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互助县

青海省互助县、循化县“执教扫盲”社会实践小组

调查报告及问卷分析

1999年6月17日,一个西部人民值得纪念的日子,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此,西部成为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五年有余了,我们可以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西部近五年来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所发生的喜人变化。但是,对于西部的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经济近几年来发展的状况是怎样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构成以及它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他们对于传媒的接受程度以及态度怎样呢?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最终选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作为这次调查的对象,我们调查小组于2004年8月2日至12日这期间,对这两个地方的人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发现信息传播状态与社会发展的潜在关系。探询社会发展对传媒发展的限制;探询传媒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探询当下有何适当解决办法;从对当地传媒状况的调查中,找出传媒力度不足造成信息传递缓慢,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以及风土人情等对传媒发展的制约。我们也寄期望于能通过这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也对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风土民情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对研究西部,开发西部,富裕西部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选定的地点为青海省土族互助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这两个县中,我们分别走访了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这两个村相对较富裕,人们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成熟。本次调查分两种形式予以进行:①问卷调查 ②个别采访

三、调查时间和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4年8月2日至8月12日,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77份。其中互助县发放100份,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87%;循化

县发放90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100%。填写问卷者具体情况如下: 互助县(表一) 男女比例:

民族成分:

年龄分布:

职业分布:

循化县(表二) 男女比例:

民族成分:

年龄分布:

职业分布:

在做问卷的同时我们采取了随机采访的形式,对部分受众进行了比较有针对性的采访,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弥补单纯问卷的不足。随机的采访共选取了15个样本,其中互助县8个,循化县7个。在这些采访中,既有家境富裕,年收入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也有家境贫寒,青黄不接的。我们将在问卷分析中加入具体实例,以便补充和完善结论。

四、具体分析:

欲了解当地传媒状况,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经济和受教育情况。因为只有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人们生活有保障,才会去考虑了解外部的世界,才有余力去了解新的东西。否则,肚皮尚且不饱,何来眼球之乐?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对传媒有影响的因素是当地的受教育程度,没有足够的受教育人群,很难想象媒体如何存活下去。没人懂的媒体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正因为上述两点,我们必须先分析当地和经济与教育情况。 (一)经济状况

在我们调查的177名受众中,大庄村和大别列村的情况略有不同,年收入在5000以上的富裕户循化县要远远多于互助县。据了解,循化县的人们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比较快,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政府放宽了对西部的经济限制,鼓励他们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所以,循化县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搞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仅仅

局限于土地收入,而是忙起了畜牧业和经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别列村搞起了“牛羊育肥”,着力发展畜牧业,同时将现有的农田向种植经济作物方向改变,所以该村农民的收入状况相当乐观,而大别列村也成为县里其他村的榜样。据了解,大别列村所在的街子乡的“牛羊育肥”已在海东地区小有名气。在我们调查的受众中,年收入集中于3到5万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一位农户向我们自报家底;年收入16万,资产200万。互助县的收入水平较循化县要低,大庄村主要集中在 1000至5000元这一水平。但大庄村在当地名声也是非常响亮的,原因同样在于该村的多种经营成果显赫。大庄村的种植结构已逐步的迈向以经济作物为主,其他作物为辅的道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为油菜,占了约70%左右,该村现有砖厂1座,榨油厂6座,人均收入1600多元,位于该县前列。在大庄村,许多农民在农闲时也会考虑去赚些外快,比如出去打工,或者几家联合搞民族特色旅游等。据统计,该村每年出外打工的人员在400到500人之间,这批人打工的方向也分散在全国各地。旅游业近几年也在大庄村兴起,全村约有10户农民在自家搞起了个体旅游或联合旅游,全村2360多人中约有六分之一在本村或在县城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村民东才让是大庄村从事旅游业较早的村民,他告诉我们,近几年,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从西宁来互助的游客特别多,村里及时利用这一资源,鼓励村民搞起了旅游业,他正是响应村里的号召,没想到真的为家里增添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李二月花同样告诉我们,她每个月将自己的刺绣品卖给游客也能为自家增收100到200元。就在我们做调查的时候,我们就亲眼看见了2批来自西宁的客人,共20多人,而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周末或节假日时来的人会更多。 年收入状况列表(表三): 互助县

