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钧(1839—1893),清同治七年(1868)状元。字文卿,号陶士,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幼年时,因家境贫寒,其父曾要他中断学业,学做生意,洪钧痛哭流涕地请求父亲让他继续念书。从此他发愤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18岁补县学生; 26岁时参加南京乡试中举;1868年终于取得殿试第一名,高中状元。这一年,洪钧正好30岁,恰恰在而立之年大魁天下。
洪钧高中榜首,援例被授以翰林院修撰身份。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主要在学界任职,主管地方教育和科举考试。1870,洪钧提督湖北学政,1874年任满回京。1875年(光绪元年)补行散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任陕西乡试正考官。1877年受命参与修纂《穆宗毅皇帝实录》。1879年任功臣馆篡修,七月任山东乡试正考官,十月升翰林院侍讲。1880年二月转翰林院侍读,提督江西学政,不久升右春坊左庶子,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次年转翰林院侍读学士。
在这悠闲自得的学官任上,洪钧开始研究西北边疆史地。元世先祖东征西伐,远至欧西中亚的辉煌业绩,令他对元初开国抱有一种浪漫的怀旧情调,可惜明洪武帝命文臣宋濂所修的《元史》,遗漏讹误之处不胜枚举。洪钩感慨之余,发誓要为《元史》作证补,留给后人一部准确完整的传世之作。
1883年三月,洪钧升詹事府詹事,七月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时值中法战争前夕,洪钧对李鸿章的妥协政策颇表不满,与其他清流党人一起,主张抵抗法国的侵略。他条陈“海防机宜甚悉”。推举云贵总督岑毓英指挥中越边界的抗法战事。同年八月。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攻马尾,洪钧的密友、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军务的清流党人张佩纶失职,岑毓英陆战亦不利,退守国内。洪钩感到清流党势力的衰落,就请假开缺.南归苏州,侍奉老母。次年。洪钧母亲去世,依旧制,守孝三年。
多年的士大夫生活,使洪钧养成了附庸风月的习惯。悠闲的职务,使洪钧有充裕时间去觥筹交错、泛舟江湖.或者去梨园听戏、青楼寻趣。在这等热闹场所中呆惯了的洪钧,如今守制在家,每日里只有读读诗书,研究元史,或者与几位老友聊天打牌,不免觉得闷闷发慌。此间,他遇到了后世熟知的赛金花,当时名叫傅彩云的苏州名妓。年届半百的洪钧对年仅22岁,且美丽出众的傅彩云一见倾心,虽仍处丧期,仍然不顾一切地用千两白银为彩云赎了身,纳为小妾。房花烛之时,彩云撒着娇告诉洪钧,她小时候最爱吃红苋菜加猪油拌的“状元饭”,有人便说她将来必定要嫁个状元的,不承想此话果然应验,莫非是前世注定的姻缘?
1887年,守孝期满的洪钧带着傅彩云回京销假,补授了内阁学士。此时,出使德,俄、奥、荷四国大臣许景澄任期届满,又逢丁忧,请求朝廷派人接任。户部尚书翁龢推荐了既是同乡又同是清流派的洪钧,五月初三,廷旨下,任命洪钧为出使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九月十四日,洪钧携爱妾傅彩云,在一大群随员的陪同下,乘坐法国轮船萨克森号扬帆远航,十一月,抵达柏林。洪钓身为四国出使大臣,往返柏林、圣彼得堡、维也纳等地,参拜德皇、俄皇、奥皇,呈递国书,拜访大臣和各国使节,往来奔波,颇为忙碌。
1888年,洪钧得知朝鲜已派大使到俄国,为了防止俄国利用朝鲜侵略中国,洪钧立即决定暂缓去荷兰,改赴俄国。洪钧密切注视俄朝双方谈判的动向,唯恐朝鲜沦为俄国的势力范周。当他看到俄朝两国签订的条约中没有朝鲜“归俄保护”的明文时,便电告清廷说:“始恐他国有事于韩,现似无虞”,“俄君最守太平,不改现局。”放弃了这方面的警惕。
洪钧在向清廷的报告中还提到:德国正在扩军备战,矛头对准俄国;俄国联合法国对付德国;德国则联合意大利对抗法国,联合奥地利以牵制俄国。他分析说,欧洲各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俄、德一旦开战,“牵连而及,势必欧洲鼎沸,群起争峰。”中国“此时大可为局外之观,并亟为自强之计,断不可开怨于俄,使其心有分顾”。这些看法虽然有些地方不切合实际,但他主张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致力于自强,却并非毫无见地。
