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满庭芳

  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从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充满活力的人性化教育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早闻宁波至诚学校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始创全国小班化教育,成功创造让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快乐的机会与条件,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融入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努力使学生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严谨训练,采用德育与情感交融,艺术教育与校园活动互动的快乐生活课程,激活潜能,张扬个性,夯实基础、全面发展。为探求其深刻内涵和了解该校时代特色、记者一行专访了学校董事长陈辉校长。

  充满传奇色彩的陈校长是新一届浙江省人大代表。她早年在浙江溪口办学,投资数百万元,第一年只招收17名学生,其中还有3名是贫困生,她以至真至诚的情感和超过常人的压力顽强拼搏。以追求教育事业,实现人生的不屈精神,开创着自己的事业。如今的新校舍已建在宁波市江北区江北大道1号,中西合璧的校舍历历在目,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校长使学校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陈校长始创全国小班化教育,已申报浙江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学校以小班化教育为平台,实施双语教育、特色教学。学校每班人数不多于25人,学生学习空间被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差别化、个性化,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多于25分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得以张扬。师生交往互动距离不多于25分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阳光温暖。

  师生非英语课英语用语不少于25句,适应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每节课的动手探究思考不少于25分钟,让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师生间每节课互动不少于25次,使双方激情碰撞,智慧接触,火花再现,折射光辉。

  学校至诚构筑的“小班化教育”平台,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拓展了鲜明的空间。

  几年来的探索与完善,更加丰富了该校独特的“25”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为创建时代教育品牌夯实了牢固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W.盖泽尔斯所指出的那样,学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新性才能的场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就曾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陈辉校长正是从这一点考虑,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时代,一定要激活潜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小班化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升华。

  学校始终贯彻“感恩、责任、立身、立体”这一德育理念。注重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经典教育、生活教育四位一体的方式。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珍视生命,从圣贤经典中感悟良知理性,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

  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交融,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拓展了德育教育的时空,学生与教师之间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秀的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氛围。

  作为宁波市教学科研重要课题之一,该校把艺术教育列为“快乐生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注重艺术教育的个别化指导,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直觉判断力等方面提升到一定境界。

  把器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学校对低年级音乐课进行改革,让器乐教学走进课堂,用60%的课时进行器乐教学。为此,学校开辟了十多个器乐教学专用教室,引进大批业务精堪的专业化老师,从事器乐方面教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真正学会一件乐器。

  除琴类教学以外,学校还开展棋类、书画类等项目的特色教学,极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都知道,音乐不仅能够冶情操,更能使人大脑反应敏捷,思维严谨,人的音乐细胞就是一种潜能开发的活性细胞,多才多艺,文武双全。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外语“脱口秀”出类拔萃。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为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学校引进大量具有教师资格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除正常开设外语课程外,在非英语学科中采用中英文授课形式,如数学、自然科学、历史与社会、音、体、美等,由中外教师协同执教,创设英语环境,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能接触英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以致用的环境,使学生“Talk Show”成为可能。同时,学校设有出国预备班,为中国毕业生到国外留学创造有利条件。

  1996年以来,该校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教育人士进行交流、互访,建立合作与友好关系,有力地促进了该校的面向未来,面对世界的现代化的教育。

  这所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全日制全寄宿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将达2000人。学校师资雄厚,本科学历占65%,中级以上职称占80%。教学科研、艺术特色,成绩卓著,几年来,学校已有200多人次在省及全国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凝炼着人性化教学的至诚精神,积淀着创新教学的独特优势,一颗聚集科学、艺术、立人、育才的教育之星,正闪闪发光。

  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从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充满活力的人性化教育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早闻宁波至诚学校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始创全国小班化教育,成功创造让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快乐的机会与条件,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融入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努力使学生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严谨训练,采用德育与情感交融,艺术教育与校园活动互动的快乐生活课程,激活潜能,张扬个性,夯实基础、全面发展。为探求其深刻内涵和了解该校时代特色、记者一行专访了学校董事长陈辉校长。

  充满传奇色彩的陈校长是新一届浙江省人大代表。她早年在浙江溪口办学,投资数百万元,第一年只招收17名学生,其中还有3名是贫困生,她以至真至诚的情感和超过常人的压力顽强拼搏。以追求教育事业,实现人生的不屈精神,开创着自己的事业。如今的新校舍已建在宁波市江北区江北大道1号,中西合璧的校舍历历在目,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校长使学校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陈校长始创全国小班化教育,已申报浙江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学校以小班化教育为平台,实施双语教育、特色教学。学校每班人数不多于25人,学生学习空间被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差别化、个性化,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多于25分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得以张扬。师生交往互动距离不多于25分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阳光温暖。

  师生非英语课英语用语不少于25句,适应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每节课的动手探究思考不少于25分钟,让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师生间每节课互动不少于25次,使双方激情碰撞,智慧接触,火花再现,折射光辉。

