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历史第 5 课《三大改造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评选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 八 年级历史下册第 5 课《三大改造》。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二、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三大改造》是八 年级历史 二 单元 课属于中国近代史内容。本文讲解了 两大 个知识点。本课既和前面第 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 3课《土地改革 》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第6课《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学习下一单元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㈡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 、知识与能力;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能力的目标 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关于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
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升华,通过对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㈢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对于类似的探究性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自身的分析、总结能力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此方面加强锻炼。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初二学生分析、总结时也不容易把握准确。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三、教法学法
教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学思想。教学中体现了由重“教”到重“学”,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初一学生的特点,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历史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成长的理念,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学法
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针对初一学生重形象思维、知识体系松散和求知欲强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在本课中我力求教会学生以下方法:
1 、分组合作法:按小组合理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协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收集、整理资料:课前将学生合理分组,布置本组要收集的资料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合,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成果展示法: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果,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交流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5、学案导学: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顺序: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整体感知,信息搜索---自主探究,交流共
五、教学辅助 这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电视剧的视频片段、有历史图片等资料,其目的在于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且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乐于学习。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帮助学生学习较复杂的历史知识。 六、教学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学生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课堂上多边互动的评价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能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元化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在课堂训练中,在体现任务的基础性、开放性时,主要采用自评、互评;体现综合性、探究性时则以师评为主。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在评价时,我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要了解学生在课前及课堂上如何参与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自始至终我尊重学生理解和体验的差异,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有效地控制课堂评价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促进每个学生的协调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成长记录卡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我对《三大改造 》一课的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再次谢谢各位评委!
八 年级历史第 5 课《三大改造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评选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 八 年级历史下册第 5 课《三大改造》。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二、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三大改造》是八 年级历史 二 单元 课属于中国近代史内容。本文讲解了 两大 个知识点。本课既和前面第 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 3课《土地改革 》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第6课《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学习下一单元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㈡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 、知识与能力;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能力的目标 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关于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
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升华,通过对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㈢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对于类似的探究性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自身的分析、总结能力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此方面加强锻炼。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初二学生分析、总结时也不容易把握准确。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三、教法学法
教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学思想。教学中体现了由重“教”到重“学”,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初一学生的特点,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历史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成长的理念,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学法
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针对初一学生重形象思维、知识体系松散和求知欲强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在本课中我力求教会学生以下方法:
1 、分组合作法:按小组合理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协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收集、整理资料:课前将学生合理分组,布置本组要收集的资料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合,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成果展示法: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果,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交流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5、学案导学: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顺序: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整体感知,信息搜索---自主探究,交流共
五、教学辅助 这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电视剧的视频片段、有历史图片等资料,其目的在于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且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乐于学习。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帮助学生学习较复杂的历史知识。 六、教学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学生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课堂上多边互动的评价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能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元化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在课堂训练中,在体现任务的基础性、开放性时,主要采用自评、互评;体现综合性、探究性时则以师评为主。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在评价时,我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要了解学生在课前及课堂上如何参与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自始至终我尊重学生理解和体验的差异,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有效地控制课堂评价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促进每个学生的协调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成长记录卡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我对《三大改造 》一课的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再次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