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摘要: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普遍采取的经营策略,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式之一,本文对比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从核心竞争能力、资金协调、财务控制几个方面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风险 对策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即“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而,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组合投资具有其特定的条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应用,必然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丧失核心竞争能力、资金协调困难、财务失控等等。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竞争能力的丧失
运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风险的要点之一在于,只有非完全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从
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其他陌生业务。这样的经营方式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丧失企业原有优势项目的风险。
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但实施起来不少企业却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原因往往在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在新行业里不能发挥出来,即在新行业里与这个行业里原有的企业进行“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最终表现为各自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间的比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中的表现就是先进技术和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长期动力,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续有效的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企业内部不断培养和从企业外部不断引进消化得来。
由此可见,企业是否采用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应该根据其所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做出决策。如果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企业必须首先要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产品能否与这个市场领域的原有产品进行有效竞争是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决定因素。当企业的产品对于新行业内的原有产品没有竞争优势,而企业又不能从外部引进技术、管理等因素强化产品竞争力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经营必然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新的领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最终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所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必须依靠其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断培养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的维持
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资金协调困难
无论是实物投资还是金融投资,都以盈利为目的,即投资要取得盈利的同时要有效规避风险。由于投资对象的不同,实物投资更具有整体性、时间约束性和互斥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实物资产的投资时,不仅要考虑投资的规模,而且要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更要考虑在资金约束条件下各项目的择优选取问题。
因此,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从盈利角度来讲, “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企业是以更多的长期资金运用到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上,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应地降低。从风险抵抗角度来讲,企业的“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越大,则陷入技术性无力清偿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资产管理的目的,在于在既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水平达到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目的。由于预期现金流动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在允许现金流动波动的前提下,在负债到期结构上应保持多大的安全边际。长、短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各不相同,负债的结构性管理要求对其盈利能力与
风险进行权衡利选择,以确定出既能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负债结构。确保企业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3 财务失控
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膨胀,集团化管理成为必然。集团公司只有整合整体资源,协调内部运作,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企业发展。否则各个控股公司各干个的,财务失控也就在所难免。
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集权与分权,在资金、财务信息和人事等方面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对控股公司进行充分的分权管理,在财务控制上形成一整套包括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监控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在内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集团公司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集团化发展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集团,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此,面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我们应该用以下措施来防范: 一是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化。即企业在确定多元化经营将要
进入的目标产业时,应首先判断自身现有的竞争优势是否能能否在新的市场领域进行有效竞争,并依据企业的核心技术实现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并重的产业化。
二是以现代管理为基础的集团化经营。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集团公司将管理越来越多的控股公司,这些控股公司都有一个突出的主营业务,并在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向产业纵深发展,集团公司要严格控制控股公司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
三是建立以优质诚信为基础的品牌。品牌是区别竞争产品的重要标志。优质和诚信的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的重要依据,是市场占有的重要标识。品牌的提升和维护要靠企业不断的进行培养。
四是必要的人才储备。当企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往往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就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这就需要培养和招聘一批熟悉新行业特点的技术、管理人才。
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在培育核心业务、增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及不断完善监督控制机制上下功夫,不断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55~163.
[2] 张德华.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02~306.
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摘要: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普遍采取的经营策略,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式之一,本文对比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从核心竞争能力、资金协调、财务控制几个方面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风险 对策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即“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而,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组合投资具有其特定的条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应用,必然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丧失核心竞争能力、资金协调困难、财务失控等等。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竞争能力的丧失
运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风险的要点之一在于,只有非完全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从
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其他陌生业务。这样的经营方式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丧失企业原有优势项目的风险。
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但实施起来不少企业却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原因往往在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在新行业里不能发挥出来,即在新行业里与这个行业里原有的企业进行“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最终表现为各自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间的比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中的表现就是先进技术和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长期动力,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续有效的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企业内部不断培养和从企业外部不断引进消化得来。
由此可见,企业是否采用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应该根据其所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做出决策。如果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企业必须首先要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产品能否与这个市场领域的原有产品进行有效竞争是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决定因素。当企业的产品对于新行业内的原有产品没有竞争优势,而企业又不能从外部引进技术、管理等因素强化产品竞争力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经营必然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新的领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最终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所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必须依靠其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断培养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的维持
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资金协调困难
无论是实物投资还是金融投资,都以盈利为目的,即投资要取得盈利的同时要有效规避风险。由于投资对象的不同,实物投资更具有整体性、时间约束性和互斥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实物资产的投资时,不仅要考虑投资的规模,而且要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更要考虑在资金约束条件下各项目的择优选取问题。
因此,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从盈利角度来讲, “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企业是以更多的长期资金运用到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上,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应地降低。从风险抵抗角度来讲,企业的“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越大,则陷入技术性无力清偿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资产管理的目的,在于在既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水平达到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目的。由于预期现金流动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在允许现金流动波动的前提下,在负债到期结构上应保持多大的安全边际。长、短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各不相同,负债的结构性管理要求对其盈利能力与
风险进行权衡利选择,以确定出既能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负债结构。确保企业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3 财务失控
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膨胀,集团化管理成为必然。集团公司只有整合整体资源,协调内部运作,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企业发展。否则各个控股公司各干个的,财务失控也就在所难免。
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集权与分权,在资金、财务信息和人事等方面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对控股公司进行充分的分权管理,在财务控制上形成一整套包括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监控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在内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集团公司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集团化发展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集团,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此,面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我们应该用以下措施来防范: 一是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化。即企业在确定多元化经营将要
进入的目标产业时,应首先判断自身现有的竞争优势是否能能否在新的市场领域进行有效竞争,并依据企业的核心技术实现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并重的产业化。
二是以现代管理为基础的集团化经营。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集团公司将管理越来越多的控股公司,这些控股公司都有一个突出的主营业务,并在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向产业纵深发展,集团公司要严格控制控股公司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
三是建立以优质诚信为基础的品牌。品牌是区别竞争产品的重要标志。优质和诚信的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的重要依据,是市场占有的重要标识。品牌的提升和维护要靠企业不断的进行培养。
四是必要的人才储备。当企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往往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就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这就需要培养和招聘一批熟悉新行业特点的技术、管理人才。
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在培育核心业务、增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及不断完善监督控制机制上下功夫,不断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55~163.
[2] 张德华.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