洪钧十分注意对俄关系,他强调俄国已在筹筑西伯利亚铁路,计划十年内完工,警告说:“此路若成,则我东顾之忧益亟。”在一份奏报中,洪钧还报告说.俄国许多采矿小组正越过中俄边界,到中国边境城市恰克图一带开采金矿,他建议“我亦设矿挖金,斯彼自无越取。”
除日常公务外,洪钧仍潜心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在宴会间也常和喜欢研讨地理的官员切磋论学,各国使臣都知道这位中国公使对蒙古朝旧事有研究。有一天俄国首相派人送来一部古书,说是波斯人拉施特哀丁所著的《集史》。这部著名的蒙古史著作材料翔实,论述精详,是研究元史的宝书,而中国人过去没见过,洪钧得到此书,大喜过望,可惜无人识得波斯文。洪钧央请别人帮他寻找这部书的欧洲文字译本,终于找到了俄人贝勒津的俄译本。除此之外,洪钧广搜博采,还找到了亚美尼亚人多桑的蒙古史著作,以及阿拉伯、俄、英、法、德及土耳其诸国史料。洪钩闭门谢客,开始埋首于《集史》的翻译和《元史》的证补工作。洪钧引用西方材料时非常慎重,先由翻译译出大意,再由洪钧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学识加以辨别,反过来和翻译磋商,对勘原文,然后再写出汉译。遇到分歧或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洪钧就向土耳其、德国的使臣请教,习其声音,聆其议论,然后定出准确的意思。翻译完成后再根据新材料来补证《元史》。这项工作繁琐、费神,特别需要细致和耐心,洪钧体弱多病,却常常伏案苦读、废寝忘食,只在疲倦时才一个人到动物园散散步。
逗留欧洲期间,洪钧见到了俄国出版的有关中俄边界的几幅地图,洪钧认为这些地图与喀什噶尔续勘西边界约相符,可以作为参考,于是将其译成中文,以备不虞。1890年,这本收有35份地图的图册标以《中俄交界图》出版,也险些给他带来祸事。
在欧洲3年,洪钧疏于应酬而勤于钻研,终日忙着著述《元史译文证补》。爱妾彩云埋怨洪钧放着许多正经的公务不做,却去钻故纸堆。洪钧充耳不闻,只在少数公使必须出席的外交场合出面,其他事都请下属代劳。埋头治学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洪钧不喜欢和洋人打交道。在他眼里,中国乃世界之尊,要不是坚船利炮打进中国,西洋人本应该到中国去朝贡的,哪里需要他远涉重洋来这里和夷人搞什么外交。他满脑子封建思想,保守而又固执。身在西洋却处处排斥西方事物。他看不惯洋人的礼节,觉得太野蛮,对于彩云抛头露面出席外交场合十分不悦,看到洋人吻彩云的手,和她侃侃而谈,更是十分气恼。他也不肯穿西服,就连袜子磨破了,也不愿换穿洋袜。更有甚者,洪钧还逼下属为傅彩云站班,随员荫昌反对站班,洪钧恼羞成怒,竟然把萌昌开缺回国。
1891年,洪钧任满回国,不久,因出使之功升任兵部左侍郎,指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供职。洪钧的宦海生涯一直平稳,此时却身不由主地卷入了一场帕米尔争界案。帕米尔位于伊犁以西、科布多之南,是中国西北边疆的一个战略要地,俄英两国都窥视已久。1884年,中俄签订了《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帕米尔西北部划人俄境,乌孜别里山口以南一段则为双方的未定国界。1892年夏,沙俄公然违背界约。大规模入侵帕米尔,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总理衙门即找俄国领事交涉,不料俄领事态度强硬,还拿出洪钧所刻的中俄交界图以为佐证。总署哗然。大理寺少卿延茂、右庶子淮良上书弹劾洪钧,认为洪钧的地图中,帕米尔部分有误,才导致了当时“边事日棘”的局面,加上有人借此机会泄私愤,一时间议论沸沸扬扬。洪钧痛苦不堪,自己花重金购得中俄界图,本以为此图比较可靠,才上呈总署,以备他日之用,没想到此图反成俄国侵吞帕米尔的口实,并且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弹劾自己的说词,真是令人气愤!洪钧以多病之身,多次上书.陈述帕米尔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所译的《中俄界图》辩护。他又以总署的名义致书新疆抚臣:“严饬现驻色勒库尔、布隆库尔各营,慎固边防、毋挑衅。”同时致电驻俄德使臣许景澄和驻英法使臣薛福成,请他们与英俄两国政府交涉,寻求解决帕米尔争端的途径。
