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

22

3。

数值上 摩尔质量=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任何状态下都有气

体摩尔体积,要求记住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5

6、写出物质的量和质量、气体体积、粒子数、溶液体积之间的换算公式并指出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粒子)、n=CV(适用于溶液), 写出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

算公式C=1000ρω/M。 7、一个粒子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之比=粒子数之比气体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22.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 摩尔质量 之比。 8、化学方程式中系数比==

电离方程式中系数比=物质的量比=物质的量的浓度。

9、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

稀释计算的依据公式(两个): m(浓) ω(浓)=m(稀) ω(稀) ; C(浓)V(浓)=C(稀)V(稀) 。

《物质的分类》

1 2、画出无机物的树状分类图

2 3、、 反应。

写出CO 2 4、反应。

写出CaO 和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6

7

8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把分散质分为浊液、胶体、溶液。

9Fe (OH )3胶体的制

备是把饱和的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略加热至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为 区分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强光照射(丁达尔效应)。

《氧化还原反应》

1、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存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 反应,也叫该物质被 氧化 ,该物质叫 还

原剂 剂,得到的生成物叫 氧化 产物,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 还原 反应,也叫该物质被 还原 ,该物质叫 氧

化 剂,得到的生成物叫 还原 产物。

2、化合反应中的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中的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 都是 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3+ 。判断一种物质或离子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主要看所含元素的

化合价,一般含有高价元素的具有氧化性,含有低价元素的具有还原性,含有中间价态

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如:2Fe 3++2I-=2Fe2++I2中,氧化性Fe 3+-2+

5、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

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有得

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子总数。

反应发生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还原

氧化性强的物质。

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地,少量的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同时接触时总是先和还原性

强的还原剂先反应;少量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同时接触时总是先和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先反应。

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发生变化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是:“只靠拢,

不交叉,不互换”。

如:KClO 3+6HCl=KCl+3Cl2↑+3H2O 的化合价变化为

KClO 3+6HCl=KCl+3Cl2↑+3H2O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所学的 是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发生了电离,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 2SO 4+2-Ba (OH )22+-

2离子的包括能在水溶液中大量电离出离子的,包括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强碱(NaOH、是否配平应检查 原子守恒 、 电荷守恒 是否平。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代表了 一个化

学反应的实质 和 同一类物质的反应 。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 。 3、盐类中盐、盐、盐、盐都可溶,盐酸对应的盐中不可溶,硫

可溶,其余均不可溶。

4的比例拆成离子,再按已有的离子的需要用量写另一物质的离子。

53+--+2-+62+3+2+-7 -+2-2+2-+++3+ 3++2--2-----2--++++2+

-+-2—-3+2+2---+2+3+2--3+-+④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常考的有:Fe 3+、Al 3+和CO 2—、HCO -、AlO -

第三章《金属极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推出金属钠在反应中易电子,作

2

3. 钠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钠与非金属:钠常温与氧气:

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钠与盐溶液:钠与CuSO 4溶液2++钠与Fe 2(SO4) 3溶液3++4.钠的保存:钠保存在

(二).钠的化合物

现象: 钠浮在水面,四处游动,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声,逐渐消失

3、酸性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以CO 2和NaOH 反应为例

写出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23

分析得出:当n(NaOH)/n(CO2)=2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NaOH)/n(CO2)=1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HCO ;当n(NaOH)/n(CO2)> 2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23和NaOH ;当n(NaOH)/n(CO2)

将上述吸收了一定量的CO 2的NaOH 溶液逐滴加入0.1mol/L的稀盐酸,得到的CO 2和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如下图:

若OA=AB,说明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

质是 Na 23;

若A=0,说明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若OA>AB,说明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

质是 NaOH 、 Na 23

若OA

质是 Na ;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铝箔外层包着氧化膜 ,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_高_(填“高”或“低”)。

