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1《学习论坛》(郑州)2013年7期 牛安生
核心提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进一步营造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培养造就深谙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营造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
摘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进一步营造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培养造就深谙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营造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
关键词: 思想建设;重大课题;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时,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提到很高的地位,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年,党中央一直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日程。
一、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可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我国文化建设中最丰富、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内容。
(一)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和社会道德滑坡呼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诚然,我国社会风气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和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了文化发展中的八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认识不够的问题,社会上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够的问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等。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信仰缺失问题。有人说,现在的时代是信仰迷茫的时代。在我们党内,部分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200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一位的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信仰缺失的实质是文化缺失。虽然部分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而他们中真正信仰宗教的只是少数,无信仰的也是少数,在他们的精神家园里,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遗传下来的文化基因,这恰恰是我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支撑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当前价值观念混乱、缺乏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现象也需要我们探索合适的文化精神支撑。有人尖锐地指出当今的一些社会乱象:知识分子羡慕商人,商人常“削尖脑袋”往官场上靠,而官员则想方设法贴上博士、客座教授等知识分子的标签。再次,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有名望的父母成为子女“炫耀”的本钱,以及研究生殴打、辱骂父母的现象,折射的其实是孝道教育缺失的问题,而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药、知识精英的抄袭行为等现象,折射的则是诚信缺失的问题。这些,都呼唤正规有效的道德教育,呼唤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唤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规范混乱的价值观念。
(二)西方文化失落的警示
当我们思考当前我国文化缺失问题时,不免会想到去西方寻找“灵丹妙药”。这是有一定理由的,因为西方文化曾经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今的西方文化实际上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发展模式是由美国的文化决定的。因此,美国模式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世界效仿的典范。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人口数量不到全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了人类能源的1/4。如果全世界的国家都成为美国,那么地球将不堪重负,人类前途堪忧。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何况美国自身也危机重重。持续“占领华尔街”运动至少说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很难摆脱诸如经济倒退、贫富分化、民意分裂、国力衰减的问题。美国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无限制地满足人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到国家的疯狂扩张——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不同的民族,从而成为全人类不和谐的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无限制地满足人类欲望的发展模式不是人类发展的明智选择。美国的悲哀,说到底是美国文化的悲哀。美国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模式即文化模式不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更不应该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借鉴西方,但不能照搬西方。毛泽东讲过:“对待外来文化,应当以中国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人吃猪肉是为了消化以后变成人的肌肉强身健体,绝对不是要通过吃猪肉而变成猪。对于那些在文化借鉴中食洋不化的人来说,这些话语实在是黄钟大吕”[2]。西方文化的失落和无奈要求我们求索人类文化的出路。
(三)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3]。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国的文化建设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其发展不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相承接。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就必须使中国的文化资源在中国发扬光大,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一是文化资源深厚,这是文化强国的基础;二是全民践行民族优秀文化的程度极高,文化的凝聚力特别强,而这种文化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化起作用的结果;三是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广泛,其核心价值的许多内容为其他民族所认同;四是文化产业在社会生产力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此判断,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能不指出的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入近代以后,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自己几千年文化传统研究得不深,更由于禁锢过久,面对西方强大的工业、武力,曾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化一无是处,应该彻底抛弃,于是大口大口地吞食西方文化食品”[4]。在西方消极文化的影响下,金钱拜物教、物质拜物教等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其注意力都放在了物质上,这种精神的通病,实际上是人们文化的失落。中国历来是“书香”之邦,但是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介绍说,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民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文化资源大国的国民不喜欢读书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5]。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哪里入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什么样的文化能够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代化,尤其是,应该怎样理解人的现代化?人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如果人类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值,甚至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损害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损害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恰恰是人类发展的异化,那么这样的发展会误入歧途,最终可能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罪魁祸首。事实越来越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思想资源,是必须关注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我们注意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内容,是文化强国的必然之路。“文化的历史、文化的根脉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一直是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了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我们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深深扎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以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基础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扎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之上,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命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更加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英国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常常讲,要拯救21世纪的社会,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他说,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了,不道德程度已近似悲剧,而且社会管理也很糟糕。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墨家的仁爱学说,是解决现代化社会伦理问题所急需的。他说儒家的仁爱“是今天社会之所必需”,“墨家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7]。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世界性会议上,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8]。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经过讨论和筛选,认为只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称为黄金规则,即道德规范的底线。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之一。要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成就,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基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深刻领悟,二是对中国国情的透彻理解,三是深谙两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方法。毛泽东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领,而且深刻把握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魂,比较准确地了解了中国国情。此外,他还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精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方法。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曾经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9]他还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10]毛泽东喜欢哲学、历史,他还钟爱中国古典文学。毛泽东在其讲话、文章中引用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可以说,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特色,这也是毛泽东思想能够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乐于接受的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的文化渊源
