下来了。结果子路马上不打了,因为“君子死,冠不免”,所以他低头去捡帽子重新系上,结果被人伺机杀害了。这些事情放在今天来看简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我们的祖宗眼里,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世上有远甚于生命的东西存在,所以他们做得到轻生死、重信诺,能不计得失地去付出和奉献,在这样人、这样的信念下催生的原生文明怎么可能不伟大呢?

但是不幸的是,这一优良的基因在后续的继承中出了不少问题;当然这里的问题并不是指五胡乱华所带来的人口上的剧减,而是指理念的传承上的。首当其冲的一次打击就来自魏晋。我们都知道自汉以来儒家独大,而儒家思想用来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是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臣、父子、夫妻”。结果汉朝末年出了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随后又出了个司马炎,以其人之身治其人之道,把皇帝逼退后取而代之。司马炎上位以后,也知道自己把“君臣”之道颠覆得够彻底,所以他开始力推“以孝治国”,因此整个魏晋时期,孝道的盛行那

是自上而下蔚然成风,如果那个时候要申请辞职,绝对不用什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一句“我要回家看我妈”就能把上司的嘴给堵严实了;所以这个时期,虽然三纲崩了一个角,好歹还是站住了;然后到了宋朝,毁灭性的打击来了:一个国家的两个皇帝都被抓走了,留下的那个,既没有救回父兄,还索性迁都跑到江南安居乐业去了。当然,从全民生态来看,这个迁都很值当,起码换来了南宋高度发达的经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在这一时期;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什么样的呢?可能看惯了宫斗戏的人都觉得天子意味着权利,但是要知道,在天下儒生的眼里,天子就是楷模,那是天下之“道”的载体,有道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国之首的帝王尚在苟且偷生,那天下的儒生又有什么义务去传你的道,守你的国呢?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华文明的下坡路的拐点不是明清,而是从宋开始的;当国之脊梁已经弯曲的时候,哪怕经济再繁荣,也不过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粉饰太平。不知道杜太后要是知道当年为保社稷安定的“金匮之盟”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气得吐出一口血。

所以在我看来,屠杀未必是对一种文明最可怕的扼杀,信仰的崩塌才更为可怖。基于这一点,我也不认为中世纪的欧洲便尽是黑暗。大家有机会去梵蒂冈博物馆参观的话,可以留意下耶稣画像的作品,你会发现,早先耶稣画像后都有光环,但当你走到“末日审判”前的时候,耶稣基督背后的光环消失了;这种“消失”绝不是米开朗基罗福至心灵的神来一笔,而是一种文明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沉静思考的结果。因此我相信,当文明的基石不倒,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能拾起这微弱的火光,终有一天让他重燃起一场熊熊大火;而此时此刻,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当我们有幸站在这个冉冉上升的时间拐点,是不是也可以停下脚步,平心静气地思考下我们文化的起始,去重新发现下能让人“轻生死”的信念呢?

四、

什么是文化,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一群人在一段时间后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属性,这种经过时间和经历沉淀下来的东西才能称为真正化了我们灵魂的东西。我们如今的文化需要从哪里去寻找和刨根问底呢?或许从历史,从过去中总是能寻找到痕迹的。中华文明的根之所以未断,全在于我们的文化的精髓传承,这是我们的根。从中医的疗养,到弟子规教我们的道理中,我们总是能寻找出只有落回的根才是文化所能带给我们的价值。

回到最本质的落地,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是两个人能否互相深层次沟通的能量,文化是一个公司能持续长久的基因,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兴衰的标准,或许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化价值。

回归历史、哲学,或许回归真正内心长时间的自己或者别人,或许这就是文化,虚无缥缈却又实实在在。

五、

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卑是两个极端,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看看近代列强的船坚利炮的晚清即可见一斑,即使现在在学习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也会有民族虚无主义,以至之后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再审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一直保持谦卑,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清醒,比如农耕文化有容乃大的稳定性,游牧文化崇拜神灵的盲目性,海洋文化与生俱来的侵略性,也许各文化去芜存菁后的新融合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六、

从来都是觉得自己对于中华文明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历史也是属于学不好的那个。一来是自己没有耐得下性子来看,二来是这五千多年的历史,实在有点过于博大精深,以我的智商

余额,能够窥得一二就算是不错的了。上学那阵子老师还会教什么四大文明,什么十大遗迹之类,但是真正还能算是留在这个世界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估计也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了。说到这个不自主的觉得有那么一丝的骄傲,就像人家说的,你很厉害又能够怎么样呢,等过了N年之后我在外头,你在里头,活着才是最最重要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强弱的转换也是自然更替的一个过程,就像先生所讲的东升西落。读古今,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千个人读历史,会有一千种体味;阅历不同,处境不同,也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中华民族的发展兴衰的过程,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好好领悟。

七、

认真阅读了一遍,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的脉络非常有用。这样的文体非常喜欢,以“今日明月”的《明朝那点事》一书最为震撼。因为普通的史书,并不是每个人有信心通读一遍的。而戏说(确切的说是有蛮多认真考证的戏说)是有我等凡夫俗子比较喜欢的。真的可以说我们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需要多多学习。

魏征很早就告诉我们“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历史规律总是一直在发挥他的作用。未来如何,将来大势如何,其实可能在几千年之前就有了规划,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体现的载体是与时俱进而已。故历史趋势,历史规律需要多读。

一则有具体而微的故事题材,让我们就像看戏一样有趣。另外一方面,是非常非常的有条理性,让我们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情绪当中把事情给解决了,把难题给记住了。。

当然,本文的深入学习,也要再次阅读之后再写。感谢。。

八、

作者从全世界的发展视角,阐述中华文明的脉络,从时间的角度对比中西方,确有不少新颖可取之处,读来新鲜。但细细回味,总觉得他的阐述是主观与客观的杂糅,只能说是一家之言,从历史发展的结果倒推其原因,并把原因归结为某一单一因素,一看就是文科生,没有理工科的思维与视角。最初是在微信里看了这篇文章,后看到理事会的编者按,也就明白其用心,去体会中华文明的长河漫漫。

九、

历史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论我们怎么研究,也只能趋近于真实的历史。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包容性极强,一直流传到现在。私以为文章中很多东西夸大了,但是某些东西值得一读。历史上的任何人都是有其是有局限性的,对我们而言,以史为鉴。

十、

一直不想承认,中华文明,其实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起源久远。

一直不想承认,世界三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文明,老是纠结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自己少小时候认为的,世界最为辉煌的文明。

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与埃及人都有古老的祖宗崇拜,相信有来生,建立很是豪华的地下宫殿——寝宫?

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说在三皇五帝之前,中国的概念就存在?

一直很好奇,孔子们也是在整理前人的“圣人之言”,那这些圣人之言来自何处?

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边缘地带的文明最终会战胜高于自己的文明?并对世界文明的大融合大发展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是公元前4世纪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同样,16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人类文明进入大爆发时代,可惜,这个文明大爆发时代,由西方文明一力承担,为什么是他们开启了人类的大时代?

公元元年前后一百年,东西方有相似的地方,但就是那些不同的地方,将我们永远的分割为东西方文明。那么,我们是否有智慧,在现有东西方文明基础上,建立一种类似于物理学界梦寐以求的“统一场理论”

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在五世纪,中华文明得以开创大唐盛世,至今为止,为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王道于天下”的楷模。

也很好奇,魏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的故事,因为这块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少提及,但就是这两个时期,华夏民族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

也很好奇,羸弱的宋朝,却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全民生态式”最为繁华的时代;

我们所诟病的元朝,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连接起来,为大航海时代之前,人类交往的最大极限;

同样很好奇,同为农民出身,为什么朱元璋开启了中华文明全面落后与于西方文明的序幕,而刘邦,这个地痞流氓,却让世界最大人口的族群,选用了他的王朝名字,作为自己的标签。不无遗憾,被标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为什么仅仅只是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锁在那个深宫大院里,自己一人把玩?

我们应该感激日本吗?我们终于走出盲目自大,走向百年自卑?

我们应该感谢1911年-1949年吧,现代版的“春秋战国“时代,只用了40年,可惜,可叹------

我们应该感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吧,打乱了重来,再打乱再重建,虽然,秩序未得重建,但是已见曙光------

历史,不停的重演,形式不同,但是精彩依旧。我们探寻中华文明,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自信,我们追踪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当下,看清明天。

太阳明早依旧爬起来------

十一、

很喜欢理事会编者按中表达的观点,“我们编发于此,作为同志必读,是为了起一种'提醒'作用,提醒广大同志建立'中华文明'的意识。作者是谁、内容考证、观点衡量,并不重要。喜欢类似文字的同志,还可阅读余秋雨的《中华文脉》”,我觉得同志必读起一个提醒、启示和指引的作用是比较恰当的,我们和君学子也应重视起这点,而不要对同志必读中细节内容的对错过于苛刻要求,何况也很难分辨对错。

读完这一篇《中华文明基本脉络》,还是受益颇丰的,最起码帮助自己搭建起了了解中华文明的思路框架,树立了中华文明脉络意识,这对虽然喜欢历史,也一直很想却未能读过一遍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我来说,是很好的解渴。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新的认知,比如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原来是有由炎、黄、蚩尤、尧、舜、禹六位伟大王者带来的700到800年的热身准备期和由两个对折的公元前后21世纪的成熟文明期之分,是由这两个时期共同组成了让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五千年,比如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和感谢的“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北魏的孝文帝,是他融合文明,克服了诸子百家太斯文的缺点,为奠定鼎盛唐代立下了不朽功勋等等;也给了我很多自豪和自信,比如中华文明虽然不是最早跨入成熟文明门槛的文明,却是不中断的发展到今天、没有灭亡的唯一一个文明,比如历史证明,中华文明是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等等;也有很多警醒,比如中国哲学注

重考虑人和人的关系,而不太去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为我们的文明埋下了遗憾和隐患;比如明清的文化专制主义,直接影响到“近代和现代,我们连王阳明这样的哲学家也没有出过,连曹雪芹这样的小说家也没有出过,文化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创造力不断的降低”等等。

读史鉴今,痛定思痛,虽然中华文明的辉煌延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多艰难,我都希望自己可以是这条路上的一颗小石头,可以平凡,但有所价值。

十二、

喜欢历史,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观点,姑且听和记着关键点。

1、文化成熟的标准:(1)、文字(2)、群居定居(3)、金属冶炼

2、四大文明: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了下来,没有中断

3、中华文明的六位伟大王者:炎帝(耕种、火、草药)、黄帝(冶炼金属、文字)、蚩尤(苗族)、尧、舜、禹。

4、文明发展中一件重要事情:哲学家的诞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希腊哲学家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5、中华文明最接近灭亡的一次——五代十国时期;文中说秦汉时的人太过斯文,不敢苟同,可以去看孔子等人的雕像,哪个不是高大威武、执剑而行,而且秦朝嬴氏一族本就有流着少数民族的血液。

6、《马可波罗游记》——元代;元代确定了现在中国疆域的大致轮廓,文化艺术繁荣

7、三种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

十三、

1、又一次从纵向(时间顺序)和横向(地里位置)进行文化与文明发展的梳理和对比,对于提纲挈领认识历史很有帮助。就像一根绳子上,通过打节点的方式,让绳子不会再纠缠在一起了。

2、一直以来学习传统文化,从上古时期的《皇帝内径》,到儒家文化等等,感受着古之人仰观天地,俯察人情的深刻与细致,逐步去尝试把所有的理论或先知先哲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这样的不唯书、只唯实的初衷和尝试,能够逐渐地将“道理”联系到真切的生活中。哲理出乎生活,更是要回归生活。

