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怎样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想还是靠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十六个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快五位一体改革,促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 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就必须深化五位一体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企业和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凡是市场和企业能解决的事,政府就要退出;凡是法律不禁止的事,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要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要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地实现人民民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制止和纠正。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出来。 社会体制改革。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努力扩大就业,鼓励全民创业。注重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启动农村大市场。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尽快形成较为完善、城乡统一的国民教育服务制度、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靠深化改革和建设制度来保证。十八大针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深化改革。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产效益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其次,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第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第四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试点。 重构改革的协调机制,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十八大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五位一体”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取得应有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必须重构改革的协调机制,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机构。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重要改革领导协调机构,有利于从全局上把握改革的进程:强化改革的决策机制,对每一项重要的改革做好总体部署,使改革决策机制更加统一有力;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对各方面的改革实施具体、统一协调;综合把握改革的总体情况,改善改革的推进方式,把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地方性改革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要加强改革立法,把改革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用法律形式将改革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界定改革主体、改革对象、改革责任,强化改革目标的约束性,使改革目标成为法定责任。重大的改革,应先立法后改革,以法律手段来使改革从经验型改革过渡到理性、规范有序的阶段。 第三,要建立改革进程的评估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评估指标应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进展。二是建立改革的反馈机制。对改革过程中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评估。三是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估体系,将社会评估组织和专家等纳入评估主体范围,充分发挥和整合不同评估主体的优势,形成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 第四,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加强改革的舆论宣传,及时向公众解答改革进程中的疑惑,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引导;让各项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让多数人在不断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作者系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怎样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想还是靠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十六个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快五位一体改革,促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 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就必须深化五位一体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企业和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凡是市场和企业能解决的事,政府就要退出;凡是法律不禁止的事,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要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要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地实现人民民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制止和纠正。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出来。 社会体制改革。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努力扩大就业,鼓励全民创业。注重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启动农村大市场。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尽快形成较为完善、城乡统一的国民教育服务制度、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靠深化改革和建设制度来保证。十八大针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深化改革。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产效益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其次,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第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第四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试点。 重构改革的协调机制,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十八大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五位一体”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取得应有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必须重构改革的协调机制,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机构。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重要改革领导协调机构,有利于从全局上把握改革的进程:强化改革的决策机制,对每一项重要的改革做好总体部署,使改革决策机制更加统一有力;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对各方面的改革实施具体、统一协调;综合把握改革的总体情况,改善改革的推进方式,把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地方性改革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要加强改革立法,把改革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用法律形式将改革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界定改革主体、改革对象、改革责任,强化改革目标的约束性,使改革目标成为法定责任。重大的改革,应先立法后改革,以法律手段来使改革从经验型改革过渡到理性、规范有序的阶段。 第三,要建立改革进程的评估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评估指标应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进展。二是建立改革的反馈机制。对改革过程中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评估。三是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估体系,将社会评估组织和专家等纳入评估主体范围,充分发挥和整合不同评估主体的优势,形成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 第四,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加强改革的舆论宣传,及时向公众解答改革进程中的疑惑,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引导;让各项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让多数人在不断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作者系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