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是因为铝 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致密的氧化膜 。写出铝和稀硫酸、硝酸银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3+-- 金属的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类反应可用于 野外焊接钢轨 、 定向爆破 、 冶炼难熔金属如锰、铬等 。

2、氧化铝是和,

氧化铝可以和 酸 及 强碱溶液 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3+--

3、氢氧化铝在实验室中一般用 可溶性铝盐 和Al 3++3NH3·H 2O= Al(OH)3↓+3NH4+。氢氧化铝为 白 色 难 溶于水的固体。氢氧化铝和 强酸 及 强碱溶液 都能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H)3+OH-=AlO2-+2H2O

Al(OH)3+3H+-=Al3++3H2O 。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 胃酸分泌过多 ,加热分解的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铝溶液,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4OH-=AlO2-+2H2O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铝溶液,现象是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4OH-=AlO2-+2H2O 、

Al 3+3AlO 2-+6H2O =4 Al(OH)3↓

4。

5、偏铝酸钠:(1)与强酸HCl 反应:HCl 量少:AlO 2-+H2O +H += Al(OH)3↓,

HCl 量多:AlO 2- +4H += Al 3++2H2O ;

(2)与CO 2反应:CO 2 量少:2AlO 2-+3H2O+CO2 =2Al(OH)3↓+CO32-;

CO 2量多:AlO 2-+H2O+CO2 =Al(OH)3↓+HCO3-;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SO 42-恰好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2SO42-+2Ba2++4OH-=2BaSO 4↓+AlO2-+2H2O ;

6、画出下列反应的图像(纵坐标为所得沉淀质量,横坐标为逐滴加入的

溶液的体积):

①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或MgCl

2

FeCl

3溶液逐滴加入氨

水至过量 一定量的MgCl 2或FeCl 3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

量)

②一定量的盐酸、MgCl 2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③一定量的AlCl 3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④一定量的盐酸、AlCl 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

过量

⑤一定量NaAlO 2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至过量

⑥一定量的盐酸、MgCl 2、 AlCl 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

⑦一定量的NaOH 溶液逐滴加入AlCl 3溶液至过量

⑧一定量的盐酸溶液逐滴加入NaAlO 2溶液至过量

⑨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缓慢通入CO 2至过量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写出铁和氧气、盐酸、水蒸汽、硝酸银溶液、氯气、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e

、Fe(OH)3、Fe 2+的颜色是 淡绿色 色,加入KSCN 溶液 不变 色,Fe 2+具有 氧化性、还原 性,可与 氯水、稀硝酸、KMnO 溶液、O 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 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3+-检验Fe 2+可用KSCN 溶液和氯水或NaOH 溶液。Fe 2+-+-

Fe 3+的颜色是 黄 色,加入KSCN 溶液 血红 色,Fe 3+具有 氧化 性,可与 强还原剂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 3+与铁、铜、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Fe 3+2+、3+2+2+ 3+-2+Fe 3+可用KSCN 溶液或NaOH 溶液,Fe 3+与 S 2-、I -等离子不共存。

铁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5.

6.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法。6、一般情况下判断电解时哪种阳离子反应;原电池时哪个是负极。

8砖红色9、总结:能和盐酸、NaOH 四、《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硅单质

1. 物理性质:单质硅有___光泽的晶体。熔点高、硬度大、质脆。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占第几位) 。

2. 化学性质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硅和非金属反应: 和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氢氟酸反应:Si+4HF= SiF4↑+2H2↑。

3. _ 硅常用于制作 计算机芯片 和 太阳能电池板 。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1. 二氧化硅

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形式存在。SiO 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其存在形态有_晶体和_无定形_两种。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_水晶。制备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_

③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a. 和强碱反应(NaOH)的离子方程式SiO 2+2 OH-=SiO32-+H2O ;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_玻璃塞。 b. 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和HF 酸反应_ SiO2+4HF= SiF4↑+2H2O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

2. 硅酸和硅酸盐 ①硅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弱,对水不溶。写出可说明此结论的化学方程式