3、最近几年的学习,感受到黄皮肤黑眼睛,用筷子吃饭、喝热水是幸运的事情。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是经过灾难洗礼和锤炼的,所谓“多难兴邦”。在传承方面,我们的确很难超越先知先哲,如果不能超越,敬重、扬弃、践行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十四、

在国际化,全球化,扁平世界胜嚣尘上的今天世界,我们必须还要认清一个事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知道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知道莎士比亚,却没有能够用心读完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二十四史,那也很是遗憾。了解中华文明的脉络不是为了炫耀,彰显于他人,而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列祖列宗,自己文化的来源,自己文明的传承线索。所以新时代,我们更应重视国学,了解自身,不让中华文明在这个时代黯淡。

十五、

最近看完了基辛格的《论中国》和李光耀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两本书都对中国的例外性做了比较充分的阐述。基辛格讲到例外主义,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中国,在美国,

是相信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并且美国有传播这种普世价值的义务;而在中国,则是一种朝贡体系,并不苛求向外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但你得承认天朝的特殊地位。这种例外主义的形成,必然和历史是相关的。我们看看世界几千年,其他几乎所有古文明都没有能够继承下来,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中华文明却传承了几千年而不断。我们文明能够不间断得传承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文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包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稳定而独特的治理系统,从而保持了稳定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为了巩固统治,因为他们本身缺乏治理经验,就必须吸收学习已有的治理系统,而我们原有的儒家文化本就是这个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也就不断地被继承下来。而结果就是,在保留原有文化时,又融合了外来民族的文化,使得更加具有包容性。但中华文明过去的问题在于,在原有的治理体系中,包括国际关系中,中国一直是地位独特的,是中心的,其他国家是附属的或臣属的,或者是朝贡关系。但现代的国际关系却完全地颠覆了这种体系,导致我们的文明在最初接触到西方文明是完全不适应的。但是经过近百年的动荡后,中国已经逐步地吸收了西方文明中值得学习的先进部分,但同时仍坚持了自己的独特性,这就表现为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直不屈服于或跟从于某个世界强国,即使刚建国时与苏联结盟,但也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在国家仍不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在两大强权中间纵横捭阖。从中国几千年的脉络展望未来,中国必定是未来世界上独立自主的一支力量,对世界其他文明是开放包容的态度,而不是进行意识形态之类的输出,朝贡体系已不可能再现,但中国会利用经贸关系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最近的亚投行是一个重要指征,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一起打造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未来例外主义的两个大国,将会是国际关系的主角,中美关系的稳定将直接决定世界的稳定与和平。这种竞合关系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美国文化中的自由、创造、创新和中国文化中的合作、包容、格局相结合,才是新的最符合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潮流。十六、

作为一名理科生,历史知识只停留在高中水平,实在是很惭愧。对于这些历史故事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一直似乎总是为急功近利的事情奔忙。我想,和我一样,没有梳理过中国历史的人还有很多。读完这个同志必读,收获很多,至少借此提醒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多读文史类的书籍!

十七、

以前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对历史非常反感,不愿意被历史时间的年份,产生的意义这种套话,喜欢看历史故事,小说等,对于同志必读中的宋代杨家女将等颇有兴趣。后来看《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才真正看出了兴趣,觉得很有意思,看历史的角度和教科书上有很大的差别,不仅爱看,更愿意思考。

一篇文章梳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从炎帝,黄帝,到尧舜禹,用风趣的语言讲着大家都能听懂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秦汉时期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文化碰撞,思维擦出火花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中华文化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鲜卑族的到来,丰富了汉族的传统文化,从太斯文,没有执行力,到融入少数民族野蛮的文化。现在我们该学习的也是需要有斯文和野蛮并存,“去拼,去抢,去远航”,同时,更需要底蕴的厚度。再到盛唐,GDP颇高的宋代,孕育出戏剧的元代,固步自封的明清。这次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没有对海洋文明提高重视,没有看到发展,天天做着国力强盛的大梦,最后走向灭亡。近代中国发展非常快,没有形成时下有特色的文化,需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这篇文章不仅仅讲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欧洲文明等进行对比,客观的阐述了不同时期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距离。时而超越,时而落后,波峰与波谷交错出现。而中华文明不断延续,从未中断,这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于其他文明进行对

比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看到自己发展在各个时期的对错,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看了这篇文章,更感受到自己知识浅薄,需要不断学习。

十八、

之前已经看过这篇文章,这次又反复看了两遍,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每次看这一类文章,都有一种对中华文明深深的自豪感,会为那些发扬/传承/保护中华文明的人和事感到敬佩、幸运和感恩,如炎、黄、冯太后、孝文帝;同时也会为那些削弱/中断中华文明的人和事感到遗憾、揪心甚至愤懑,如对于汪直的处决、明清的闭关锁国、近代一次次的战败、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款。

文中有两段令我映像最为深刻、最有感触。一段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的一些学者写的书,说这么大的一个赔款,……,我们没有万劫不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咱中华民族实在是饱经风霜啊……”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和作者一样有一种哽咽的感觉,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坚持坚强而感动、自豪,愈发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努力奋斗。

另一段是文末“还有两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事,……,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唐代。请您允许我对这两件事情做个比喻,就是有一个武士被人家打败了,浑身都是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的歌声,他又拄着棍子站起来了。这童年的歌声就是那个时候的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的唐代曾经辉煌证据的发现,他又站起来了。”这个比喻非常有感染力,给我们每一个读者注入了信心和能量。我也相信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或者说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那一股强大的力量,给予我们永不言败的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力量。

十九、

这篇同志必读,确实让我看的有所反思。作者通过对于华夏五千年的思考,让我们对于炎黄子孙有了重新的思考。作者从四大文明古国写到,告诉我们其实现在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还在。然后作者通过炎黄子孙以及中国历朝历代的变化,让我们认清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尽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在1949年以后重新站了起来。俗话说“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一起看清了很多东西,有的可能我们没有意识到,但是会慢慢在岁月的流逝中激荡出来。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受到了儒家、道家等很多思想的洗礼,我们近现代也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都是文化的传承,一种时代的延续。

小时候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样的“余氏文字”以及对于文化的思考,也让我了解了一些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于文化的理解。我们无法预测若干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历史的年轮在不断前进,相信中华民族也会在岁月中激荡出自己的精彩。

二十、

浓缩版的中华发展史,写得不错。个人认为,中华文明的保留至今,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得偶然,另外地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其必然性,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底蕴深厚、包容性很强,所以即使遇到外族的侵犯,依旧可以逆势生长。其偶然性,在北魏鲜卑族的彻底融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倔强,这是一个很偶然的,也正是这个因素,加强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第三个,在地球最早的2个文明帝国产生的年代,因为汉朝的地域相据罗马比较偏远,中间间隔了中东、印度等诸多国家,加上还有喜马拉雅山的天然屏障,所以亚历山大的军队止步于印度,多种地域因素也确保了中华文明没有收到西方侵入摧毁,延长了中华文明的稳健发展。

二十一、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幅文明的画面,然而文明的话题太大太沉重,这帖子容易回却很难回得好。

各种文明中,我比较偏好西方文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近现代欧洲这条主线,它虽然并非四大文明一脉相承,却很美,它所涉及的文学、音乐、雕塑、建筑让我迷醉。

对于哲学而言,我没有什么底蕴,没怎么领会到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各种哲学的玄妙之处。作为思辨高手,哲学家长于精神传播,对公众的影响力无疑是空前的,但我仍有些难以理解人们为什么将许多哲学家提到那样的高度,他们不过是在反反复复、很清晰、很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观点而已,这种观点我们大家都有,深度不同而已。

或许是我理解得狭隘,现在说到中华文明必提国学,不过究竟什么是国学呢,有哪种“学”可以代表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吗?我不确定。

我自小就喜爱博物知识,杂七杂八的东西总是让我迷醉。我常常想,地球已经诞生了几十亿年,人类的整个历史对于地球史的时间占比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有第三只眼,自地球诞生之日就关注着它,等待着一种高等生物在其上出现,那它等的时间也太漫长了些。我真的不相信在地球这么存在了这么长以来,人类是出现的第一种文明。可是,根据现在的考古学发现以及文化传说,关于人类文明最远古的记忆也不过是“大西洲”,那也就是一万年前的事。我总是会推测地球上早该出现过文明,比大西洲也早得多,可是由于某种原因,文明毁灭了,一切重新开始,多少次不知道。至于为什么没有找到任何考古遗迹,不知道,我只是瞎猜而言,或许目前的科学先进程度还不够。为什么我会这么想,缘自恐龙。恐龙自2亿多年以前的二叠纪时代出现,一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灭绝,算起来这种生物竟然延续了1亿多年,这怎么可能,我真的不相信。我们人类历史才几千年,可现在天天在嚷嚷着气候变化、环境危机。恐龙时代虽然没有人为污染,但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难道就没有一些环境变化,难道这种生物就能顺利绵延这么多世代?难以置信,所以我很怀疑恐龙灭绝了不止一次,然而又进化出来。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人类文明不可能也是这样呢?

罗里罗嗦,我只是想说没觉得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比起其他哪怕只有几百年的文明会有多大的先进性,跳出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差别不大的。

关于中华文明,这个帖子以前看过,写得是挺流畅,主线感很强。不过我也还看过另外一个帖子,意思是咱们汉族人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华夏文明(那文中好像是把华夏文明与汉族文明混同)早已被少数民族灭亡,早已亡国,我们早已不是纯粹的华夏民族之后。这两种观点,很难去辩论谁对了多少,谁错在哪里,怎样看待中华文明,要看我们站在谁的角度上。如果从汉族(包括久居内地的其他民族)的角度出发,那我们所在的这块土地确实好多次被其他民族占领、统治,民族认同方面的传承确实有断裂。如果从我们脚下的这块核心区域(关于其定义也是一直在变化,从小变很大又变小)来看,占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始终都是蒙古人种,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说汉语,又怎么能说是断裂了呢。

东西方文明各有所长,就如“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相辅相成。如果一定要区别,那中华文明强调发自内心的文明,强调自治、克制、期望依靠内心的强大、道德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认为总体来看主流观点是“人性本善”;而西方文明,不相信人的自觉,强调制度的制约,其理论基础更偏重“人性本恶”。哲学观不同,在每一个时代的适用度、工具性、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而已。

我喜爱一切关于文化、文明的话题,但反对把它提到太高的高度,因为这些话题堆积了多少年来前人的心血与成果,太过精深、也太过沉重,与其反复讨论,不如务实一些,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它们,结合当下,做好自己(包括个人与集体)眼前的事。

二十二、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让我不禁想起大学时学跨文化心理学的时光,以及沉浸在这些自由而无用的知识的世界里的欢欣。虽然并不是一些及时有用的技能,但却让我们沉浸在这广阔而美好的世界里,觉得自己生活中的琐事,是那么渺小。

在学跨文化心理学的时候,我们被做的最多的训练,是包容性,对于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和人格特点,训练着去接受别人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只是不一样,并没有好或者不好。而看完这个历史的脉络,我也很感慨,中国文化能蓬勃发展至今,和这么多民族的交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那些被非汉人统治的时期,尽管汉人们境遇通常不那么好,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时期在为后代的子孙们打上了历史和国民性的补丁。因此我格外地佩服北魏的孝文帝,他的气度奠定了中华的复兴。

第二点,历史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中国把许多的重点都放在了人与人身上,从孔子那个时候便开始了。因此,我们的科学发展比欧洲慢上几拍,就跟这些大家关注的重心不同多少有关系,包括儒家为了保证当局者安定洗脑的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对于我们羸弱的明清后期能够支撑那么久,或许也有关系。中国文化里,没有出过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思想。

