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思师的会员空间 作者:艺苑芬芳
爱国主义自古有多种多样的诠释,无论赋予什么样的含义都是一个国家团结一致的思想武器。无数人为之忘我而牺牲,为之颠沛流离,为之忍受痛苦。
人们谈论爱国和爱国主义的话题,总会碰到一些如类似奶粉的问题时,总是处于矛盾的心理,既不能不爱国也不能任人宰割,好象要是保护自己就是和爱国互相矛盾一样,更有人说出了“狗不嫌家贫”的无奈逻辑,然而,“狗不嫌家贫”也是建立在主人不嫌弃狗的基础上。主人与狗互相恩爱,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狗不嫌家贫”的人畜关系纽带。我要说的是,这个爱国主义的前提爱国,绝不是委屈求全忍辱负重的爱。
“
有的人说爱国就是爱“朝廷”,然而自古至今没有一个朝廷万年不变,永保江山,是不是人民不爱国了呢,亦或是人民“审美疲劳”呢?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答案。
明朝建文帝的大臣方孝孺,在靖难之役后,面对威胁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并破口大骂明成祖朱棣“燕贼叛”。朱棣残暴要灭他九族,孝孺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结果朱棣真的灭了他十族,就是九族再加上学生朋友一族,牵连人数多达370多人。他的遭遇空前绝后,自古以来只有他一个人遭受了十族之灾,可以说方孝孺对太祖留下来的基业忠心不二。
无独有偶,民国初年,“辫帅”张勋一心留恋前清国体,指挥“辫子军”打进北京城,恢复了几天的大清朝,他和他的部下都对大清恋恋不舍,也可谓忠心不二。
但是无论方孝孺还是张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爱国的名声。
看来光“取义成仁”还无法达到爱国的程度。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着很多的爱国志士和爱国诗人,屈原、岳飞、陆游、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很关心他们当时他们生活时代的人民。他们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没有功名利禄而是他们不被任何一个权贵所信任重用。没有对权贵阿谀奉承并没有成为他们千古留名的障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爱国人士,到底爱了谁?如果他们只爱“朝廷”,传到今天岂不成了“楚国爱国主义”、“大宋爱国主义”、“大清爱国主义”?那我们还学习他们的“楚国爱国主义”、“大宋爱国主义”、“大清爱国主义”有什么意义,岂不成了历史的复辟,“新中国”的最大隐患吗?
我扪心自问,他们的爱国主义流传到今天,绝不是对朝廷的爱,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每个王朝下的人民从来没有变过,所以那些关心人民疾苦,流传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也没有变过,一直流传至今。
方孝孺和张勋很爱他们各自的朝廷,忠心不二,可是没人把他们歌颂为爱国主义。屈原、岳飞、陆游、文天祥、林则徐,不仅受到朝廷的排挤,甚至命丧黄泉,含冤而死。他们的共同价值在于真正的为他们时代的人民去忧虑、奉献、关心,忧国和忧民紧密不可分,爱国爱人民是他们的最大理想。万古留名的爱国思想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一个个抽象的爱国主义通过他们的言行,历史事迹,壮志激怀的舍死忘生,得到了栩栩如生的体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国不是爱某个朝廷,而是爱人民。
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爱国并不可怕,可怕的爱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爱国的真正含义,其实也就在于爱人民自己这个弱势群体。
来源:思师的会员空间 作者:艺苑芬芳
爱国主义自古有多种多样的诠释,无论赋予什么样的含义都是一个国家团结一致的思想武器。无数人为之忘我而牺牲,为之颠沛流离,为之忍受痛苦。
人们谈论爱国和爱国主义的话题,总会碰到一些如类似奶粉的问题时,总是处于矛盾的心理,既不能不爱国也不能任人宰割,好象要是保护自己就是和爱国互相矛盾一样,更有人说出了“狗不嫌家贫”的无奈逻辑,然而,“狗不嫌家贫”也是建立在主人不嫌弃狗的基础上。主人与狗互相恩爱,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狗不嫌家贫”的人畜关系纽带。我要说的是,这个爱国主义的前提爱国,绝不是委屈求全忍辱负重的爱。
“
有的人说爱国就是爱“朝廷”,然而自古至今没有一个朝廷万年不变,永保江山,是不是人民不爱国了呢,亦或是人民“审美疲劳”呢?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答案。
明朝建文帝的大臣方孝孺,在靖难之役后,面对威胁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并破口大骂明成祖朱棣“燕贼叛”。朱棣残暴要灭他九族,孝孺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结果朱棣真的灭了他十族,就是九族再加上学生朋友一族,牵连人数多达370多人。他的遭遇空前绝后,自古以来只有他一个人遭受了十族之灾,可以说方孝孺对太祖留下来的基业忠心不二。
无独有偶,民国初年,“辫帅”张勋一心留恋前清国体,指挥“辫子军”打进北京城,恢复了几天的大清朝,他和他的部下都对大清恋恋不舍,也可谓忠心不二。
但是无论方孝孺还是张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爱国的名声。
看来光“取义成仁”还无法达到爱国的程度。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着很多的爱国志士和爱国诗人,屈原、岳飞、陆游、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很关心他们当时他们生活时代的人民。他们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没有功名利禄而是他们不被任何一个权贵所信任重用。没有对权贵阿谀奉承并没有成为他们千古留名的障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爱国人士,到底爱了谁?如果他们只爱“朝廷”,传到今天岂不成了“楚国爱国主义”、“大宋爱国主义”、“大清爱国主义”?那我们还学习他们的“楚国爱国主义”、“大宋爱国主义”、“大清爱国主义”有什么意义,岂不成了历史的复辟,“新中国”的最大隐患吗?
我扪心自问,他们的爱国主义流传到今天,绝不是对朝廷的爱,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每个王朝下的人民从来没有变过,所以那些关心人民疾苦,流传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也没有变过,一直流传至今。
方孝孺和张勋很爱他们各自的朝廷,忠心不二,可是没人把他们歌颂为爱国主义。屈原、岳飞、陆游、文天祥、林则徐,不仅受到朝廷的排挤,甚至命丧黄泉,含冤而死。他们的共同价值在于真正的为他们时代的人民去忧虑、奉献、关心,忧国和忧民紧密不可分,爱国爱人民是他们的最大理想。万古留名的爱国思想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一个个抽象的爱国主义通过他们的言行,历史事迹,壮志激怀的舍死忘生,得到了栩栩如生的体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国不是爱某个朝廷,而是爱人民。
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爱国并不可怕,可怕的爱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爱国的真正含义,其实也就在于爱人民自己这个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