Na 2SiO 3+ CO2+H2O= H2SiO 3(胶体)+ Na2CO 3 可由硅酸盐和盐酸反应来制备。如: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HCl ,可发生反应(写离子方程式):SiO 32-+2H+= H2SiO 3(胶体)l 。生成的H 2SiO 3逐渐聚合而形成硅酸胶体,硅酸浓度较大时,则形成的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_硅胶_”。它是优良的干燥剂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②硅酸盐是由金属元素、硅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一般为 固 体,对水不溶,化学性质很稳定。硅酸钠是最简单而有常用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一般可用来作矿物胶、等。硅酸钠溶液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不能用 玻璃 塞。

石英;主要的两个反应为

高温SiO 2+CaCO3=CaSiO3+CO2↑高温

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为(画出相互转化网络):

五、>

一、氯气 2↑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有黏土、石灰石;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有黏土。

1. 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液氯。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NaCl_。

2. 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生成_棕黄色的烟_

和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生成_比较Cl 2和HCl 的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H 2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纯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_白雾;现象(氢气和氯气混合点燃或光照):爆炸。

③与水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色,含有的微粒有+--氯水为无 +--

HClO 的特性:

a .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能说明该结论的化学反应为 b .不稳定性(光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强氧化性(作用) :杀菌消毒,漂白。

④与碱反应:和NaO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Cl-+ClO-+H2O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_2Cl 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而有效成分是和,。

纯净物或混合物)。

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中搅拌可生成HClO ,方程式为:Ca(ClO)2+CO2+H 2O=CaCO3+2HClO。此反应说明碳酸酸性比次氯酸,也说明漂白粉应 密封 保存。 ⑤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还可和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氯气通入FeCl 2溶液中2+3+-,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 SO 2+-2-二、氯离子(Cl-) 的检验

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NaCl 溶液、Na 2CO 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 3溶液,分别出现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现象,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分别出现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溶解 现象。所以在用AgNO 3溶液检验Cl -时,一般先在被检测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使其酸化,以排除干扰离子。

三、氯气的制备 △

MnO 2+4HCl(浓)=MnCl2+Cl2↑+2H2O

实验室制取氯气一般用

MnO 2+4H++2Cl-=Mn2++Cl2↑+2H2O

,收集用向上排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 法,可用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验满,多于氯气可用制得的氯气可能含有除去。非常规制法可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不加热制取。

四、 淀粉 遇碘单质变蓝。

可用于腐蚀玻璃,可用

画出氯及氯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六、>

一、硫:硫是_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结合铁、铜分别和Cl 2反应的生成物的比较,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二、二氧化硫 1. 物理性质:SO 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填易或不易)液化,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和水作用:SO 2+H2O ⇌H 2SO 3,此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指的是: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你反应方向进行的一类反应。H 2SO 3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

②和碱反应:少量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2OH-=SO32-+H2O ,过量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OH-=HSO3-。

③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SO2=CaSO3

④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SO 2与O 2制取SO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⑤漂白性: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加热,现象是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pH 约为5.6,酸雨的pH

四、硫酸

1. 稀硫酸: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H++SO42-。

②具有酸的通性。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

b. 和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 2;写出和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c. 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写出和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 2O 3+6H+=2Fe3++3H2O 。 d. Fe(OH)3+3H+=Fe3++3H2O 。 e. 和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盐。 如:Na 2CO 3+H2SO 4=Na2SO 4+CO2↑+H2O 。 2. 浓硫酸: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由于水量极少,它主要具有如下性质: ①不挥发性,②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应密封 保存。常用于 做干燥剂 。③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变黑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强氧化性。

(ⅰ) 和不活泼金属Cu 反应的方程式

Cu+2H2SO 4(浓) = CuSO 4+SO2↑+2H2O 硫酸和铜能反应吗?不能。浓硫酸和铜不加热能反应吗?不能。

(ⅱ) 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不产生 (ⅲ) 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ⅳ) 和非金属C 反应的方程式