写到最后不禁想到以前复旦的顾教授来我们这里做的一个讲座,他说历史有三种,一种是历史书上的历史,一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历史书上的历史,是不靠谱的,因为是胜利者书写的。真实发生的历史,是无从得知的。而最后一种历史,叫做正在发生的历史,是你我共同来创造的。

愿与大家共创历史。

二十三、

我之前看过《世界通史》、《春秋史》、《史记》、《隋唐史》、《两晋南北朝》等各种史书,说真的,一是由于时间久了,有些内容都有些淡忘了,二是也从未像今天读的这篇同志必读那样有滋有味。虽然是戏说,作者用说书一样的语言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脉络给我们理顺了,同时也交待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为我们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和脉络。

除了本文提到的,中华民族在思想、制度、农业方面上的文明突出外,还有科技方面,大家熟知的以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为最显著的科技发明;医学方面,中华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唯一系统留存完整的传统学科,并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典籍闻名于世,现在中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相信;最想说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对外交流,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织技艺通过波斯、埃及等地西传至拜占庭和欧洲,还有唐宋时期,四大发明、陶瓷文化、茶文化以及农业上的耕种法的西传,还有元代蒙古的三次西征,都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也把中华文明带到了欧洲等西方。

理事会这个时候让我们学习并建立“中华文明”的意识,我认为其用心是,一是,让我们要秉持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对于他的辉煌灿烂要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一事实,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二是以史为鉴,我们应该既不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要勇于和善于汲取世界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借他人智慧不断充实自己,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社会主义

文明,为中华文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其实,世界万物都是触类旁通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文明而言要去其糟粕,扬其精华,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更需要如此。我们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与优秀的人物交流、学习,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训,善于融他人成功之处为我用。我们还是要牢固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与常态,与各行业、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掌握社会舆论的趋势。让自己保有一个善于接纳新鲜,勇于改变自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淘汰,不拖集体的后腿。

二十四、

中国从存在直到清朝晚年一直是世界GDP第一的国家,也是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个人感觉这出要得利于地缘政治,也得利于在先秦即统一了文字。但是中国错过了三大机遇,一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二是错过了工业革命,三是市场经济。而今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开始打开,西学东用越来越广泛,并在互联网革命中积极参与有作为。而新一代领导班子也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从三个方面都纠正了从前的错误,而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民族,展示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GDP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并在诸多方面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积累,也更是因为这个民族的人们吃苦勤奋。期待中华民族复兴的那一天,而这汇聚在我们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刻的努力之中。周总理曾经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还记得么?

二十五、

在历史面前我是一个文盲,看了此文有如下感触:

1:如何看待历史和历史书:前几个月看了钱穆先生编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我感触特深,为什么我求学阶段对历史没有丝毫的兴趣,除了感觉是看热闹外一无所获,而看了这本书后瞬间就觉得自己对书中描述的几个朝代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这才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能激发我们的兴趣,而类似于百家讲坛以及这个同志必读这类的文章能够引起我们的广泛兴趣并且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编写历史书的同志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2:人类文明在“杂交”中成长。本文中通过多个案例分别阐明了这个观点,不同人群、不同的文化通过融合后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3:文化警醒:什么样的文化会在未来历史的沉淀中留下自己的脚印?我们该如何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该如何去拥抱一些“异域”文化来丰富和武装自己?

4:人类文明的传承需要社会的稳定:如果因为天灾人祸地球毁灭了,那文明自然就化为乌有。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吧!感谢祖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我爱你们!二十六、

大学之前,我原本是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无聊之人,甚至有些厌恶历史,除了给我增加考试压力之外,没有任何正向的作用,学生时代最害怕历史考试,记不住朝代歌、理不顺大事年表、更记不清奇怪的人名......考试只要及格就好,这种噩梦和煎熬随着高考结束而终结。

人生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大学终于不学历史了,我却偏偏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乎狂热的兴趣,只对图书馆的历史类书籍有借阅的冲动,正史野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都如获珍宝,每看完一本历史书,都有向同学讲故事的冲动,不可压抑,几乎每天熄灯后的卧谈会都有我的专题时间,何等快乐!

收获了一些知识,但都是碎片化的,当时也没有想过系统梳理,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一切跟着感觉走,直到工作之后,遇到一些历史达人,我感觉自惭形秽了,开始系统学习历

史,但还比较浅显,进入和君学习后,先生让我们学习人类社会发展史,还有各类产业史等,我对历史的认知空前宽阔了,历史不再是讲故事了,而是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反思,然后指导今天的行动。

中华文明基本脉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我们去思考,深入思考,系统思考,最终达成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境界。读史可以明智!

二十七、

一直觉得,在一个基本常识经常被扭曲的社会中,什么样的论点都会有目的,即使没有自身的利益目的也会有某种恐惧,所以社会整体缺少一种敢直言、敢辩解、就要较真的氛围,所以,很多好的东西被捧上天了,也就深不以为然的,很多不那么好的东西被捧出来,就更是厌恶至极。中华文明,很多时候就是吃了被过度追捧的亏。缺乏从两面看待一样东西的精神,总是让人觉得非常厌恶的。

文章以非常理性的观点对中华文明进行剖析,虽不严谨,但至少少了好几分的谄媚。个人理解文章对中华文明的阐释还是比较中立的,至少不存在可以误导的行为。

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得以留存,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这至于我们大多数人的作用,只是拿他作为抵御白种人将黄种人定义为二等民族的盾牌,拿他当作抵御日本民族日常行为规范远远优越于中华民族平均水平的心理防备武器,同时又对自己的文明一知半解,这又是何等的不幸呢?

个人觉得,研究中华文明不是一部分砖家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这之前,还请尽量降低各个利益方的干预,方有些价值,否则还只是愚民,那也只能呵呵了。

二十八、

不认同的认同!

文章仔细阅读完基本脉络还算清晰大体认同,对于文化的传承重要性不做过多评论,我也相信中国文化的一贯性也必将焕发青春,我们正站在这个风口上,未来的文化一定是中国主导。可是有几点对文章的观点不太同意:

1文章说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不认同!我认为中华文化应该上塑至伏羲画八卦的时代,中华文化的根基一定是还没有出现文字时的以八卦干支表意的时代,否则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文化的根基都不存在,东方文化的根源在易,毋庸置疑,文言转有机会大家研究吧,没易的思想就没有论语的一些废话,孔子真正的贡献不是论语是十翼,这点非常认同志瑞的分享。没有八卦符号哪来的文言转,没有文言转哪来的诸子百家,写这文章的人我认为对文化根基研究不深,肤浅。

2第一,这种文化必须有文字。

第二,这种文化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不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只不过多数人的习俗成了主宰,于是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就流行了,难道农村人的习俗文化,就不是文化了?只不过不是主流而已。3:4200年前我们跨入了成熟文明门槛,那在世界上是第几名呢?就像运动员比赛一样总得有个名次,究竟是第几名?肯定不是第一名。我们中国人喜欢称大王,不是第一名就很难过,但事实上的确不是第一名。第一名是谁?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就是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相差比较远,他们比我们早得多了。

不认同!排第一这个事的标准难道就是靠一个先后顺序?用运动员做比赛有可比性么?性质一样吗?还有伊拉克是有过文明,可是多大点地方啊,你摊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地图不大人注定不错,人不多哪来的文化创造和繁荣?懒得拿数据做对比了!我肯定看过这个数据的!另外古代巴比伦有几天消停时候呢?不是打仗就是修城墙,而我们是啥时候夏商啊,不打仗自然就HAPPY,自然就创造文化了。

4印度表面上看起来都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知道,《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佛教是在十三世纪的时候,现在该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现在他们的佛教是道传进去的。不认同!印度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把自己说的很牛逼文化多繁荣,都是印度人自己吹牛逼吹的,第一你这么繁荣文字还是貌似入侵者带来的对吧,不信自己看世界历史!第二现在印度宗教也不是佛教了,是本土的印度教,算是地方的宗教,我记得每个地区甚至每个村宗教还有不同,反过来思考,你地方的宗教说明啥,这么多不同宗教说明啥啊大哥!说明太原始,根本没形成统一的文化,几千年就这个鸟样,历史上有个孔雀王朝,鸟王朝后来被人一入侵就完蛋了,我记得都没几年抵抗,文化是人归心的东西,说明人心不齐,你还敢说你文化牛逼,我靠了!

5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不认同!难道老庄没考虑人和大自然关系?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天人合一,在这个框架下的是诸子百家,只不过是统治阶级要的工具,所以强调人和人的关系,具体的说不是关系,是秩序!

6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不太去考虑物,他们也不太考虑鬼神,民间信仰到处有鬼神,哲学家不思考,你看诸子百家,他这两头都不太思考。他就思考人和人的关系。不认同!中国文化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祖宗文化为首的鬼神文化!这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祭祀文化产生的,儒家还不是给人办丧事的么?没这个根基你就敢说主要思考人和人的关系?根从哪来?拜托!

7西方哲学思考人和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他主要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事情。所以现在他们自然科学特别发达。

不认同!尼玛,哥笑了,西方科学发达是因为这个?读读文艺复兴好吧!不解释了!哪个文化没考虑过人和人,人和物,人和神的关系,这么区分不对!建议作者还的看看事情的根,事情的发生经过,而不是臆断!

8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

不认同!因果倒置,不是行政力量加持文化,而是文化和政治密不可分,没有谁是主动权,甚至文化作用更大,好比伊斯兰文化国家,你用佛教国家的政权方式统治试一试,元首出门肯定让人砍!

9另外一批人在河边漫步,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没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

不认同!足食,足兵,足信!

10但是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那做了太后,叫冯太后,我们不得不叫她文明太后。另外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一个字的名字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

不认同!难道我们中华文明的延续是因为这两个人!?搞笑啊,是因为我们文化牛逼,无论

谁都得同化,这才是延续的原因,而不是历史上某个人决定的!

11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不认同!难道没有他鲜卑人的加入,中国之前就没有勇士了?就没有阳刚之气了?我认为鲜卑只是被文化同化的一个外族而已,没必要放大,很简单,汉人多生产先进,你游牧民族没牧草的日子只能饿肚子,不得不南下打仗,问题是你人少还打不过,怎么办?只能被迫融入,我不认为游牧民族就比农耕民族军事强大到哪去。是因为汉文化体系完善,啥学说木有啊,所以开放兼收,别管阳刚不阳刚的都得吸引过来,这是游牧民族文化的宿命。和平衡有毛关系?平衡背后的逻辑是牵制制约,事物才能平衡,阴阳互动才能平衡,作者逻辑不通。12诸子百家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没有执行力。

不认同,法家天天砍人你还说没执行力。。。。。

13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严重怀疑,作者安的啥心,我就不信离开他地球转不了!

14这里面让我们现在有一点痛心疾首的一点就是我们明代清代的皇帝,他的脑子只管着北方的长城边疆。

不认同!明清小说你咋不说腻!康熙是闭关了,但是文化上全面汉化。从明代开始比如万历年间很多地方政府不管了,因为皇帝懒,文化照样很繁荣,特别是资产阶级出现了,相应的市井文化小说文化大行其道,四大经典不用说了

15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误会,就是我们的封闭、我们的保守、我们的失误,我们的文化专制主义使明代清代两个漫长的朝代跟原来完全没法比了,和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法比了。我们在文化上经明清两代能够和以前的文化相比,就是和孔子孟子屈原苏东坡,和李白杜比相比的人有几个呢?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人,明清两代几百年只有两个人能够和早期的那些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一个是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一个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他们能够和前面的这些人比一比,其他的都比不上了,文化专制主义。

不认同!我认为文化这个东西好比石缝里的草,你就是关闭保守也还是能长的,顾炎武是不是,高启是不是!王船山是不是!

