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一):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在影片的开头就用这句话给了我一个深入的思考:每个性命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而且是绝无仅有的存在着。
阿甘从小双腿残疾,行走不便,常受人欺侮,他心底仁慈,教你变美的100种潮流发型,他很信任对于他好的人的话,他的母亲,她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以及他一块儿战役的战士,创业。为了避免受欺侮他听了错误的话开端了他艰巨的第一步跑--------使劲地跑。于是在逆境中的被动跑慢慢成了他自动的跑到了他之后爱上了跑,因为跑使他有了健康的体格,有了比别人多的上风,劣势成为了他的上风,由此他上了大学,成了校队员,在橄榄球场上他是优良的球员。在战场上由于他傻,梦幻诛仙35隐藏任务,因为它比别人跑患上快,他躲过了敌人的袭击,因为他仁慈他救了不少挂彩的战士的性命使他成为了豪杰。复员后他创办渔业公司,由于他为了信守和就义战友的许诺拿着仅有的一点复员经买船捕鱼,他彻底依照朋友的筹划在做鱼的产业,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他们持续到了最后,其他捕鱼船在狂风中毁灭了,只有他们存活了下来,这靠的是他们不怕艰苦,破风斩浪的豪情以及他的人生哲学-----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这样做下往无论成果如何,但结果是他成为了富翁。
机会留给了大胆的人,他们胜利了。从这件事情中能够看出他胜利几个要点,1、他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黑人战友的营销筹划。2、好地履行力----阿甘勇往直前的精力。3、好的合作火伴---被他救下的上尉。4、在困境中时刻把握好的机遇的才能。我在想,假如这个打算是我往履行那结果必定失败,由于我在作决策以前会把患上失的因素斟酌患上太多。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阿甘的坚忍不拔的精力,而且要学习阿甘待人仁慈的心灵,更要学习阿甘‘傻’的处世方法。当咱们在阅历每一个首要的人生阶段时,当我们为一件主要的事情做决策时,我们不仅仅要有坚韧的精神,要有向善的心灵,更要有傻的态度,不要让利欲摆布了眼睛,不要让自己的得失影响糊口。信任假如你有阿甘的精力再加之比阿甘优胜得智商怎样不会胜利呢。
总结一句话,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成果,那抉择成果的是你做事情的态度以及做事的进程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二):
喜欢《阿甘正传》,最近又看了一遍,又发现了新的东西。这部电影里面主要有四个
人物,阿甘,他的妈妈,珍妮和丹上校。正是这些人物不同的性格和态度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东西。
珍妮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变得很叛逆,但是她的心里却总是在彷徨不安,因为她试图解放自己,使自己变得自由,因此变得癫狂叛逆。她说她和阿甘是不同世界的人,在她看来,她是会思考,会有让生命怒放冲动的一种人,她试图摆脱生命给她的枷锁,对自己怀着恨意地堕落着,同时她觉得阿甘什么也不懂总是在别人的指导下生活。她做过多种尝试,最终她也没有发现她的生命变得充实,她想要的那种感觉也没有出现,因此她可能有点后悔,在新年之夜,她准备从楼上跳下,她以前问过阿甘,她是否能飞过那座桥。但是在之后,当冷风吹过的时候,她却没有跳,回头了,颇有点浪子回头的感觉。
之后她过起了理所当然的那种安定的生活,在公司上班,在电视上看到奔跑中的阿甘,阿甘还是像以前那样生活,而她却不是以前的她了,之后见到阿甘的时候,她说她以前做的一切都一塌糊涂,她后悔了。珍妮是可悲的,在健康的时候,她癫狂的不珍惜生命,但是当她明白生命不可能总在漂泊中,那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最后找到归宿的时候,生命却要离她而去了;但是她也是幸运的,在她临死的时候,还能享受到那种安宁和快乐,还能有爱她的丈夫和孩子陪着自己。或许她逝去的时候心里是充实和满足的吧。
珍妮经历了那么多之后,却发现她怎样也找不到的自由快乐幸福实际上能够很纯粹很简单。
阿甘的妈妈,是个智慧的女性,她明白怎样和自己的孩子沟通,阿甘按照普通的标准是不正常的,但是她妈妈却总能找到适宜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明白道理。阿甘最常说的话就是妈妈经常说&阿甘的母亲让我觉得,每个孩子最初的知音是自己的母亲,对于妈妈来说,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确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地方,我们只是没有找到和他们沟通的方式。阿甘的妈妈也很豁达,在她快要死去的时候,她很平静,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她要死去,只是因为时间到了,她告诉阿甘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但是只有那个人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也都有从上帝那里收到礼物(gift),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把自己的gift发挥出来,命运就像什锦巧克力,在没有打开包装的时候,没有人明白是什么味道的。
丹上校本来按照他自己想法是会最终战死沙场的,但是却被阿甘所救。对于获救这件事情,他并不觉得是一件好事,残疾的他不再有可能继续当兵,丹觉得上帝戏弄了他,因此他不相信上帝。阿甘说他要买虾船,上校很是不以为然,戏谑说如果阿甘当了一艘虾船的船长,他愿意做他的大副。之后阿甘真的买了一艘船,丹觉得受到了鼓舞,并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期望。结果两人在捕虾的过程种遭遇了台风,大家很害怕,但是丹却很疯狂,坐在桅杆上朝天叫嚣,之后在台风过后,他们的船成了唯一的幸存者。缺了双腿的丹跳入大海,阿甘说上校最后能够和上帝和平共处了。之后丹按了义肢,阿甘说是新的腿,神奇的腿。
阿甘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着别人告诉自己的事情,他妈妈说他把自己的天赋利用的很好,确实如此。当别人对他下一个指令的时候,阿甘就会按照那样去做,并不关心那样做的目的,同时可能也并不理解那样做的后果,阿甘很难理解我们理解的事情,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傻,只能说他能理解的符号,不和其他人一样,但是正如他妈妈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虽然很多事情,阿甘不能像其他人一样理解,但是阿甘却懂得什么是爱,这或许说明了情感这种东西是心有灵犀就能够的。阿甘,一个傻子,总说妈妈以前说的人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很值得我们思索,作者这么安排剧情是为了说什么呢?现实生活中会有类似的人或事存在吗?或许正是因为傻,他才不会心里想太多,患得患失,也不会有诸多苦恼。或许阿甘才是真正感性和理性分开的人,因为他做事情的时候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所以无往不利,所以当他教他儿子打乒乓球的时候,会接不到球,因为应对的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他就做不到心无旁骛了。最后阿甘说,或许命运不是那样早已注定,同时也并非完全飘忽不定,两者都是对的。正像电影里的那个羽毛。
电影开头是一片羽毛被捡起,结尾是那根羽毛又飞走。或许我们的命运就像那个羽毛,在随风飘,方向难定;但是当他被捡起珍藏的时候,或许会有片刻的安定,但是最后还是会飘走,那是另一个生命探险的开始。
阿甘见证了很多美国历史上的事件,好的和不好的。整个阿甘正传就像在叙述美国那段充满变化的历史。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三):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到达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必须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残
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就应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但是,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却依然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又或是可笑。也许,以前,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旧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愚人之福就能够解释的。所以,我宁愿相信,只有持续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够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又或是别的之类的重负,从而到达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能够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大概,我会的,只有去欣赏与阿甘在一齐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其中的苦与甜,甚至,期盼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四):
第一次看《阿甘正传》的时候,惊叹于影片情节与美国众多历史事件的惊人巧合,妒忌弱智的阿甘接连不断的好运气,对珍妮的频繁出走感到不解,为阿甘执着的感情所感动。
之后发现香港明珠台重放次数最多的恐怕要数《阿甘正传》了,央视六频道也经常重播,昨晚也播了,每次重看,我都会陷入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中,有时候即使不看影片,开头及结尾的音乐一旦响起,总会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感动。
《阿甘正传》原著小说跟影片基本是两码事,导演对原著小说的改编十分坚决,几乎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原著小说中,阿甘有着不少人性化的缺点,比如阿甘曾吸食大麻,但这些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到,除了弱智这个缺点之外。
电影跟小说,我认为表现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感人的小说透过文字去打动人,感悟字里行间的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一部感人的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则完全取决于画面和情节如何打动观众,坦白说观众站在那个角度,支持影片中的哪个主角,具体说就是同情哪一方。
导演将阿甘设计成一个弱智者也就是弱者的形象,目的就是在赢取观众的同情心,理解这一点,你对影片的大致情节就会有所理解。但是,简单是一个弱智者是不能打动人心的,这得看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了。
《阿甘正传》之所以成功和感人,主要还是阿甘和珍妮离离合合的感情故事深深打动观众,影片是如何做到这点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阿甘对珍妮感情的开始,源于小时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经历,在众多小孩拒绝与阿甘同坐之后,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动邀请阿甘与她同坐。那场戏我一向留有深刻印象,这场戏看似极其普通,资料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却愿意与阿甘同坐。但我惊讶于为什么我会一向记着这场戏,甚至多年后,仍然记得这场戏一些台词。珍妮说,youcansithereifyouwant
此刻看来,主要是前面的戏铺垫做得好,阿甘妈妈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和深切关怀之情,以及车上孩子们对阿甘漠视的态度,让观众对弱智的阿甘产生好感和同情心。
个性是临上公车时,可爱的阿甘跟女司机说,妈妈说不让他坐陌生人的车,女司机说,但这是校巴。阿甘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女司机只好说出自己的名字。搞笑的阿甘就说了,这样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能够上你的车了,于是阿甘就上车了。看到这个幼稚得有些可爱的温馨场面,观众对阿甘的好感进一步增强。这么可爱诚实的小男孩居然在车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视,怎能不激发观众内心的同情和与关爱呢?影片为什么要在阿甘上公车之前加这个细节,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阿甘的好感增强了。
当观众的感情积累到必须程度之后,已经不满足仅仅是阿甘妈妈来帮忙阿甘,迫切需要有别的人来帮忙阿甘,这时候珍妮及时出现,将观众的感情变成现实,她与阿甘成为朋友,我们自然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一来,珍妮和阿甘在车上的一举一动自然受到观众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说,一部电影如何感人,打动人心,技巧和细节是很重要的,而观众绝对不是冷血动物,影片的细节与铺垫做好了,没有让观众挑出毛病和造作,观众自然跟着剧情而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
《阿甘正传》中珍妮与阿甘两小无猜的场面也很温馨,两个人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一齐读书看星星的情景也是让人羡慕不已,而在多年以后,影片的结尾,珍妮染上病毒,阿甘也是将珍妮埋葬在这棵大树下,哭诉对珍妮的感情,更是让人唏嘘不已。童年一齐玩的大树底下,没想到居然是珍妮的葬身之地。阿甘的痛哭回应了童年这些场面留下的伏笔,观众前后一联想,怎能不为两人不同的境遇感动呢?比较一些电视剧中的人总是动不动,就患上层出不穷的绝症,珍妮的绝症和死是不是更加感人呢?
