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案例反思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了一些数据,并动手整理成一张统计表,再制作成条形统
计图。现在来展示一下大家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请2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并解说。
教师导语:那么从你的这副条形统计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恩!你是这样想的。)
谁还愿意向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条形统计图?
这么多人想介绍,那就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统计图吧。
【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调查、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并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老师从现实问题引入,把生活问题作为学习材料,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师:刚才两位同学介绍了他们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得很不错。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获得了不少的信息。
师:昨天老师也搞了一次调查,制作了一张统计表和一张条形统计图,你们瞧。(幻灯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某市2004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师:谁愿意帮老师来介绍一下这张条形统计图?
生:这张是某个城市2004年月平均气温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中我们知道了……(略)
【让学生代老师来讲,不但避免了老师讲废话的毛病,而且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展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读取信息。
师:你介绍得真不错,谢谢你。那么像这样的一张条形统计图我想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它,是什么呢?(电脑出示折线统计图)
预设:
生1:统计表的形式(反映不出变化情况,还有更好的形式吗?)
生2:折线统计图。
师: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吗?
生:是有一条条折线组成的
师:是这样吗?现在老师请你仔细看看这张折线统计图,你看得懂吗?
生:能。
师:老师现在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①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1生2生3等回答。
师:你觉得明年的气温会怎样变化呢?后年呢?
师:同学们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真会思考。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及时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情况,不但尊重了学生,而且也便于教师很好地引导。】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你认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独立思考后
师:现在可以和旁边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师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小组的讨论)
反馈:
生1生2生3等回答。并跟着板书:
相同点:都是用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量;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虽然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但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情况;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直条,而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
少描出各个点,然后将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点。且相比之下,折线
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那么要更清楚的反映出2004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形式来表示他?
师:老师这里还有另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小明家电器台数统计表
月2日
生:选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
生:因为
师小结:是啊,反映一些事物的数量多少,我们不需要用折线统计图,但有时为了更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我们就要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合作中比较这两种统计图,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并在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这样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好的表象,教师及时把新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制作折线统计图——尝试交流。
师:那么,想知道这一份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吗?谁来猜一猜?
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呢?请看大屏幕,我是这样制作的。
(课件演示,师讲解制作过程,不要太细)
师:一张折线统计图就是这样完成的。你有兴趣来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呢?
可是制作折线统计图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材料数据啊,我们选什么呢?
预设:生1:可以统计班级每排座位的人数,然后制作成一张折线统计图
(学生可能会争先恐后地要用自己的条形统计图)
师:大家都想用自己的统计图,很主动。老师手上也有一组数据,
现在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在纸上先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学生独立作图时,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制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收集。)
师:同学们制作得差不多了吧。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我这儿有几份同学们制作的折线统计图。
师:(出示第一张图):请看这一张,你觉得怎样?有意见吗?
生1生2生3等指出缺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问题,我想听了大家的意见,这位同学下次肯定不会犯这些错误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张折线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觉得怎样?
生1生2生3等指出缺点。
师:刚才两张折线统计图做得都比较粗糙,有没有同学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出色的?拿上来给大家看看。(让一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现在这里有三张折线统计图,请你仔细看一看,你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些
什么呢?(生一一说出制作中的注意点)
师:现在请你看看你刚才制作的统计图,是不是需要修改呢?如果需要请你赶快修改。 师:(展示几张修改后的统计图)想一想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1生2生3等回答。
师:大家从这张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还真不少,还给同学提了建议,真好。现在老师也想出两个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出现一些错误,通过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出问题,纠正错误,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这样的学习会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完善。】
三、巩固
1.下面是一位护士交给值班医生的关于一个住院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假设你就是那位医生,从这张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问: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为什么在纵轴上0-36之间有一段折线?