16当然我说句更悲哀的话就是近代和现代,我们连王阳明这样的哲学家也没有出过,连曹雪芹这样的小说家也没有出过,文化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创造力不断的降低。而欧洲醒来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结果就造成了19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悲剧。

不认同!民国出大家怎么解释!

最后,关于中国近代屈辱史,我认为主要是运气不给力,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当年的金圣叹看到这的时候,也是感慨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国民族复兴不远了,还有其实我这些不认同都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因为对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太爱,不容得别人说不好,所以其实我还是很佩服作者的功力的,读到这样逻辑性,流畅性,历史性很强的文笔,再次感谢作者,也感谢理事会老师的用心良苦,毋庸置疑,我们要自信满满,未来,YES,属于我们的!

二十九、

本文首次出现在2012年21期《科学大观园》上,原文题目是《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中华文明是沉重的、深远的,但是这篇文章却有点戏说的味道,这种调侃中华文明的态度本身就是问题。

一、文章内容有些观点亦值得商榷:

1、“文化”与“文明”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文化和文明是社会发展过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

因此,文中所说“文化成熟的标准”,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退一步讲,即使提法没有问题,但是标准又有问题,三个标准中第二、三个标准不是必要条件,作者把最重要的标准给遗漏了,那就是“火的使用”。

2、“公元5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

文中提到“到了公元5世纪以后智能大爆发”,后文又提到“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一字之差,差了千年。既说中华文明,岂能如此儿戏?!

二、中华文明的阶段

三、中华文明的活力

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正因为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才使得中华文明在危机面前,能渡过一次次难关,能形成包容、同化其他文明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才保持了中华文明的活力、韧性和持久。

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贡献我们的一分热和光。

三十、

经过几次的阅读,终于读下来了。整个脉络很清晰,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也学过历史,断断续续,也看过小说,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样,主要也是集中在某个朝代的争斗,军事,但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没有一个脉络,作者能够这么宏观的总结出这么一个脉络,学习了,挺好的。我想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是应该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都要有所了解。

我觉得作者在总结中华民族发展脉络时候,从世界文明发展出发,对比四大文明起源,东西方文化发展,格局很高,让我可以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脉络有了认识。正像作者说的一样,起先中华文明一直发展很好,直到元朝平定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这时候的中华文明是把欧洲文明比下去了,但是到了明清时代,我们开始自我封闭自己,而西方的文明开始觉醒,最终给我们带来了19世纪的悲剧,被西方列强侵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华文明差点消亡,但就是我们文明的深厚积累,21世纪,我们的文明又一次崛起,这就很好的对应了先生第一次大课的世界大势,中国必定崛起。这样的情形有点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正所谓读历史可以明镜,读历史可以看清趋势,结合当下的世界形势,看清经济发展的大势。

说了这么多,从这篇中华文明的脉络中,我觉得有几点收获:

1,读历史,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作为理科生,有知识,没文化,很可怕,要好好恶补学习

2,对于自己的生活,不能封闭,要多开放学习,这样才与时俱进。

3,对于人生,不要老是和周围人比,要找到自己,寻求内心的声音,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只要踏实努力过好每一天,好运早晚会垂青你的。

三十一、

读罢,一幅中华文明的脉络图跃然纸上。语言轻松诙谐,张弛有度,朗朗上口。不过,同时,一抹阴影也掠上心头。对于昨天问卷的事情,我也不想耿耿于怀。因为每每想到,我也非常伤心。我相信大家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游戏来做,并没有刻意放在心上,也没有装作一派圣人的样子,牺牲自我,成全大家。不过这同时是不是也反应了一些真实的东西呢?这很好,对于雄杰来说要的就是真实的数据。我要讲的是这些真实的反应是不是应该更加德性一些,思路是不是应该更加开阔一些,眼光是不是应该更加长远一些。至少从儒家的亲亲思想上来讲,我们是一个群体,我们对待彼此的态度是不是应该和对待其他人的态度稍有不同呢?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把我们捆绑在一起,或者我们把彼此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自选择。那么价值观或者文化又是什么?在我看来,一是性格,二是技艺。我相信同志们都是有自己性格的,也都懂很多大道理。但是表现在日常小事上,我希望想一下那些东西。勿以恶小而为之,这

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是保持纯真善良的一点要求。有多少人做到呢?我说鼓励伤害叫做为虎作伥,有的同志说我应该学会妥协。但是面对没有对错之分的利益的争端,我选择妥协,这都不是大事。但面对正确答案,我再妥协,我无言以对。这是一个对大家都最好的答案啊。有人说这是不成熟。这也算是我发出的一个信号吧。告诉别人我是这样的人。然后,你是吗?同时我认为,成熟和狡猾从来都是两码事。成熟是学着为大局着想,有长远的计划,然后坚持做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那么,成熟的人应该怎么做呢?满怀悲悯。所以我一向认为花满楼要比西门吹雪厉害。因为西门总是在不停挑战自己,花却在不停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是多么熟悉的一句话。明明以那种坑蒙拐骗基础上形成的假成熟为耻,却要说别人不成熟,这是天下最可笑的事情。我们的民族精神都跑哪去了?狼性也好,温顺也好,前提是不是都应该加上取之有道呢?

可能是出于对数学的考虑,以及对经济学的把握。我拿到题目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具有外部性的选择,即你自己的选择会影响其他人的收益,要么是正的影响,要么是负的影响,要么你猜了一个平均值,不正不负。所以,在做所谓只和自己相关的选择的时候是不是考虑过别人呢?

第二,出于道德人,我考虑社会最优即大家一起最多能拿到多少收益。这大概是数学教会我的,追求真理,追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B20正是这个选择。

第三,我又发现B20也正是让自己取得最大收益的选择。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别人都选B20.那么,好,我信任大家。因为我们是不会彼此伤害的。

第四,契约如果想要执行得长久,就要为对方考虑,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你今天赚了一点钱,但失去了未来。我相信这个永续现金流会一直留传到最后。因为这和囚徒困境不同,囚徒困境是损人就能利己,所以每个人都有动机去毁约。而这道题目,如果不选B20就是损人不利己,让出得多的人赔钱,让自己少赚,最后趋于谁都不鸟谁,谁都不赚。最后因为机会成本太高,我相信大家不会这么傻。

第五,关于平等和公平,有很多表达公式,但是只要认准一点就对了。多劳多得,既有效率又有公平。所以,我知道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不会排挤多劳的人,而是让自己也成为多劳的人。柠檬市场上存在着一个悲剧,那就是良币被劣币驱逐。最后留下那些渣渣进行买卖。其相信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不会这么糊涂。

第六,我们彼此信任,不是吗?不然我们精神裸奔,裸什么裸奔什么奔啊?没有一点真实性,让人很恶心。那些不愿意把心交出来的,我不勉强,但我也不会去接近。至少我可以选择。但这里,和君,是这样的吗?

第七,我不相信私利真的可以蒙住眼睛。和人交往,最起码你要带给别人一点东西。要要么精神要么物质。我不知道得了物质上的便宜,还沾沾自喜说别人傻,是什么心态?这是一个具有代理问题的东西。因为你攥着别人的命,但你的命同时也被别人攥着。所以,你选择挣脱掉这个束缚,这没有错。B0的确是最稳健的选择。但是既然如此就不要去说收益,因为这样做的同时你就不配再有收益。

第八,我不想再被嘲笑,所以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是圣人,我不图回报,但起码别让我赔

死。和预期假设不一样,我心寒了,不想玩了。当不公布的时候,我出20,要公布名字,我反而不好意思把自己弄得那么道貌岸然,所以,我放心大胆地出了0.随便别人怎么唾弃吧。有些时候我就是这样,不愿多做解释,这真是朋友们的不幸。

第九,我看出太多搞不清状况的人。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奇葩说的亚军颜如晶说那就叫笨。所以,不用问我去了社会我该怎么办。我会依然我行我素,对伤害别人这件事我实在做不出来。所以,在事业或者金钱方面我跌倒的时候,有些人尽管去嘲笑吧。因为同时我也在嘲笑你。我有我看重的东西。我有我的坚持和追求。那就是对事业本身价值的探索,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去拼事业。我相信任何仅仅为了赚钱而拼凑出来的东西都是让人恶心的。为人一世,总要有点自己的追求的。退一步讲,钱当然是可以作为目标的。但前提也是最起码你要真心喜欢那份事业。不伤害别人就等于在拯救自己。毕竟姑息只能养奸。

第十,我真的很累。带着别人跑真的很累。我也想找个明事理的人带着我跑。然后我回归纯真,不用再去教育别人。做回那个阳光一般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我需要一个说法。尤其是我全心全意对你,你却全心全意拿我的还骂我傻的时候。但是,这阻挠不了我的坚定,我还是会继续傻下去。我相信我会找到一些人。我也的确已经找到了一些人。TA们聪明而又善良,能看透事实但对人类依然存有希望和热爱。

我们的文明是不是会继续下去?我们的文明靠哪些人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民族究竟怎么了?恭喜发财,这简单地祝福又透露出什么?我们是优秀的人吗?我们的优秀拿什么来鉴定呢?为人处世,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自己心里能辨明是非就够了。如果要炸死一个人来拯救全人类,我们会去炸他么?大多数,多么可怕的大多数。我们的官商经济,我们的历代改革,又有多少历史是真的呢?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我们没有正确的历史。

三十二、

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感觉像在看《三体》,用“科幻体”在讲历史,让人饶有兴致。历史还是那些历史,不过换了一种讲故事的角度,少了那些沉闷地客观,少了那些“历史体”,少了那些背在脑子里的文字,多了些许趣味性,多了些许个人调侃的评价,多了些许点拨。似乎从高二会考后就没有再接触这样大段的历史,让我一口气从头至尾怒刷了一遍。作者的描述缓缓道来,不紧不慢,却能看得出底蕴深厚,功底出色,博览群书又能将书读活,妙哉妙哉。

念了研究生后,诸事加身,很少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史哲,专业上有太多的不懂,以致即使有闲暇,也主要花在恶补专业知识或者关注近期动态上了,待过完这段时间,也静下来读读书,读几本好书,好好读几本书。

一、

好强大的历史文明梳理!使我对世界文明和中华历史文明支离破碎的印象又重构成一条顺畅的流线!

其中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兼并包容,才会发展得更广大更长久。

中华文明,也如哲理一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起起伏伏数千年,如今正从盛衰周期的低谷走向高峰,祝福祖国,祝福中华民族,愿中华文明永世长存!

二、

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长安无疑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部分;长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不相同,是一种构筑起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农耕文化的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就是现代工商业化,但我们无法忽视在悠久的农耕文明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阻力和动力、方法和路径都会不同于欧美国家。因此忽视长安文化就不会找到中国现代化的真正问题和出路。

长安文化中潜在着中国现代化必须的经验和智力资源。如目前在世界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儒、道思想,如中国现代化初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国策在长安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经验。三、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看完这篇文章颇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只是在一些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忍不住也来戏说一把~

首先我非常认同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祖宗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奠定的中华文明的基础是极好的,这种好不仅仅是是因为百家争鸣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的激荡,更因为这种原生文明的存在是反生物学的。为什么那么说呢?我们都知道,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而且是在经历了多次极端的地质变化和气候变化后存活下来的物种;这些可怕的、毁灭性的记忆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就形成了对生存的本能渴望,所以钻木取火、种植、圈养……这些农耕文明的主要成就其实都是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诞生出来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我们的原生文明奠基人,他们所坚守和传播的,却是与我们生物本能完全相左的东西。不信我们来举个例子,荆轲去刺杀秦王,临行前发现少个是由,于是去找樊於期,说,兄弟,我准备去刺秦,借你的头用一用,樊於期一听,这是义举啊!好!我助你!二话不说就自刎了!还有一个,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任宰相,不幸被卷入了宫斗。他为了救自己的上司,和敌方的家臣战斗,结果一不小心被人把帽子打下来了。结果子路马上不打了,因为“君子死,冠不免”,所以他低头去捡帽子重新系上,结果被人伺机杀害了。这些事情放在今天来看简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我们的祖宗眼里,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世上有远甚于生命的东西存在,所以他们做得到轻生死、重信诺,能不计得失地去付出和奉献,在这样人、这样的信念下催生的原生文明怎么可能不伟大呢?