弹劾者的矛头焦点在中俄界图,清廷令总署校复。朝廷里,翁同龢、潘祖荫等都给他弥缝,北洋大臣李鸿章也替他说话。最后,总署回复说,此图“本以备考霰,非以为左证,且非专为中俄交涉而设,安得归咎于此图?”西太后最终也发了话,说洪钧勤恳诚笃云云,弹劾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事情虽已剖白,但洪鈞经过这场争界案的打击,再也受不住官場倾轧、时论抨击,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洪钧叫家人请来好友陆润庠和沈曾植,在病榻前把《元史译文证补》的手稿郑重托付给他们。这部著作凝结了他毕生的心血,尚有数卷未完成,他恳请陆、沈二位能替他续完全书,刊刻行世。1897年陆润庠将《元史译文证补》刊行,共30卷。
1893年,洪钧病逝,享年55岁。傅彩云伴送洪钧灵柩返回苏州,后出走洪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重操旧业,改名赛金花,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赛金花又被附会上种种传说,长诗《彩云曲》以及小说《孽海花》等都取材于赛金花的早年生括。傅彩云当年一个无名女子,嫁了状元,又出了国,生前死后都大出风头。而洪钧这位状元,生前没有多少为人称道的事迹,死后不久也就逐渐为人们遗忘,只是因为赛金花才为后人所知。
洪钧(1839—1893),清同治七年(1868)状元。字文卿,号陶士,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幼年时,因家境贫寒,其父曾要他中断学业,学做生意,洪钧痛哭流涕地请求父亲让他继续念书。从此他发愤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18岁补县学生; 26岁时参加南京乡试中举;1868年终于取得殿试第一名,高中状元。这一年,洪钧正好30岁,恰恰在而立之年大魁天下。
洪钧高中榜首,援例被授以翰林院修撰身份。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主要在学界任职,主管地方教育和科举考试。1870,洪钧提督湖北学政,1874年任满回京。1875年(光绪元年)补行散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任陕西乡试正考官。1877年受命参与修纂《穆宗毅皇帝实录》。1879年任功臣馆篡修,七月任山东乡试正考官,十月升翰林院侍讲。1880年二月转翰林院侍读,提督江西学政,不久升右春坊左庶子,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次年转翰林院侍读学士。
在这悠闲自得的学官任上,洪钧开始研究西北边疆史地。元世先祖东征西伐,远至欧西中亚的辉煌业绩,令他对元初开国抱有一种浪漫的怀旧情调,可惜明洪武帝命文臣宋濂所修的《元史》,遗漏讹误之处不胜枚举。洪钩感慨之余,发誓要为《元史》作证补,留给后人一部准确完整的传世之作。
1883年三月,洪钧升詹事府詹事,七月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时值中法战争前夕,洪钧对李鸿章的妥协政策颇表不满,与其他清流党人一起,主张抵抗法国的侵略。他条陈“海防机宜甚悉”。推举云贵总督岑毓英指挥中越边界的抗法战事。同年八月。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攻马尾,洪钧的密友、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军务的清流党人张佩纶失职,岑毓英陆战亦不利,退守国内。洪钩感到清流党势力的衰落,就请假开缺.南归苏州,侍奉老母。次年。洪钧母亲去世,依旧制,守孝三年。
多年的士大夫生活,使洪钧养成了附庸风月的习惯。悠闲的职务,使洪钧有充裕时间去觥筹交错、泛舟江湖.或者去梨园听戏、青楼寻趣。在这等热闹场所中呆惯了的洪钧,如今守制在家,每日里只有读读诗书,研究元史,或者与几位老友聊天打牌,不免觉得闷闷发慌。此间,他遇到了后世熟知的赛金花,当时名叫傅彩云的苏州名妓。年届半百的洪钧对年仅22岁,且美丽出众的傅彩云一见倾心,虽仍处丧期,仍然不顾一切地用千两白银为彩云赎了身,纳为小妾。房花烛之时,彩云撒着娇告诉洪钧,她小时候最爱吃红苋菜加猪油拌的“状元饭”,有人便说她将来必定要嫁个状元的,不承想此话果然应验,莫非是前世注定的姻缘?
