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沛县五段镇许口小学:刘胜进
一、 分析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填写表格。通过测量和观察,最后通过交流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哈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猜、摆、量、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 教法学法
我运用了猜一猜 ——摆一摆——量一量——想一想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在主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直尺、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六、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估计激趣: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比划出它们的大小。
2、分别估计学生课桌、学校篮球场的面积,
3、出示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图片,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 因为它遇到困难了。 (出示长方形水池图),它想知道水池的占地面积,准备用面积单位去量,可又不知道从何开始,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它一下吗?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合作探究、发现思路
1、猜。
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和它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2、摆。
(1)、小组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出3个不同的小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2)、小组汇报:提问:通过这样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或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就有多大的面积。)
3、量。
(1)、操作度量:给你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你能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吗?
提问: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几排?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操作想象:给你一把直尺,你能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沿着长的一边,每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是( )厘米,沿着宽的一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引导想象:用一把直尺,我们能量出长方形可以摆放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吗?是怎么想的呢?
(4)、进行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量起来能很快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4、想。
观察下面这个长方形,想一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三)、讨论归纳,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 和它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2、归纳公式: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3、抽象表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类推迁移: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一对好朋友(在课题中增加板书: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的第3题。
2、量量、算算。计算课桌面的面积。
3、下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4、弹性练习: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
(五)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知识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它们分别是什么?
2、推导展示:我们是怎样推导发现出这些计算方法的 ?
3、现实应用: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哪些面积计算问题呢?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沛县五段镇许口小学:刘胜进
一、 分析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填写表格。通过测量和观察,最后通过交流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哈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猜、摆、量、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 教法学法
我运用了猜一猜 ——摆一摆——量一量——想一想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在主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直尺、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六、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估计激趣: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比划出它们的大小。
2、分别估计学生课桌、学校篮球场的面积,
3、出示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图片,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 因为它遇到困难了。 (出示长方形水池图),它想知道水池的占地面积,准备用面积单位去量,可又不知道从何开始,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它一下吗?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合作探究、发现思路
1、猜。
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和它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2、摆。
(1)、小组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出3个不同的小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2)、小组汇报:提问:通过这样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或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就有多大的面积。)
3、量。
(1)、操作度量:给你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你能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吗?
提问: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几排?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操作想象:给你一把直尺,你能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沿着长的一边,每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是( )厘米,沿着宽的一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引导想象:用一把直尺,我们能量出长方形可以摆放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吗?是怎么想的呢?
(4)、进行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量起来能很快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4、想。
观察下面这个长方形,想一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三)、讨论归纳,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 和它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
2、归纳公式: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3、抽象表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类推迁移: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一对好朋友(在课题中增加板书: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的第3题。
2、量量、算算。计算课桌面的面积。
3、下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4、弹性练习: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
(五)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知识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它们分别是什么?
2、推导展示:我们是怎样推导发现出这些计算方法的 ?
3、现实应用: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哪些面积计算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