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反思
摘 要: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陶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得与失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归园田居;陶诗;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怎样结合该诗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并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是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这一单元主要是以吟咏山水风光为主的诗文,旨在让学生欣赏美景,陶冶性情,同时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会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归园田居》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风和情感都有重要作用。从教材的编排上讲,本册第五单元二十一课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第二十二课《爱莲说》中出现了“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而陶渊明的其他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会出现,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一》《五柳先生传》等,因此帮助学生读懂《归园田居其三》,教会他们赏析陶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诗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诗歌赏析的技巧,再加上在本册《桃花源记》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和了解了陶渊明以及他的社会理想,《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更加深了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赏析本
诗的语言特色,理解诗中陶渊明的田园乐趣、高洁品质等打下基础。同时,这一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又已教会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此诗的景由情生、情景交融的手法,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费力了。
对于这一节课的得与失,我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简要明确
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概括为“五个会”,即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这样的目标既全面又简要。更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目标,学生更易于执行与记忆,它为整节课的学习定下了科学的基调。
二、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教学生之所需。在学生朗读熟悉课文后节获得理解体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再进行引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学生能力得到了切实的训练与提高
我在教学中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的这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意境,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把诗歌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等的欣赏作为教学中的重
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创造力,让学生想象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并用自己的语言尽情描述,其余学生在该生的描述下闭上眼睛想象所描述出来的场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他们在意境的品味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五、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通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意境的创设和争当背诵王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提高了阅读能力,丰富了语文素养。
六、由于缺少了多媒体等的辅助教学,教学缺失明显
这一节课,虽然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也比较积极主动,但课堂容量少了一些。比如,拓展阅读虽然有了安排,但远远做得不到位;诗歌的相关习题也没进行专门的训练等。这些缺失值得我认真思考与改进。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新桥乡小学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反思
摘 要: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陶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得与失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归园田居;陶诗;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怎样结合该诗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并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是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这一单元主要是以吟咏山水风光为主的诗文,旨在让学生欣赏美景,陶冶性情,同时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会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归园田居》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风和情感都有重要作用。从教材的编排上讲,本册第五单元二十一课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第二十二课《爱莲说》中出现了“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而陶渊明的其他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会出现,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一》《五柳先生传》等,因此帮助学生读懂《归园田居其三》,教会他们赏析陶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诗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诗歌赏析的技巧,再加上在本册《桃花源记》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和了解了陶渊明以及他的社会理想,《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更加深了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赏析本
诗的语言特色,理解诗中陶渊明的田园乐趣、高洁品质等打下基础。同时,这一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又已教会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此诗的景由情生、情景交融的手法,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费力了。
对于这一节课的得与失,我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简要明确
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概括为“五个会”,即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这样的目标既全面又简要。更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目标,学生更易于执行与记忆,它为整节课的学习定下了科学的基调。
二、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教学生之所需。在学生朗读熟悉课文后节获得理解体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再进行引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学生能力得到了切实的训练与提高
我在教学中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的这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意境,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把诗歌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等的欣赏作为教学中的重
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创造力,让学生想象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并用自己的语言尽情描述,其余学生在该生的描述下闭上眼睛想象所描述出来的场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他们在意境的品味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五、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通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意境的创设和争当背诵王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提高了阅读能力,丰富了语文素养。
六、由于缺少了多媒体等的辅助教学,教学缺失明显
这一节课,虽然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也比较积极主动,但课堂容量少了一些。比如,拓展阅读虽然有了安排,但远远做得不到位;诗歌的相关习题也没进行专门的训练等。这些缺失值得我认真思考与改进。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新桥乡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