1887年,守孝期满的洪钧带着傅彩云回京销假,补授了内阁学士。此时,出使德,俄、奥、荷四国大臣许景澄任期届满,又逢丁忧,请求朝廷派人接任。户部尚书翁龢推荐了既是同乡又同是清流派的洪钧,五月初三,廷旨下,任命洪钧为出使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九月十四日,洪钧携爱妾傅彩云,在一大群随员的陪同下,乘坐法国轮船萨克森号扬帆远航,十一月,抵达柏林。洪钓身为四国出使大臣,往返柏林、圣彼得堡、维也纳等地,参拜德皇、俄皇、奥皇,呈递国书,拜访大臣和各国使节,往来奔波,颇为忙碌。
1888年,洪钧得知朝鲜已派大使到俄国,为了防止俄国利用朝鲜侵略中国,洪钧立即决定暂缓去荷兰,改赴俄国。洪钧密切注视俄朝双方谈判的动向,唯恐朝鲜沦为俄国的势力范周。当他看到俄朝两国签订的条约中没有朝鲜“归俄保护”的明文时,便电告清廷说:“始恐他国有事于韩,现似无虞”,“俄君最守太平,不改现局。”放弃了这方面的警惕。
洪钧在向清廷的报告中还提到:德国正在扩军备战,矛头对准俄国;俄国联合法国对付德国;德国则联合意大利对抗法国,联合奥地利以牵制俄国。他分析说,欧洲各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俄、德一旦开战,“牵连而及,势必欧洲鼎沸,群起争峰。”中国“此时大可为局外之观,并亟为自强之计,断不可开怨于俄,使其心有分顾”。这些看法虽然有些地方不切合实际,但他主张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致力于自强,却并非毫无见地。
洪钧十分注意对俄关系,他强调俄国已在筹筑西伯利亚铁路,计划十年内完工,警告说:“此路若成,则我东顾之忧益亟。”在一份奏报中,洪钧还报告说.俄国许多采矿小组正越过中俄边界,到中国边境城市恰克图一带开采金矿,他建议“我亦设矿挖金,斯彼自无越取。”
除日常公务外,洪钧仍潜心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在宴会间也常和喜欢研讨地理的官员切磋论学,各国使臣都知道这位中国公使对蒙古朝旧事有研究。有一天俄国首相派人送来一部古书,说是波斯人拉施特哀丁所著的《集史》。这部著名的蒙古史著作材料翔实,论述精详,是研究元史的宝书,而中国人过去没见过,洪钧得到此书,大喜过望,可惜无人识得波斯文。洪钧央请别人帮他寻找这部书的欧洲文字译本,终于找到了俄人贝勒津的俄译本。除此之外,洪钧广搜博采,还找到了亚美尼亚人多桑的蒙古史著作,以及阿拉伯、俄、英、法、德及土耳其诸国史料。洪钩闭门谢客,开始埋首于《集史》的翻译和《元史》的证补工作。洪钧引用西方材料时非常慎重,先由翻译译出大意,再由洪钧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学识加以辨别,反过来和翻译磋商,对勘原文,然后再写出汉译。遇到分歧或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洪钧就向土耳其、德国的使臣请教,习其声音,聆其议论,然后定出准确的意思。翻译完成后再根据新材料来补证《元史》。这项工作繁琐、费神,特别需要细致和耐心,洪钧体弱多病,却常常伏案苦读、废寝忘食,只在疲倦时才一个人到动物园散散步。
逗留欧洲期间,洪钧见到了俄国出版的有关中俄边界的几幅地图,洪钧认为这些地图与喀什噶尔续勘西边界约相符,可以作为参考,于是将其译成中文,以备不虞。1890年,这本收有35份地图的图册标以《中俄交界图》出版,也险些给他带来祸事。