循化县

(二)传媒状况

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这两个村庄的人均收入水平都高于他们所在县的其他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我们所讲的原因之外,我们还了解到,村民们接触媒体的状况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村庄的电视普及率都在95%以上,人们从电视上了解到的信息对其观念的改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作用很大。而其这么高的电视普及率又是和近几年当地经济势态良好是分不开的,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当地人有钱后就想到买电视机,急切的想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新的知识,而这些信息又可以知道他们进行更好的经济开发。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这一问题中,两个县的村民都是首选电视,其中大庄村85.1%,大别列村86.7%,而第二选择、第三分别是广播和报纸。这说明当地村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传统媒介(电视、广播和报纸),我们知道,目前电脑在中国的使用率飞速上升,中国的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但传统媒介在农村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互助县有5.8%的人将获取信息的首选放在了网络这一选项上,而这部分人从问卷上来看,他们的年龄都在25岁以下。这说明随着网络时代的

到来,新的传媒方式也正在逐步的走近年轻人,这也势必将对以后当地传统媒介造成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电视在当地的情况。 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情况(表四): 互助县

循化县

应该说我们走访的两个村都是当地的小康村,他们的电视机占有率也相对较

高,都在95%以上。有了电视机,当然要花时间去看,所以我们设置了问卷的第9题,“您平均每天看电视__________小时”,从数据上看两县情况基本相同,当地人看时间大部分在1到4小时之间,大庄村为81.5%,大别列村为71.1%。在4小时以上的大庄村要略少于大别列村,前者为11.6%,后者为19.9%。而在“您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这一问题中,两县村民都是首选“新闻”,两地分别为56.6%(大庄村),57.5%(大别列村)。排在之后的是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栏目。许多被采访者都告诉我们他们想要获得能帮助他们脱贫和了解时势的信息。同时他们也喜欢娱乐方面的节目,如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性节目。从他们热切的表情和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渴求。而在“您最想从媒体中得到什么信息________”这一问题的填写中,80%的村民填写的是“新闻”,“国家政策”,“农村三农问题”,“农业生产”等内容,应该说这也能反映出当地农民对国家形势,政策表现出高度关注,而现有的信息远不能满足他们。 每天看电视所用时间(表五): 互助县

循化县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表六): 互助县

循化县

再来看看广播和报纸这两种传统媒介。应该说,和电视的高普及率相比,广播和报纸要显得逊色很多。在有效的177份问卷中,约只有65%的被调查者填写了与广播、报纸有关的问题。

在填写了相关问题的115人中,大部分广播收听者每天用于听广播的时间都集中在30分钟以内,以10到20分钟为多,只有极少人每天听广播超过1小时。而听广播的时段也主要是早晨傍晚的新闻,在被调查的村民中,几乎所有人听广播的目的都是为了听新闻,在他们看来广播的目的就是播报新闻。从这也可以看出当地人对于广播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您收听地方民族广播多些还是中央广播多些”这一问题中,选择地方民族民族广播互助县大庄村为14.9%,循化县大别列村为10.0%,由此可见在当地村民心中,中央广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地方民族广播和中央广播的收听情况(表七): 互助县 循化县

填写关于报纸的问题的人比广播更少,问卷中“您是否经常看报纸:”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选择“是”的互助为35.6%,循化为42.2%。在选择“否”的被调查者中,有约10%是几乎完全不看报纸的。至于为什么不看报纸,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们将在下文中做进一步分析。在经常看报的受众中,大部分人看的报纸类别主要是“青海日报”,对一些详细的政策,劳动方法,最新科技都是从这份官方报纸上获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信息的选取上,受众主要仍然是选取时势新闻一类的信息。 是否经常看报(表八): 互助县

循化县

在我们确定宣传媒介中,除了传统的三大媒体外,还有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以及最原始的宣传板报。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二者都有人从中获取信息,但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它们所占的比重相当小,受众群体也相对局限,远没有传统媒介的影响大。所以,在对本次媒体状况分析中,我们仍将以分析传统三大媒体为主,对于网络和宣传板报将不做详细分析。

(三)媒体对当地受众的影响

那么究竟这些媒体对当地居民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从我们的问卷中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情况。在“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有影响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85.1%的大庄村村民和91.1%的大别列村村民选择了“有影响”。在影响中,“更清楚明白国家政策”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分列前两位。从采访中我们发现,其实媒体对于当地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大庄村,一位叫李宝业的村民告诉我们,他正是从电视和报纸上了解到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后,才开始意识到机遇来了,他于是和其他的一些村民一起联合起来走出村子,出去承包工程,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他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他每年可以从承包工程中得到一笔不少的收入,据他介绍,他每年的收入多则能达到3万元左右。由此可见,对于西部人来说,信息接收和利用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信息能否准确而迅速的传递到西部,也关系到西部能否依靠政策,引进资金,脱贫致富。同时,信息传递到西部,必然带来西部人观念上的转变,传统落后影响发展的诸多不良观念,可能也会随着接受新事物而发生重大改变,仅此一点,西部人的体会与东中部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和开发程度的不同,相对比较封闭,接受外部的信息较少,尤其是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们要通过媒体了解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不同后,将会受到一定冲击,可能会反思自身,或者模仿,使自己尽量跟上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在我们走访的这两个村子中,我们很真切的体会到了这一变化。年龄较大的成年人,大都穿着过去的衣服,有的仍保持着民族服饰,而到中青年或者少年人时,他们的衣服已经与东部人无异了。