但是不幸的是,这一优良的基因在后续的继承中出了不少问题;当然这里的问题并不是指五胡乱华所带来的人口上的剧减,而是指理念的传承上的。首当其冲的一次打击就来自魏晋。我们都知道自汉以来儒家独大,而儒家思想用来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是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臣、父子、夫妻”。结果汉朝末年出了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随后又出了个司马炎,以其人之身治其人之道,把皇帝逼退后取而代之。司马炎上位以后,也知道自己把“君臣”之道颠覆得够彻底,所以他开始力推“以孝治国”,因此整个魏晋时期,孝道的盛行那

是自上而下蔚然成风,如果那个时候要申请辞职,绝对不用什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一句“我要回家看我妈”就能把上司的嘴给堵严实了;所以这个时期,虽然三纲崩了一个角,好歹还是站住了;然后到了宋朝,毁灭性的打击来了:一个国家的两个皇帝都被抓走了,留下的那个,既没有救回父兄,还索性迁都跑到江南安居乐业去了。当然,从全民生态来看,这个迁都很值当,起码换来了南宋高度发达的经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在这一时期;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什么样的呢?可能看惯了宫斗戏的人都觉得天子意味着权利,但是要知道,在天下儒生的眼里,天子就是楷模,那是天下之“道”的载体,有道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国之首的帝王尚在苟且偷生,那天下的儒生又有什么义务去传你的道,守你的国呢?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华文明的下坡路的拐点不是明清,而是从宋开始的;当国之脊梁已经弯曲的时候,哪怕经济再繁荣,也不过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粉饰太平。不知道杜太后要是知道当年为保社稷安定的“金匮之盟”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气得吐出一口血。

所以在我看来,屠杀未必是对一种文明最可怕的扼杀,信仰的崩塌才更为可怖。基于这一点,我也不认为中世纪的欧洲便尽是黑暗。大家有机会去梵蒂冈博物馆参观的话,可以留意下耶稣画像的作品,你会发现,早先耶稣画像后都有光环,但当你走到“末日审判”前的时候,耶稣基督背后的光环消失了;这种“消失”绝不是米开朗基罗福至心灵的神来一笔,而是一种文明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沉静思考的结果。因此我相信,当文明的基石不倒,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能拾起这微弱的火光,终有一天让他重燃起一场熊熊大火;而此时此刻,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当我们有幸站在这个冉冉上升的时间拐点,是不是也可以停下脚步,平心静气地思考下我们文化的起始,去重新发现下能让人“轻生死”的信念呢?

四、

什么是文化,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一群人在一段时间后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属性,这种经过时间和经历沉淀下来的东西才能称为真正化了我们灵魂的东西。我们如今的文化需要从哪里去寻找和刨根问底呢?或许从历史,从过去中总是能寻找到痕迹的。中华文明的根之所以未断,全在于我们的文化的精髓传承,这是我们的根。从中医的疗养,到弟子规教我们的道理中,我们总是能寻找出只有落回的根才是文化所能带给我们的价值。

回到最本质的落地,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是两个人能否互相深层次沟通的能量,文化是一个公司能持续长久的基因,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兴衰的标准,或许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化价值。

回归历史、哲学,或许回归真正内心长时间的自己或者别人,或许这就是文化,虚无缥缈却又实实在在。

五、

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卑是两个极端,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看看近代列强的船坚利炮的晚清即可见一斑,即使现在在学习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也会有民族虚无主义,以至之后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再审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一直保持谦卑,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清醒,比如农耕文化有容乃大的稳定性,游牧文化崇拜神灵的盲目性,海洋文化与生俱来的侵略性,也许各文化去芜存菁后的新融合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六、

从来都是觉得自己对于中华文明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历史也是属于学不好的那个。一来是自己没有耐得下性子来看,二来是这五千多年的历史,实在有点过于博大精深,以我的智商

余额,能够窥得一二就算是不错的了。上学那阵子老师还会教什么四大文明,什么十大遗迹之类,但是真正还能算是留在这个世界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估计也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了。说到这个不自主的觉得有那么一丝的骄傲,就像人家说的,你很厉害又能够怎么样呢,等过了N年之后我在外头,你在里头,活着才是最最重要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强弱的转换也是自然更替的一个过程,就像先生所讲的东升西落。读古今,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千个人读历史,会有一千种体味;阅历不同,处境不同,也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中华民族的发展兴衰的过程,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好好领悟。

七、

认真阅读了一遍,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的脉络非常有用。这样的文体非常喜欢,以“今日明月”的《明朝那点事》一书最为震撼。因为普通的史书,并不是每个人有信心通读一遍的。而戏说(确切的说是有蛮多认真考证的戏说)是有我等凡夫俗子比较喜欢的。真的可以说我们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需要多多学习。

魏征很早就告诉我们“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历史规律总是一直在发挥他的作用。未来如何,将来大势如何,其实可能在几千年之前就有了规划,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体现的载体是与时俱进而已。故历史趋势,历史规律需要多读。

一则有具体而微的故事题材,让我们就像看戏一样有趣。另外一方面,是非常非常的有条理性,让我们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情绪当中把事情给解决了,把难题给记住了。。

当然,本文的深入学习,也要再次阅读之后再写。感谢。。

八、

作者从全世界的发展视角,阐述中华文明的脉络,从时间的角度对比中西方,确有不少新颖可取之处,读来新鲜。但细细回味,总觉得他的阐述是主观与客观的杂糅,只能说是一家之言,从历史发展的结果倒推其原因,并把原因归结为某一单一因素,一看就是文科生,没有理工科的思维与视角。最初是在微信里看了这篇文章,后看到理事会的编者按,也就明白其用心,去体会中华文明的长河漫漫。

九、

历史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论我们怎么研究,也只能趋近于真实的历史。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包容性极强,一直流传到现在。私以为文章中很多东西夸大了,但是某些东西值得一读。历史上的任何人都是有其是有局限性的,对我们而言,以史为鉴。

十、

一直不想承认,中华文明,其实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起源久远。

一直不想承认,世界三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文明,老是纠结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自己少小时候认为的,世界最为辉煌的文明。

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与埃及人都有古老的祖宗崇拜,相信有来生,建立很是豪华的地下宫殿——寝宫?

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说在三皇五帝之前,中国的概念就存在?

一直很好奇,孔子们也是在整理前人的“圣人之言”,那这些圣人之言来自何处?

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边缘地带的文明最终会战胜高于自己的文明?并对世界文明的大融合大发展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是公元前4世纪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同样,16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人类文明进入大爆发时代,可惜,这个文明大爆发时代,由西方文明一力承担,为什么是他们开启了人类的大时代?

公元元年前后一百年,东西方有相似的地方,但就是那些不同的地方,将我们永远的分割为东西方文明。那么,我们是否有智慧,在现有东西方文明基础上,建立一种类似于物理学界梦寐以求的“统一场理论”

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在五世纪,中华文明得以开创大唐盛世,至今为止,为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王道于天下”的楷模。

也很好奇,魏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的故事,因为这块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少提及,但就是这两个时期,华夏民族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

也很好奇,羸弱的宋朝,却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全民生态式”最为繁华的时代;

我们所诟病的元朝,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连接起来,为大航海时代之前,人类交往的最大极限;

同样很好奇,同为农民出身,为什么朱元璋开启了中华文明全面落后与于西方文明的序幕,而刘邦,这个地痞流氓,却让世界最大人口的族群,选用了他的王朝名字,作为自己的标签。不无遗憾,被标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为什么仅仅只是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锁在那个深宫大院里,自己一人把玩?

我们应该感激日本吗?我们终于走出盲目自大,走向百年自卑?

我们应该感谢1911年-1949年吧,现代版的“春秋战国“时代,只用了40年,可惜,可叹------

我们应该感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吧,打乱了重来,再打乱再重建,虽然,秩序未得重建,但是已见曙光------

历史,不停的重演,形式不同,但是精彩依旧。我们探寻中华文明,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自信,我们追踪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当下,看清明天。

太阳明早依旧爬起来------

十一、

很喜欢理事会编者按中表达的观点,“我们编发于此,作为同志必读,是为了起一种'提醒'作用,提醒广大同志建立'中华文明'的意识。作者是谁、内容考证、观点衡量,并不重要。喜欢类似文字的同志,还可阅读余秋雨的《中华文脉》”,我觉得同志必读起一个提醒、启示和指引的作用是比较恰当的,我们和君学子也应重视起这点,而不要对同志必读中细节内容的对错过于苛刻要求,何况也很难分辨对错。

读完这一篇《中华文明基本脉络》,还是受益颇丰的,最起码帮助自己搭建起了了解中华文明的思路框架,树立了中华文明脉络意识,这对虽然喜欢历史,也一直很想却未能读过一遍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我来说,是很好的解渴。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新的认知,比如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原来是有由炎、黄、蚩尤、尧、舜、禹六位伟大王者带来的700到800年的热身准备期和由两个对折的公元前后21世纪的成熟文明期之分,是由这两个时期共同组成了让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五千年,比如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和感谢的“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北魏的孝文帝,是他融合文明,克服了诸子百家太斯文的缺点,为奠定鼎盛唐代立下了不朽功勋等等;也给了我很多自豪和自信,比如中华文明虽然不是最早跨入成熟文明门槛的文明,却是不中断的发展到今天、没有灭亡的唯一一个文明,比如历史证明,中华文明是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等等;也有很多警醒,比如中国哲学注

重考虑人和人的关系,而不太去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为我们的文明埋下了遗憾和隐患;比如明清的文化专制主义,直接影响到“近代和现代,我们连王阳明这样的哲学家也没有出过,连曹雪芹这样的小说家也没有出过,文化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创造力不断的降低”等等。

读史鉴今,痛定思痛,虽然中华文明的辉煌延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多艰难,我都希望自己可以是这条路上的一颗小石头,可以平凡,但有所价值。

十二、

喜欢历史,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观点,姑且听和记着关键点。

1、文化成熟的标准:(1)、文字(2)、群居定居(3)、金属冶炼

2、四大文明: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了下来,没有中断

3、中华文明的六位伟大王者:炎帝(耕种、火、草药)、黄帝(冶炼金属、文字)、蚩尤(苗族)、尧、舜、禹。

4、文明发展中一件重要事情:哲学家的诞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希腊哲学家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5、中华文明最接近灭亡的一次——五代十国时期;文中说秦汉时的人太过斯文,不敢苟同,可以去看孔子等人的雕像,哪个不是高大威武、执剑而行,而且秦朝嬴氏一族本就有流着少数民族的血液。

6、《马可波罗游记》——元代;元代确定了现在中国疆域的大致轮廓,文化艺术繁荣

7、三种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

十三、

1、又一次从纵向(时间顺序)和横向(地里位置)进行文化与文明发展的梳理和对比,对于提纲挈领认识历史很有帮助。就像一根绳子上,通过打节点的方式,让绳子不会再纠缠在一起了。

2、一直以来学习传统文化,从上古时期的《皇帝内径》,到儒家文化等等,感受着古之人仰观天地,俯察人情的深刻与细致,逐步去尝试把所有的理论或先知先哲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这样的不唯书、只唯实的初衷和尝试,能够逐渐地将“道理”联系到真切的生活中。哲理出乎生活,更是要回归生活。