C+2H2SO 4(浓) = CO 2↑+2SO2↑+2H2O

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 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溶液颜色褪色,证明确有SO 2生成。若要证明有CO 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存在的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退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五、小结:

1、含高价硫元素的物质有氧化性,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有还原性,含中间价硫元素的物质有氧化性和还原性。SO 2、H 2SO 3、亚硫酸盐均含正四价硫元素,易被等氧化剂氧化成SO 4。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成红色。

3、检验SO 42-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在上层清液中加入BaCl 2溶液,生

成白色沉淀。

4其中前四种漂白是由于有强氧间后会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七、>

一、N 2、NO 和NO 2

1.N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对水不溶,通常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在 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气可合成氨气,这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毒性) ,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

放电

N 2+O2=2NO

高温 3.NO 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NO 2+H2O=2HNO3+N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氮氧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化工厂。

4、写出NO 和O 2及H 2O 写出NO 2和O 2及H 2O

二、硝酸

1.

2. 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光照

4HNO 3=4NO2↑+O2↑+2H2O

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故长期放置的浓HNO 3呈黄色,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放在冷暗

处。

②强酸性:电离方程式_HNO 3=NO3-+H+ 。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稀硝酸+

③强氧化性:

a. 和不活泼金属:Cu 和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Cu(NO3) 2+ 2NO2↑+2H2O ,氧化剂是浓硝酸,还原剂是,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 +2NO↑+2H2O

Cu 和稀HNO 3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 2+ 2NO↑+4H2O 还原剂是Cu ,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 +2NO↑+4H2O 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 试想一下,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中有什么?开始生成NO 2,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被消耗,浓度降低,变成稀硝酸,生成NO 。

b. 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

c .Al 、Fe 在冷浓HNO 3中发生钝化。

d. 王水是用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e. 浓HNO 3和非金属C 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CO2↑+ 4NO2↑+2H2O

金属铜和硝酸的反应生成气体的判断:

金属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NO ;足量的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 、NO ; 计算时常可采用元素守恒或电子守恒的方法简化计算。 三、氨和铵盐 1. 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氨气易液化。

②化学性质:a. 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 NH +-,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计算时氨水中的溶质按剂。

b. 和酸作用: 和HCl 反应的方程式为 NH 3+HCl=NH4Cl ,此反应说明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不共存,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或用浓氨水检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H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 3+H2SO 4=(NH4) 2SO 4。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 4Cl +Ca(OH)2=CaCl2+2NH3↑+2H2O 目的是固定试管并减少空气对流,检验NH 3收满的方法: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放在瓶口,变蓝则说明已积满。

2. 无色晶体。

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分别写出NH 4Cl 和NH 4HCO 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 △

NH 4Cl= NH 3↑+HCl ↑ NH 4HCO 3=CO2↑+ NH3↑+H2O 。 ③和碱反应 NH 4NO 3和NaOH 加热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NH 4+的存在。检验NH 4+的存在的操作为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加入NaOH 溶液加热,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则说明含有NH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

22

3。

数值上 摩尔质量=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任何状态下都有气

体摩尔体积,要求记住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5

6、写出物质的量和质量、气体体积、粒子数、溶液体积之间的换算公式并指出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粒子)、n=CV(适用于溶液), 写出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

算公式C=1000ρω/M。 7、一个粒子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之比=粒子数之比气体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22.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 摩尔质量 之比。 8、化学方程式中系数比==

电离方程式中系数比=物质的量比=物质的量的浓度。

9、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

稀释计算的依据公式(两个): m(浓) ω(浓)=m(稀) ω(稀) ; C(浓)V(浓)=C(稀)V(稀) 。

《物质的分类》

1 2、画出无机物的树状分类图

2 3、、 反应。

写出CO 2 4、反应。

写出CaO 和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6

7

8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把分散质分为浊液、胶体、溶液。

9Fe (OH )3胶体的制

备是把饱和的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略加热至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为 区分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强光照射(丁达尔效应)。

