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一
小组 学号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3、掌握重点词句。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预习点兵】
1、孟子,名,时期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被称为“ ”, 。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篇,是 等合
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 ) ) ( ) ( ) )
【合作探究】
3、读课文,划出节奏。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
空乏其身 ( ) 管夷吾举于士 ( ) ...
百里奚举于市 ( ) 必先苦其心志(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劳其筋骨 ( ) ..
(2)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 ....
曾益其所不能 ( ) 人恒过 ( )困于心 ( ) ....
衡于虑 ( ) 而后作 ( )征于色( ) ...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国恒亡( ) ..
5、 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二
小组 学号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及论述特点。
2.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
【学习重点】
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及论述特点
【预习点兵】
1
)
) ) ( )
发古义: 今义:
征古义: 今义:
喻古义: 今义:
士古义: 今义:
A
B
【合作探究】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孟子认为磨炼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客观因素是
5、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中心句是
7、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二)深入理解课文
8、第一段列举了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故事说明了一
个什么道理?
9、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三
小组 学号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积累逆境成才的名言及事例,学会在逆境中奋起。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注音,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拂士( ) 筋骨( ) 孙叔敖( ) 百里奚( ) 空乏( )衡于虑( )忧患( )
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舜发于畎亩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 ) 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 而后作( ) 3、翻译下列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拓展延伸】
4、(1)请你写出和本文阐述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2)请联系历史,分别举出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5、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忧患意识。(不少于50
字)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升】(2009年山东济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7.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道理?(3分)
答: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一
小组 学号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3、掌握重点词句。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预习点兵】
1、孟子,名,时期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被称为“ ”, 。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篇,是 等合
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 ) ) ( ) ( ) )
【合作探究】
3、读课文,划出节奏。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
空乏其身 ( ) 管夷吾举于士 ( ) ...
百里奚举于市 ( ) 必先苦其心志(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劳其筋骨 ( ) ..
(2)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 ....
曾益其所不能 ( ) 人恒过 ( )困于心 ( ) ....
衡于虑 ( ) 而后作 ( )征于色( ) ...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国恒亡( ) ..
5、 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二
小组 学号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及论述特点。
2.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
【学习重点】
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及论述特点
【预习点兵】
1
)
) ) ( )
发古义: 今义:
征古义: 今义:
喻古义: 今义:
士古义: 今义:
A
B
【合作探究】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孟子认为磨炼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客观因素是
5、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中心句是
7、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二)深入理解课文
8、第一段列举了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故事说明了一
个什么道理?
9、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舜发于畎亩之中》导学案三
小组 学号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积累逆境成才的名言及事例,学会在逆境中奋起。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注音,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拂士( ) 筋骨( ) 孙叔敖( ) 百里奚( ) 空乏( )衡于虑( )忧患( )
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舜发于畎亩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 ) 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 而后作( ) 3、翻译下列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拓展延伸】
4、(1)请你写出和本文阐述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2)请联系历史,分别举出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5、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忧患意识。(不少于50
字)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升】(2009年山东济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7.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道理?(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