(7)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2.书本习题。
四、拓展
师:除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外,平时你还看到过别的统计图吗?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让我位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各类统计图。)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欣赏别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既做了铺垫,又体现了数学的魅力。】
单式折线统计图案例反思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了一些数据,并动手整理成一张统计表,再制作成条形统
计图。现在来展示一下大家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请2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并解说。
教师导语:那么从你的这副条形统计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恩!你是这样想的。)
谁还愿意向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条形统计图?
这么多人想介绍,那就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统计图吧。
【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调查、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并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老师从现实问题引入,把生活问题作为学习材料,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师:刚才两位同学介绍了他们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得很不错。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获得了不少的信息。
师:昨天老师也搞了一次调查,制作了一张统计表和一张条形统计图,你们瞧。(幻灯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某市2004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师:谁愿意帮老师来介绍一下这张条形统计图?
生:这张是某个城市2004年月平均气温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中我们知道了……(略)
【让学生代老师来讲,不但避免了老师讲废话的毛病,而且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展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读取信息。
师:你介绍得真不错,谢谢你。那么像这样的一张条形统计图我想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它,是什么呢?(电脑出示折线统计图)
预设:
生1:统计表的形式(反映不出变化情况,还有更好的形式吗?)
生2:折线统计图。
师: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吗?
生:是有一条条折线组成的
师:是这样吗?现在老师请你仔细看看这张折线统计图,你看得懂吗?
生:能。
师:老师现在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①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1生2生3等回答。
师:你觉得明年的气温会怎样变化呢?后年呢?
师:同学们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真会思考。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折线统计图,及时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情况,不但尊重了学生,而且也便于教师很好地引导。】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你认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独立思考后
师:现在可以和旁边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师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小组的讨论)
反馈:
生1生2生3等回答。并跟着板书:
相同点:都是用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量;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虽然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但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情况;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直条,而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
少描出各个点,然后将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点。且相比之下,折线
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那么要更清楚的反映出2004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形式来表示他?
师:老师这里还有另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小明家电器台数统计表
月2日
生:选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
生:因为
师小结:是啊,反映一些事物的数量多少,我们不需要用折线统计图,但有时为了更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我们就要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合作中比较这两种统计图,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并在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这样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好的表象,教师及时把新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制作折线统计图——尝试交流。
师:那么,想知道这一份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吗?谁来猜一猜?
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呢?请看大屏幕,我是这样制作的。
(课件演示,师讲解制作过程,不要太细)
师:一张折线统计图就是这样完成的。你有兴趣来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呢?
可是制作折线统计图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材料数据啊,我们选什么呢?
预设:生1:可以统计班级每排座位的人数,然后制作成一张折线统计图
(学生可能会争先恐后地要用自己的条形统计图)
师:大家都想用自己的统计图,很主动。老师手上也有一组数据,
现在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在纸上先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学生独立作图时,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制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收集。)
师:同学们制作得差不多了吧。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我这儿有几份同学们制作的折线统计图。
师:(出示第一张图):请看这一张,你觉得怎样?有意见吗?
生1生2生3等指出缺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问题,我想听了大家的意见,这位同学下次肯定不会犯这些错误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张折线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觉得怎样?
生1生2生3等指出缺点。
师:刚才两张折线统计图做得都比较粗糙,有没有同学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出色的?拿上来给大家看看。(让一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现在这里有三张折线统计图,请你仔细看一看,你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些
什么呢?(生一一说出制作中的注意点)
师:现在请你看看你刚才制作的统计图,是不是需要修改呢?如果需要请你赶快修改。 师:(展示几张修改后的统计图)想一想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1生2生3等回答。
师:大家从这张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还真不少,还给同学提了建议,真好。现在老师也想出两个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画出的折线统计图出现一些错误,通过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出问题,纠正错误,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这样的学习会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完善。】
三、巩固
1.下面是一位护士交给值班医生的关于一个住院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假设你就是那位医生,从这张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问: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为什么在纵轴上0-36之间有一段折线?
(7)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2.书本习题。
四、拓展
师:除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外,平时你还看到过别的统计图吗?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让我位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各类统计图。)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欣赏别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既做了铺垫,又体现了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