3、最近几年的学习,感受到黄皮肤黑眼睛,用筷子吃饭、喝热水是幸运的事情。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是经过灾难洗礼和锤炼的,所谓“多难兴邦”。在传承方面,我们的确很难超越先知先哲,如果不能超越,敬重、扬弃、践行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十四、

在国际化,全球化,扁平世界胜嚣尘上的今天世界,我们必须还要认清一个事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知道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知道莎士比亚,却没有能够用心读完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二十四史,那也很是遗憾。了解中华文明的脉络不是为了炫耀,彰显于他人,而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列祖列宗,自己文化的来源,自己文明的传承线索。所以新时代,我们更应重视国学,了解自身,不让中华文明在这个时代黯淡。

十五、

最近看完了基辛格的《论中国》和李光耀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两本书都对中国的例外性做了比较充分的阐述。基辛格讲到例外主义,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中国,在美国,

是相信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并且美国有传播这种普世价值的义务;而在中国,则是一种朝贡体系,并不苛求向外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但你得承认天朝的特殊地位。这种例外主义的形成,必然和历史是相关的。我们看看世界几千年,其他几乎所有古文明都没有能够继承下来,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中华文明却传承了几千年而不断。我们文明能够不间断得传承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文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包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稳定而独特的治理系统,从而保持了稳定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为了巩固统治,因为他们本身缺乏治理经验,就必须吸收学习已有的治理系统,而我们原有的儒家文化本就是这个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也就不断地被继承下来。而结果就是,在保留原有文化时,又融合了外来民族的文化,使得更加具有包容性。但中华文明过去的问题在于,在原有的治理体系中,包括国际关系中,中国一直是地位独特的,是中心的,其他国家是附属的或臣属的,或者是朝贡关系。但现代的国际关系却完全地颠覆了这种体系,导致我们的文明在最初接触到西方文明是完全不适应的。但是经过近百年的动荡后,中国已经逐步地吸收了西方文明中值得学习的先进部分,但同时仍坚持了自己的独特性,这就表现为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直不屈服于或跟从于某个世界强国,即使刚建国时与苏联结盟,但也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在国家仍不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在两大强权中间纵横捭阖。从中国几千年的脉络展望未来,中国必定是未来世界上独立自主的一支力量,对世界其他文明是开放包容的态度,而不是进行意识形态之类的输出,朝贡体系已不可能再现,但中国会利用经贸关系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最近的亚投行是一个重要指征,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一起打造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未来例外主义的两个大国,将会是国际关系的主角,中美关系的稳定将直接决定世界的稳定与和平。这种竞合关系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美国文化中的自由、创造、创新和中国文化中的合作、包容、格局相结合,才是新的最符合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潮流。十六、

作为一名理科生,历史知识只停留在高中水平,实在是很惭愧。对于这些历史故事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一直似乎总是为急功近利的事情奔忙。我想,和我一样,没有梳理过中国历史的人还有很多。读完这个同志必读,收获很多,至少借此提醒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多读文史类的书籍!

十七、

以前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对历史非常反感,不愿意被历史时间的年份,产生的意义这种套话,喜欢看历史故事,小说等,对于同志必读中的宋代杨家女将等颇有兴趣。后来看《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才真正看出了兴趣,觉得很有意思,看历史的角度和教科书上有很大的差别,不仅爱看,更愿意思考。

一篇文章梳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从炎帝,黄帝,到尧舜禹,用风趣的语言讲着大家都能听懂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秦汉时期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文化碰撞,思维擦出火花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中华文化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鲜卑族的到来,丰富了汉族的传统文化,从太斯文,没有执行力,到融入少数民族野蛮的文化。现在我们该学习的也是需要有斯文和野蛮并存,“去拼,去抢,去远航”,同时,更需要底蕴的厚度。再到盛唐,GDP颇高的宋代,孕育出戏剧的元代,固步自封的明清。这次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没有对海洋文明提高重视,没有看到发展,天天做着国力强盛的大梦,最后走向灭亡。近代中国发展非常快,没有形成时下有特色的文化,需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这篇文章不仅仅讲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欧洲文明等进行对比,客观的阐述了不同时期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距离。时而超越,时而落后,波峰与波谷交错出现。而中华文明不断延续,从未中断,这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于其他文明进行对

比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看到自己发展在各个时期的对错,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看了这篇文章,更感受到自己知识浅薄,需要不断学习。

十八、

之前已经看过这篇文章,这次又反复看了两遍,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每次看这一类文章,都有一种对中华文明深深的自豪感,会为那些发扬/传承/保护中华文明的人和事感到敬佩、幸运和感恩,如炎、黄、冯太后、孝文帝;同时也会为那些削弱/中断中华文明的人和事感到遗憾、揪心甚至愤懑,如对于汪直的处决、明清的闭关锁国、近代一次次的战败、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款。

文中有两段令我映像最为深刻、最有感触。一段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的一些学者写的书,说这么大的一个赔款,……,我们没有万劫不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咱中华民族实在是饱经风霜啊……”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和作者一样有一种哽咽的感觉,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坚持坚强而感动、自豪,愈发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努力奋斗。

另一段是文末“还有两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事,……,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唐代。请您允许我对这两件事情做个比喻,就是有一个武士被人家打败了,浑身都是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的歌声,他又拄着棍子站起来了。这童年的歌声就是那个时候的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的唐代曾经辉煌证据的发现,他又站起来了。”这个比喻非常有感染力,给我们每一个读者注入了信心和能量。我也相信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或者说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那一股强大的力量,给予我们永不言败的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力量。

十九、

这篇同志必读,确实让我看的有所反思。作者通过对于华夏五千年的思考,让我们对于炎黄子孙有了重新的思考。作者从四大文明古国写到,告诉我们其实现在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还在。然后作者通过炎黄子孙以及中国历朝历代的变化,让我们认清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尽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在1949年以后重新站了起来。俗话说“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一起看清了很多东西,有的可能我们没有意识到,但是会慢慢在岁月的流逝中激荡出来。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受到了儒家、道家等很多思想的洗礼,我们近现代也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都是文化的传承,一种时代的延续。

小时候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样的“余氏文字”以及对于文化的思考,也让我了解了一些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于文化的理解。我们无法预测若干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历史的年轮在不断前进,相信中华民族也会在岁月中激荡出自己的精彩。

二十、

浓缩版的中华发展史,写得不错。个人认为,中华文明的保留至今,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得偶然,另外地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其必然性,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底蕴深厚、包容性很强,所以即使遇到外族的侵犯,依旧可以逆势生长。其偶然性,在北魏鲜卑族的彻底融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倔强,这是一个很偶然的,也正是这个因素,加强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第三个,在地球最早的2个文明帝国产生的年代,因为汉朝的地域相据罗马比较偏远,中间间隔了中东、印度等诸多国家,加上还有喜马拉雅山的天然屏障,所以亚历山大的军队止步于印度,多种地域因素也确保了中华文明没有收到西方侵入摧毁,延长了中华文明的稳健发展。

二十一、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幅文明的画面,然而文明的话题太大太沉重,这帖子容易回却很难回得好。

各种文明中,我比较偏好西方文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近现代欧洲这条主线,它虽然并非四大文明一脉相承,却很美,它所涉及的文学、音乐、雕塑、建筑让我迷醉。

对于哲学而言,我没有什么底蕴,没怎么领会到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各种哲学的玄妙之处。作为思辨高手,哲学家长于精神传播,对公众的影响力无疑是空前的,但我仍有些难以理解人们为什么将许多哲学家提到那样的高度,他们不过是在反反复复、很清晰、很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观点而已,这种观点我们大家都有,深度不同而已。

或许是我理解得狭隘,现在说到中华文明必提国学,不过究竟什么是国学呢,有哪种“学”可以代表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吗?我不确定。

我自小就喜爱博物知识,杂七杂八的东西总是让我迷醉。我常常想,地球已经诞生了几十亿年,人类的整个历史对于地球史的时间占比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有第三只眼,自地球诞生之日就关注着它,等待着一种高等生物在其上出现,那它等的时间也太漫长了些。我真的不相信在地球这么存在了这么长以来,人类是出现的第一种文明。可是,根据现在的考古学发现以及文化传说,关于人类文明最远古的记忆也不过是“大西洲”,那也就是一万年前的事。我总是会推测地球上早该出现过文明,比大西洲也早得多,可是由于某种原因,文明毁灭了,一切重新开始,多少次不知道。至于为什么没有找到任何考古遗迹,不知道,我只是瞎猜而言,或许目前的科学先进程度还不够。为什么我会这么想,缘自恐龙。恐龙自2亿多年以前的二叠纪时代出现,一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灭绝,算起来这种生物竟然延续了1亿多年,这怎么可能,我真的不相信。我们人类历史才几千年,可现在天天在嚷嚷着气候变化、环境危机。恐龙时代虽然没有人为污染,但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难道就没有一些环境变化,难道这种生物就能顺利绵延这么多世代?难以置信,所以我很怀疑恐龙灭绝了不止一次,然而又进化出来。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人类文明不可能也是这样呢?

罗里罗嗦,我只是想说没觉得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比起其他哪怕只有几百年的文明会有多大的先进性,跳出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差别不大的。

关于中华文明,这个帖子以前看过,写得是挺流畅,主线感很强。不过我也还看过另外一个帖子,意思是咱们汉族人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华夏文明(那文中好像是把华夏文明与汉族文明混同)早已被少数民族灭亡,早已亡国,我们早已不是纯粹的华夏民族之后。这两种观点,很难去辩论谁对了多少,谁错在哪里,怎样看待中华文明,要看我们站在谁的角度上。如果从汉族(包括久居内地的其他民族)的角度出发,那我们所在的这块土地确实好多次被其他民族占领、统治,民族认同方面的传承确实有断裂。如果从我们脚下的这块核心区域(关于其定义也是一直在变化,从小变很大又变小)来看,占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始终都是蒙古人种,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说汉语,又怎么能说是断裂了呢。

东西方文明各有所长,就如“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相辅相成。如果一定要区别,那中华文明强调发自内心的文明,强调自治、克制、期望依靠内心的强大、道德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认为总体来看主流观点是“人性本善”;而西方文明,不相信人的自觉,强调制度的制约,其理论基础更偏重“人性本恶”。哲学观不同,在每一个时代的适用度、工具性、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而已。

我喜爱一切关于文化、文明的话题,但反对把它提到太高的高度,因为这些话题堆积了多少年来前人的心血与成果,太过精深、也太过沉重,与其反复讨论,不如务实一些,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它们,结合当下,做好自己(包括个人与集体)眼前的事。

二十二、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让我不禁想起大学时学跨文化心理学的时光,以及沉浸在这些自由而无用的知识的世界里的欢欣。虽然并不是一些及时有用的技能,但却让我们沉浸在这广阔而美好的世界里,觉得自己生活中的琐事,是那么渺小。

在学跨文化心理学的时候,我们被做的最多的训练,是包容性,对于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和人格特点,训练着去接受别人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只是不一样,并没有好或者不好。而看完这个历史的脉络,我也很感慨,中国文化能蓬勃发展至今,和这么多民族的交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那些被非汉人统治的时期,尽管汉人们境遇通常不那么好,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时期在为后代的子孙们打上了历史和国民性的补丁。因此我格外地佩服北魏的孝文帝,他的气度奠定了中华的复兴。

第二点,历史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中国把许多的重点都放在了人与人身上,从孔子那个时候便开始了。因此,我们的科学发展比欧洲慢上几拍,就跟这些大家关注的重心不同多少有关系,包括儒家为了保证当局者安定洗脑的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对于我们羸弱的明清后期能够支撑那么久,或许也有关系。中国文化里,没有出过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思想。