重视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党性修养的基本方法是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恰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治国道理。儒家强调治理国家要把修身放在首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不正焉能正人”。刘少奇于1939年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名著,影响至今。他在该著作中频繁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名句。因此,可以窥见儒家思想对我们党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党的思想建设尤其是党性修养理论是不完美的。
(三)中国共产党是儒家孝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这种礼仪基本上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孝文化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论语·学而》有这样的记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中国传统礼仪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典籍,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的《弟子规》,把“孝”放在第一位,这对于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不仅在理论上非常肯定儒家的孝文化,而且在实践上忠实地践行孝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把中国孝文化发扬光大的政党。1919年10月,毛泽东在母亲病逝后,写下《祭母文》和两副挽联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无限思念;1944年,朱德为表达对母亲逝世的哀思,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该文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党的领导人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事迹,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称颂,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深远影响。今天,在党的建设中进一步重视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内大力加强孝文化建设,对于在全民族弘扬孝文化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的问题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
说到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回避如何评价近代史上我党的反传统化运动的问题。本人认为,必须历史地分析近代史上的反传统运动。例如五四运动,它对冲破封建礼教、尊重人的权利,对打破闭塞的环境,剔除传统文化疲沓、陈旧、丧失活力的东西,对对外开放,吸收西方新鲜的诸如民主、平等、博爱的文化,使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全部否定,尤其不能像“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样,采取种种手段甚至是暴力的手段,破坏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明气质,损害了我国固有的文明根基。另外,把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也是错误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以整体性的历史眼光,从中华文明精神连续性和传承性的角度,对我们自身最为悠久和最具连续性的民族传统进行重新审视,抛弃对待传统的简单、粗暴态度,纠正传统认知上的失衡心理。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先生非常准确地指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灵魂、毛发和血液中,是不能否定,也是否定不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可以互补、相互促进的。”“我们对传统文化反了一百多年,骂了一百多年,但是结果呢?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面对;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水浒三国,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盛宴。”[11]
(二)进一步营造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
近年,我们党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上了重要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正在形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温家宝于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胡锦涛于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12]。此外,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国学讲座在国内外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为进一步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视人民的民本精神、尊重他人的美德和礼仪、注重修身的修养精神等,使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二是重视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而不是复古,吸收而不是照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观念,如“官本位”、家长制、特权等,在当今时代极大地束缚着党员、干部的思想,甚至成为改革的阻力。由此可见,如今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是在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种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增加国学方面的内容,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员和领导干部,以丰富他们的文化涵养。
(三)培养造就深谙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13]。党内需要有一批深谙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精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且能够深谙传统文化的奥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14]。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学抓起,从培养教师做起。只要有优秀的教师,就不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中学尤其是大学,要培养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功底,又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教师,使他们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于党的事业,使他们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15]。有这样一批师资力量,中学、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会有问题,也就不难培养出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后继有人。
(四)营造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
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6]我们同样可以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实践它,而不是拿它装潢门面。“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里或研讨会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死亡了”[17]。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践行民族优秀传统,如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不懈的探索精神、清正廉洁的官德、无私无畏的价值追求等。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能够践行优秀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精神家园里最重要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大国能够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就是整个民族能够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走向大众实践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有价值的文化。
但是,践行优秀文化谈何容易?实践表明,“知”并不等于“行”,“知不易,而行更难”,知道的道理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践行。不少人引经据典讲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处,以此教育别人,但是轮到自己去实践的时候却做不到。知行合一难在哪儿?这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其实最难的是对自身正确价值的执著追求。“我”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一致起来,才是真正的知,而做不到的“知”,不是真知。真正懂得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理,是不容易的。懂,不是仅仅停留在引用上、口头上,而是真正践行正确的道理。在自我利益、个人欲望膨胀的时候,是很难践行正确道理的。在实践中,不是做不到,而是放不下,放不下个人的欲望。只有深刻理解放下自我的道理,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个人欲望控制到合理程度的人,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恰恰是因为放不下自身利益,所以才患得患失,才难以把好的道理坚持始终。因此,一个人、一个政党,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尤其要重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13][14][1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6]辛鸣.“软实力”背后的“硬要求”[N].学习时报,2011-10-24.
[3]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1-10-27.
[4][5][17]许嘉璐.漫谈“文化强国”战略[N].北京日报,2011-10-31.
[7][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425~426.
[8]李翔海.生生和谐——重读孔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4.
[9][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34.
[11]戴菁.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访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N].学习时报,2011-05-02.
[12]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光明日报,2006-04-23.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15.