《氧化还原反应》

1、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存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 反应,也叫该物质被 氧化 ,该物质叫 还

原剂 剂,得到的生成物叫 氧化 产物,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 还原 反应,也叫该物质被 还原 ,该物质叫 氧

化 剂,得到的生成物叫 还原 产物。

2、化合反应中的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中的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 都是 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3+ 。判断一种物质或离子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主要看所含元素的

化合价,一般含有高价元素的具有氧化性,含有低价元素的具有还原性,含有中间价态

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如:2Fe 3++2I-=2Fe2++I2中,氧化性Fe 3+-2+

5、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

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有得

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子总数。

反应发生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还原

氧化性强的物质。

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地,少量的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同时接触时总是先和还原性

强的还原剂先反应;少量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同时接触时总是先和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先反应。

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发生变化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是:“只靠拢,

不交叉,不互换”。

如:KClO 3+6HCl=KCl+3Cl2↑+3H2O 的化合价变化为

KClO 3+6HCl=KCl+3Cl2↑+3H2O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所学的 是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发生了电离,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 2SO 4+2-Ba (OH )22+-

2离子的包括能在水溶液中大量电离出离子的,包括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强碱(NaOH、是否配平应检查 原子守恒 、 电荷守恒 是否平。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代表了 一个化

学反应的实质 和 同一类物质的反应 。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 。 3、盐类中盐、盐、盐、盐都可溶,盐酸对应的盐中不可溶,硫

可溶,其余均不可溶。

4的比例拆成离子,再按已有的离子的需要用量写另一物质的离子。

53+--+2-+62+3+2+-7 -+2-2+2-+++3+ 3++2--2-----2--++++2+

-+-2—-3+2+2---+2+3+2--3+-+④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常考的有:Fe 3+、Al 3+和CO 2—、HCO -、AlO -

第三章《金属极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推出金属钠在反应中易电子,作

2

3. 钠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钠与非金属:钠常温与氧气:

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钠与盐溶液:钠与CuSO 4溶液2++钠与Fe 2(SO4) 3溶液3++4.钠的保存:钠保存在

(二).钠的化合物

现象: 钠浮在水面,四处游动,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声,逐渐消失

3、酸性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以CO 2和NaOH 反应为例

写出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23

分析得出:当n(NaOH)/n(CO2)=2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NaOH)/n(CO2)=1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HCO ;当n(NaOH)/n(CO2)> 2时,得到的溶液中含有23和NaOH ;当n(NaOH)/n(CO2)

将上述吸收了一定量的CO 2的NaOH 溶液逐滴加入0.1mol/L的稀盐酸,得到的CO 2和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如下图:

若OA=AB,说明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

质是 Na 23;

若A=0,说明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若OA>AB,说明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

质是 NaOH 、 Na 23

若OA

质是 Na ;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铝箔外层包着氧化膜 ,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_高_(填“高”或“低”)。

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是因为铝 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致密的氧化膜 。写出铝和稀硫酸、硝酸银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3+-- 金属的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类反应可用于 野外焊接钢轨 、 定向爆破 、 冶炼难熔金属如锰、铬等 。

2、氧化铝是和,

氧化铝可以和 酸 及 强碱溶液 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3+--

3、氢氧化铝在实验室中一般用 可溶性铝盐 和Al 3++3NH3·H 2O= Al(OH)3↓+3NH4+。氢氧化铝为 白 色 难 溶于水的固体。氢氧化铝和 强酸 及 强碱溶液 都能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OH)3+OH-=AlO2-+2H2O

Al(OH)3+3H+-=Al3++3H2O 。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 胃酸分泌过多 ,加热分解的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铝溶液,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4OH-=AlO2-+2H2O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铝溶液,现象是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4OH-=AlO2-+2H2O 、

