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考验,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是很难完成具有可读性的作文的。因此,写作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作文的广阔天地。而关于作文教学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地,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接受习惯。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好文章,从标题开始
我们都知道,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文眼”,透过标题可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核心。好的标题,往往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因此,从这两个方面看,笔者认为,初中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就必须要解决标题平庸,没有创造力,没有吸引力的缺点。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当然是从教材开始。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标题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的题目,看似有点重复啰嗦,但也正是因为运用了这样的标题技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因为这样的一个标题,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表达出一种不懈努力,奋力向前的精神。又如,《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本身就极具戏剧性,读者看题目的时候,绝不会想到作者在下文的叙述主体不是人,而是植物,这就给人一种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感,从而也让文章充满了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意味深长,值得初中学生学习效仿。
总之,初中学生要学会在标题的处理上更有创意,更有想象力。比如说,学生想写关于“一件难忘的事”的主题作文,那在题目的设计上,就可以写成《5年了》,通过时间概念,来表达“这件事难忘”。这样的标题可以形成一定的悬念,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
二.放开思维,突破时空概念
所有好的文章,都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没有这两点,很难真正地打动读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有限,往往在写作的主题和内容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这无疑也是学生作文雷同的原因之一,那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突破时空的界限是写作技巧之一。其实,写作有几种时空形式,一种是写过去,一种是写现在,一种是写未来。这几种形式在初中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交叉使用的。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突破时空”不是让学生完全模仿现在流行的“穿越”,而是要让学生用不同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事物。如安徒生在写《皇帝的新装》时,并未生活在文中描述的社会背景中,但是,这并不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而且,还能够产生类比迁移,能够让人们从过去的“童话”,想到现实的社会,极具现实意义。因此,学生也可以采用“借古讽今”这种模式,来组织作文的创作。如《生活》这个题目,学生可以写过去某个年代的“生活”,来表达自己对今天的“生活”的愿望或者反思,这样就能够跳出“今天……”的作文行为思维,避免作文的雷同化。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几种时空的变化,来表达“生活”的意义。如某位同学就以古代人把“面粉”当作奢侈品,现代人对“面粉”习以为常,未来的人对“面粉”一无所知,为行文的三个段落,表达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对生活的看法。这样就极具创新力和想象力,文章很有可读性。
三.观察生活,高于生活
写作,本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无法表达出具有深刻性的见解,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叙事思想停留在生活的表层,而无法进入生活的更深层次,自然也就无法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情感,也就无法实现“微言大义”的作文精髓。而作家之所以能够将平凡的事,写得绘声绘色,富有研读价值,就在于他们超越生活的眼光。如《社戏》,鲁迅不过是以平常的“社戏”为名,故事情节也极为平常,但是就是其用一种人文眼光去看到孩提的生活,看到乡村的生活,看到流逝的时光,而具有了很浓的乡土情怀,也成就了文章的深刻内蕴。
这也就启发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够挖掘出最深刻的道理,关键在于你是否用高于生活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
总而言之,初中教材是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作家们的写作技巧,吸取作家看到事物和思考生活的经验,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成具有可读性的作文。
彭雪岩,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写作是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考验,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是很难完成具有可读性的作文的。因此,写作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作文的广阔天地。而关于作文教学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地,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接受习惯。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好文章,从标题开始
我们都知道,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文眼”,透过标题可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核心。好的标题,往往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因此,从这两个方面看,笔者认为,初中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就必须要解决标题平庸,没有创造力,没有吸引力的缺点。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当然是从教材开始。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标题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的题目,看似有点重复啰嗦,但也正是因为运用了这样的标题技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因为这样的一个标题,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表达出一种不懈努力,奋力向前的精神。又如,《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本身就极具戏剧性,读者看题目的时候,绝不会想到作者在下文的叙述主体不是人,而是植物,这就给人一种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感,从而也让文章充满了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意味深长,值得初中学生学习效仿。
总之,初中学生要学会在标题的处理上更有创意,更有想象力。比如说,学生想写关于“一件难忘的事”的主题作文,那在题目的设计上,就可以写成《5年了》,通过时间概念,来表达“这件事难忘”。这样的标题可以形成一定的悬念,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
二.放开思维,突破时空概念
所有好的文章,都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没有这两点,很难真正地打动读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有限,往往在写作的主题和内容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这无疑也是学生作文雷同的原因之一,那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突破时空的界限是写作技巧之一。其实,写作有几种时空形式,一种是写过去,一种是写现在,一种是写未来。这几种形式在初中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交叉使用的。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突破时空”不是让学生完全模仿现在流行的“穿越”,而是要让学生用不同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事物。如安徒生在写《皇帝的新装》时,并未生活在文中描述的社会背景中,但是,这并不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而且,还能够产生类比迁移,能够让人们从过去的“童话”,想到现实的社会,极具现实意义。因此,学生也可以采用“借古讽今”这种模式,来组织作文的创作。如《生活》这个题目,学生可以写过去某个年代的“生活”,来表达自己对今天的“生活”的愿望或者反思,这样就能够跳出“今天……”的作文行为思维,避免作文的雷同化。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几种时空的变化,来表达“生活”的意义。如某位同学就以古代人把“面粉”当作奢侈品,现代人对“面粉”习以为常,未来的人对“面粉”一无所知,为行文的三个段落,表达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对生活的看法。这样就极具创新力和想象力,文章很有可读性。
三.观察生活,高于生活
写作,本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无法表达出具有深刻性的见解,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叙事思想停留在生活的表层,而无法进入生活的更深层次,自然也就无法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情感,也就无法实现“微言大义”的作文精髓。而作家之所以能够将平凡的事,写得绘声绘色,富有研读价值,就在于他们超越生活的眼光。如《社戏》,鲁迅不过是以平常的“社戏”为名,故事情节也极为平常,但是就是其用一种人文眼光去看到孩提的生活,看到乡村的生活,看到流逝的时光,而具有了很浓的乡土情怀,也成就了文章的深刻内蕴。
这也就启发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够挖掘出最深刻的道理,关键在于你是否用高于生活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
总而言之,初中教材是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作家们的写作技巧,吸取作家看到事物和思考生活的经验,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成具有可读性的作文。
彭雪岩,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