(作者简介:牛安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2014-02-01《学习论坛》(郑州)2013年7期 牛安生
核心提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进一步营造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培养造就深谙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营造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
摘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进一步营造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培养造就深谙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营造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
关键词: 思想建设;重大课题;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时,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提到很高的地位,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年,党中央一直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日程。
一、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可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我国文化建设中最丰富、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内容。
(一)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和社会道德滑坡呼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诚然,我国社会风气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和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了文化发展中的八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认识不够的问题,社会上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够的问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等。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信仰缺失问题。有人说,现在的时代是信仰迷茫的时代。在我们党内,部分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200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一位的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信仰缺失的实质是文化缺失。虽然部分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而他们中真正信仰宗教的只是少数,无信仰的也是少数,在他们的精神家园里,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遗传下来的文化基因,这恰恰是我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支撑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当前价值观念混乱、缺乏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现象也需要我们探索合适的文化精神支撑。有人尖锐地指出当今的一些社会乱象:知识分子羡慕商人,商人常“削尖脑袋”往官场上靠,而官员则想方设法贴上博士、客座教授等知识分子的标签。再次,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有名望的父母成为子女“炫耀”的本钱,以及研究生殴打、辱骂父母的现象,折射的其实是孝道教育缺失的问题,而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药、知识精英的抄袭行为等现象,折射的则是诚信缺失的问题。这些,都呼唤正规有效的道德教育,呼唤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唤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规范混乱的价值观念。
(二)西方文化失落的警示
当我们思考当前我国文化缺失问题时,不免会想到去西方寻找“灵丹妙药”。这是有一定理由的,因为西方文化曾经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今的西方文化实际上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发展模式是由美国的文化决定的。因此,美国模式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世界效仿的典范。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人口数量不到全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了人类能源的1/4。如果全世界的国家都成为美国,那么地球将不堪重负,人类前途堪忧。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何况美国自身也危机重重。持续“占领华尔街”运动至少说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很难摆脱诸如经济倒退、贫富分化、民意分裂、国力衰减的问题。美国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无限制地满足人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到国家的疯狂扩张——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不同的民族,从而成为全人类不和谐的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无限制地满足人类欲望的发展模式不是人类发展的明智选择。美国的悲哀,说到底是美国文化的悲哀。美国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模式即文化模式不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更不应该是中国的发展方向。
借鉴西方,但不能照搬西方。毛泽东讲过:“对待外来文化,应当以中国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人吃猪肉是为了消化以后变成人的肌肉强身健体,绝对不是要通过吃猪肉而变成猪。对于那些在文化借鉴中食洋不化的人来说,这些话语实在是黄钟大吕”[2]。西方文化的失落和无奈要求我们求索人类文化的出路。
(三)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3]。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国的文化建设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其发展不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相承接。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就必须使中国的文化资源在中国发扬光大,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一是文化资源深厚,这是文化强国的基础;二是全民践行民族优秀文化的程度极高,文化的凝聚力特别强,而这种文化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化起作用的结果;三是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广泛,其核心价值的许多内容为其他民族所认同;四是文化产业在社会生产力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此判断,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能不指出的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入近代以后,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自己几千年文化传统研究得不深,更由于禁锢过久,面对西方强大的工业、武力,曾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化一无是处,应该彻底抛弃,于是大口大口地吞食西方文化食品”[4]。在西方消极文化的影响下,金钱拜物教、物质拜物教等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其注意力都放在了物质上,这种精神的通病,实际上是人们文化的失落。中国历来是“书香”之邦,但是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介绍说,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民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文化资源大国的国民不喜欢读书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5]。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哪里入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什么样的文化能够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代化,尤其是,应该怎样理解人的现代化?人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如果人类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值,甚至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损害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损害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恰恰是人类发展的异化,那么这样的发展会误入歧途,最终可能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罪魁祸首。事实越来越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思想资源,是必须关注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我们注意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内容,是文化强国的必然之路。“文化的历史、文化的根脉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一直是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了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我们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深深扎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以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基础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扎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之上,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命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更加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英国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常常讲,要拯救21世纪的社会,只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他说,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了,不道德程度已近似悲剧,而且社会管理也很糟糕。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墨家的仁爱学说,是解决现代化社会伦理问题所急需的。他说儒家的仁爱“是今天社会之所必需”,“墨家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7]。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世界性会议上,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8]。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经过讨论和筛选,认为只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称为黄金规则,即道德规范的底线。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之一。要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成就,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基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深刻领悟,二是对中国国情的透彻理解,三是深谙两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方法。毛泽东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领,而且深刻把握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魂,比较准确地了解了中国国情。此外,他还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精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方法。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曾经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9]他还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10]毛泽东喜欢哲学、历史,他还钟爱中国古典文学。毛泽东在其讲话、文章中引用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可以说,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特色,这也是毛泽东思想能够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乐于接受的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的文化渊源