影片为了表示珍妮与阿甘的深厚感情,特意选取了一些男孩子欺负阿甘的场面,小珍妮和大珍妮都在大声疾呼,forrest,run,justrun。这个场次极其重要,除了证明阿甘从小大到都是被人欺负之外,也是表示珍妮对阿甘的照顾与关爱从来没有变过。观众前后一比较,阿甘与珍妮的友情就更加感人了。
等到阿甘上了大学之后,主角变过来了,变成阿甘像个男人一样要照顾保护珍妮。我数了数,影片中阿甘为了珍妮跟人打架的场次大概有三场,打架的戏各有不同,但起因只有一个,有人欺负珍妮。
第一场打架的戏很是感人,我看了有时候都觉得难过,我想说说为什么这场戏感人呢?编剧到底是如何让这场戏看起来情真意切,而又波折重重,结局又异常甜蜜。
影片开头多次暗示珍妮被父亲性侵犯过,上大学后,珍妮因为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已经有滥交的迹象。
这场戏的开头,阿甘像小时候一样在珍妮的宿舍外淋雨等着她。珍妮的男朋友开车带珍妮回来,正准备与珍妮在车上做爱,悲哀的阿甘难过地看着这场景。没想到男朋友不留意弄疼了珍妮,珍妮叫出声。阿甘二话不说,冲上前,搞笑地探头进车厢,以相对较慢的出拳频率,对着车里的男孩就是一顿老拳,气得男孩掉头开车就走。
珍妮大为恼怒,大声斥责阿甘,为什么要这样做。阿甘的举动和珍妮的反应都在观众意料之中,之后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阿甘将手中的巧克力盒递给珍妮说,这是我买给你吃的,对不起。
观众看到那里,才如梦初醒,原先阿甘在雨中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送一盒巧克力给珍妮。阿甘不是无所事事就来找珍妮,编剧给阿甘找了一个充足的理由,送巧克力给珍妮,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观众在这一刻完全被阿甘的痴情与执着所感动。巧克力这个道具解决了阿甘等珍妮的理由,又带来观众视觉上的感受,引发观众因巧克力对阿甘的理解和同情,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珍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抬手打掉巧克力,弱智的阿甘不明白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好说我要回学校。这时候,珍妮显然回醒过来,认识到阿甘送巧克力来的苦心,十分后悔自己刚才的举动,跟满身湿透的阿甘说,forrest,lookatyoueon
想学表演的朋友,能够看看珍妮表示后悔时的表情和动作,她首先是转头看着另一边,然后看着阿甘,抬手又放下,表情极其无奈。动作加上表情,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情绪,动作让观众有直观上的认识,也显示珍妮真诚的悔意,之后珍妮就拉着阿甘走了。
珍妮带着阿甘回宿舍,问阿甘是不是没有碰过女孩子,有意与阿甘做爱,没想到阿甘搞笑地早泄了。两人事后,温馨地抱在一齐说话。
这个小情节,整个过程分为平静,与珍妮男朋友冲突,与珍妮冲突,和好,谈心几个阶段,编剧将过程简化,台词不多,动作居多,使用关键的巧克力道具强化人物的情绪,整个过程极具感染力,充分打动观众,个性是巧克力道具,完全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让观众看着巧克力发挥联想,动脑子思考阿甘这么老大远的买巧克力送给珍妮,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与耐心,从而深深为阿甘的行为所感动。
第二次打架发生在阿甘当兵后,打架的过程不怎样样,仅仅是珍妮被人调戏,阿甘上前推开那帮人,想抱全身赤祼的珍妮离开舞台。倒是两人离别时的伤感让人动容。
珍妮提起她和阿甘小时候祷告,期望有一天她能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导演让珍妮突然站在桥栏杆旁,身体挺直,似乎有跳桥的意思,阿甘的情绪有些紧张了,问珍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观众也有些紧张了,因为珍妮的这个动作让观众联想到影片开头暗示珍妮的童年创伤。这个小动作加强影片的紧张气氛,也是为接下来珍妮与阿甘的离别预设伤感气氛,毕竟任何人看着自己的朋友跳桥自杀,是一件难过的事。
珍妮搭上便车要走,阿甘极其不舍,弱智的他又找不到理由阻止珍妮,只好跟她说,自己要派到越南去打仗,两个人要生死离别。经过前面情绪渲染,观众的情绪也起来了。这时候珍妮恰如其分跟阿甘深情地说,如果遇到任何麻烦,不要逞英雄,赶紧跑,只管跑,好吗?
观众仿佛又回到小时候阿甘被人欺负时,珍妮大声叫阿甘,跑,快跑,回到影片为两人制造的各种浪漫意境中去。大家都不禁为两人的再次离别伤感不已。
导演明白单单是台词不足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加上人物想跳桥的危险动作,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这样当后面珍妮说起那些台词时,观众的情绪到达高潮。善于透过人物动作或者环境制造气氛,这是电影艺术之一,是导演卓越功力的体现。
第三场打架,是越战之后,珍妮和阿甘在白宫前重逢,珍妮被某反战的学生运动领袖打了一巴掌,愤怒的阿甘将他按倒在地,一轮狠揍。
这次打架,我想提的是,导演很注意根据阿甘的不同岁数和经历来安排演员的表演,我们能够看出经过越战洗礼,饱受伤痛的阿甘这次的愤怒,跟以前两次相比,用暴怒来形容一点不为这。大家能够仔细比较前两次打架跟这次打架,阿甘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更加愤怒,出拳更加凶狠。
打架之后,珍妮和阿甘的告别也很是感人,我们来看看导演是如何安排这次告别的。
珍妮背着包要上车走,阿甘跟在后面。上次被打的学生领袖惺惺作态,说要对珍妮好,期望珍妮跟他走。
阿甘小声对珍妮说,你就应回到格林堡镇,阿拉巴马。当说到最后四个字时阿甘情绪高昂,高声大喊,胆小的学生领袖只好退让。这个情节设置让人物之间起到了冲突,也是增加影片的紧张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要不,珍妮能够单独走啊?因为不管这个学生领袖在不在场,珍妮都要走的,而且这个学生领袖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在那里重复出现也没有必要。所以这个冲突是导演精心编排的。
果然,在前面气氛的渲染下,接下来阿甘与珍妮的告别极其伤感。珍妮仍然在坚持她和阿甘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阿甘没有多说,将他拼死换回来的奖章送给珍妮。这个奖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透过这个道具,人们再次感受到阿甘对珍妮的深情。以至于珍妮也在问,为什么你要对我这么好?阿甘的回答极其朴实,因为你是我的女孩。珍妮的回答更让人感动,
她说,我永远是你的女孩。观众看到阿甘的奖章,听到珍妮的回答,立刻联想到影片开头两人青梅竹马的片断,怎能不为之感动呢?为他们感到高兴呢?
观众看到那里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欣喜,珍妮最后还是明白阿甘的真情了,虽然她还是不得不离开。在珍妮上车前与阿甘互对微笑,就是对观众的观影情绪最好的表达,观众看到那里也会情不自禁微笑。而看到阿甘看着学生领袖有些生气的表情,也会觉得好笑。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透过面部表情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完全表现出来,丝毫不造作,让观众看着是信服和感动。
导演觉得这还不够,当公车开动,阿甘情绪失落沮丧难过之时。所有的观众都极其同情阿甘的不幸际遇,对阿甘关切的情绪到达一个高潮时。珍妮及时出现,敲打车后窗,微笑着变换告别和胜利两种手势与阿甘告别,阿甘的情绪变得简单愉快,观众的情绪也跟着简单愉快起来。在极短的几个画面转接之间,没有任何的台词,透过人物动作和表情,导演就让观众如同亲自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变化一样,《阿甘正传》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想学习导演技巧的朋友,能够看看那里,那段简单的音乐是在两人拥抱后,珍妮转身离开上车时响起,音乐很好地配合两人当时的情绪,观众的情绪也因为音乐而到达一个高潮,让观众明白这次离别是快乐而不是伤感的。
这个情景带来一种意外,也带给观众一种期望,两个人还是有机会在一齐的。也与当时观众的观影情绪极好地融合在一齐,让观众从心底感到畅快。阿甘辛苦的努力没有白费,起码换回珍妮的微笑和甜蜜告别。观众身临其境般随着阿甘的喜怒而喜怒,难怪看完之后,都对这部影片印象深刻,阿甘带着我们去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经历啊!
英国著名影片《猜火车》也成功地做到这点,让观众情绪随着人物情绪变动而变动,有时间的话,我会谈谈《猜火车》这部电影的问题。
对于珍妮的第三次出走,也就是珍妮突然回到格林堡镇,跟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在某天夜里与阿甘上床睡觉之后,突然离家出走。这次出走,影片从来没有交待任何理由,前面我们能够看到珍妮是由于生活理念不同而出走,这次出走却理由,甚至连出租车司机也问她,你为什么要出逃?