Al 3+3AlO 2-+6H2O =4 Al(OH)3↓

4。

5、偏铝酸钠:(1)与强酸HCl 反应:HCl 量少:AlO 2-+H2O +H += Al(OH)3↓,

HCl 量多:AlO 2- +4H += Al 3++2H2O ;

(2)与CO 2反应:CO 2 量少:2AlO 2-+3H2O+CO2 =2Al(OH)3↓+CO32-;

CO 2量多:AlO 2-+H2O+CO2 =Al(OH)3↓+HCO3-;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SO 42-恰好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2SO42-+2Ba2++4OH-=2BaSO 4↓+AlO2-+2H2O ;

6、画出下列反应的图像(纵坐标为所得沉淀质量,横坐标为逐滴加入的

溶液的体积):

①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或MgCl

2

FeCl

3溶液逐滴加入氨

水至过量 一定量的MgCl 2或FeCl 3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

量)

②一定量的盐酸、MgCl 2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③一定量的AlCl 3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④一定量的盐酸、AlCl 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

过量

⑤一定量NaAlO 2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至过量

⑥一定量的盐酸、MgCl 2、 AlCl 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

⑦一定量的NaOH 溶液逐滴加入AlCl 3溶液至过量

⑧一定量的盐酸溶液逐滴加入NaAlO 2溶液至过量

⑨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缓慢通入CO 2至过量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写出铁和氧气、盐酸、水蒸汽、硝酸银溶液、氯气、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e

、Fe(OH)3、Fe 2+的颜色是 淡绿色 色,加入KSCN 溶液 不变 色,Fe 2+具有 氧化性、还原 性,可与 氯水、稀硝酸、KMnO 溶液、O 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 2+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3+-检验Fe 2+可用KSCN 溶液和氯水或NaOH 溶液。Fe 2+-+-

Fe 3+的颜色是 黄 色,加入KSCN 溶液 血红 色,Fe 3+具有 氧化 性,可与 强还原剂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 3+与铁、铜、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Fe 3+2+、3+2+2+ 3+-2+Fe 3+可用KSCN 溶液或NaOH 溶液,Fe 3+与 S 2-、I -等离子不共存。

铁和过量的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5.

6.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法。6、一般情况下判断电解时哪种阳离子反应;原电池时哪个是负极。

8砖红色9、总结:能和盐酸、NaOH 四、《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硅单质

1. 物理性质:单质硅有___光泽的晶体。熔点高、硬度大、质脆。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占第几位) 。

2. 化学性质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硅和非金属反应: 和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氢氟酸反应:Si+4HF= SiF4↑+2H2↑。

3. _ 硅常用于制作 计算机芯片 和 太阳能电池板 。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1. 二氧化硅

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形式存在。SiO 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其存在形态有_晶体和_无定形_两种。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_水晶。制备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_

③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a. 和强碱反应(NaOH)的离子方程式SiO 2+2 OH-=SiO32-+H2O ;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_玻璃塞。 b. 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和HF 酸反应_ SiO2+4HF= SiF4↑+2H2O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

2. 硅酸和硅酸盐 ①硅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弱,对水不溶。写出可说明此结论的化学方程式

Na 2SiO 3+ CO2+H2O= H2SiO 3(胶体)+ Na2CO 3 可由硅酸盐和盐酸反应来制备。如: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HCl ,可发生反应(写离子方程式):SiO 32-+2H+= H2SiO 3(胶体)l 。生成的H 2SiO 3逐渐聚合而形成硅酸胶体,硅酸浓度较大时,则形成的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为“_硅胶_”。它是优良的干燥剂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②硅酸盐是由金属元素、硅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一般为 固 体,对水不溶,化学性质很稳定。硅酸钠是最简单而有常用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一般可用来作矿物胶、等。硅酸钠溶液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不能用 玻璃 塞。