在大别列村我们遇见了一位穿着相当入时的女孩,她告诉我们她是从电视上看到北京上海人都是这么穿的,所以托在西宁工作的叔叔帮她买的。许多当地村民都或婉转,或直接的表达了一个心声:我们也希望能象东部人那样生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村民还从电视上看到了许多科技类节目,从而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去,而且用实践证明了这些劳动方法的合理性。 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是否有影响(表九): 互助县

循化县

五、后续思考

在两个村有没有发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大庄村和大别列村村民们虽然都是通过电视来获取信息,但是却很少有村民是有线电视用户,问及原因。大庄村村民李宝业告诉我们,由于装有线电视不但在初装时要收取相应的线路费、器械费,而且每月还要缴纳一定费用,这对当地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与其装有线电视,倒不如自家买个电视天线,虽然收到的节目少很多,但是主要的电视台象中央一台和一些地方台还是能接收的,况且还省去很多麻烦。从这些采访上我们不难看出,当地村民是想要看更多的节目,但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造成了村民们不能遂愿,也使媒体在农村失去了许多真挚的受众。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对媒体的制约问题。在开展调查前我们曾分析过影响当地受众接受信息的两个情况: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所以在进入到实践阶段时我们不能不对这两点加以关注,事实也证明,我们对这两个要素的关注是有必要的。在调查中,我们大致的了解了大庄村和大别列村的受教育情况,大部分男性受教育都在初中、高中水平,也有相对较高,上过大专和本科的,但只在少数,其中大庄村又比大别列村要少。而女性则又分为几个层次,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部分不识字;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识字率在一半左右;年龄在30岁以下的,80%都识字,其中20岁以下的,大部分读过初中。循化县大别列村的情况要好于大庄村,原因与经济状况有重大关系,富裕起来的村民告诉我们,让孩子读书是必要的。可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准备材料和分析情况时,曾一厢情愿的认为当地重男轻女严重,读初中的男生比例应该高于女生,但在循化县我们却发觉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循化,初中以下的学生,女生多于男生。我们带着疑问深入的了解情况后终于找出了答案,原来国家对西部民族同胞的女童就学问题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其中就有对上学的女童给予补助的措施。许多贫困家庭正是看到孩子上学能有收入,才将孩子放进学校,以获取一定收入。虽然这些钱没有用在它真正的本意上,但根本目的却达到了,过去大量女童初中都念不完的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国家政策挽救了那些想要学习的女孩们。而说到男生,许多家境贫困的男孩,就只好放下书包去赚钱以贴家用啦。这样说起来,过去让人蹙眉的女童就学问题是得到了缓解,但趋势却向男童失学的方向发展过去了。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时就亲眼见一个年龄在11岁左右的男童为为我们端饭,这孩子告诉我们,和他一样做工的年龄相仿的孩子也有很多在其他店工作。这一现象我们听了不能不心酸。在随后我们进行的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当地的教育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庭条件好的,大多数孩子都读上了高中;家庭条件差些的只能供家里的男孩上高中,女孩就只好辍学了;在更贫困的家庭中,家中的孩子就只能放下书包了。在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这样的富裕村,适龄孩童的就学率都在90%以上,我们发放的问卷大多数年龄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能看懂,都能完成,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经济对教育具有相当的影响。而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孩子们都表示知识很有用处,将继续学习下去;家长也表示会供孩子学业完

成。对教育的调查结果使我们真正理解了发展西部经济是多么重要,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就学问题,就必须发展当地经济。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层含义。西部要想真正解决失学问题,必须要先把经济带动起来,而真正提高了教育水平,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二者相辅相成。

六、结论及建议

完成调查后,我们带着一系列思考回到了武汉。为什么在当地看电视情况要远好于广播,与我们设想的可能广播收听率要高的想法不符?为什么当地看报纸的人几乎一半不到,与城镇人每天把看报纸当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当地人是否满足于现状,觉得现在的信息已经足够用?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能在当地率先富裕起来除了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村民自身勤劳外,是否有其他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在我们后期对问卷,采访稿以及当地材料的分析后,大致的能得到一些答案。