对这次出逃我一向百思不得其解,导演和编剧似乎没有给出充足的理由就让珍妮逃走了。也许前天夜里,阿甘说要娶珍妮,是一种催化剂,让珍妮害怕了,她不想过结婚的生活。但是,这个理由始终不是很充分。因为之后,我们发现珍妮已经改过自新了,在餐厅工作,带着阿甘的孩子生活。
阿甘说要娶珍妮时的情景也是很动人,我们发现阿甘对着珍妮最后有脾气了,在珍妮不同意后,阿甘极度失望,转身出门,双手叉腰站得笔直,表演很出色,配合肢体语言将人物的情绪完全表现出来。
当第四次阿甘与珍妮会面时,有一个场景很是感人,当珍妮说出孩子是阿甘的时候,阿甘忍住泪水,问珍妮,孩子是聪明还是,我们深切体会到,阿甘从小大到,从当兵到工作,被人们歧视的境遇,让阿甘多年积发的感情爆发,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过着同样不幸的童年和未来。当珍妮说到孩子很聪明时,我们跟阿甘一样,都感到如释重负,毕竟重复另一段不幸的童年,让人难过不已。
当珍妮临死之前,最后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观众最后和阿甘一样经过几个小时的苦苦等待,最后等到珍妮说这句话了。
当阿甘强忍泪水在珍妮的坟墓前说出,我想你,珍妮的时候,这个阿甘式感人曲折,历尽重重艰难辛的感情故事也划上伤感的句号。
正是: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我想再谈谈《阿甘正传》里配角的一些问题。
对《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我想如果影片将阿甘与那些历史事件的的情节去掉,也是一部相当感人的作品,只是加上那些情节后,引起美国人对那些事件的伤感回忆,渲染了影片的悲重情绪,我想这也是《阿甘正传》影片获奥斯卡大奖的一个关键因素。
《阿甘正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珍妮和阿甘两人波折重重,苦难艰辛的感情之路,这也是全片最动人的情节和关键所在。但是,在谈导演和编剧如何设计情节让珍妮和阿甘感动观众之前,我想说说影片关于配角人物塑造的问题,一部影片能否成功,主角很重要,配角也很重要,有时候配角往往会比主角更加出彩。一名成熟编剧的标志,就是你把配角的戏想得比主角还多,构思上花的心思更多。因为配角的戏一有,主角的戏就来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除非你编的影视剧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主角的戏。
《阿甘正传》里面主要有三个配角,一个是阿甘的妈妈,另外一个是阿甘的好战友巴布,还有一个就是丹中尉。我试着从每个配角开始,谈影片对配角的设计。
首先谈谈阿甘的妈妈,影片一开始就交待阿甘和妈妈相依为命的几个小情节。编剧为了要让阿甘妈妈让观众信服和感人,采取的是身教言传的土办法,简单地说阿甘妈妈以实际行动再配合言行去教育和帮忙儿子。
举个例子,阿甘戴着腿箍跟着妈妈上街时,腿箍被一个小铁槽夹住,阿甘妈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腿箍拔出来。愤然应对路人对小阿甘投来的异样目光,大声质问路人。然后阿甘妈妈开始教育儿子,不要让别人说比你强,如果上帝是公平的,它会给每人个都戴上脚箍,回到家再次跟阿甘强调,你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阿甘妈妈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她对儿子强烈的爱护之情透过画面和行动表现出来了。
比如,阿甘妈妈带阿甘去见好色的校长,校长不同意iq低下的阿甘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校长告诉阿甘妈妈,你儿子跟别人是不一样的,阿甘妈妈强词夺理,我们都是不一样的。校长无奈叹气,拿出一张图表,上面有iq指数图。
这个图做为道具用得相当好,直观地让观众了解到阿甘的智力之低下,之前透过阿甘妈妈对儿子的重重关照,观众已经有所怀疑,这个图一出来,所有怀疑都变成事实了,以后阿甘被人欺负的事件就应运而生了。
即使校长拿着铁一样的证据,坚持阿甘得上特殊学校,不能上正常学校,坚定的阿甘妈妈也没有认输,也没有失去理智。编剧在那里很注意对人物台词的编排,首先阿甘妈妈以平淡的语气讲道理,正常意味着什么?也许我儿子反应是比别人迟钝一点。当说到最后两句话时,阿甘妈妈提高声调,似乎在抗争不公平的命运,她说,但他有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有平等的机会上学,他不会在智障学校跟人学修理轮胎。
看着校长有些屈服了,阿甘妈妈再度软下来,要求校长充许儿子去读正常的学校。这段对话给人的印象深刻,小冲突带出人物性格,对话层次分别,平淡中掀起小高潮。
之后阿甘妈妈还是不得不跟校长上床睡觉,才让儿子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同样的学校。这就是阿甘妈妈的实际行动,用行动去打动观众,让观众深切体会到阿甘妈妈对弱智儿子伟大而坚定的母爱。
珍妮出现后,阿甘妈妈就以半退休的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把照顾阿甘的任务交给珍妮,当阿甘妈妈临死之前躺在床上对长大成人却好运不断,已经成了百万富翁的阿甘说: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regoingto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没打开之前,你永远不明白里面装着什么),我们怎样能不为之感动呢?阿甘妈妈就好在暗示,没生下你之前,我不明白你是个弱智的,既然我生下你了,我就得好好照顾你,尽我所能,让你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这是我做为妈妈的职责。
阿甘妈妈这个主角是很成功的,短短几场戏就将人物性格勾勒出来,为阿甘在下面剧情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功在于编剧选取比较能展现人物性格的戏,这些戏又与主角阿甘的戏融汇在一齐,除了烘托主题之外,也为阿甘妈妈以后的出现埋下伏笔。阿甘妈妈从影片一开始到最后的死,给观众的感觉都是一个伟大尽职的母亲,阿甘妈妈死之后,观众就很自然将对阿甘妈妈的感情转而到同情阿甘,这就是配角所起的作用。与此相类似的有华语名片《甜蜜蜜》,在该片中,曾智伟所扮演的黑帮老大等几个配角也是起着相同的作用。
演片中另一位配角,阿甘在训练营认识的战友巴布,是一位超强的捕虾爱好者和食虾专家。影片巧妙地利用阿甘训练及生活的时间,插进巴布对捕虾和食虾的心得,为以后阿甘买捕虾船埋下伏笔,也很好地反应巴布这个人的性格和背景,这种人一旦做好计划,永不放下。阿甘与巴布两个傻呼呼的人凑在一块就显得自然。
越战中,只要与阿甘在一齐,巴布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说起捕虾的事,这些戏和对话看似重复,但你细看,还是不一样的。巴布第一次与阿甘在见面谈到到是他们家族捕虾的经历,在军营谈到是如何捕虾,煮虾的n种方法,用虾能做的n种菜式,最后在越战中,才升华成与阿甘一齐合伙做捕虾生意。
只有一次是例外的,巴布没有谈到虾,巴布临死之前,只是说他想回家。从巴布出场一向到巴布的死,让人看到一个人从满怀人生期望和斗志,到最后只想着回家的全过程。善良单纯的巴布最终还是死了,这一死加重了影片的悲凉气氛,也让观众更加关心和同情阿甘以后的境遇,巴布是个过渡性人物,却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阿甘正传》第三位主要配角丹中尉,能够说是戏分最多的配角。他的出现,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影片透过几个场次就很好概括了丹中尉的一生,从越战中的志气昂扬,到失去双腿后的极度悲伤,等习惯残疾后,又开始对生活的极度失望和悲观,甚至自暴自弃,在阿甘的帮忙下,最后重拾生活信心,找到生活真谛,回归家庭生活,他的戏很好地表现当时美国人的现实生活,十年越战创伤和反战运动对美国人的打击。变成残疾之后,丹中尉的各种疯狂举动,增加了丹中尉这一主角的杯具色彩,也为丹中尉以后的重生埋下伏笔,而阿甘对丹中尉亲情般的帮忙,让人们对阿甘的好感进一步增强,起到了配角应起的作用。
影片对丹中尉的出场也是很有讲究的,丹中尉对阿甘和巴布两名新兵从穿着到举动,细致入微的忠告,十分有说服力,这表现他是一名关心下属的好上司,巡逻时风声鹤唳的举动,以及在战斗中果敢地让众人撤退,也是爱护下属生命的表现,这些情节的设置也为阿甘以后对丹中尉的帮忙起到铺垫之用。
编剧觉得这些还不够,还特意加了一场戏,新年之夜,丹中尉找到阿甘,丹中尉找
了两个妓女在住所玩,阿甘拒绝与妓女上亲吻做爱,被妓女骂是笨蛋傻子。丹中尉异常愤怒,大声斥责妓女,永远不要叫阿甘傻子,双方激烈对骂。那里也是体现丹中尉从军队一向延续到此刻对阿甘的兄弟朋友之情。
到影片最后,观众都为丹中尉历经苦难和心理折磨最后找到一个未婚妻感到由衷的高兴。只是那个未婚妻太丑了,一看就明白是在丑化中国人,弄个漂亮一点的不行吗?
如果说阿甘是一个呆子,那丹中尉就是一个疯子。丹中尉参加捕虾工作之后,由疯子慢慢转变成正常人,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信息,生活总是有转机的,努力工作,总会有回报的。观众看到丹中尉的最后境遇都会感到欣慰,也将这种欣慰转而为对阿甘照顾朋友,始终不渝的友情所感动,而丹中尉作为配角的任务也完成了。
影片中三个配角都是很重要的主角,缺了他们或者对他们的塑造不成功,都会对影片的成功蒙上阴影。因为他们出现就是让观众为他们的所言所行感动,而观众被他们感动了,从心理上说,就自然会对影片主角产生好感,进而对主角的境遇产生同情和关切,这些配角的戏好了,影片离成功就不远了。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五):
是因为这部影片才喜欢上汉克斯,但很惭愧,第一次看时,我还未到能看懂它的年纪。火车上与陌生路人的偶然交谈,才使我转变了最初对此片的幼稚认识。
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学了太多的形式主义,看什么都是拿腔拿调的。其实,这部片子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阿甘的母亲所告诉阿甘的那样:要对生活充满信心,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新奇。
他不聪明,智商只有75,可这点丝毫没有影响他。甚至,就是因为他的质朴、纯善和有些较真的执念,才使他取得了许多常人都无法相比的成就。他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看法,天真而简单,令到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想的太多。
对生活,他怀抱着可贵的用心态度。在他所经历的那个世界风云变换莫测的时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依然如故,说到做到,兑现自己所许的诺言。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跑,是他最擅长的。儿时他不断逃跑躲避其他同学的戏弄,又因为惊人的速度而被大学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参加越战时因为背负战友躲过炮火的袭击而成为了英雄。最后还是因为横穿美国的跑步壮举使他再一次成为了名人。
但他的一生决不仅仅仅只是奔跑那么简单。跑只是一种表象的直观体现,是他在生活中执着向前的最好表征。他不仅仅因跑出色、成名,他一样能成就其它的事业。为兑现死去战友的承诺,倾尽所有出海捕虾,最后成立了全美知名的布巴甘公司;只是因为爱好而打乒乓,竟使他作为乒乓外交的一分子见证了美中外交关系改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阿甘一生的数次成功,使我们每个人都不禁感叹,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远!