石英;主要的两个反应为

高温SiO 2+CaCO3=CaSiO3+CO2↑高温

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为(画出相互转化网络):

五、>

一、氯气 2↑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有黏土、石灰石;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有黏土。

1. 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液氯。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NaCl_。

2. 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生成_棕黄色的烟_

和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为:生成_比较Cl 2和HCl 的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H 2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纯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_白雾;现象(氢气和氯气混合点燃或光照):爆炸。

③与水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色,含有的微粒有+--氯水为无 +--

HClO 的特性:

a .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能说明该结论的化学反应为 b .不稳定性(光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强氧化性(作用) :杀菌消毒,漂白。

④与碱反应:和NaO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Cl-+ClO-+H2O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_2Cl 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而有效成分是和,。

纯净物或混合物)。

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中搅拌可生成HClO ,方程式为:Ca(ClO)2+CO2+H 2O=CaCO3+2HClO。此反应说明碳酸酸性比次氯酸,也说明漂白粉应 密封 保存。 ⑤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还可和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氯气通入FeCl 2溶液中2+3+-,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 SO 2+-2-二、氯离子(Cl-) 的检验

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NaCl 溶液、Na 2CO 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 3溶液,分别出现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现象,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分别出现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溶解 现象。所以在用AgNO 3溶液检验Cl -时,一般先在被检测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使其酸化,以排除干扰离子。

三、氯气的制备 △

MnO 2+4HCl(浓)=MnCl2+Cl2↑+2H2O

实验室制取氯气一般用

MnO 2+4H++2Cl-=Mn2++Cl2↑+2H2O

,收集用向上排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 法,可用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验满,多于氯气可用制得的氯气可能含有除去。非常规制法可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不加热制取。

四、 淀粉 遇碘单质变蓝。

可用于腐蚀玻璃,可用

画出氯及氯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六、>

一、硫:硫是_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结合铁、铜分别和Cl 2反应的生成物的比较,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二、二氧化硫 1. 物理性质:SO 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填易或不易)液化,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和水作用:SO 2+H2O ⇌H 2SO 3,此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指的是: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你反应方向进行的一类反应。H 2SO 3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

②和碱反应:少量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2OH-=SO32-+H2O ,过量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OH-=HSO3-。

③和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SO2=CaSO3

④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SO 2与O 2制取SO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⑤漂白性: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加热,现象是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pH 约为5.6,酸雨的pH

四、硫酸

1. 稀硫酸: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H++SO42-。

②具有酸的通性。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

b. 和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 2;写出和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c. 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写出和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 2O 3+6H+=2Fe3++3H2O 。 d. Fe(OH)3+3H+=Fe3++3H2O 。 e. 和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盐。 如:Na 2CO 3+H2SO 4=Na2SO 4+CO2↑+H2O 。 2. 浓硫酸: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由于水量极少,它主要具有如下性质: ①不挥发性,②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应密封 保存。常用于 做干燥剂 。③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变黑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强氧化性。

(ⅰ) 和不活泼金属Cu 反应的方程式

Cu+2H2SO 4(浓) = CuSO 4+SO2↑+2H2O 硫酸和铜能反应吗?不能。浓硫酸和铜不加热能反应吗?不能。

(ⅱ) 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不产生 (ⅲ) 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ⅳ) 和非金属C 反应的方程式

C+2H2SO 4(浓) = CO 2↑+2SO2↑+2H2O

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 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溶液颜色褪色,证明确有SO 2生成。若要证明有CO 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说明存在的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退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五、小结:

1、含高价硫元素的物质有氧化性,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有还原性,含中间价硫元素的物质有氧化性和还原性。SO 2、H 2SO 3、亚硫酸盐均含正四价硫元素,易被等氧化剂氧化成SO 4。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成红色。

3、检验SO 42-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在上层清液中加入BaCl 2溶液,生

成白色沉淀。

4其中前四种漂白是由于有强氧间后会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七、>

一、N 2、NO 和NO 2

1.N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对水不溶,通常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在 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气可合成氨气,这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毒性) ,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

放电

N 2+O2=2NO

高温 3.NO 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NO 2+H2O=2HNO3+NO。此反应中氧化剂是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氮氧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化工厂。

4、写出NO 和O 2及H 2O 写出NO 2和O 2及H 2O

二、硝酸

1.

