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总结

习惯养成教育与作文教学有机衔接的研究小结

庐江县城关小学 高丽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是省级课题“小学德育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子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是这样实施的,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德育要点,分博爱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十个板块。通过“德育作业”“德育漫画”“德育评比”“德育队会”等 多种形式 创设德育情境展开作文教学,既解决了学生习作时无米之炊的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将德育与习作进行了有机、高效整合。

一、形成了有效的研究策略

1、形成了年段德育与写作目标教学序列

围绕习惯养成教育总目标,结合作文教学学科特点,对各年级德育目标加以梳理、筛选,根据学段特点选取1~2个习惯养成德育目标与作文教学目标加以整合,形成新目标。四年级德育目标中有“文明礼仪 ”教育,写作目标表述为:“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 ,捕捉自己的内心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记录自己发现的点滴 美好瞬间。”参考素材:《抢拍美好瞬间》;五年级德育目标中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写作目标表述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参考素材如《童眼看世界,学写儿童诗》。六年级德育目标中有“学会担当”,结合这个德育目标,将

习作目标表述为:“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为他人 着想,完成集体赋予的任务和工作,记录并体会自己成长的快乐。”参考素材如《我十二岁啦!》

根据教学序列,课题组老师探索、实践相应的德育与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德育情境中,孩子们情思飞扬;在习作表达中,孩子们文思泉涌。

二、探索出作文教学新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是将德育与作文教学整合、实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模式的教学实践。

情境创设模式,是在课堂上模拟再现生活场景,融入教育内涵,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去表达。如“文明”话题的作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文明只差一步”的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情感体验,关于“文明”的故事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一篇篇佳作也就跃然纸上了。

生活体验模式,由课堂走向课外。课前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去体验,关注体验过程中的步骤和情感变化, 课堂上交流,梳理脉络,提炼教育要素,最终形成文字。如布置学生 “去图书馆”“去银行存钱”“帮爸爸妈妈洗脚”“向父母表达爱”等生活体验,体验前的引导很重要,要引导学生留心关注体验过程的步骤和情感变化,甚至可以记录下来。有了生活体验后,再交流导写,完成习作。

文本渗透模式,以文本为例,学习文本的写法,体会文本的情感,继而通过仿写、扩写、续写等形式完成习作。如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以文本为载体,在整体把握文本情感、品味词句、习得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乔依醒来后„„”为开头展开续写。

互评激励模式,是建立在习作指导课基础上的习作讲评新模式,互评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写小组循环日记,学生之间先互评,然后老师点评;网络互评,即习作完成后打成电子稿,上传至作文新星网校平台,每个进入网校浏览的读者都可以点评;亲子点评,即学生完成的习作可以请爸爸妈妈进行简单的点评;在互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评修改,并将优秀习作选出来,制作成班级作文周报或优秀作文集。互评激励的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形成了科学的作文教学观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教学活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硬生生的说教,相反, 它恰恰是自然的,是建立在关注生活、自由表达的基础上的。

如在五年级学段,将“热爱自然、观察生活”的德育目标与作文教学整合时,我设计了《童眼看世界》系列儿童诗写作指导课,在孩子们眼里,风是调皮的孩子,蒲公英种子每年都会开始一场盛大的旅行,他们会担心寂寞的月亮、孤独的太阳,大自然的美丽熏陶了孩子的心灵,明亮了孩子的眼睛,更给他们送来

了浓浓的诗情,德育与习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又如在教学写《偷懒的故事》时,“偷懒”是每个孩子童年成长中的一种经历,每个孩子对于偷懒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解决了习作“无米之炊”的问题,通过唤醒学生关于偷懒的记忆,去写偷懒的故事,同时,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偷懒,更加懂得用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偷懒。

因此,在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中,形成了科学的作文教学观: “文心”重于“文字”,“文心”不是技能,是写作的心灵,习作教学不在于技能的传授,在于唤醒孩子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关注与表达。

“生活”重于“生成”,学生写出的作文不是虚构的另一种生活,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而不能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割裂开来。

“发现”重于“观察”,观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从海伦·凯勒成功的事实可以看出,比观察更重要是用心发现,倾听内心、用心发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习惯养成教育与作文教学有机衔接的研究小结

庐江县城关小学 高丽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是省级课题“小学德育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子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是这样实施的,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德育要点,分博爱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十个板块。通过“德育作业”“德育漫画”“德育评比”“德育队会”等 多种形式 创设德育情境展开作文教学,既解决了学生习作时无米之炊的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将德育与习作进行了有机、高效整合。