当地人在首选电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要比其他任何一种媒体都要直观。电视的先天优势正是起图文声音立体直观,最容易让人接受。当地村民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单纯的文字和声音的传递不能使他们立即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在信息的获取上也就大打折扣。而电视摆脱了单纯的文字或图象或声音的传播,而是把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受众能直观生动深刻的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加工,理解。2)电视的持续性。虽然就迅捷性而言,或许电视要逊色于广播,但就持续性而言,当地广播比之电视就差以千里了。电视栏目从早到晚,极少间断,随时可以收看,接收;而广播在收听时需要进行适当调频,还要照顾信号的强弱,在当地,广播也并非24小时播出。对于当地人来说,广播显得麻烦,远不及电视打开就能看来得方便。3)电视的娱乐性比广播更强。在问卷中我们发现电影电视剧在当地人心中是仅次于新闻的第二选择。这就意味着电视在当地人心中除了是了解外面世界的媒介外,还是平时消遣的好工具。而对于广播来说,广播虽然也有声音剧场类栏目,但它的娱乐性、趣味性较电视栏目差了许多。4)拥有电视机是提升生活质量的象征。在大多数村民心中,拥有象电视机这样的大家电,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电视机的价钱远高于收音机,它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毕竟,当你走进一家有电视机的人家时,你的第一反应是:这户家庭条件还不错。

为什么在当地经常看报纸的人少之又少呢?原因如下:

1)当地人平均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觉得报纸看起来费力,许多词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所以也就没必要经常去看,有时随手翻翻也就算了。2)当地女村民约有一半多都不识字,这无形中就使报纸失去了相当部分的受众。男村民大部分白天出去做工,没有时间看,而女村民又大多不识字,那报纸的受众又从哪里来?3)当地的报纸大部分集中在村委会,而要想看报纸必须到村委会去,这给村民们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使许多想看报纸的村民也失去了看报纸的热情。4)报纸的信息量大,村民大多觉得看起来麻烦。报纸囊括的信息量在三大传统媒体中是最大的,正是这种包罗万象,使许多村民认为报纸上的许多东西离他们太远,他们根本没必要了解,所以也有一定抵触情绪。

在当地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90%的当地人对现在仅从电视上获取的信息量很不满足,他们想要知道更多东西,尤其是对时势新闻的了解,他们渴望更深入的了解到国家的政策,知道社会的最新动向。对于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他们认为太单一,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大别列村有位村民对我们说,他渴望他也能象城里人一样从电视上看到30多个频道,能随时听到广播,随时看到报纸。从这些真挚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地人的热切。

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西部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已经超过了现在当地媒体条件所能供给的程度。应该说,在我们的问卷和采访中,都能发现这一结论的影子。目前,当地传媒的现状以及它的缓慢发展已经不适应当地经济想要大发展的需求。当地需要加大对西部传媒投资,而东部在提供资金帮助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发展当地媒体。

以下我组给出一些建议:1)加强当地媒体的影响力。当地媒体在制作节目上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使用与当地人教育水平相贴切的语言。制作当地人普遍比较喜爱的节目。2)打造强势主流媒体的同时,关注次要媒体。当地情况是电视一家作大,其他媒体发展缓慢,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对广播、报纸等媒体的普及性加以关注,使当地人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3)营造多种传播方式并存的传媒新格局。根据当地受教育程度不同这一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传递方式并举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处理,目的在于保证尽可能多的受众能获取信息

青海省互助县、循化县“执教扫盲”社会实践小组

调查报告及问卷分析

1999年6月17日,一个西部人民值得纪念的日子,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此,西部成为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五年有余了,我们可以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西部近五年来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所发生的喜人变化。但是,对于西部的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经济近几年来发展的状况是怎样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构成以及它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他们对于传媒的接受程度以及态度怎样呢?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最终选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作为这次调查的对象,我们调查小组于2004年8月2日至12日这期间,对这两个地方的人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发现信息传播状态与社会发展的潜在关系。探询社会发展对传媒发展的限制;探询传媒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探询当下有何适当解决办法;从对当地传媒状况的调查中,找出传媒力度不足造成信息传递缓慢,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以及风土人情等对传媒发展的制约。我们也寄期望于能通过这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也对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风土民情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对研究西部,开发西部,富裕西部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选定的地点为青海省土族互助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这两个县中,我们分别走访了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这两个村相对较富裕,人们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成熟。本次调查分两种形式予以进行:①问卷调查 ②个别采访

三、调查时间和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4年8月2日至8月12日,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77份。其中互助县发放100份,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87%;循化

县发放90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100%。填写问卷者具体情况如下: 互助县(表一) 男女比例:

民族成分:

年龄分布:

