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改变教学观念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法于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六个“更新”。

  【关键词】语文课堂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创新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面对课程改革呢?社会在进步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应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作为新课改下的一名教师,应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呢?结合新课标以及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教学:

  一、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课堂

  1、让学生去“自我放飞想象。”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想象能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应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其实离他们很近。这样,他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我们教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3、让孩子“活“起来

  大教育家张佰芩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中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体验中去获取新的知识,绝不能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知识容器。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孩子都可以站起来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都乐学、会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和学习内容。

  二、更新阅读教学方式

  1、以读代讲,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

  高年级应以学生读为主,教为辅。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就是说让教师少讲点,少占用点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因为书中有不少的地方只有靠读,一字一句读,靠联想和想象才能品味出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的法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力求发现他的特性。我认为可以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讨论、质疑。

  3、精讲多读,读出学问

  在一节课中,教师应该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应该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而阅读课文则应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我解决问题。从读中学得知识。

  三,更新教学设备

  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所以他们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往往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讲,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灵活性强,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更新备课理念,改变备课形式

  传统的备课是每个人备自己的课。而现在是以集体备课为主。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一次自我备课,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清,因此还需要自己备课。个人备课应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设计等。

  五,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一种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统治着语文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打破“你听我讲”,“你学我教”的观念。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只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语文是开放的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教师应变化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共同茁壮成长,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个性培养与健康发展。

  过去把尊重学生等同于无原则的吹捧学生。我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也应进行鼓励、赞赏并加以引导。然而表扬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现在许多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堂语言就是“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殊不知,一味地赏识也许会变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两位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含糊肯定“你们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我认为,在提倡表扬、

  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不要,廉价的赏识更不足取。

  六,更新教师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课改不仅仅只是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更是教师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二是人本意识。另外要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观是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新的变革。

  我们坚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小学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法于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六个“更新”。

  【关键词】语文课堂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创新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面对课程改革呢?社会在进步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应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作为新课改下的一名教师,应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呢?结合新课标以及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教学:

  一、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课堂

  1、让学生去“自我放飞想象。”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想象能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应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其实离他们很近。这样,他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我们教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3、让孩子“活“起来

  大教育家张佰芩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中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体验中去获取新的知识,绝不能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知识容器。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孩子都可以站起来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都乐学、会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和学习内容。

  二、更新阅读教学方式

  1、以读代讲,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

  高年级应以学生读为主,教为辅。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就是说让教师少讲点,少占用点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因为书中有不少的地方只有靠读,一字一句读,靠联想和想象才能品味出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的法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力求发现他的特性。我认为可以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讨论、质疑。

  3、精讲多读,读出学问

  在一节课中,教师应该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应该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而阅读课文则应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我解决问题。从读中学得知识。

  三,更新教学设备

  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所以他们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往往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讲,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灵活性强,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更新备课理念,改变备课形式

  传统的备课是每个人备自己的课。而现在是以集体备课为主。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一次自我备课,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清,因此还需要自己备课。个人备课应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设计等。

  五,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一种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统治着语文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打破“你听我讲”,“你学我教”的观念。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只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语文是开放的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教师应变化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共同茁壮成长,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个性培养与健康发展。

  过去把尊重学生等同于无原则的吹捧学生。我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也应进行鼓励、赞赏并加以引导。然而表扬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现在许多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堂语言就是“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殊不知,一味地赏识也许会变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两位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含糊肯定“你们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我认为,在提倡表扬、

  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不要,廉价的赏识更不足取。

  六,更新教师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课改不仅仅只是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更是教师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二是人本意识。另外要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观是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新的变革。

  我们坚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小学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相关文章

  • 小学体育课改小结
  • 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全面启动,这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次挑战,因为这次改革无论是规模.理念.还是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习这次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如同在观赏一幅壮美的中国教育的蓝图,然而从专家 ...查看


  • 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 一.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一)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 ...查看


  • 2016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 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 ...查看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 作者:冯茁 教育科学 2003年06期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的应然要求 每位教师实质上都有其教学观念,犹如每个人都有其人生观一样.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言:"最蹩脚的建筑师从 ...查看


  •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培训
  • 培训时间:2011年1月18日 培训者:覃超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更新观念,放飞学习者! 利用技术变革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一. 多媒体技术与教育 二. 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内涵与原理) 三. 如何把教育技术应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 四. 更新 ...查看


  • 2014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题
  •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 .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 ...查看


  •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学校科研组织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进综合开发研究>专题材料)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 ...查看


  • _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究
  • 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究 摘 要:本文系统地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规范了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定义,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定义出发,结 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分析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特点,并着重 详细地探究了实施一体 ...查看


  • 小学课改工作计划2011.3
  • 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年度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加快改革的步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