在欧洲3年,洪钧疏于应酬而勤于钻研,终日忙着著述《元史译文证补》。爱妾彩云埋怨洪钧放着许多正经的公务不做,却去钻故纸堆。洪钧充耳不闻,只在少数公使必须出席的外交场合出面,其他事都请下属代劳。埋头治学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洪钧不喜欢和洋人打交道。在他眼里,中国乃世界之尊,要不是坚船利炮打进中国,西洋人本应该到中国去朝贡的,哪里需要他远涉重洋来这里和夷人搞什么外交。他满脑子封建思想,保守而又固执。身在西洋却处处排斥西方事物。他看不惯洋人的礼节,觉得太野蛮,对于彩云抛头露面出席外交场合十分不悦,看到洋人吻彩云的手,和她侃侃而谈,更是十分气恼。他也不肯穿西服,就连袜子磨破了,也不愿换穿洋袜。更有甚者,洪钧还逼下属为傅彩云站班,随员荫昌反对站班,洪钧恼羞成怒,竟然把萌昌开缺回国。
1891年,洪钧任满回国,不久,因出使之功升任兵部左侍郎,指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供职。洪钧的宦海生涯一直平稳,此时却身不由主地卷入了一场帕米尔争界案。帕米尔位于伊犁以西、科布多之南,是中国西北边疆的一个战略要地,俄英两国都窥视已久。1884年,中俄签订了《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帕米尔西北部划人俄境,乌孜别里山口以南一段则为双方的未定国界。1892年夏,沙俄公然违背界约。大规模入侵帕米尔,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总理衙门即找俄国领事交涉,不料俄领事态度强硬,还拿出洪钧所刻的中俄交界图以为佐证。总署哗然。大理寺少卿延茂、右庶子淮良上书弹劾洪钧,认为洪钧的地图中,帕米尔部分有误,才导致了当时“边事日棘”的局面,加上有人借此机会泄私愤,一时间议论沸沸扬扬。洪钧痛苦不堪,自己花重金购得中俄界图,本以为此图比较可靠,才上呈总署,以备他日之用,没想到此图反成俄国侵吞帕米尔的口实,并且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弹劾自己的说词,真是令人气愤!洪钧以多病之身,多次上书.陈述帕米尔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所译的《中俄界图》辩护。他又以总署的名义致书新疆抚臣:“严饬现驻色勒库尔、布隆库尔各营,慎固边防、毋挑衅。”同时致电驻俄德使臣许景澄和驻英法使臣薛福成,请他们与英俄两国政府交涉,寻求解决帕米尔争端的途径。
弹劾者的矛头焦点在中俄界图,清廷令总署校复。朝廷里,翁同龢、潘祖荫等都给他弥缝,北洋大臣李鸿章也替他说话。最后,总署回复说,此图“本以备考霰,非以为左证,且非专为中俄交涉而设,安得归咎于此图?”西太后最终也发了话,说洪钧勤恳诚笃云云,弹劾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事情虽已剖白,但洪鈞经过这场争界案的打击,再也受不住官場倾轧、时论抨击,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洪钧叫家人请来好友陆润庠和沈曾植,在病榻前把《元史译文证补》的手稿郑重托付给他们。这部著作凝结了他毕生的心血,尚有数卷未完成,他恳请陆、沈二位能替他续完全书,刊刻行世。1897年陆润庠将《元史译文证补》刊行,共30卷。
1893年,洪钧病逝,享年55岁。傅彩云伴送洪钧灵柩返回苏州,后出走洪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重操旧业,改名赛金花,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赛金花又被附会上种种传说,长诗《彩云曲》以及小说《孽海花》等都取材于赛金花的早年生括。傅彩云当年一个无名女子,嫁了状元,又出了国,生前死后都大出风头。而洪钧这位状元,生前没有多少为人称道的事迹,死后不久也就逐渐为人们遗忘,只是因为赛金花才为后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