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
1.熟记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4.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1.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陷于瓦解。618年, 隋炀帝 在 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 618 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 长安 ,建立唐朝。李渊就是 唐高祖 。
(3)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他就是 唐太宗 ,年号 贞观 。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①唐太宗吸取 隋亡 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③皇帝要 勤于政事 ,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要 廉洁奉公 ,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①经济上:唐太宗重视 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 ;同时注意 “戒奢从简” 。 ②政治上:下令 合并州县 ,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③用人上:唐太宗注意 任用贤才 和 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 房玄龄 和善断大事的 杜如晦 做宰相,人称 “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 。 *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3)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
*
3.女皇武则天
(1)称帝:武则天本是 唐高宗 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 ,是我国历史上 唯一 的女皇帝。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农业生产 、 选拔贤才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提示:可以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措施和“贞观之治”的表现来回答。)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百姓能生存下去。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①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②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③兴办学校,发展科举,为一般地主阶级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唐太宗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开明政策和措施,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探究问题二】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人们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一位兼听纳谏的君主”,那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提示:可以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表现等方面来回答。)
唐太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并且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的洗礼,吸取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探究问题三】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呢?(提示:可以从武则天称帝、采取的措施和出现的结果等方面来总结她的功绩,还要看到她的过失,从正反两方面回答此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圣神皇帝。在其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得到发展。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当然,武则天也有独裁、专制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2
第2课 “贞观之治”
1.熟记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4.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1.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陷于瓦解。618年, 隋炀帝 在 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 618 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 长安 ,建立唐朝。李渊就是 唐高祖 。
(3)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他就是 唐太宗 ,年号 贞观 。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①唐太宗吸取 隋亡 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③皇帝要 勤于政事 ,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要 廉洁奉公 ,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①经济上:唐太宗重视 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 ;同时注意 “戒奢从简” 。 ②政治上:下令 合并州县 ,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③用人上:唐太宗注意 任用贤才 和 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 房玄龄 和善断大事的 杜如晦 做宰相,人称 “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 。 *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3)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
*
3.女皇武则天
(1)称帝:武则天本是 唐高宗 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 ,是我国历史上 唯一 的女皇帝。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农业生产 、 选拔贤才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提示:可以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措施和“贞观之治”的表现来回答。)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百姓能生存下去。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①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②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③兴办学校,发展科举,为一般地主阶级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唐太宗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开明政策和措施,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探究问题二】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人们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一位兼听纳谏的君主”,那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提示:可以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表现等方面来回答。)
唐太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并且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的洗礼,吸取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探究问题三】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呢?(提示:可以从武则天称帝、采取的措施和出现的结果等方面来总结她的功绩,还要看到她的过失,从正反两方面回答此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圣神皇帝。在其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得到发展。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当然,武则天也有独裁、专制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