珍妮是阿甘一生中最好也是仅有的朋友。三十年间,他成为体育明星,战地英雄,成功商人,公众偶像,但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个因素是始终未曾改变过的,那就是他对珍妮的感情。
从童年时代开始他们就在一齐。珍妮是唯一帮忙而不嘲笑阿甘的同学,直到最后珍妮死在他的面前。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是很好的对照。珍妮总将生命看得暗淡、灰色,始终沉浸在自我的麻醉之中。而阿甘每时每刻都充满信念,他相信生命是完美和可造就的。
最终珍妮理解了他。不,就应说珍妮早就理解了他,但是起初并没有选取他。当影片行将结束,珍妮被她自己所创造的命运夺走生命前,他们最后在一齐了。而珍妮也被阿甘一生不变的乐观精神所感化。她死时是满足而快乐的。而这满足与快乐是她曾奢望,曾自欺而未可得,却在生命的终点处从阿甘那里得到了。
这是部生活片,但它绝对是超越了一般生活片的水准。影片中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劝告人们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为何要放下未来还不为人所知的生活呢
整部影片,从阿甘的叙述中开始直到完结,所有的语言都是简单而生活化的。但却感人肺腑,好处深远。尤其能够从中看出并体会到阿甘母亲的人生智慧。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六):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会吃到什么口味。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那时候我上高二,看电影只注重情节的发展,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揣摩或者聆听
他们的对话。积累了一点人生经历再重温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了新的体会。而知识面的拓宽让我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部经典的影片。
从资料和情节上看,部电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虚构和润饰从而到达剖析人生的哲学深度,美国的四位总统:肯尼迪被刺,水门事件,以及福特和里根总统遭枪击,历史事件:美国与中国的乒乓外交,越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被删减的部分还有阿甘与马丁路德金的会见,这一串事件串起了阿甘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母亲充当着旁白的主角,是一个对人生有高度见解的哲人,她用简单的道理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其他两个与阿甘生活紧密联系的人丹中尉和珍妮,他们是走在人生边缘的人,丹中尉没有人生主见,在他的眼里人生似乎是祖祖辈辈早就决定好的,带着荣耀战死沙场,因而被阿甘救起来后,人生便似乎成了一滩死水,羞耻感代替了一切,他的生活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他从没有一种主宰人生的意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期望与生命的活力,然而在他身上又体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尤其是精神和观念的转变。阿甘为了遵守与已牺牲的战友兼朋友巴布的承诺:打完仗合伙捕虾。于是又开始了他的新的征程:驾着船和丹中尉一道前往大海捕虾,他将船命名为珍妮,珍妮虽很少出现却是一个让阿甘不断run,run&!的精神源泉一向陪伴左右,就这样三个不同的人出发了(以珍妮为代表的生活堕落的人,以丹中尉为代表的没有自己命运目
标的人和以阿甘味代表的不断前进的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海上暴风雨来临了,就在这疯狂的时刻,丹中尉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来吧;!这算什么暴风,飚吧!飚吧!摊牌的时候到了,就我和你,我就在这儿,来取我的命啊!你永远也弄不沉这艘船。这是他的重大转变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命运的征程。而詹妮,作为垮掉的一代的败落形象的代表:吸毒,酗酒,sex解放她身上集中了美国特定时期青少年的特征,而她最终被阿甘感化并成为他的妻子,影片中的这些安排都是巧妙而又富有寓意的。
而影片的主角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先天性的低智商,腿部肌肉也有先天性的缺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其他人嘲笑,欺负。通常这种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功的,相反,就是这样一个非主流的人物,一个被人们视为低能的人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足球明星,乒乓健将,战争英雄,百万富翁!他给国家带来了荣耀与辉煌,同时也是自己人生命运的主宰者,超越了其他所谓高智商的人们,这就是蜗牛式的成功。初此以外,他的影响力还有精神层面的,他拯救了丹中尉和珍妮的灵魂,在环美跑步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甚至成为那些人的精神导师,而当他退出的时候,那些人便无所适从。阿甘的生命在不断的奔跑中逐渐升华。
我们再想一想,排除掉这些主要的演员所代表的各个层面,为什么那三个人命运会如此的迥异?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阿甘的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儿子的是无限的爱,不管儿子究竟是怎样怎样,在他眼里,他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她也尽一切努力让儿子演绎好自己的人生。()而珍妮呢?她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她是孤独的,并期望能逃脱那样的家庭,她从小就没受到很好的引导,以后堕落的生活也并非其本意,她只有随风飘流。丹中尉则是在军人的家庭里长大,家族里军人固有的荣耀和使命变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观。然而人都是能够改变的,因此当他们三个人在一齐,纯洁的人性便显示出伟岸的一面,他能够净化一切堕
落肮脏的灵魂。这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是自有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抑或是两者都有?
从影片的制作看,影片用了较多的短镜头,然后按照必须的历史顺序和表现意图进行组接。比如里面的历史事件和阿甘的成长轨迹的联系,还有就是前面大部分事件都是透过阿甘等车叙述回忆的,因而要贴合叙述的次序与回忆的片断性。还有如各个人物的出场也是需要经过蒙太奇处理的。影片的表现是纯朴的与其纯朴不加修饰的主人公相对应。在海上则运用了自然音响与画面相对应,突出其真实性。影片基本上都是声画合一,很少用对立去造成一种与主题不相干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影片时间的跨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却巧妙地运用电视的画面里出现的重大事件(开始于猫王,其他的前面已说过)来表现时间的跨度的,与历史重大事件相关联和对应的是阿甘命运里的重大事件。
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并不在于任何视觉的艺术性,而在于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和艺术上的处理,而影片中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更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理解。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七):
傻瓜也许天真的多,爱的没那么做作,爱上了我不保留。他是别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傻瓜,却拥有许多聪明人不曾拥有的伟大,他是别人眼里的白痴,却拥有精明人不会拥有的成功。本是被上帝丢弃的孩子,却毅然爬起来紧跟上帝的脚步。也许,是他缔造了神话,让人们开始懂得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即使这样,生命里还是就应有最美的相信。
《阿甘正传》运用插叙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借阿甘在给别人讲故事的方式将他的经历为观众呈现。《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从小被别人欺负的孩子,因为拥有坚定的信念而最终收获幸福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先天的优势或者劣势是我们所无法选取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利用我们也许我们并不出色的先天,依靠坚定的相信为我们的生命创造奇迹。
坎坷的人物,美丽的人生
人物作为支撑影片的基本骨架,在影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影片的灵魂,阿甘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支撑起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也是给人最大启示的人物。
在凡人眼里阿甘是一个智商情商都低于常人的傻瓜,但他却做出许多正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在阿甘很小的时候,就要承受矫正器给腿的痛苦。特写镜头中矫正器异常复杂,暗示阿甘所要承受的痛苦之大,但阿甘没有抱怨过,因为他执着的相信他不是上帝丢弃的那个。
阿甘从小就被别人欺负,但他因此摆脱了矫正器,像正常人一样奔跑。长大些的阿甘还是用奔跑来躲避别人汽车的追击,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忍无可忍的侮辱,但在阿甘看来这种鄙夷却是日后让他走向成功的财富。因为他相信乌云总会散去,只要耐心等待彩虹总会绽放笑容。
影片中的阿甘虽然从小到大都在受歧视,但他却从未记恨过别人,他总是把脸面向阳光。越南战争中他不顾一切救出那么多战友,朋友死后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完成朋友的遗愿。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阿甘并不是傻瓜。阿甘曾自己说过: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没错,在阿甘的一生中,他没有做过什么傻事,他从来不记恨别人,因为他懂恨越多心里的爱就越少,因为,他有世界上最美的心,所以,也有了世界上最美的相信,他也就是这样收获幸福的。
不光是工作应对感情,阿甘的心里就没有放下过她,无论每次珍妮是否在她身边,他都选取相信她。无论每次珍妮是否选取他,他都选取给她最温暖的微笑,始终在她身边守护她。也许,情商不高的他不懂得什么叫感情,但他却一向懂得什么叫相信。
影片人物的塑造也跟凡人一样从亲情友情感情出发,却给人熟而不俗的震撼,同时也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来告诉我们,只要相信,就会拥有和阿甘相同的奇迹。
雪白的道具,华丽的生命
羽毛从影片的片首从天空飘落被阿甘捡拾,到片末又从地面上升至天空,虽在影片中不曾频繁出现,却被赋予深深的含义,虽是一根近乎没有重量的羽毛,但却被赋予深深的厚重感。
一方面羽毛像是阿甘的内心,干净简单。也许,因为他的智商没有常人高,他不会像别人把每件关于爱恨情仇记得如此的清楚,也因此他的内心没有别人那么沉重,他的内心就像那根羽毛,干净简单。也因为这样他比别人,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城中羁绊他的脚步。对于每个人来说回忆就像是包袱,舍不得放下的包袱和仇恨越多,包袱就越重,前进也就越艰难。只有放下从前,相信未来还有更美丽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创造。
另一方面羽毛飘下时的第一次阿甘把它作为宝贝收藏,因此,它承载着阿甘所有对幸福的向往,特写镜头中羽毛独自飘落孤单,落寞,象征此时阿甘的内心失去母亲,珍妮也不在身边。虽然成为捕虾公司的老板,却一向明白钱有时给不了人想要的幸福。然而,当阿甘捡起羽毛也就意味着他把对幸福的向往和未来最美的相信寄托在羽毛上,相信幸福会从天而降。而后,阿甘真的得到了幸福。当羽毛从他的夹子中滑落又再次飘向天空时,阿甘已经收获了幸福。羽毛的缓缓升起表现当时阿甘平和的心理状态以及期望羽毛也能够为别人带来幸福的完美心境。更意在只要相信总会有奇迹。
雪白的道具,见证了阿甘从一无所有到幸福满满的历程,综观全片,羽毛在片中所起的作用于它的重量刚好相反,虽然不起眼,却被赋予最深的内涵,意在平凡的我们也许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同样能够演绎自己华丽的生命,只要相信,一切都能够。
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有人拿到小橘子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生命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称心如意,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有潜力去改变。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完善自己。也许,有一天我们在完善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我们早已不再在意橘子的大小和酸甜。因为,我们早已明白,无论橘子大抑或是小,甜抑或是酸,我们都能够坦然应对。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八):
阿甘正传影评
《阿甘正传》是最值得男人看的十部电影之一,看了之后真的十分感动。手指放在键盘上,真的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转贴了一篇觉得还不错的影片,供大家鉴赏。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到达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必须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