职业分布:

循化县(表二) 男女比例:

民族成分:

年龄分布:

职业分布:

在做问卷的同时我们采取了随机采访的形式,对部分受众进行了比较有针对性的采访,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弥补单纯问卷的不足。随机的采访共选取了15个样本,其中互助县8个,循化县7个。在这些采访中,既有家境富裕,年收入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也有家境贫寒,青黄不接的。我们将在问卷分析中加入具体实例,以便补充和完善结论。

四、具体分析:

欲了解当地传媒状况,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经济和受教育情况。因为只有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人们生活有保障,才会去考虑了解外部的世界,才有余力去了解新的东西。否则,肚皮尚且不饱,何来眼球之乐?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对传媒有影响的因素是当地的受教育程度,没有足够的受教育人群,很难想象媒体如何存活下去。没人懂的媒体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正因为上述两点,我们必须先分析当地和经济与教育情况。 (一)经济状况

在我们调查的177名受众中,大庄村和大别列村的情况略有不同,年收入在5000以上的富裕户循化县要远远多于互助县。据了解,循化县的人们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比较快,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政府放宽了对西部的经济限制,鼓励他们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所以,循化县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搞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仅仅

局限于土地收入,而是忙起了畜牧业和经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别列村搞起了“牛羊育肥”,着力发展畜牧业,同时将现有的农田向种植经济作物方向改变,所以该村农民的收入状况相当乐观,而大别列村也成为县里其他村的榜样。据了解,大别列村所在的街子乡的“牛羊育肥”已在海东地区小有名气。在我们调查的受众中,年收入集中于3到5万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一位农户向我们自报家底;年收入16万,资产200万。互助县的收入水平较循化县要低,大庄村主要集中在 1000至5000元这一水平。但大庄村在当地名声也是非常响亮的,原因同样在于该村的多种经营成果显赫。大庄村的种植结构已逐步的迈向以经济作物为主,其他作物为辅的道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为油菜,占了约70%左右,该村现有砖厂1座,榨油厂6座,人均收入1600多元,位于该县前列。在大庄村,许多农民在农闲时也会考虑去赚些外快,比如出去打工,或者几家联合搞民族特色旅游等。据统计,该村每年出外打工的人员在400到500人之间,这批人打工的方向也分散在全国各地。旅游业近几年也在大庄村兴起,全村约有10户农民在自家搞起了个体旅游或联合旅游,全村2360多人中约有六分之一在本村或在县城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村民东才让是大庄村从事旅游业较早的村民,他告诉我们,近几年,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从西宁来互助的游客特别多,村里及时利用这一资源,鼓励村民搞起了旅游业,他正是响应村里的号召,没想到真的为家里增添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李二月花同样告诉我们,她每个月将自己的刺绣品卖给游客也能为自家增收100到200元。就在我们做调查的时候,我们就亲眼看见了2批来自西宁的客人,共20多人,而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周末或节假日时来的人会更多。 年收入状况列表(表三): 互助县

循化县

(二)传媒状况

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这两个村庄的人均收入水平都高于他们所在县的其他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我们所讲的原因之外,我们还了解到,村民们接触媒体的状况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村庄的电视普及率都在95%以上,人们从电视上了解到的信息对其观念的改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作用很大。而其这么高的电视普及率又是和近几年当地经济势态良好是分不开的,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当地人有钱后就想到买电视机,急切的想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新的知识,而这些信息又可以知道他们进行更好的经济开发。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这一问题中,两个县的村民都是首选电视,其中大庄村85.1%,大别列村86.7%,而第二选择、第三分别是广播和报纸。这说明当地村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传统媒介(电视、广播和报纸),我们知道,目前电脑在中国的使用率飞速上升,中国的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但传统媒介在农村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互助县有5.8%的人将获取信息的首选放在了网络这一选项上,而这部分人从问卷上来看,他们的年龄都在25岁以下。这说明随着网络时代的

到来,新的传媒方式也正在逐步的走近年轻人,这也势必将对以后当地传统媒介造成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电视在当地的情况。 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情况(表四): 互助县

