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单项选择题((2013·浙江宁波一模,1~2) 读宁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区域种植杨梅,按3株/100m2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
A .100株 C .3 500株
B .1 000株 D .9 600株
( ) 。
2.A 段村道比B 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A .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 B .减缓坡度,减小工程难度 C .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
D .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 ) 。
解析 第1题,运用面积切割法,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中海拔100米以上区域面积约200 m ×600 m=120 000(m2) ,则120 000 m2×3株/100 m2=3 600株,故选C 。第2题,根据图例,A 段村道需要连接碑刻和古寺两个旅游景点,因此通过建设之字形曲折道路开
发旅游资源,故选择D 项。 答案 1.C 2.D
(2013·浙江湖州一模,4~5)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图中实线表示1月气温(℃) ,虚线表示降雪天数。回答3~4题。
3.图中等值线P 值为
A .5 C .15
B .10 D .20
( ) 。 ( ) 。
4.图中西侧地区降雪天数少于东侧的原因是
A .地势较高,气温低 C .离海洋远,水汽少
B .纬度较低,气温高 D .西北风强,成雪难
解析 第3题,根据区域定位,P 处位于贺兰山附近,且-10℃等温线在P 处向南凸出,说明P 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降雪天数应比同纬度多,故B 项正确。第4题,降雪多少主要和气温、水汽和凝结核有关,西侧比东侧降雪天数少是因为距海远,降水少。 答案 3.B 4.C
(2013·浙江衢州一模,21~22) 下图为我国2013年1月11日近地面等压线面(单位:百帕) 和雾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城市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安有轻雾,盛行东北风
B .重庆有大雾,气压值可能为1 023百帕 C .南京有大雾,日平均气温比北京高 D .杭州有轻雾,天气晴朗
6.有关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有
( ) 。
( ) 。
①处在低压区,大部分地区盛行南风,带来较为丰富的水汽 ②风力小,有利于雾的形成 ③处在经济发达地区,凝结核多 ④冬季北方气温低,燃煤量大,凝结核多 A .① C .①②③
B .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安无雾,盛行偏北风,A 项错误;重庆有轻雾,B 项错误;南京有大雾,而北京受冷锋影响,所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比南京低,C 项正确;杭州有轻雾,但不能判断天气是否晴朗。第6题,雾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降水形成有三个条件:降温(空气作上升运动) ,有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而风力小有利于雾的形成。所以四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 5.C 6.D
(2013·浙江嘉兴一模) 下面四图为某区域24小时内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根据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
A .③④②① C .①④②③
B .③②④① D .②①④③
( ) 。
解析 从图中看,同纬度地区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冬季冷空气南下使天气系统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故正确答案为C 。 答案 C
(2013·浙江温州十校联考) 图Ⅰ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图Ⅱ是图Ⅰ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8~9题。
8.图Ⅰ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A .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B .是阶梯交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C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 .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9.乙区域要对E 、F 、G 、H 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
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
( ) 。
是( ) 。
A.a 植物在E B .b 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 .c
植物在F 区不能成活
D .d 植物在H 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解析 第8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东南部降水多,地下水埋藏浅。由此推理,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转折,地下水埋藏变浅,是因为降水量增多;降水量增多,则是因为位于阶梯交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多地形雨。故B 正确。第9题,据图计算,地下水埋藏深度E 为0~1米,F 为1~3米,G 为0~2米,H 为2~4米,再根据4种植物的根深,分析达到地下水位的状况,得出A 正确。 答案 8.B 9.A
(2013·浙江金华十校二模)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A .80 mm C .310 mm
B .190 mm D .430 mm
( ) 。 ( ) 。
11.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A .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C .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B .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D .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 第10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可读得甲地降水量约为350~400 mm ,乙地降水量约为400~450 mm,故甲、乙两地的降水量差值在0~100 mm之间。第11题,由图可知甲地应为我国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地区,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降水量较多。 答案 10.A 11.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6分)
12.(2013·浙江杭州一模) 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资
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
(1)从地形、水文角度说明该区域的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差异。(8分) (2)河流H 、L 属于不同的流域,在图上画出两河的分水岭。(2分)
(3)在F 处修建大坝,判断E 、G 两城市中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的城市,并说明原因。(8分) (4)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分水岭应是山脊。位于大坝下游的城市,洪水的威胁会明显减轻。观点、理由合理,能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即可。
答案 (1)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流量小、流速快;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缓。 (2)画图略。
(3)G城市。 位于大坝下游,修建大坝形成的水库对其下游流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4)支持: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 ,解决劳动就业(吸收农村劳动力) 。
反对: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种植果树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易造成水土流失。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图是某地区等年均温差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①②③④中某一城市的气温(单位:℃) 和降水(单位:mm) 资料表。
(1)(2)依据材料二,说明该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14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等年均温线由南向北递增,是纬度因素变化引起的。等年均温线中部向南凸出,是因地形及大气环流等因素引起的。第(2)题,读材料二分析可知,该城市冬冷夏热,降水量大,夏季略多,气候的大陆性特点较明显,从年温差的数值看应为②城市。①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1)等年均温差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等年均温差线向南凸出。原因:纬度由南向北递增(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递增) 。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夏季易受北上暖空气的影响,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
(2)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大(或接近1 000 mm) ,夏季降水稍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应为城市②。