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就应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但是,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却依然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又或是可笑。也许,以前,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就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愚人之福就能够解释的。所以,我宁愿相信,只有持续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够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又或是别的之类的重负,从而到达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能够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巴布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一):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在影片的开头就用这句话给了我一个深入的思考:每个性命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而且是绝无仅有的存在着。
阿甘从小双腿残疾,行走不便,常受人欺侮,他心底仁慈,教你变美的100种潮流发型,他很信任对于他好的人的话,他的母亲,她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以及他一块儿战役的战士,创业。为了避免受欺侮他听了错误的话开端了他艰巨的第一步跑--------使劲地跑。于是在逆境中的被动跑慢慢成了他自动的跑到了他之后爱上了跑,因为跑使他有了健康的体格,有了比别人多的上风,劣势成为了他的上风,由此他上了大学,成了校队员,在橄榄球场上他是优良的球员。在战场上由于他傻,梦幻诛仙35隐藏任务,因为它比别人跑患上快,他躲过了敌人的袭击,因为他仁慈他救了不少挂彩的战士的性命使他成为了豪杰。复员后他创办渔业公司,由于他为了信守和就义战友的许诺拿着仅有的一点复员经买船捕鱼,他彻底依照朋友的筹划在做鱼的产业,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他们持续到了最后,其他捕鱼船在狂风中毁灭了,只有他们存活了下来,这靠的是他们不怕艰苦,破风斩浪的豪情以及他的人生哲学-----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这样做下往无论成果如何,但结果是他成为了富翁。
机会留给了大胆的人,他们胜利了。从这件事情中能够看出他胜利几个要点,1、他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黑人战友的营销筹划。2、好地履行力----阿甘勇往直前的精力。3、好的合作火伴---被他救下的上尉。4、在困境中时刻把握好的机遇的才能。我在想,假如这个打算是我往履行那结果必定失败,由于我在作决策以前会把患上失的因素斟酌患上太多。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阿甘的坚忍不拔的精力,而且要学习阿甘待人仁慈的心灵,更要学习阿甘‘傻’的处世方法。当咱们在阅历每一个首要的人生阶段时,当我们为一件主要的事情做决策时,我们不仅仅要有坚韧的精神,要有向善的心灵,更要有傻的态度,不要让利欲摆布了眼睛,不要让自己的得失影响糊口。信任假如你有阿甘的精力再加之比阿甘优胜得智商怎样不会胜利呢。
总结一句话,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成果,那抉择成果的是你做事情的态度以及做事的进程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二):
喜欢《阿甘正传》,最近又看了一遍,又发现了新的东西。这部电影里面主要有四个
人物,阿甘,他的妈妈,珍妮和丹上校。正是这些人物不同的性格和态度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东西。
珍妮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变得很叛逆,但是她的心里却总是在彷徨不安,因为她试图解放自己,使自己变得自由,因此变得癫狂叛逆。她说她和阿甘是不同世界的人,在她看来,她是会思考,会有让生命怒放冲动的一种人,她试图摆脱生命给她的枷锁,对自己怀着恨意地堕落着,同时她觉得阿甘什么也不懂总是在别人的指导下生活。她做过多种尝试,最终她也没有发现她的生命变得充实,她想要的那种感觉也没有出现,因此她可能有点后悔,在新年之夜,她准备从楼上跳下,她以前问过阿甘,她是否能飞过那座桥。但是在之后,当冷风吹过的时候,她却没有跳,回头了,颇有点浪子回头的感觉。
之后她过起了理所当然的那种安定的生活,在公司上班,在电视上看到奔跑中的阿甘,阿甘还是像以前那样生活,而她却不是以前的她了,之后见到阿甘的时候,她说她以前做的一切都一塌糊涂,她后悔了。珍妮是可悲的,在健康的时候,她癫狂的不珍惜生命,但是当她明白生命不可能总在漂泊中,那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最后找到归宿的时候,生命却要离她而去了;但是她也是幸运的,在她临死的时候,还能享受到那种安宁和快乐,还能有爱她的丈夫和孩子陪着自己。或许她逝去的时候心里是充实和满足的吧。
珍妮经历了那么多之后,却发现她怎样也找不到的自由快乐幸福实际上能够很纯粹很简单。
阿甘的妈妈,是个智慧的女性,她明白怎样和自己的孩子沟通,阿甘按照普通的标准是不正常的,但是她妈妈却总能找到适宜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明白道理。阿甘最常说的话就是妈妈经常说&阿甘的母亲让我觉得,每个孩子最初的知音是自己的母亲,对于妈妈来说,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确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地方,我们只是没有找到和他们沟通的方式。阿甘的妈妈也很豁达,在她快要死去的时候,她很平静,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她要死去,只是因为时间到了,她告诉阿甘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但是只有那个人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也都有从上帝那里收到礼物(gift),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把自己的gift发挥出来,命运就像什锦巧克力,在没有打开包装的时候,没有人明白是什么味道的。
丹上校本来按照他自己想法是会最终战死沙场的,但是却被阿甘所救。对于获救这件事情,他并不觉得是一件好事,残疾的他不再有可能继续当兵,丹觉得上帝戏弄了他,因此他不相信上帝。阿甘说他要买虾船,上校很是不以为然,戏谑说如果阿甘当了一艘虾船的船长,他愿意做他的大副。之后阿甘真的买了一艘船,丹觉得受到了鼓舞,并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期望。结果两人在捕虾的过程种遭遇了台风,大家很害怕,但是丹却很疯狂,坐在桅杆上朝天叫嚣,之后在台风过后,他们的船成了唯一的幸存者。缺了双腿的丹跳入大海,阿甘说上校最后能够和上帝和平共处了。之后丹按了义肢,阿甘说是新的腿,神奇的腿。
阿甘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着别人告诉自己的事情,他妈妈说他把自己的天赋利用的很好,确实如此。当别人对他下一个指令的时候,阿甘就会按照那样去做,并不关心那样做的目的,同时可能也并不理解那样做的后果,阿甘很难理解我们理解的事情,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傻,只能说他能理解的符号,不和其他人一样,但是正如他妈妈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虽然很多事情,阿甘不能像其他人一样理解,但是阿甘却懂得什么是爱,这或许说明了情感这种东西是心有灵犀就能够的。阿甘,一个傻子,总说妈妈以前说的人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很值得我们思索,作者这么安排剧情是为了说什么呢?现实生活中会有类似的人或事存在吗?或许正是因为傻,他才不会心里想太多,患得患失,也不会有诸多苦恼。或许阿甘才是真正感性和理性分开的人,因为他做事情的时候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所以无往不利,所以当他教他儿子打乒乓球的时候,会接不到球,因为应对的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他就做不到心无旁骛了。最后阿甘说,或许命运不是那样早已注定,同时也并非完全飘忽不定,两者都是对的。正像电影里的那个羽毛。
电影开头是一片羽毛被捡起,结尾是那根羽毛又飞走。或许我们的命运就像那个羽毛,在随风飘,方向难定;但是当他被捡起珍藏的时候,或许会有片刻的安定,但是最后还是会飘走,那是另一个生命探险的开始。
阿甘见证了很多美国历史上的事件,好的和不好的。整个阿甘正传就像在叙述美国那段充满变化的历史。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三):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到达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必须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残
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就应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但是,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却依然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又或是可笑。也许,以前,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旧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愚人之福就能够解释的。所以,我宁愿相信,只有持续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够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又或是别的之类的重负,从而到达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能够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大概,我会的,只有去欣赏与阿甘在一齐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其中的苦与甜,甚至,期盼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四):
第一次看《阿甘正传》的时候,惊叹于影片情节与美国众多历史事件的惊人巧合,妒忌弱智的阿甘接连不断的好运气,对珍妮的频繁出走感到不解,为阿甘执着的感情所感动。
之后发现香港明珠台重放次数最多的恐怕要数《阿甘正传》了,央视六频道也经常重播,昨晚也播了,每次重看,我都会陷入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中,有时候即使不看影片,开头及结尾的音乐一旦响起,总会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感动。
《阿甘正传》原著小说跟影片基本是两码事,导演对原著小说的改编十分坚决,几乎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原著小说中,阿甘有着不少人性化的缺点,比如阿甘曾吸食大麻,但这些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到,除了弱智这个缺点之外。
电影跟小说,我认为表现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感人的小说透过文字去打动人,感悟字里行间的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一部感人的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则完全取决于画面和情节如何打动观众,坦白说观众站在那个角度,支持影片中的哪个主角,具体说就是同情哪一方。
导演将阿甘设计成一个弱智者也就是弱者的形象,目的就是在赢取观众的同情心,理解这一点,你对影片的大致情节就会有所理解。但是,简单是一个弱智者是不能打动人心的,这得看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了。
《阿甘正传》之所以成功和感人,主要还是阿甘和珍妮离离合合的感情故事深深打动观众,影片是如何做到这点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阿甘对珍妮感情的开始,源于小时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经历,在众多小孩拒绝与阿甘同坐之后,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动邀请阿甘与她同坐。那场戏我一向留有深刻印象,这场戏看似极其普通,资料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却愿意与阿甘同坐。但我惊讶于为什么我会一向记着这场戏,甚至多年后,仍然记得这场戏一些台词。珍妮说,youcansithereifyouwant
此刻看来,主要是前面的戏铺垫做得好,阿甘妈妈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和深切关怀之情,以及车上孩子们对阿甘漠视的态度,让观众对弱智的阿甘产生好感和同情心。
个性是临上公车时,可爱的阿甘跟女司机说,妈妈说不让他坐陌生人的车,女司机说,但这是校巴。阿甘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女司机只好说出自己的名字。搞笑的阿甘就说了,这样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能够上你的车了,于是阿甘就上车了。看到这个幼稚得有些可爱的温馨场面,观众对阿甘的好感进一步增强。这么可爱诚实的小男孩居然在车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视,怎能不激发观众内心的同情和与关爱呢?影片为什么要在阿甘上公车之前加这个细节,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阿甘的好感增强了。
当观众的感情积累到必须程度之后,已经不满足仅仅是阿甘妈妈来帮忙阿甘,迫切需要有别的人来帮忙阿甘,这时候珍妮及时出现,将观众的感情变成现实,她与阿甘成为朋友,我们自然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一来,珍妮和阿甘在车上的一举一动自然受到观众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说,一部电影如何感人,打动人心,技巧和细节是很重要的,而观众绝对不是冷血动物,影片的细节与铺垫做好了,没有让观众挑出毛病和造作,观众自然跟着剧情而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
《阿甘正传》中珍妮与阿甘两小无猜的场面也很温馨,两个人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一齐读书看星星的情景也是让人羡慕不已,而在多年以后,影片的结尾,珍妮染上病毒,阿甘也是将珍妮埋葬在这棵大树下,哭诉对珍妮的感情,更是让人唏嘘不已。童年一齐玩的大树底下,没想到居然是珍妮的葬身之地。阿甘的痛哭回应了童年这些场面留下的伏笔,观众前后一联想,怎能不为两人不同的境遇感动呢?比较一些电视剧中的人总是动不动,就患上层出不穷的绝症,珍妮的绝症和死是不是更加感人呢?