循化县

应该说我们走访的两个村都是当地的小康村,他们的电视机占有率也相对较

高,都在95%以上。有了电视机,当然要花时间去看,所以我们设置了问卷的第9题,“您平均每天看电视__________小时”,从数据上看两县情况基本相同,当地人看时间大部分在1到4小时之间,大庄村为81.5%,大别列村为71.1%。在4小时以上的大庄村要略少于大别列村,前者为11.6%,后者为19.9%。而在“您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这一问题中,两县村民都是首选“新闻”,两地分别为56.6%(大庄村),57.5%(大别列村)。排在之后的是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栏目。许多被采访者都告诉我们他们想要获得能帮助他们脱贫和了解时势的信息。同时他们也喜欢娱乐方面的节目,如电影电视剧和文艺性节目。从他们热切的表情和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渴求。而在“您最想从媒体中得到什么信息________”这一问题的填写中,80%的村民填写的是“新闻”,“国家政策”,“农村三农问题”,“农业生产”等内容,应该说这也能反映出当地农民对国家形势,政策表现出高度关注,而现有的信息远不能满足他们。 每天看电视所用时间(表五): 互助县

循化县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表六): 互助县

循化县

再来看看广播和报纸这两种传统媒介。应该说,和电视的高普及率相比,广播和报纸要显得逊色很多。在有效的177份问卷中,约只有65%的被调查者填写了与广播、报纸有关的问题。

在填写了相关问题的115人中,大部分广播收听者每天用于听广播的时间都集中在30分钟以内,以10到20分钟为多,只有极少人每天听广播超过1小时。而听广播的时段也主要是早晨傍晚的新闻,在被调查的村民中,几乎所有人听广播的目的都是为了听新闻,在他们看来广播的目的就是播报新闻。从这也可以看出当地人对于广播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您收听地方民族广播多些还是中央广播多些”这一问题中,选择地方民族民族广播互助县大庄村为14.9%,循化县大别列村为10.0%,由此可见在当地村民心中,中央广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地方民族广播和中央广播的收听情况(表七): 互助县 循化县

填写关于报纸的问题的人比广播更少,问卷中“您是否经常看报纸:”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选择“是”的互助为35.6%,循化为42.2%。在选择“否”的被调查者中,有约10%是几乎完全不看报纸的。至于为什么不看报纸,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们将在下文中做进一步分析。在经常看报的受众中,大部分人看的报纸类别主要是“青海日报”,对一些详细的政策,劳动方法,最新科技都是从这份官方报纸上获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信息的选取上,受众主要仍然是选取时势新闻一类的信息。 是否经常看报(表八): 互助县

循化县

在我们确定宣传媒介中,除了传统的三大媒体外,还有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以及最原始的宣传板报。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二者都有人从中获取信息,但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它们所占的比重相当小,受众群体也相对局限,远没有传统媒介的影响大。所以,在对本次媒体状况分析中,我们仍将以分析传统三大媒体为主,对于网络和宣传板报将不做详细分析。

(三)媒体对当地受众的影响

那么究竟这些媒体对当地居民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从我们的问卷中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情况。在“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有影响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85.1%的大庄村村民和91.1%的大别列村村民选择了“有影响”。在影响中,“更清楚明白国家政策”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分列前两位。从采访中我们发现,其实媒体对于当地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大庄村,一位叫李宝业的村民告诉我们,他正是从电视和报纸上了解到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后,才开始意识到机遇来了,他于是和其他的一些村民一起联合起来走出村子,出去承包工程,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他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他每年可以从承包工程中得到一笔不少的收入,据他介绍,他每年的收入多则能达到3万元左右。由此可见,对于西部人来说,信息接收和利用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信息能否准确而迅速的传递到西部,也关系到西部能否依靠政策,引进资金,脱贫致富。同时,信息传递到西部,必然带来西部人观念上的转变,传统落后影响发展的诸多不良观念,可能也会随着接受新事物而发生重大改变,仅此一点,西部人的体会与东中部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和开发程度的不同,相对比较封闭,接受外部的信息较少,尤其是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们要通过媒体了解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不同后,将会受到一定冲击,可能会反思自身,或者模仿,使自己尽量跟上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在我们走访的这两个村子中,我们很真切的体会到了这一变化。年龄较大的成年人,大都穿着过去的衣服,有的仍保持着民族服饰,而到中青年或者少年人时,他们的衣服已经与东部人无异了。

在大别列村我们遇见了一位穿着相当入时的女孩,她告诉我们她是从电视上看到北京上海人都是这么穿的,所以托在西宁工作的叔叔帮她买的。许多当地村民都或婉转,或直接的表达了一个心声:我们也希望能象东部人那样生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村民还从电视上看到了许多科技类节目,从而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去,而且用实践证明了这些劳动方法的合理性。 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是否有影响(表九): 互助县