重视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党性修养的基本方法是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恰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治国道理。儒家强调治理国家要把修身放在首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不正焉能正人”。刘少奇于1939年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名著,影响至今。他在该著作中频繁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名句。因此,可以窥见儒家思想对我们党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党的思想建设尤其是党性修养理论是不完美的。
(三)中国共产党是儒家孝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这种礼仪基本上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孝文化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论语·学而》有这样的记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中国传统礼仪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典籍,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的《弟子规》,把“孝”放在第一位,这对于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不仅在理论上非常肯定儒家的孝文化,而且在实践上忠实地践行孝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把中国孝文化发扬光大的政党。1919年10月,毛泽东在母亲病逝后,写下《祭母文》和两副挽联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无限思念;1944年,朱德为表达对母亲逝世的哀思,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该文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党的领导人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事迹,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称颂,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深远影响。今天,在党的建设中进一步重视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内大力加强孝文化建设,对于在全民族弘扬孝文化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的问题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
说到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回避如何评价近代史上我党的反传统化运动的问题。本人认为,必须历史地分析近代史上的反传统运动。例如五四运动,它对冲破封建礼教、尊重人的权利,对打破闭塞的环境,剔除传统文化疲沓、陈旧、丧失活力的东西,对对外开放,吸收西方新鲜的诸如民主、平等、博爱的文化,使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全部否定,尤其不能像“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样,采取种种手段甚至是暴力的手段,破坏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明气质,损害了我国固有的文明根基。另外,把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也是错误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以整体性的历史眼光,从中华文明精神连续性和传承性的角度,对我们自身最为悠久和最具连续性的民族传统进行重新审视,抛弃对待传统的简单、粗暴态度,纠正传统认知上的失衡心理。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先生非常准确地指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灵魂、毛发和血液中,是不能否定,也是否定不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可以互补、相互促进的。”“我们对传统文化反了一百多年,骂了一百多年,但是结果呢?孔子依然微笑着与我们面对;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水浒三国,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盛宴。”[11]
(二)进一步营造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
近年,我们党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上了重要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正在形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温家宝于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胡锦涛于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12]。此外,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国学讲座在国内外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为进一步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视人民的民本精神、尊重他人的美德和礼仪、注重修身的修养精神等,使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二是重视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而不是复古,吸收而不是照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观念,如“官本位”、家长制、特权等,在当今时代极大地束缚着党员、干部的思想,甚至成为改革的阻力。由此可见,如今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是在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种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增加国学方面的内容,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员和领导干部,以丰富他们的文化涵养。
(三)培养造就深谙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13]。党内需要有一批深谙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精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且能够深谙传统文化的奥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14]。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学抓起,从培养教师做起。只要有优秀的教师,就不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中学尤其是大学,要培养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功底,又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教师,使他们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于党的事业,使他们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15]。有这样一批师资力量,中学、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会有问题,也就不难培养出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后继有人。
(四)营造真正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氛围
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6]我们同样可以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实践它,而不是拿它装潢门面。“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里或研讨会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死亡了”[17]。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践行民族优秀传统,如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不懈的探索精神、清正廉洁的官德、无私无畏的价值追求等。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能够践行优秀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精神家园里最重要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大国能够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就是整个民族能够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走向大众实践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有价值的文化。
但是,践行优秀文化谈何容易?实践表明,“知”并不等于“行”,“知不易,而行更难”,知道的道理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践行。不少人引经据典讲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处,以此教育别人,但是轮到自己去实践的时候却做不到。知行合一难在哪儿?这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其实最难的是对自身正确价值的执著追求。“我”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一致起来,才是真正的知,而做不到的“知”,不是真知。真正懂得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理,是不容易的。懂,不是仅仅停留在引用上、口头上,而是真正践行正确的道理。在自我利益、个人欲望膨胀的时候,是很难践行正确道理的。在实践中,不是做不到,而是放不下,放不下个人的欲望。只有深刻理解放下自我的道理,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个人欲望控制到合理程度的人,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恰恰是因为放不下自身利益,所以才患得患失,才难以把好的道理坚持始终。因此,一个人、一个政党,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尤其要重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13][14][1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6]辛鸣.“软实力”背后的“硬要求”[N].学习时报,2011-10-24.
[3]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1-10-27.
[4][5][17]许嘉璐.漫谈“文化强国”战略[N].北京日报,2011-10-31.
[7][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425~426.
[8]李翔海.生生和谐——重读孔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4.
[9][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34.
[11]戴菁.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访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N].学习时报,2011-05-02.
[12]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光明日报,2006-04-23.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15.
(作者简介:牛安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