影片为了表示珍妮与阿甘的深厚感情,特意选取了一些男孩子欺负阿甘的场面,小珍妮和大珍妮都在大声疾呼,forrest,run,justrun。这个场次极其重要,除了证明阿甘从小大到都是被人欺负之外,也是表示珍妮对阿甘的照顾与关爱从来没有变过。观众前后一比较,阿甘与珍妮的友情就更加感人了。
等到阿甘上了大学之后,主角变过来了,变成阿甘像个男人一样要照顾保护珍妮。我数了数,影片中阿甘为了珍妮跟人打架的场次大概有三场,打架的戏各有不同,但起因只有一个,有人欺负珍妮。
第一场打架的戏很是感人,我看了有时候都觉得难过,我想说说为什么这场戏感人呢?编剧到底是如何让这场戏看起来情真意切,而又波折重重,结局又异常甜蜜。
影片开头多次暗示珍妮被父亲性侵犯过,上大学后,珍妮因为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已经有滥交的迹象。
这场戏的开头,阿甘像小时候一样在珍妮的宿舍外淋雨等着她。珍妮的男朋友开车带珍妮回来,正准备与珍妮在车上做爱,悲哀的阿甘难过地看着这场景。没想到男朋友不留意弄疼了珍妮,珍妮叫出声。阿甘二话不说,冲上前,搞笑地探头进车厢,以相对较慢的出拳频率,对着车里的男孩就是一顿老拳,气得男孩掉头开车就走。
珍妮大为恼怒,大声斥责阿甘,为什么要这样做。阿甘的举动和珍妮的反应都在观众意料之中,之后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阿甘将手中的巧克力盒递给珍妮说,这是我买给你吃的,对不起。
观众看到那里,才如梦初醒,原先阿甘在雨中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送一盒巧克力给珍妮。阿甘不是无所事事就来找珍妮,编剧给阿甘找了一个充足的理由,送巧克力给珍妮,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观众在这一刻完全被阿甘的痴情与执着所感动。巧克力这个道具解决了阿甘等珍妮的理由,又带来观众视觉上的感受,引发观众因巧克力对阿甘的理解和同情,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珍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抬手打掉巧克力,弱智的阿甘不明白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好说我要回学校。这时候,珍妮显然回醒过来,认识到阿甘送巧克力来的苦心,十分后悔自己刚才的举动,跟满身湿透的阿甘说,forrest,lookatyoueon
想学表演的朋友,能够看看珍妮表示后悔时的表情和动作,她首先是转头看着另一边,然后看着阿甘,抬手又放下,表情极其无奈。动作加上表情,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情绪,动作让观众有直观上的认识,也显示珍妮真诚的悔意,之后珍妮就拉着阿甘走了。
珍妮带着阿甘回宿舍,问阿甘是不是没有碰过女孩子,有意与阿甘做爱,没想到阿甘搞笑地早泄了。两人事后,温馨地抱在一齐说话。
这个小情节,整个过程分为平静,与珍妮男朋友冲突,与珍妮冲突,和好,谈心几个阶段,编剧将过程简化,台词不多,动作居多,使用关键的巧克力道具强化人物的情绪,整个过程极具感染力,充分打动观众,个性是巧克力道具,完全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让观众看着巧克力发挥联想,动脑子思考阿甘这么老大远的买巧克力送给珍妮,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与耐心,从而深深为阿甘的行为所感动。
第二次打架发生在阿甘当兵后,打架的过程不怎样样,仅仅是珍妮被人调戏,阿甘上前推开那帮人,想抱全身赤祼的珍妮离开舞台。倒是两人离别时的伤感让人动容。
珍妮提起她和阿甘小时候祷告,期望有一天她能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导演让珍妮突然站在桥栏杆旁,身体挺直,似乎有跳桥的意思,阿甘的情绪有些紧张了,问珍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观众也有些紧张了,因为珍妮的这个动作让观众联想到影片开头暗示珍妮的童年创伤。这个小动作加强影片的紧张气氛,也是为接下来珍妮与阿甘的离别预设伤感气氛,毕竟任何人看着自己的朋友跳桥自杀,是一件难过的事。
珍妮搭上便车要走,阿甘极其不舍,弱智的他又找不到理由阻止珍妮,只好跟她说,自己要派到越南去打仗,两个人要生死离别。经过前面情绪渲染,观众的情绪也起来了。这时候珍妮恰如其分跟阿甘深情地说,如果遇到任何麻烦,不要逞英雄,赶紧跑,只管跑,好吗?
观众仿佛又回到小时候阿甘被人欺负时,珍妮大声叫阿甘,跑,快跑,回到影片为两人制造的各种浪漫意境中去。大家都不禁为两人的再次离别伤感不已。
导演明白单单是台词不足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加上人物想跳桥的危险动作,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这样当后面珍妮说起那些台词时,观众的情绪到达高潮。善于透过人物动作或者环境制造气氛,这是电影艺术之一,是导演卓越功力的体现。
第三场打架,是越战之后,珍妮和阿甘在白宫前重逢,珍妮被某反战的学生运动领袖打了一巴掌,愤怒的阿甘将他按倒在地,一轮狠揍。
这次打架,我想提的是,导演很注意根据阿甘的不同岁数和经历来安排演员的表演,我们能够看出经过越战洗礼,饱受伤痛的阿甘这次的愤怒,跟以前两次相比,用暴怒来形容一点不为这。大家能够仔细比较前两次打架跟这次打架,阿甘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更加愤怒,出拳更加凶狠。
打架之后,珍妮和阿甘的告别也很是感人,我们来看看导演是如何安排这次告别的。
珍妮背着包要上车走,阿甘跟在后面。上次被打的学生领袖惺惺作态,说要对珍妮好,期望珍妮跟他走。
阿甘小声对珍妮说,你就应回到格林堡镇,阿拉巴马。当说到最后四个字时阿甘情绪高昂,高声大喊,胆小的学生领袖只好退让。这个情节设置让人物之间起到了冲突,也是增加影片的紧张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要不,珍妮能够单独走啊?因为不管这个学生领袖在不在场,珍妮都要走的,而且这个学生领袖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在那里重复出现也没有必要。所以这个冲突是导演精心编排的。
果然,在前面气氛的渲染下,接下来阿甘与珍妮的告别极其伤感。珍妮仍然在坚持她和阿甘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阿甘没有多说,将他拼死换回来的奖章送给珍妮。这个奖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透过这个道具,人们再次感受到阿甘对珍妮的深情。以至于珍妮也在问,为什么你要对我这么好?阿甘的回答极其朴实,因为你是我的女孩。珍妮的回答更让人感动,
她说,我永远是你的女孩。观众看到阿甘的奖章,听到珍妮的回答,立刻联想到影片开头两人青梅竹马的片断,怎能不为之感动呢?为他们感到高兴呢?
观众看到那里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欣喜,珍妮最后还是明白阿甘的真情了,虽然她还是不得不离开。在珍妮上车前与阿甘互对微笑,就是对观众的观影情绪最好的表达,观众看到那里也会情不自禁微笑。而看到阿甘看着学生领袖有些生气的表情,也会觉得好笑。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透过面部表情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完全表现出来,丝毫不造作,让观众看着是信服和感动。
导演觉得这还不够,当公车开动,阿甘情绪失落沮丧难过之时。所有的观众都极其同情阿甘的不幸际遇,对阿甘关切的情绪到达一个高潮时。珍妮及时出现,敲打车后窗,微笑着变换告别和胜利两种手势与阿甘告别,阿甘的情绪变得简单愉快,观众的情绪也跟着简单愉快起来。在极短的几个画面转接之间,没有任何的台词,透过人物动作和表情,导演就让观众如同亲自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变化一样,《阿甘正传》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想学习导演技巧的朋友,能够看看那里,那段简单的音乐是在两人拥抱后,珍妮转身离开上车时响起,音乐很好地配合两人当时的情绪,观众的情绪也因为音乐而到达一个高潮,让观众明白这次离别是快乐而不是伤感的。
这个情景带来一种意外,也带给观众一种期望,两个人还是有机会在一齐的。也与当时观众的观影情绪极好地融合在一齐,让观众从心底感到畅快。阿甘辛苦的努力没有白费,起码换回珍妮的微笑和甜蜜告别。观众身临其境般随着阿甘的喜怒而喜怒,难怪看完之后,都对这部影片印象深刻,阿甘带着我们去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经历啊!
英国著名影片《猜火车》也成功地做到这点,让观众情绪随着人物情绪变动而变动,有时间的话,我会谈谈《猜火车》这部电影的问题。
对于珍妮的第三次出走,也就是珍妮突然回到格林堡镇,跟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在某天夜里与阿甘上床睡觉之后,突然离家出走。这次出走,影片从来没有交待任何理由,前面我们能够看到珍妮是由于生活理念不同而出走,这次出走却理由,甚至连出租车司机也问她,你为什么要出逃?