  学校至诚构筑的“小班化教育”平台,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拓展了鲜明的空间。

  几年来的探索与完善,更加丰富了该校独特的“25”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为创建时代教育品牌夯实了牢固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W.盖泽尔斯所指出的那样,学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新性才能的场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就曾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陈辉校长正是从这一点考虑,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时代,一定要激活潜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小班化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升华。

  学校始终贯彻“感恩、责任、立身、立体”这一德育理念。注重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经典教育、生活教育四位一体的方式。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珍视生命,从圣贤经典中感悟良知理性,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

  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交融,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拓展了德育教育的时空,学生与教师之间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秀的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氛围。

  作为宁波市教学科研重要课题之一,该校把艺术教育列为“快乐生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注重艺术教育的个别化指导,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直觉判断力等方面提升到一定境界。

  把器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学校对低年级音乐课进行改革,让器乐教学走进课堂,用60%的课时进行器乐教学。为此,学校开辟了十多个器乐教学专用教室,引进大批业务精堪的专业化老师,从事器乐方面教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真正学会一件乐器。

  除琴类教学以外,学校还开展棋类、书画类等项目的特色教学,极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都知道,音乐不仅能够冶情操,更能使人大脑反应敏捷,思维严谨,人的音乐细胞就是一种潜能开发的活性细胞,多才多艺,文武双全。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外语“脱口秀”出类拔萃。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为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学校引进大量具有教师资格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除正常开设外语课程外,在非英语学科中采用中英文授课形式,如数学、自然科学、历史与社会、音、体、美等,由中外教师协同执教,创设英语环境,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能接触英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以致用的环境,使学生“Talk Show”成为可能。同时,学校设有出国预备班,为中国毕业生到国外留学创造有利条件。

  1996年以来,该校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教育人士进行交流、互访,建立合作与友好关系,有力地促进了该校的面向未来,面对世界的现代化的教育。

  这所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全日制全寄宿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将达2000人。学校师资雄厚,本科学历占65%,中级以上职称占80%。教学科研、艺术特色,成绩卓著,几年来,学校已有200多人次在省及全国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凝炼着人性化教学的至诚精神,积淀着创新教学的独特优势,一颗聚集科学、艺术、立人、育才的教育之星,正闪闪发光。


相关文章

  • 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贡献 1
  • 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贡献 2015年04月26日 22:55 来源:<史学月刊>2009年05期 作者:欧阳哲生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作者:欧阳哲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 ...查看


  •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2009年11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9Vol.28No.11 第28卷第11期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苗体君 ...查看


  • 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贡献
  • ∃8∃ 第二, 新文化运动中, 比较激进的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吴稚晖等人虽不时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辞, 但他们所提出的大多数主张, 还是有道理的, 不能一概以激进主义而加以抹杀.更何况,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 一些主要的新思想.新观念的 ...查看


  • 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其黄酮含量的影响
  • 摘要:为探讨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寄生对野外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的影响及响应,以野外加拿大一枝黄花为研究对象,研究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生物量分配及黄酮含量的影响. ...查看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 1 中的影响力严重削弱..对这次革命失败负有第一责任的共产国际领导层(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把全部责任推卸在它的中国支部--中共的头上,中共又把主要责任推卸在总书记陈独秀头上,指责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192 ...查看


  • 张小曼:拜谒独秀园有感 - 铁峰山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张小曼:拜谒独秀园有感 悠悠我心   2010-01-31 07:08   阅读257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 拜谒独秀园有感 --纪念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   张小曼 2009年11月10日,我借着要到苏州参加< ...查看


  • 回眸1927年:谁应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者?
  • 核心提示:随着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者们发现过去所能见到的有关大革命的历史资料,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真实的全景画面,进而意识到在总结陈独秀右倾错误教训的同时,不能不深究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 ...查看


  • 士大夫的精神不可丢
  • 大革命失败后,在一边倒的指责陈独秀的大环境下,惟有托洛茨基对陈独秀表示同情和理解,认为共产国际.斯大林"没有公平对待陈独秀". 陈独秀获悉托洛茨基的态度,是在两年之后.外甥吴季俨由莫斯科归来,向他介绍了苏共党内斗争的情况 ...查看


  • 一枝独秀(散文)
  • 作者:任虹 下了入冬的第一场小雨,感觉真正的冬天来到了,各种树木的叶子飘落了一地,那萎黄卷曲的落叶,在草丛中越发显得憔悴.小区的草坪却依然翠绿,只是小草的顶端有些发黄,比起落叶来生命力还是那样勃发. 走在上班的路上,刚刚下过了雨,地上湿漉漉 ...查看


  • [一枝梅]1~30集全
  • 一枝梅 导演: 李勇锡 主演: 李准基 朴时厚 李英雅 赵敏基 金成铃 国家/地区: 韩国 年代:2008 类型: 古装 情感 武侠 剧情 剧情介绍: 一枝梅原本是中国话本小说<欢喜冤家>中第24回故事中登场的一个人物,而随着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