循化县

五、后续思考

在两个村有没有发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大庄村和大别列村村民们虽然都是通过电视来获取信息,但是却很少有村民是有线电视用户,问及原因。大庄村村民李宝业告诉我们,由于装有线电视不但在初装时要收取相应的线路费、器械费,而且每月还要缴纳一定费用,这对当地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与其装有线电视,倒不如自家买个电视天线,虽然收到的节目少很多,但是主要的电视台象中央一台和一些地方台还是能接收的,况且还省去很多麻烦。从这些采访上我们不难看出,当地村民是想要看更多的节目,但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造成了村民们不能遂愿,也使媒体在农村失去了许多真挚的受众。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对媒体的制约问题。在开展调查前我们曾分析过影响当地受众接受信息的两个情况: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所以在进入到实践阶段时我们不能不对这两点加以关注,事实也证明,我们对这两个要素的关注是有必要的。在调查中,我们大致的了解了大庄村和大别列村的受教育情况,大部分男性受教育都在初中、高中水平,也有相对较高,上过大专和本科的,但只在少数,其中大庄村又比大别列村要少。而女性则又分为几个层次,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部分不识字;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识字率在一半左右;年龄在30岁以下的,80%都识字,其中20岁以下的,大部分读过初中。循化县大别列村的情况要好于大庄村,原因与经济状况有重大关系,富裕起来的村民告诉我们,让孩子读书是必要的。可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准备材料和分析情况时,曾一厢情愿的认为当地重男轻女严重,读初中的男生比例应该高于女生,但在循化县我们却发觉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循化,初中以下的学生,女生多于男生。我们带着疑问深入的了解情况后终于找出了答案,原来国家对西部民族同胞的女童就学问题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其中就有对上学的女童给予补助的措施。许多贫困家庭正是看到孩子上学能有收入,才将孩子放进学校,以获取一定收入。虽然这些钱没有用在它真正的本意上,但根本目的却达到了,过去大量女童初中都念不完的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国家政策挽救了那些想要学习的女孩们。而说到男生,许多家境贫困的男孩,就只好放下书包去赚钱以贴家用啦。这样说起来,过去让人蹙眉的女童就学问题是得到了缓解,但趋势却向男童失学的方向发展过去了。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时就亲眼见一个年龄在11岁左右的男童为为我们端饭,这孩子告诉我们,和他一样做工的年龄相仿的孩子也有很多在其他店工作。这一现象我们听了不能不心酸。在随后我们进行的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当地的教育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庭条件好的,大多数孩子都读上了高中;家庭条件差些的只能供家里的男孩上高中,女孩就只好辍学了;在更贫困的家庭中,家中的孩子就只能放下书包了。在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这样的富裕村,适龄孩童的就学率都在90%以上,我们发放的问卷大多数年龄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能看懂,都能完成,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经济对教育具有相当的影响。而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孩子们都表示知识很有用处,将继续学习下去;家长也表示会供孩子学业完

成。对教育的调查结果使我们真正理解了发展西部经济是多么重要,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就学问题,就必须发展当地经济。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层含义。西部要想真正解决失学问题,必须要先把经济带动起来,而真正提高了教育水平,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二者相辅相成。

六、结论及建议

完成调查后,我们带着一系列思考回到了武汉。为什么在当地看电视情况要远好于广播,与我们设想的可能广播收听率要高的想法不符?为什么当地看报纸的人几乎一半不到,与城镇人每天把看报纸当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当地人是否满足于现状,觉得现在的信息已经足够用?大庄村和大别列村能在当地率先富裕起来除了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村民自身勤劳外,是否有其他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在我们后期对问卷,采访稿以及当地材料的分析后,大致的能得到一些答案。

当地人在首选电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要比其他任何一种媒体都要直观。电视的先天优势正是起图文声音立体直观,最容易让人接受。当地村民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单纯的文字和声音的传递不能使他们立即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在信息的获取上也就大打折扣。而电视摆脱了单纯的文字或图象或声音的传播,而是把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受众能直观生动深刻的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加工,理解。2)电视的持续性。虽然就迅捷性而言,或许电视要逊色于广播,但就持续性而言,当地广播比之电视就差以千里了。电视栏目从早到晚,极少间断,随时可以收看,接收;而广播在收听时需要进行适当调频,还要照顾信号的强弱,在当地,广播也并非24小时播出。对于当地人来说,广播显得麻烦,远不及电视打开就能看来得方便。3)电视的娱乐性比广播更强。在问卷中我们发现电影电视剧在当地人心中是仅次于新闻的第二选择。这就意味着电视在当地人心中除了是了解外面世界的媒介外,还是平时消遣的好工具。而对于广播来说,广播虽然也有声音剧场类栏目,但它的娱乐性、趣味性较电视栏目差了许多。4)拥有电视机是提升生活质量的象征。在大多数村民心中,拥有象电视机这样的大家电,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电视机的价钱远高于收音机,它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毕竟,当你走进一家有电视机的人家时,你的第一反应是:这户家庭条件还不错。