一、形成了有效的研究策略

1、形成了年段德育与写作目标教学序列

围绕习惯养成教育总目标,结合作文教学学科特点,对各年级德育目标加以梳理、筛选,根据学段特点选取1~2个习惯养成德育目标与作文教学目标加以整合,形成新目标。四年级德育目标中有“文明礼仪 ”教育,写作目标表述为:“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 ,捕捉自己的内心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记录自己发现的点滴 美好瞬间。”参考素材:《抢拍美好瞬间》;五年级德育目标中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写作目标表述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参考素材如《童眼看世界,学写儿童诗》。六年级德育目标中有“学会担当”,结合这个德育目标,将

习作目标表述为:“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为他人 着想,完成集体赋予的任务和工作,记录并体会自己成长的快乐。”参考素材如《我十二岁啦!》

根据教学序列,课题组老师探索、实践相应的德育与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德育情境中,孩子们情思飞扬;在习作表达中,孩子们文思泉涌。

二、探索出作文教学新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是将德育与作文教学整合、实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模式的教学实践。

情境创设模式,是在课堂上模拟再现生活场景,融入教育内涵,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去表达。如“文明”话题的作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文明只差一步”的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情感体验,关于“文明”的故事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一篇篇佳作也就跃然纸上了。

生活体验模式,由课堂走向课外。课前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去体验,关注体验过程中的步骤和情感变化, 课堂上交流,梳理脉络,提炼教育要素,最终形成文字。如布置学生 “去图书馆”“去银行存钱”“帮爸爸妈妈洗脚”“向父母表达爱”等生活体验,体验前的引导很重要,要引导学生留心关注体验过程的步骤和情感变化,甚至可以记录下来。有了生活体验后,再交流导写,完成习作。

文本渗透模式,以文本为例,学习文本的写法,体会文本的情感,继而通过仿写、扩写、续写等形式完成习作。如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以文本为载体,在整体把握文本情感、品味词句、习得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乔依醒来后„„”为开头展开续写。

互评激励模式,是建立在习作指导课基础上的习作讲评新模式,互评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写小组循环日记,学生之间先互评,然后老师点评;网络互评,即习作完成后打成电子稿,上传至作文新星网校平台,每个进入网校浏览的读者都可以点评;亲子点评,即学生完成的习作可以请爸爸妈妈进行简单的点评;在互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评修改,并将优秀习作选出来,制作成班级作文周报或优秀作文集。互评激励的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形成了科学的作文教学观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教学活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硬生生的说教,相反, 它恰恰是自然的,是建立在关注生活、自由表达的基础上的。

如在五年级学段,将“热爱自然、观察生活”的德育目标与作文教学整合时,我设计了《童眼看世界》系列儿童诗写作指导课,在孩子们眼里,风是调皮的孩子,蒲公英种子每年都会开始一场盛大的旅行,他们会担心寂寞的月亮、孤独的太阳,大自然的美丽熏陶了孩子的心灵,明亮了孩子的眼睛,更给他们送来

了浓浓的诗情,德育与习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又如在教学写《偷懒的故事》时,“偷懒”是每个孩子童年成长中的一种经历,每个孩子对于偷懒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解决了习作“无米之炊”的问题,通过唤醒学生关于偷懒的记忆,去写偷懒的故事,同时,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偷懒,更加懂得用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偷懒。

因此,在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中,形成了科学的作文教学观: “文心”重于“文字”,“文心”不是技能,是写作的心灵,习作教学不在于技能的传授,在于唤醒孩子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关注与表达。

“生活”重于“生成”,学生写出的作文不是虚构的另一种生活,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而不能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割裂开来。

“发现”重于“观察”,观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从海伦·凯勒成功的事实可以看出,比观察更重要是用心发现,倾听内心、用心发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 让学生学会课外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牛家营子初级中学--张爱民 <让学生学会课外学习>是我校信息技术的子课题.本学期我们围绕课题计划有目的,有系列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的德育 ...查看


  • 德育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 <德育新模式-高中班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本化.整合化> 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台山市鹏权中学德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梁 健 鹏 我校自<德育新模式--高中班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本化.整合化>的德育课题申报台山市级德育实 ...查看


  • 河文化搭台,课题引领,打造中职特色德育-北教师教育网
  •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市直属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是秦皇岛市花园式学校和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示范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实验 ...查看


  • 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德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 ...查看


  • 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
  • [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中山街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 几个契机1.适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 ...查看


  • 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研究报告(方案)
  • 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实 验 方 案 乐至县八一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遵循的一贯准则.我们要确保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就应把爱国主义教 ...查看


  • 赵家寨小学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 赵家寨小学 "帮助他人快乐无穷"德育课题 整合资料 赵家寨小学"帮助他人快乐无穷"德育课题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经学校研究,决定研究"帮助他人快乐无穷 ...查看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教育内容及其京城的一种课程形态.德育活动课是学校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它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 ...查看


  • 中学生德育研究课题终结性实验报告
  • "如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研究" 课题终结性实验报告 一.课题题目:如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新时期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 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