写到最后不禁想到以前复旦的顾教授来我们这里做的一个讲座,他说历史有三种,一种是历史书上的历史,一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历史书上的历史,是不靠谱的,因为是胜利者书写的。真实发生的历史,是无从得知的。而最后一种历史,叫做正在发生的历史,是你我共同来创造的。

愿与大家共创历史。

二十三、

我之前看过《世界通史》、《春秋史》、《史记》、《隋唐史》、《两晋南北朝》等各种史书,说真的,一是由于时间久了,有些内容都有些淡忘了,二是也从未像今天读的这篇同志必读那样有滋有味。虽然是戏说,作者用说书一样的语言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脉络给我们理顺了,同时也交待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为我们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和脉络。

除了本文提到的,中华民族在思想、制度、农业方面上的文明突出外,还有科技方面,大家熟知的以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为最显著的科技发明;医学方面,中华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唯一系统留存完整的传统学科,并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典籍闻名于世,现在中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相信;最想说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对外交流,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织技艺通过波斯、埃及等地西传至拜占庭和欧洲,还有唐宋时期,四大发明、陶瓷文化、茶文化以及农业上的耕种法的西传,还有元代蒙古的三次西征,都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也把中华文明带到了欧洲等西方。

理事会这个时候让我们学习并建立“中华文明”的意识,我认为其用心是,一是,让我们要秉持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对于他的辉煌灿烂要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一事实,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二是以史为鉴,我们应该既不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要勇于和善于汲取世界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借他人智慧不断充实自己,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社会主义

文明,为中华文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其实,世界万物都是触类旁通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文明而言要去其糟粕,扬其精华,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更需要如此。我们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与优秀的人物交流、学习,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训,善于融他人成功之处为我用。我们还是要牢固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与常态,与各行业、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掌握社会舆论的趋势。让自己保有一个善于接纳新鲜,勇于改变自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淘汰,不拖集体的后腿。

二十四、

中国从存在直到清朝晚年一直是世界GDP第一的国家,也是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个人感觉这出要得利于地缘政治,也得利于在先秦即统一了文字。但是中国错过了三大机遇,一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二是错过了工业革命,三是市场经济。而今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开始打开,西学东用越来越广泛,并在互联网革命中积极参与有作为。而新一代领导班子也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从三个方面都纠正了从前的错误,而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民族,展示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GDP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并在诸多方面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积累,也更是因为这个民族的人们吃苦勤奋。期待中华民族复兴的那一天,而这汇聚在我们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刻的努力之中。周总理曾经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还记得么?

二十五、

在历史面前我是一个文盲,看了此文有如下感触:

1:如何看待历史和历史书:前几个月看了钱穆先生编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我感触特深,为什么我求学阶段对历史没有丝毫的兴趣,除了感觉是看热闹外一无所获,而看了这本书后瞬间就觉得自己对书中描述的几个朝代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这才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能激发我们的兴趣,而类似于百家讲坛以及这个同志必读这类的文章能够引起我们的广泛兴趣并且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编写历史书的同志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2:人类文明在“杂交”中成长。本文中通过多个案例分别阐明了这个观点,不同人群、不同的文化通过融合后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3:文化警醒:什么样的文化会在未来历史的沉淀中留下自己的脚印?我们该如何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该如何去拥抱一些“异域”文化来丰富和武装自己?

4:人类文明的传承需要社会的稳定:如果因为天灾人祸地球毁灭了,那文明自然就化为乌有。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吧!感谢祖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我爱你们!二十六、

大学之前,我原本是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无聊之人,甚至有些厌恶历史,除了给我增加考试压力之外,没有任何正向的作用,学生时代最害怕历史考试,记不住朝代歌、理不顺大事年表、更记不清奇怪的人名......考试只要及格就好,这种噩梦和煎熬随着高考结束而终结。

人生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大学终于不学历史了,我却偏偏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乎狂热的兴趣,只对图书馆的历史类书籍有借阅的冲动,正史野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都如获珍宝,每看完一本历史书,都有向同学讲故事的冲动,不可压抑,几乎每天熄灯后的卧谈会都有我的专题时间,何等快乐!

收获了一些知识,但都是碎片化的,当时也没有想过系统梳理,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一切跟着感觉走,直到工作之后,遇到一些历史达人,我感觉自惭形秽了,开始系统学习历

史,但还比较浅显,进入和君学习后,先生让我们学习人类社会发展史,还有各类产业史等,我对历史的认知空前宽阔了,历史不再是讲故事了,而是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反思,然后指导今天的行动。

中华文明基本脉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我们去思考,深入思考,系统思考,最终达成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境界。读史可以明智!

二十七、

一直觉得,在一个基本常识经常被扭曲的社会中,什么样的论点都会有目的,即使没有自身的利益目的也会有某种恐惧,所以社会整体缺少一种敢直言、敢辩解、就要较真的氛围,所以,很多好的东西被捧上天了,也就深不以为然的,很多不那么好的东西被捧出来,就更是厌恶至极。中华文明,很多时候就是吃了被过度追捧的亏。缺乏从两面看待一样东西的精神,总是让人觉得非常厌恶的。

文章以非常理性的观点对中华文明进行剖析,虽不严谨,但至少少了好几分的谄媚。个人理解文章对中华文明的阐释还是比较中立的,至少不存在可以误导的行为。

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得以留存,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这至于我们大多数人的作用,只是拿他作为抵御白种人将黄种人定义为二等民族的盾牌,拿他当作抵御日本民族日常行为规范远远优越于中华民族平均水平的心理防备武器,同时又对自己的文明一知半解,这又是何等的不幸呢?

个人觉得,研究中华文明不是一部分砖家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这之前,还请尽量降低各个利益方的干预,方有些价值,否则还只是愚民,那也只能呵呵了。

二十八、

不认同的认同!

文章仔细阅读完基本脉络还算清晰大体认同,对于文化的传承重要性不做过多评论,我也相信中国文化的一贯性也必将焕发青春,我们正站在这个风口上,未来的文化一定是中国主导。可是有几点对文章的观点不太同意:

1文章说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不认同!我认为中华文化应该上塑至伏羲画八卦的时代,中华文化的根基一定是还没有出现文字时的以八卦干支表意的时代,否则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文化的根基都不存在,东方文化的根源在易,毋庸置疑,文言转有机会大家研究吧,没易的思想就没有论语的一些废话,孔子真正的贡献不是论语是十翼,这点非常认同志瑞的分享。没有八卦符号哪来的文言转,没有文言转哪来的诸子百家,写这文章的人我认为对文化根基研究不深,肤浅。

2第一,这种文化必须有文字。

第二,这种文化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不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只不过多数人的习俗成了主宰,于是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就流行了,难道农村人的习俗文化,就不是文化了?只不过不是主流而已。3:4200年前我们跨入了成熟文明门槛,那在世界上是第几名呢?就像运动员比赛一样总得有个名次,究竟是第几名?肯定不是第一名。我们中国人喜欢称大王,不是第一名就很难过,但事实上的确不是第一名。第一名是谁?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就是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相差比较远,他们比我们早得多了。

不认同!排第一这个事的标准难道就是靠一个先后顺序?用运动员做比赛有可比性么?性质一样吗?还有伊拉克是有过文明,可是多大点地方啊,你摊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地图不大人注定不错,人不多哪来的文化创造和繁荣?懒得拿数据做对比了!我肯定看过这个数据的!另外古代巴比伦有几天消停时候呢?不是打仗就是修城墙,而我们是啥时候夏商啊,不打仗自然就HAPPY,自然就创造文化了。

4印度表面上看起来都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知道,《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佛教是在十三世纪的时候,现在该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现在他们的佛教是道传进去的。不认同!印度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把自己说的很牛逼文化多繁荣,都是印度人自己吹牛逼吹的,第一你这么繁荣文字还是貌似入侵者带来的对吧,不信自己看世界历史!第二现在印度宗教也不是佛教了,是本土的印度教,算是地方的宗教,我记得每个地区甚至每个村宗教还有不同,反过来思考,你地方的宗教说明啥,这么多不同宗教说明啥啊大哥!说明太原始,根本没形成统一的文化,几千年就这个鸟样,历史上有个孔雀王朝,鸟王朝后来被人一入侵就完蛋了,我记得都没几年抵抗,文化是人归心的东西,说明人心不齐,你还敢说你文化牛逼,我靠了!

5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不认同!难道老庄没考虑人和大自然关系?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天人合一,在这个框架下的是诸子百家,只不过是统治阶级要的工具,所以强调人和人的关系,具体的说不是关系,是秩序!

6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不太去考虑物,他们也不太考虑鬼神,民间信仰到处有鬼神,哲学家不思考,你看诸子百家,他这两头都不太思考。他就思考人和人的关系。不认同!中国文化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祖宗文化为首的鬼神文化!这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祭祀文化产生的,儒家还不是给人办丧事的么?没这个根基你就敢说主要思考人和人的关系?根从哪来?拜托!

7西方哲学思考人和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他主要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事情。所以现在他们自然科学特别发达。

不认同!尼玛,哥笑了,西方科学发达是因为这个?读读文艺复兴好吧!不解释了!哪个文化没考虑过人和人,人和物,人和神的关系,这么区分不对!建议作者还的看看事情的根,事情的发生经过,而不是臆断!

8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

不认同!因果倒置,不是行政力量加持文化,而是文化和政治密不可分,没有谁是主动权,甚至文化作用更大,好比伊斯兰文化国家,你用佛教国家的政权方式统治试一试,元首出门肯定让人砍!

9另外一批人在河边漫步,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没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

不认同!足食,足兵,足信!

10但是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那做了太后,叫冯太后,我们不得不叫她文明太后。另外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一个字的名字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

不认同!难道我们中华文明的延续是因为这两个人!?搞笑啊,是因为我们文化牛逼,无论

谁都得同化,这才是延续的原因,而不是历史上某个人决定的!

11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不认同!难道没有他鲜卑人的加入,中国之前就没有勇士了?就没有阳刚之气了?我认为鲜卑只是被文化同化的一个外族而已,没必要放大,很简单,汉人多生产先进,你游牧民族没牧草的日子只能饿肚子,不得不南下打仗,问题是你人少还打不过,怎么办?只能被迫融入,我不认为游牧民族就比农耕民族军事强大到哪去。是因为汉文化体系完善,啥学说木有啊,所以开放兼收,别管阳刚不阳刚的都得吸引过来,这是游牧民族文化的宿命。和平衡有毛关系?平衡背后的逻辑是牵制制约,事物才能平衡,阴阳互动才能平衡,作者逻辑不通。12诸子百家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没有执行力。

不认同,法家天天砍人你还说没执行力。。。。。

13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严重怀疑,作者安的啥心,我就不信离开他地球转不了!

14这里面让我们现在有一点痛心疾首的一点就是我们明代清代的皇帝,他的脑子只管着北方的长城边疆。

不认同!明清小说你咋不说腻!康熙是闭关了,但是文化上全面汉化。从明代开始比如万历年间很多地方政府不管了,因为皇帝懒,文化照样很繁荣,特别是资产阶级出现了,相应的市井文化小说文化大行其道,四大经典不用说了

15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误会,就是我们的封闭、我们的保守、我们的失误,我们的文化专制主义使明代清代两个漫长的朝代跟原来完全没法比了,和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法比了。我们在文化上经明清两代能够和以前的文化相比,就是和孔子孟子屈原苏东坡,和李白杜比相比的人有几个呢?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人,明清两代几百年只有两个人能够和早期的那些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一个是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一个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他们能够和前面的这些人比一比,其他的都比不上了,文化专制主义。

不认同!我认为文化这个东西好比石缝里的草,你就是关闭保守也还是能长的,顾炎武是不是,高启是不是!王船山是不是!