为什么在当地经常看报纸的人少之又少呢?原因如下:

1)当地人平均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觉得报纸看起来费力,许多词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所以也就没必要经常去看,有时随手翻翻也就算了。2)当地女村民约有一半多都不识字,这无形中就使报纸失去了相当部分的受众。男村民大部分白天出去做工,没有时间看,而女村民又大多不识字,那报纸的受众又从哪里来?3)当地的报纸大部分集中在村委会,而要想看报纸必须到村委会去,这给村民们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使许多想看报纸的村民也失去了看报纸的热情。4)报纸的信息量大,村民大多觉得看起来麻烦。报纸囊括的信息量在三大传统媒体中是最大的,正是这种包罗万象,使许多村民认为报纸上的许多东西离他们太远,他们根本没必要了解,所以也有一定抵触情绪。

在当地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90%的当地人对现在仅从电视上获取的信息量很不满足,他们想要知道更多东西,尤其是对时势新闻的了解,他们渴望更深入的了解到国家的政策,知道社会的最新动向。对于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他们认为太单一,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大别列村有位村民对我们说,他渴望他也能象城里人一样从电视上看到30多个频道,能随时听到广播,随时看到报纸。从这些真挚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地人的热切。

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西部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已经超过了现在当地媒体条件所能供给的程度。应该说,在我们的问卷和采访中,都能发现这一结论的影子。目前,当地传媒的现状以及它的缓慢发展已经不适应当地经济想要大发展的需求。当地需要加大对西部传媒投资,而东部在提供资金帮助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发展当地媒体。

以下我组给出一些建议:1)加强当地媒体的影响力。当地媒体在制作节目上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使用与当地人教育水平相贴切的语言。制作当地人普遍比较喜爱的节目。2)打造强势主流媒体的同时,关注次要媒体。当地情况是电视一家作大,其他媒体发展缓慢,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对广播、报纸等媒体的普及性加以关注,使当地人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3)营造多种传播方式并存的传媒新格局。根据当地受教育程度不同这一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传递方式并举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处理,目的在于保证尽可能多的受众能获取信息


相关文章

  • 花儿歌词赏析
  • 花儿歌词赏析 一.花儿的由来 作为西北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几百年来花儿一直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的七八个民族中代代传唱,绵延不绝.而流传于青海的河湟"花儿",更是青海各族人民心头盛开的一朵艳丽奇葩,她形象地表达 ...查看


  • 青海最霸气颜值最高的5条盘山公路
  • 青海最霸气颜值最高的5条盘山公路 天门山盘山公路已经把不少的老司机给吓到了,但是你知道吗? 青海就有不少的盘山公路,你敢试试看吗? 互助北山十二盘坡: 去北山森林公园,沿途必经过十二盘坡,十二盘坡是青海西宁附近的互助县北山森林的一条山路,由 ...查看


  • 青海旅游攻略3
  • 青海旅游攻略之三 了解西宁北禅寺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 ...查看


  • 青海抓强"三基"建设成新常态
  • 原标题:基础夯实 活力迸发 在"抓三基.强三基"工作中,创新推行"一周一计划工作法",促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图为门源县北山乡每周一列出计划公示,周末对比销号. 同德县按照"一村一 ...查看


  • 诗歌采风会上的致辞
  • 尊敬的吉狄马加副省长,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 诗意青海谱和韵,七彩土乡写华章.在今晚这样一个欢乐祥和,激情飞扬的美好时刻,首届青海国际诗歌节互助采风创作活动在彩虹升起的地方隆重举行,我们深感激动与荣幸.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互助县委.县人民 ...查看


  •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青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青海河湟民俗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在青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青海在长期封闭和自我发展中保持了较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河湟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查看


  • 旅游活动策划
  •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夏都之旅>案例 宿迁-西宁电视旅游活动策划 美丽.神秘是青海在大多数老百姓心中的代名词,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将让您 伴随着凉爽的风到有中国夏都美誉的青海西宁去体会这份美丽.去探究那份神秘. 西宁古有& ...查看


  •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城市低碳化建设
  • 海东市居于青海省会西宁和甘肃省会兰州之间,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的兰西经济区的核心腹地,于2013年7月撤地建市.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海东市在撤地建市之初,便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从源头上把握城 ...查看


  • 春风吹绿祖国大地
  • 春风吹绿祖国大地 今年是二零零九年,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祖国也相当于一位身体健康的老爷爷. 以前乡下很穷,连三顿饭都吃不饱,现在变得富裕起来了,他们靠外出打工挣钱,盖起了楼房.尤其是这两年,国家的政策变了,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