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
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
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制定探究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中,培养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2)对微观世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
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
菌和真菌”。
2、教学难点: 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二)解决方法
1.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并未真正了解过细菌和真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课上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进一步了解重点。为了突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教师可通过身边实例或其他方式(比如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突出重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本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本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改探究活动,通过多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活动,并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与真菌的操作技术突破难点
3、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是总结性概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自己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说明真菌和细菌的分布状况。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展示--总结评价--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
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PPT图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
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二)学习新知 形成能力
1.学生先自主完成学案内容。
2.组内交流学案内容,教师参与组内讨论过程。
3.实物投影展示2组对学案的完成情况,教师针对共性问题给予评价。 问题1:观察菌落
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帮组学生理解菌落的概念及其不同微生物的菌落不同。
问题2:PPT展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认识高温灭菌常用的高压灭菌锅。
问题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
利用PPT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四)布置作业
完成书58页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课本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用心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探究实验”。本人深入理解生物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体会 “探究实验”,初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初步学会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检测方法,掌握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本质区别以及细菌和真菌大都需要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条件的理性知识。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生成问题,运用实物投影的方法,让学生对微生物技术有比较具象的了解。
用实物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真实接触具体的菌落,对真菌菌落及细菌菌落有比较具体的了解,通过自己的观察辨别两种菌落的不同。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未能让所有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
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
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制定探究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中,培养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2)对微观世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
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
菌和真菌”。
2、教学难点: 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二)解决方法
1.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并未真正了解过细菌和真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课上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进一步了解重点。为了突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教师可通过身边实例或其他方式(比如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突出重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本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本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改探究活动,通过多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活动,并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与真菌的操作技术突破难点
3、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是总结性概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自己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说明真菌和细菌的分布状况。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展示--总结评价--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
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PPT图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
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二)学习新知 形成能力
1.学生先自主完成学案内容。
2.组内交流学案内容,教师参与组内讨论过程。
3.实物投影展示2组对学案的完成情况,教师针对共性问题给予评价。 问题1:观察菌落
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帮组学生理解菌落的概念及其不同微生物的菌落不同。
问题2:PPT展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认识高温灭菌常用的高压灭菌锅。
问题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
利用PPT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四)布置作业
完成书58页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课本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用心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探究实验”。本人深入理解生物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体会 “探究实验”,初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初步学会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检测方法,掌握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本质区别以及细菌和真菌大都需要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条件的理性知识。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生成问题,运用实物投影的方法,让学生对微生物技术有比较具象的了解。
用实物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真实接触具体的菌落,对真菌菌落及细菌菌落有比较具体的了解,通过自己的观察辨别两种菌落的不同。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未能让所有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