对这次出逃我一向百思不得其解,导演和编剧似乎没有给出充足的理由就让珍妮逃走了。也许前天夜里,阿甘说要娶珍妮,是一种催化剂,让珍妮害怕了,她不想过结婚的生活。但是,这个理由始终不是很充分。因为之后,我们发现珍妮已经改过自新了,在餐厅工作,带着阿甘的孩子生活。
阿甘说要娶珍妮时的情景也是很动人,我们发现阿甘对着珍妮最后有脾气了,在珍妮不同意后,阿甘极度失望,转身出门,双手叉腰站得笔直,表演很出色,配合肢体语言将人物的情绪完全表现出来。
当第四次阿甘与珍妮会面时,有一个场景很是感人,当珍妮说出孩子是阿甘的时候,阿甘忍住泪水,问珍妮,孩子是聪明还是,我们深切体会到,阿甘从小大到,从当兵到工作,被人们歧视的境遇,让阿甘多年积发的感情爆发,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过着同样不幸的童年和未来。当珍妮说到孩子很聪明时,我们跟阿甘一样,都感到如释重负,毕竟重复另一段不幸的童年,让人难过不已。
当珍妮临死之前,最后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观众最后和阿甘一样经过几个小时的苦苦等待,最后等到珍妮说这句话了。
当阿甘强忍泪水在珍妮的坟墓前说出,我想你,珍妮的时候,这个阿甘式感人曲折,历尽重重艰难辛的感情故事也划上伤感的句号。
正是: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我想再谈谈《阿甘正传》里配角的一些问题。
对《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我想如果影片将阿甘与那些历史事件的的情节去掉,也是一部相当感人的作品,只是加上那些情节后,引起美国人对那些事件的伤感回忆,渲染了影片的悲重情绪,我想这也是《阿甘正传》影片获奥斯卡大奖的一个关键因素。
《阿甘正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珍妮和阿甘两人波折重重,苦难艰辛的感情之路,这也是全片最动人的情节和关键所在。但是,在谈导演和编剧如何设计情节让珍妮和阿甘感动观众之前,我想说说影片关于配角人物塑造的问题,一部影片能否成功,主角很重要,配角也很重要,有时候配角往往会比主角更加出彩。一名成熟编剧的标志,就是你把配角的戏想得比主角还多,构思上花的心思更多。因为配角的戏一有,主角的戏就来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除非你编的影视剧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主角的戏。
《阿甘正传》里面主要有三个配角,一个是阿甘的妈妈,另外一个是阿甘的好战友巴布,还有一个就是丹中尉。我试着从每个配角开始,谈影片对配角的设计。
首先谈谈阿甘的妈妈,影片一开始就交待阿甘和妈妈相依为命的几个小情节。编剧为了要让阿甘妈妈让观众信服和感人,采取的是身教言传的土办法,简单地说阿甘妈妈以实际行动再配合言行去教育和帮忙儿子。
举个例子,阿甘戴着腿箍跟着妈妈上街时,腿箍被一个小铁槽夹住,阿甘妈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腿箍拔出来。愤然应对路人对小阿甘投来的异样目光,大声质问路人。然后阿甘妈妈开始教育儿子,不要让别人说比你强,如果上帝是公平的,它会给每人个都戴上脚箍,回到家再次跟阿甘强调,你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阿甘妈妈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她对儿子强烈的爱护之情透过画面和行动表现出来了。
比如,阿甘妈妈带阿甘去见好色的校长,校长不同意iq低下的阿甘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校长告诉阿甘妈妈,你儿子跟别人是不一样的,阿甘妈妈强词夺理,我们都是不一样的。校长无奈叹气,拿出一张图表,上面有iq指数图。
这个图做为道具用得相当好,直观地让观众了解到阿甘的智力之低下,之前透过阿甘妈妈对儿子的重重关照,观众已经有所怀疑,这个图一出来,所有怀疑都变成事实了,以后阿甘被人欺负的事件就应运而生了。
即使校长拿着铁一样的证据,坚持阿甘得上特殊学校,不能上正常学校,坚定的阿甘妈妈也没有认输,也没有失去理智。编剧在那里很注意对人物台词的编排,首先阿甘妈妈以平淡的语气讲道理,正常意味着什么?也许我儿子反应是比别人迟钝一点。当说到最后两句话时,阿甘妈妈提高声调,似乎在抗争不公平的命运,她说,但他有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有平等的机会上学,他不会在智障学校跟人学修理轮胎。
看着校长有些屈服了,阿甘妈妈再度软下来,要求校长充许儿子去读正常的学校。这段对话给人的印象深刻,小冲突带出人物性格,对话层次分别,平淡中掀起小高潮。
之后阿甘妈妈还是不得不跟校长上床睡觉,才让儿子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同样的学校。这就是阿甘妈妈的实际行动,用行动去打动观众,让观众深切体会到阿甘妈妈对弱智儿子伟大而坚定的母爱。
珍妮出现后,阿甘妈妈就以半退休的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把照顾阿甘的任务交给珍妮,当阿甘妈妈临死之前躺在床上对长大成人却好运不断,已经成了百万富翁的阿甘说: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regoingto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没打开之前,你永远不明白里面装着什么),我们怎样能不为之感动呢?阿甘妈妈就好在暗示,没生下你之前,我不明白你是个弱智的,既然我生下你了,我就得好好照顾你,尽我所能,让你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这是我做为妈妈的职责。
阿甘妈妈这个主角是很成功的,短短几场戏就将人物性格勾勒出来,为阿甘在下面剧情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功在于编剧选取比较能展现人物性格的戏,这些戏又与主角阿甘的戏融汇在一齐,除了烘托主题之外,也为阿甘妈妈以后的出现埋下伏笔。阿甘妈妈从影片一开始到最后的死,给观众的感觉都是一个伟大尽职的母亲,阿甘妈妈死之后,观众就很自然将对阿甘妈妈的感情转而到同情阿甘,这就是配角所起的作用。与此相类似的有华语名片《甜蜜蜜》,在该片中,曾智伟所扮演的黑帮老大等几个配角也是起着相同的作用。
演片中另一位配角,阿甘在训练营认识的战友巴布,是一位超强的捕虾爱好者和食虾专家。影片巧妙地利用阿甘训练及生活的时间,插进巴布对捕虾和食虾的心得,为以后阿甘买捕虾船埋下伏笔,也很好地反应巴布这个人的性格和背景,这种人一旦做好计划,永不放下。阿甘与巴布两个傻呼呼的人凑在一块就显得自然。
越战中,只要与阿甘在一齐,巴布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说起捕虾的事,这些戏和对话看似重复,但你细看,还是不一样的。巴布第一次与阿甘在见面谈到到是他们家族捕虾的经历,在军营谈到是如何捕虾,煮虾的n种方法,用虾能做的n种菜式,最后在越战中,才升华成与阿甘一齐合伙做捕虾生意。
只有一次是例外的,巴布没有谈到虾,巴布临死之前,只是说他想回家。从巴布出场一向到巴布的死,让人看到一个人从满怀人生期望和斗志,到最后只想着回家的全过程。善良单纯的巴布最终还是死了,这一死加重了影片的悲凉气氛,也让观众更加关心和同情阿甘以后的境遇,巴布是个过渡性人物,却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阿甘正传》第三位主要配角丹中尉,能够说是戏分最多的配角。他的出现,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影片透过几个场次就很好概括了丹中尉的一生,从越战中的志气昂扬,到失去双腿后的极度悲伤,等习惯残疾后,又开始对生活的极度失望和悲观,甚至自暴自弃,在阿甘的帮忙下,最后重拾生活信心,找到生活真谛,回归家庭生活,他的戏很好地表现当时美国人的现实生活,十年越战创伤和反战运动对美国人的打击。变成残疾之后,丹中尉的各种疯狂举动,增加了丹中尉这一主角的杯具色彩,也为丹中尉以后的重生埋下伏笔,而阿甘对丹中尉亲情般的帮忙,让人们对阿甘的好感进一步增强,起到了配角应起的作用。
影片对丹中尉的出场也是很有讲究的,丹中尉对阿甘和巴布两名新兵从穿着到举动,细致入微的忠告,十分有说服力,这表现他是一名关心下属的好上司,巡逻时风声鹤唳的举动,以及在战斗中果敢地让众人撤退,也是爱护下属生命的表现,这些情节的设置也为阿甘以后对丹中尉的帮忙起到铺垫之用。
编剧觉得这些还不够,还特意加了一场戏,新年之夜,丹中尉找到阿甘,丹中尉找
了两个妓女在住所玩,阿甘拒绝与妓女上亲吻做爱,被妓女骂是笨蛋傻子。丹中尉异常愤怒,大声斥责妓女,永远不要叫阿甘傻子,双方激烈对骂。那里也是体现丹中尉从军队一向延续到此刻对阿甘的兄弟朋友之情。
到影片最后,观众都为丹中尉历经苦难和心理折磨最后找到一个未婚妻感到由衷的高兴。只是那个未婚妻太丑了,一看就明白是在丑化中国人,弄个漂亮一点的不行吗?
如果说阿甘是一个呆子,那丹中尉就是一个疯子。丹中尉参加捕虾工作之后,由疯子慢慢转变成正常人,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信息,生活总是有转机的,努力工作,总会有回报的。观众看到丹中尉的最后境遇都会感到欣慰,也将这种欣慰转而为对阿甘照顾朋友,始终不渝的友情所感动,而丹中尉作为配角的任务也完成了。
影片中三个配角都是很重要的主角,缺了他们或者对他们的塑造不成功,都会对影片的成功蒙上阴影。因为他们出现就是让观众为他们的所言所行感动,而观众被他们感动了,从心理上说,就自然会对影片主角产生好感,进而对主角的境遇产生同情和关切,这些配角的戏好了,影片离成功就不远了。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五):
是因为这部影片才喜欢上汉克斯,但很惭愧,第一次看时,我还未到能看懂它的年纪。火车上与陌生路人的偶然交谈,才使我转变了最初对此片的幼稚认识。
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学了太多的形式主义,看什么都是拿腔拿调的。其实,这部片子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阿甘的母亲所告诉阿甘的那样:要对生活充满信心,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新奇。
他不聪明,智商只有75,可这点丝毫没有影响他。甚至,就是因为他的质朴、纯善和有些较真的执念,才使他取得了许多常人都无法相比的成就。他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看法,天真而简单,令到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想的太多。
对生活,他怀抱着可贵的用心态度。在他所经历的那个世界风云变换莫测的时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依然如故,说到做到,兑现自己所许的诺言。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跑,是他最擅长的。儿时他不断逃跑躲避其他同学的戏弄,又因为惊人的速度而被大学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参加越战时因为背负战友躲过炮火的袭击而成为了英雄。最后还是因为横穿美国的跑步壮举使他再一次成为了名人。
但他的一生决不仅仅仅只是奔跑那么简单。跑只是一种表象的直观体现,是他在生活中执着向前的最好表征。他不仅仅因跑出色、成名,他一样能成就其它的事业。为兑现死去战友的承诺,倾尽所有出海捕虾,最后成立了全美知名的布巴甘公司;只是因为爱好而打乒乓,竟使他作为乒乓外交的一分子见证了美中外交关系改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阿甘一生的数次成功,使我们每个人都不禁感叹,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远!