2. 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光照

4HNO 3=4NO2↑+O2↑+2H2O

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故长期放置的浓HNO 3呈黄色,所以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放在冷暗

处。

②强酸性:电离方程式_HNO 3=NO3-+H+ 。和浓、稀硫酸中存在不同微粒不同,浓、稀硝酸+

③强氧化性:

a. 和不活泼金属:Cu 和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Cu(NO3) 2+ 2NO2↑+2H2O ,氧化剂是浓硝酸,还原剂是,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 +2NO↑+2H2O

Cu 和稀HNO 3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 2+ 2NO↑+4H2O 还原剂是Cu ,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 +2NO↑+4H2O 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 试想一下,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中有什么?开始生成NO 2,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被消耗,浓度降低,变成稀硝酸,生成NO 。

b. 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

c .Al 、Fe 在冷浓HNO 3中发生钝化。

d. 王水是用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e. 浓HNO 3和非金属C 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CO2↑+ 4NO2↑+2H2O

金属铜和硝酸的反应生成气体的判断:

金属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NO ;足量的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 、NO ; 计算时常可采用元素守恒或电子守恒的方法简化计算。 三、氨和铵盐 1. 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氨气易液化。

②化学性质:a. 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 NH +-,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计算时氨水中的溶质按剂。

b. 和酸作用: 和HCl 反应的方程式为 NH 3+HCl=NH4Cl ,此反应说明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不共存,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或用浓氨水检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H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 3+H2SO 4=(NH4) 2SO 4。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 4Cl +Ca(OH)2=CaCl2+2NH3↑+2H2O 目的是固定试管并减少空气对流,检验NH 3收满的方法: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放在瓶口,变蓝则说明已积满。

2. 无色晶体。

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分别写出NH 4Cl 和NH 4HCO 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 △

NH 4Cl= NH 3↑+HCl ↑ NH 4HCO 3=CO2↑+ NH3↑+H2O 。 ③和碱反应 NH 4NO 3和NaOH 加热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NH 4+的存在。检验NH 4+的存在的操作为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加入NaOH 溶液加热,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则说明含有NH +


相关文章

  •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新高一的孩子们将迎来第一个期末考试,那如何对化学必修1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呢?化学必修1涉及到化学实验.化学计量及化学计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和元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打印
  • 2012-2013年度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伊宁县二中 高一化学组:黄军 今年学校给我安排的是四个班的化学课,4班.6班.8班.还有10班,其中4班和6班是普尖班,8班和10班是平行班.对于学生的程度现在还不是很了解,因为分班成绩还没 ...查看


  •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许胜焕 一.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 ...查看


  • 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1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常见危险品标识,能举出几种常用危险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体会化学实 验.领域中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通过观看&q ...查看


  • 高一上学习期末总结
  •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 繁忙而又紧张的高一第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转眼成为高一(2)班的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来各科的学习情况,感受颇多,需要总结的更多.语文: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就一直很好,一直保持 ...查看


  • 高一化学组工作总结
  • 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下) 本溪县高中高一化学组 李玉香 2013年7月15日 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溪县高中高一 化学组 李玉香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 一学期已经结束.这一学期也是我们高一化学组[由李玉香.张波 ...查看


  • 高一必修一化学[硝酸]教案 人教版
  • 教学重点: 硝酸的特性. 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 教学模式: 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 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 ...查看


  • 致高一新同学的一封信
  • 致高一新同学的一封信 [ 作者:高一年级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5821    更新时间:2009-7-3    文章录入:bgs ]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    首先祝贺你们经过拼搏奋斗,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