16当然我说句更悲哀的话就是近代和现代,我们连王阳明这样的哲学家也没有出过,连曹雪芹这样的小说家也没有出过,文化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创造力不断的降低。而欧洲醒来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结果就造成了19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悲剧。

不认同!民国出大家怎么解释!

最后,关于中国近代屈辱史,我认为主要是运气不给力,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当年的金圣叹看到这的时候,也是感慨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国民族复兴不远了,还有其实我这些不认同都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因为对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太爱,不容得别人说不好,所以其实我还是很佩服作者的功力的,读到这样逻辑性,流畅性,历史性很强的文笔,再次感谢作者,也感谢理事会老师的用心良苦,毋庸置疑,我们要自信满满,未来,YES,属于我们的!

二十九、

本文首次出现在2012年21期《科学大观园》上,原文题目是《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中华文明是沉重的、深远的,但是这篇文章却有点戏说的味道,这种调侃中华文明的态度本身就是问题。

一、文章内容有些观点亦值得商榷:

1、“文化”与“文明”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文化和文明是社会发展过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

因此,文中所说“文化成熟的标准”,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退一步讲,即使提法没有问题,但是标准又有问题,三个标准中第二、三个标准不是必要条件,作者把最重要的标准给遗漏了,那就是“火的使用”。

2、“公元5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

文中提到“到了公元5世纪以后智能大爆发”,后文又提到“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一字之差,差了千年。既说中华文明,岂能如此儿戏?!

二、中华文明的阶段

三、中华文明的活力

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正因为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才使得中华文明在危机面前,能渡过一次次难关,能形成包容、同化其他文明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才保持了中华文明的活力、韧性和持久。

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贡献我们的一分热和光。

三十、

经过几次的阅读,终于读下来了。整个脉络很清晰,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也学过历史,断断续续,也看过小说,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样,主要也是集中在某个朝代的争斗,军事,但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没有一个脉络,作者能够这么宏观的总结出这么一个脉络,学习了,挺好的。我想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是应该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都要有所了解。

我觉得作者在总结中华民族发展脉络时候,从世界文明发展出发,对比四大文明起源,东西方文化发展,格局很高,让我可以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脉络有了认识。正像作者说的一样,起先中华文明一直发展很好,直到元朝平定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这时候的中华文明是把欧洲文明比下去了,但是到了明清时代,我们开始自我封闭自己,而西方的文明开始觉醒,最终给我们带来了19世纪的悲剧,被西方列强侵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华文明差点消亡,但就是我们文明的深厚积累,21世纪,我们的文明又一次崛起,这就很好的对应了先生第一次大课的世界大势,中国必定崛起。这样的情形有点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正所谓读历史可以明镜,读历史可以看清趋势,结合当下的世界形势,看清经济发展的大势。

说了这么多,从这篇中华文明的脉络中,我觉得有几点收获:

1,读历史,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作为理科生,有知识,没文化,很可怕,要好好恶补学习

2,对于自己的生活,不能封闭,要多开放学习,这样才与时俱进。

3,对于人生,不要老是和周围人比,要找到自己,寻求内心的声音,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只要踏实努力过好每一天,好运早晚会垂青你的。

三十一、

读罢,一幅中华文明的脉络图跃然纸上。语言轻松诙谐,张弛有度,朗朗上口。不过,同时,一抹阴影也掠上心头。对于昨天问卷的事情,我也不想耿耿于怀。因为每每想到,我也非常伤心。我相信大家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游戏来做,并没有刻意放在心上,也没有装作一派圣人的样子,牺牲自我,成全大家。不过这同时是不是也反应了一些真实的东西呢?这很好,对于雄杰来说要的就是真实的数据。我要讲的是这些真实的反应是不是应该更加德性一些,思路是不是应该更加开阔一些,眼光是不是应该更加长远一些。至少从儒家的亲亲思想上来讲,我们是一个群体,我们对待彼此的态度是不是应该和对待其他人的态度稍有不同呢?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把我们捆绑在一起,或者我们把彼此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自选择。那么价值观或者文化又是什么?在我看来,一是性格,二是技艺。我相信同志们都是有自己性格的,也都懂很多大道理。但是表现在日常小事上,我希望想一下那些东西。勿以恶小而为之,这

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是保持纯真善良的一点要求。有多少人做到呢?我说鼓励伤害叫做为虎作伥,有的同志说我应该学会妥协。但是面对没有对错之分的利益的争端,我选择妥协,这都不是大事。但面对正确答案,我再妥协,我无言以对。这是一个对大家都最好的答案啊。有人说这是不成熟。这也算是我发出的一个信号吧。告诉别人我是这样的人。然后,你是吗?同时我认为,成熟和狡猾从来都是两码事。成熟是学着为大局着想,有长远的计划,然后坚持做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那么,成熟的人应该怎么做呢?满怀悲悯。所以我一向认为花满楼要比西门吹雪厉害。因为西门总是在不停挑战自己,花却在不停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是多么熟悉的一句话。明明以那种坑蒙拐骗基础上形成的假成熟为耻,却要说别人不成熟,这是天下最可笑的事情。我们的民族精神都跑哪去了?狼性也好,温顺也好,前提是不是都应该加上取之有道呢?

可能是出于对数学的考虑,以及对经济学的把握。我拿到题目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具有外部性的选择,即你自己的选择会影响其他人的收益,要么是正的影响,要么是负的影响,要么你猜了一个平均值,不正不负。所以,在做所谓只和自己相关的选择的时候是不是考虑过别人呢?

第二,出于道德人,我考虑社会最优即大家一起最多能拿到多少收益。这大概是数学教会我的,追求真理,追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B20正是这个选择。

第三,我又发现B20也正是让自己取得最大收益的选择。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别人都选B20.那么,好,我信任大家。因为我们是不会彼此伤害的。

第四,契约如果想要执行得长久,就要为对方考虑,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你今天赚了一点钱,但失去了未来。我相信这个永续现金流会一直留传到最后。因为这和囚徒困境不同,囚徒困境是损人就能利己,所以每个人都有动机去毁约。而这道题目,如果不选B20就是损人不利己,让出得多的人赔钱,让自己少赚,最后趋于谁都不鸟谁,谁都不赚。最后因为机会成本太高,我相信大家不会这么傻。

第五,关于平等和公平,有很多表达公式,但是只要认准一点就对了。多劳多得,既有效率又有公平。所以,我知道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不会排挤多劳的人,而是让自己也成为多劳的人。柠檬市场上存在着一个悲剧,那就是良币被劣币驱逐。最后留下那些渣渣进行买卖。其相信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不会这么糊涂。

第六,我们彼此信任,不是吗?不然我们精神裸奔,裸什么裸奔什么奔啊?没有一点真实性,让人很恶心。那些不愿意把心交出来的,我不勉强,但我也不会去接近。至少我可以选择。但这里,和君,是这样的吗?

第七,我不相信私利真的可以蒙住眼睛。和人交往,最起码你要带给别人一点东西。要要么精神要么物质。我不知道得了物质上的便宜,还沾沾自喜说别人傻,是什么心态?这是一个具有代理问题的东西。因为你攥着别人的命,但你的命同时也被别人攥着。所以,你选择挣脱掉这个束缚,这没有错。B0的确是最稳健的选择。但是既然如此就不要去说收益,因为这样做的同时你就不配再有收益。

第八,我不想再被嘲笑,所以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是圣人,我不图回报,但起码别让我赔

死。和预期假设不一样,我心寒了,不想玩了。当不公布的时候,我出20,要公布名字,我反而不好意思把自己弄得那么道貌岸然,所以,我放心大胆地出了0.随便别人怎么唾弃吧。有些时候我就是这样,不愿多做解释,这真是朋友们的不幸。

第九,我看出太多搞不清状况的人。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奇葩说的亚军颜如晶说那就叫笨。所以,不用问我去了社会我该怎么办。我会依然我行我素,对伤害别人这件事我实在做不出来。所以,在事业或者金钱方面我跌倒的时候,有些人尽管去嘲笑吧。因为同时我也在嘲笑你。我有我看重的东西。我有我的坚持和追求。那就是对事业本身价值的探索,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去拼事业。我相信任何仅仅为了赚钱而拼凑出来的东西都是让人恶心的。为人一世,总要有点自己的追求的。退一步讲,钱当然是可以作为目标的。但前提也是最起码你要真心喜欢那份事业。不伤害别人就等于在拯救自己。毕竟姑息只能养奸。

第十,我真的很累。带着别人跑真的很累。我也想找个明事理的人带着我跑。然后我回归纯真,不用再去教育别人。做回那个阳光一般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我需要一个说法。尤其是我全心全意对你,你却全心全意拿我的还骂我傻的时候。但是,这阻挠不了我的坚定,我还是会继续傻下去。我相信我会找到一些人。我也的确已经找到了一些人。TA们聪明而又善良,能看透事实但对人类依然存有希望和热爱。

我们的文明是不是会继续下去?我们的文明靠哪些人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民族究竟怎么了?恭喜发财,这简单地祝福又透露出什么?我们是优秀的人吗?我们的优秀拿什么来鉴定呢?为人处世,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自己心里能辨明是非就够了。如果要炸死一个人来拯救全人类,我们会去炸他么?大多数,多么可怕的大多数。我们的官商经济,我们的历代改革,又有多少历史是真的呢?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我们没有正确的历史。

三十二、

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感觉像在看《三体》,用“科幻体”在讲历史,让人饶有兴致。历史还是那些历史,不过换了一种讲故事的角度,少了那些沉闷地客观,少了那些“历史体”,少了那些背在脑子里的文字,多了些许趣味性,多了些许个人调侃的评价,多了些许点拨。似乎从高二会考后就没有再接触这样大段的历史,让我一口气从头至尾怒刷了一遍。作者的描述缓缓道来,不紧不慢,却能看得出底蕴深厚,功底出色,博览群书又能将书读活,妙哉妙哉。

念了研究生后,诸事加身,很少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史哲,专业上有太多的不懂,以致即使有闲暇,也主要花在恶补专业知识或者关注近期动态上了,待过完这段时间,也静下来读读书,读几本好书,好好读几本书。


相关文章

  • 推荐:唐加文:中华文明基本脉络_习五一
  • 五一札记:作者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宏观视野,运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讲述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作者的角度新颖独特,强调分析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作者认为,"诸子百家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没有执行力","一定 ...查看


  • 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 2014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安徽省文科综合历史科试卷充分体现<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 ...查看


  • 楠溪江古村落:留住乡土文化的印记
  • 山区的民居 浙江楠溪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它们给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赋予其楠溪江丰富的文化内涵. 楠溪江古村落至今还保存着古代文化印迹,这些印迹贯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脉络,村寨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 ...查看


  • 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简述
  • 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简述 (1) 原始社会(大约二三百万年前,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在远古,亚欧非三洲都有原始人群在生活着,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原始人群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 2.五大洲都已经有人生活. 3.大约从距今一万年前开始 ...查看


  • 我对中华文明脉络的基本认知
  • 我对中华文明脉络的基本认知 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现在是公元21世纪,那个是公元前21世纪,等于对折一下,一张纸对折一下,我们公元后21世纪,那是公元前21世纪,中国文化跨入了成熟文明的 ...查看


  • 中华文化的基本脉络
  • 原文地址:中华文化的基本脉络 作者:唐加文双博士 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现在是公元21世纪,那个是公元前21世纪,等于对折一下,一张纸对折一下,我们公元后21世纪,那是公元前21世纪,中 ...查看


  • 黄河与长江
  •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 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查看


  •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 本刊特稿 <新重庆>2009第6期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中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 这次我应重庆市委邀请并建议我讲"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这个题目,对此,我表示由衷地高兴和光荣.这个题目我将分 ...查看


  •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 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