珍妮是阿甘一生中最好也是仅有的朋友。三十年间,他成为体育明星,战地英雄,成功商人,公众偶像,但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个因素是始终未曾改变过的,那就是他对珍妮的感情。
从童年时代开始他们就在一齐。珍妮是唯一帮忙而不嘲笑阿甘的同学,直到最后珍妮死在他的面前。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是很好的对照。珍妮总将生命看得暗淡、灰色,始终沉浸在自我的麻醉之中。而阿甘每时每刻都充满信念,他相信生命是完美和可造就的。
最终珍妮理解了他。不,就应说珍妮早就理解了他,但是起初并没有选取他。当影片行将结束,珍妮被她自己所创造的命运夺走生命前,他们最后在一齐了。而珍妮也被阿甘一生不变的乐观精神所感化。她死时是满足而快乐的。而这满足与快乐是她曾奢望,曾自欺而未可得,却在生命的终点处从阿甘那里得到了。
这是部生活片,但它绝对是超越了一般生活片的水准。影片中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劝告人们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为何要放下未来还不为人所知的生活呢
整部影片,从阿甘的叙述中开始直到完结,所有的语言都是简单而生活化的。但却感人肺腑,好处深远。尤其能够从中看出并体会到阿甘母亲的人生智慧。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六):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会吃到什么口味。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那时候我上高二,看电影只注重情节的发展,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揣摩或者聆听
他们的对话。积累了一点人生经历再重温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了新的体会。而知识面的拓宽让我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部经典的影片。
从资料和情节上看,部电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虚构和润饰从而到达剖析人生的哲学深度,美国的四位总统:肯尼迪被刺,水门事件,以及福特和里根总统遭枪击,历史事件:美国与中国的乒乓外交,越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被删减的部分还有阿甘与马丁路德金的会见,这一串事件串起了阿甘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母亲充当着旁白的主角,是一个对人生有高度见解的哲人,她用简单的道理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其他两个与阿甘生活紧密联系的人丹中尉和珍妮,他们是走在人生边缘的人,丹中尉没有人生主见,在他的眼里人生似乎是祖祖辈辈早就决定好的,带着荣耀战死沙场,因而被阿甘救起来后,人生便似乎成了一滩死水,羞耻感代替了一切,他的生活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他从没有一种主宰人生的意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期望与生命的活力,然而在他身上又体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尤其是精神和观念的转变。阿甘为了遵守与已牺牲的战友兼朋友巴布的承诺:打完仗合伙捕虾。于是又开始了他的新的征程:驾着船和丹中尉一道前往大海捕虾,他将船命名为珍妮,珍妮虽很少出现却是一个让阿甘不断run,run&!的精神源泉一向陪伴左右,就这样三个不同的人出发了(以珍妮为代表的生活堕落的人,以丹中尉为代表的没有自己命运目
标的人和以阿甘味代表的不断前进的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海上暴风雨来临了,就在这疯狂的时刻,丹中尉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来吧;!这算什么暴风,飚吧!飚吧!摊牌的时候到了,就我和你,我就在这儿,来取我的命啊!你永远也弄不沉这艘船。这是他的重大转变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命运的征程。而詹妮,作为垮掉的一代的败落形象的代表:吸毒,酗酒,sex解放她身上集中了美国特定时期青少年的特征,而她最终被阿甘感化并成为他的妻子,影片中的这些安排都是巧妙而又富有寓意的。
而影片的主角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先天性的低智商,腿部肌肉也有先天性的缺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其他人嘲笑,欺负。通常这种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功的,相反,就是这样一个非主流的人物,一个被人们视为低能的人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足球明星,乒乓健将,战争英雄,百万富翁!他给国家带来了荣耀与辉煌,同时也是自己人生命运的主宰者,超越了其他所谓高智商的人们,这就是蜗牛式的成功。初此以外,他的影响力还有精神层面的,他拯救了丹中尉和珍妮的灵魂,在环美跑步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甚至成为那些人的精神导师,而当他退出的时候,那些人便无所适从。阿甘的生命在不断的奔跑中逐渐升华。
我们再想一想,排除掉这些主要的演员所代表的各个层面,为什么那三个人命运会如此的迥异?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阿甘的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儿子的是无限的爱,不管儿子究竟是怎样怎样,在他眼里,他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她也尽一切努力让儿子演绎好自己的人生。()而珍妮呢?她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她是孤独的,并期望能逃脱那样的家庭,她从小就没受到很好的引导,以后堕落的生活也并非其本意,她只有随风飘流。丹中尉则是在军人的家庭里长大,家族里军人固有的荣耀和使命变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观。然而人都是能够改变的,因此当他们三个人在一齐,纯洁的人性便显示出伟岸的一面,他能够净化一切堕
落肮脏的灵魂。这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是自有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抑或是两者都有?
从影片的制作看,影片用了较多的短镜头,然后按照必须的历史顺序和表现意图进行组接。比如里面的历史事件和阿甘的成长轨迹的联系,还有就是前面大部分事件都是透过阿甘等车叙述回忆的,因而要贴合叙述的次序与回忆的片断性。还有如各个人物的出场也是需要经过蒙太奇处理的。影片的表现是纯朴的与其纯朴不加修饰的主人公相对应。在海上则运用了自然音响与画面相对应,突出其真实性。影片基本上都是声画合一,很少用对立去造成一种与主题不相干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影片时间的跨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却巧妙地运用电视的画面里出现的重大事件(开始于猫王,其他的前面已说过)来表现时间的跨度的,与历史重大事件相关联和对应的是阿甘命运里的重大事件。
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并不在于任何视觉的艺术性,而在于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和艺术上的处理,而影片中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更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理解。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七):
傻瓜也许天真的多,爱的没那么做作,爱上了我不保留。他是别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傻瓜,却拥有许多聪明人不曾拥有的伟大,他是别人眼里的白痴,却拥有精明人不会拥有的成功。本是被上帝丢弃的孩子,却毅然爬起来紧跟上帝的脚步。也许,是他缔造了神话,让人们开始懂得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即使这样,生命里还是就应有最美的相信。
《阿甘正传》运用插叙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借阿甘在给别人讲故事的方式将他的经历为观众呈现。《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从小被别人欺负的孩子,因为拥有坚定的信念而最终收获幸福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先天的优势或者劣势是我们所无法选取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利用我们也许我们并不出色的先天,依靠坚定的相信为我们的生命创造奇迹。
坎坷的人物,美丽的人生
人物作为支撑影片的基本骨架,在影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影片的灵魂,阿甘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支撑起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也是给人最大启示的人物。
在凡人眼里阿甘是一个智商情商都低于常人的傻瓜,但他却做出许多正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在阿甘很小的时候,就要承受矫正器给腿的痛苦。特写镜头中矫正器异常复杂,暗示阿甘所要承受的痛苦之大,但阿甘没有抱怨过,因为他执着的相信他不是上帝丢弃的那个。
阿甘从小就被别人欺负,但他因此摆脱了矫正器,像正常人一样奔跑。长大些的阿甘还是用奔跑来躲避别人汽车的追击,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忍无可忍的侮辱,但在阿甘看来这种鄙夷却是日后让他走向成功的财富。因为他相信乌云总会散去,只要耐心等待彩虹总会绽放笑容。
影片中的阿甘虽然从小到大都在受歧视,但他却从未记恨过别人,他总是把脸面向阳光。越南战争中他不顾一切救出那么多战友,朋友死后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完成朋友的遗愿。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阿甘并不是傻瓜。阿甘曾自己说过: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没错,在阿甘的一生中,他没有做过什么傻事,他从来不记恨别人,因为他懂恨越多心里的爱就越少,因为,他有世界上最美的心,所以,也有了世界上最美的相信,他也就是这样收获幸福的。
不光是工作应对感情,阿甘的心里就没有放下过她,无论每次珍妮是否在她身边,他都选取相信她。无论每次珍妮是否选取他,他都选取给她最温暖的微笑,始终在她身边守护她。也许,情商不高的他不懂得什么叫感情,但他却一向懂得什么叫相信。
影片人物的塑造也跟凡人一样从亲情友情感情出发,却给人熟而不俗的震撼,同时也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来告诉我们,只要相信,就会拥有和阿甘相同的奇迹。
雪白的道具,华丽的生命
羽毛从影片的片首从天空飘落被阿甘捡拾,到片末又从地面上升至天空,虽在影片中不曾频繁出现,却被赋予深深的含义,虽是一根近乎没有重量的羽毛,但却被赋予深深的厚重感。
一方面羽毛像是阿甘的内心,干净简单。也许,因为他的智商没有常人高,他不会像别人把每件关于爱恨情仇记得如此的清楚,也因此他的内心没有别人那么沉重,他的内心就像那根羽毛,干净简单。也因为这样他比别人,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城中羁绊他的脚步。对于每个人来说回忆就像是包袱,舍不得放下的包袱和仇恨越多,包袱就越重,前进也就越艰难。只有放下从前,相信未来还有更美丽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创造。
另一方面羽毛飘下时的第一次阿甘把它作为宝贝收藏,因此,它承载着阿甘所有对幸福的向往,特写镜头中羽毛独自飘落孤单,落寞,象征此时阿甘的内心失去母亲,珍妮也不在身边。虽然成为捕虾公司的老板,却一向明白钱有时给不了人想要的幸福。然而,当阿甘捡起羽毛也就意味着他把对幸福的向往和未来最美的相信寄托在羽毛上,相信幸福会从天而降。而后,阿甘真的得到了幸福。当羽毛从他的夹子中滑落又再次飘向天空时,阿甘已经收获了幸福。羽毛的缓缓升起表现当时阿甘平和的心理状态以及期望羽毛也能够为别人带来幸福的完美心境。更意在只要相信总会有奇迹。
雪白的道具,见证了阿甘从一无所有到幸福满满的历程,综观全片,羽毛在片中所起的作用于它的重量刚好相反,虽然不起眼,却被赋予最深的内涵,意在平凡的我们也许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同样能够演绎自己华丽的生命,只要相信,一切都能够。
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有人拿到小橘子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生命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称心如意,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有潜力去改变。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完善自己。也许,有一天我们在完善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我们早已不再在意橘子的大小和酸甜。因为,我们早已明白,无论橘子大抑或是小,甜抑或是酸,我们都能够坦然应对。
阿甘正传影评精选(八):
阿甘正传影评
《阿甘正传》是最值得男人看的十部电影之一,看了之后真的十分感动。手指放在键盘上,真的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转贴了一篇觉得还不错的影片,供大家鉴赏。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明白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到达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必须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
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就应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但是,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那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后回到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却依然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又或是可笑。也许,以前,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就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愚人之福就能够解释的。所以,我宁愿相信,只有持续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够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又或是别的之类的重负,从而到达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能够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巴布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