专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单项选择题((2013·浙江宁波一模,1~2) 读宁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区域种植杨梅,按3株/100m2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
A .100株 C .3 500株
B .1 000株 D .9 600株
( ) 。
2.A 段村道比B 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A .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 B .减缓坡度,减小工程难度 C .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
D .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 ) 。
解析 第1题,运用面积切割法,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中海拔100米以上区域面积约200 m ×600 m=120 000(m2) ,则120 000 m2×3株/100 m2=3 600株,故选C 。第2题,根据图例,A 段村道需要连接碑刻和古寺两个旅游景点,因此通过建设之字形曲折道路开
发旅游资源,故选择D 项。 答案 1.C 2.D
(2013·浙江湖州一模,4~5)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图中实线表示1月气温(℃) ,虚线表示降雪天数。回答3~4题。
3.图中等值线P 值为
A .5 C .15
B .10 D .20
( ) 。 ( ) 。
4.图中西侧地区降雪天数少于东侧的原因是
A .地势较高,气温低 C .离海洋远,水汽少
B .纬度较低,气温高 D .西北风强,成雪难
解析 第3题,根据区域定位,P 处位于贺兰山附近,且-10℃等温线在P 处向南凸出,说明P 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降雪天数应比同纬度多,故B 项正确。第4题,降雪多少主要和气温、水汽和凝结核有关,西侧比东侧降雪天数少是因为距海远,降水少。 答案 3.B 4.C
(2013·浙江衢州一模,21~22) 下图为我国2013年1月11日近地面等压线面(单位:百帕) 和雾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城市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安有轻雾,盛行东北风
B .重庆有大雾,气压值可能为1 023百帕 C .南京有大雾,日平均气温比北京高 D .杭州有轻雾,天气晴朗
6.有关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有
( ) 。
( ) 。
①处在低压区,大部分地区盛行南风,带来较为丰富的水汽 ②风力小,有利于雾的形成 ③处在经济发达地区,凝结核多 ④冬季北方气温低,燃煤量大,凝结核多 A .① C .①②③
B .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安无雾,盛行偏北风,A 项错误;重庆有轻雾,B 项错误;南京有大雾,而北京受冷锋影响,所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比南京低,C 项正确;杭州有轻雾,但不能判断天气是否晴朗。第6题,雾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降水形成有三个条件:降温(空气作上升运动) ,有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而风力小有利于雾的形成。所以四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 5.C 6.D
(2013·浙江嘉兴一模) 下面四图为某区域24小时内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根据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
A .③④②① C .①④②③
B .③②④① D .②①④③
( ) 。
解析 从图中看,同纬度地区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冬季冷空气南下使天气系统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故正确答案为C 。 答案 C
(2013·浙江温州十校联考) 图Ⅰ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图Ⅱ是图Ⅰ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8~9题。
8.图Ⅰ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A .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B .是阶梯交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C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 .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9.乙区域要对E 、F 、G 、H 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
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
( ) 。
是( ) 。
A.a 植物在E B .b 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 .c
植物在F 区不能成活
D .d 植物在H 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解析 第8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东南部降水多,地下水埋藏浅。由此推理,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转折,地下水埋藏变浅,是因为降水量增多;降水量增多,则是因为位于阶梯交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多地形雨。故B 正确。第9题,据图计算,地下水埋藏深度E 为0~1米,F 为1~3米,G 为0~2米,H 为2~4米,再根据4种植物的根深,分析达到地下水位的状况,得出A 正确。 答案 8.B 9.A
(2013·浙江金华十校二模)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A .80 mm C .310 mm
B .190 mm D .430 mm
( ) 。 ( ) 。
11.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A .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C .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B .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D .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 第10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可读得甲地降水量约为350~400 mm ,乙地降水量约为400~450 mm,故甲、乙两地的降水量差值在0~100 mm之间。第11题,由图可知甲地应为我国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地区,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降水量较多。 答案 10.A 11.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6分)
12.(2013·浙江杭州一模) 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资
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
(1)从地形、水文角度说明该区域的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差异。(8分) (2)河流H 、L 属于不同的流域,在图上画出两河的分水岭。(2分)
(3)在F 处修建大坝,判断E 、G 两城市中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的城市,并说明原因。(8分) (4)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分水岭应是山脊。位于大坝下游的城市,洪水的威胁会明显减轻。观点、理由合理,能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即可。
答案 (1)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流量小、流速快;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缓。 (2)画图略。
(3)G城市。 位于大坝下游,修建大坝形成的水库对其下游流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4)支持: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 ,解决劳动就业(吸收农村劳动力) 。
反对: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种植果树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易造成水土流失。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图是某地区等年均温差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①②③④中某一城市的气温(单位:℃) 和降水(单位:mm) 资料表。
(1)(2)依据材料二,说明该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14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等年均温线由南向北递增,是纬度因素变化引起的。等年均温线中部向南凸出,是因地形及大气环流等因素引起的。第(2)题,读材料二分析可知,该城市冬冷夏热,降水量大,夏季略多,气候的大陆性特点较明显,从年温差的数值看应为②城市。①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1)等年均温差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等年均温差线向南凸出。原因:纬度由南向北递增(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递增) 。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夏季易受北上暖空气的影响,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
(2)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大(或接近1 000 mm) ,夏季降水稍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应为城市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