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率_高层建筑_居住区环境

容积率・高层建筑・居住区环境

袁也利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建筑容积率、高层建筑和居住区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1 居住区环境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于自然生态,把自身的生活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营造多元化和整体化的居住环境。归纳起来,居住区环境应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1.1 室外环境

居住区环境整体布局要协调、统一,讲求艺术、经济、适用;空间环境讲求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利用建筑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扩大视野,减少高层建筑带来的压抑感,形成高低起伏的城市景观线;并考虑居住区未来的发展。1.2 室内环境

以人为本,突出功能性,保证生活安全、舒适、方便、实用、卫生。例如,公私分离:高档住宅主卧室设置独立卫生间;动静分区:起居厅要相对隐蔽,避免斜穿,不兼做餐厅;洁污分开:厨房在入口处布置,就近设置餐厅或过渡空间,避免气味、油烟对居室空间的污染。1.3 生态环境

对居住区内的废水、废气、废材进行生化处理和利用;增设水景,增加小区空气的湿度;多种阔叶植物,防风、防尘、防噪音;步行路面可利用废弃石材铺装,有利于雨水的渗漏和储蓄,且湿润的土地可减少沙尘;生态绿化要考虑多样性,注意远近期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按比例种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解决好住宅自然通风、采光问题;处理好保温、隔热、噪声、节能问题。1.4 视觉环境

为提高居住区的舒适性,应重视建筑的色彩设计;住宅外型避免“千楼一面”;重视建筑实体及门头、屋檐、屋顶、阳台、护栏、墙面的细部处理,通过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增强其识别性;建筑体量的组合和拼接,要通过凹凸、虚实变化,体现高品质的精美感和时代感。1.5 绿化环境

作好居住区借景、选景、布景、造景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中心绿地为重点、道路绿地为网络、宅旁绿化为基地的绿化系统;居住区绿化要注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配置,营造一个有花、有草、有树的四季常青的环境;进行阳台、窗台、墙面及屋顶绿化,以丰富居住区

的绿化景观。 1.6

文化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内舒适、方便、实用的环境细节设计

充分利用居住区内外部自然条件,保护好古树、古景和其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居住区内人文环境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品位;增强建筑小品对点缀居住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创造环境艺术的作用。1.7 人文环境

利用居住区原有地形和地貌,保留并发扬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居住区环境规划与建设,努力营造居住区鲜明的人文环境,并将其巧妙地融于建筑、景观和绿化设计之中。1.8 智能环境

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区,必须是功能高效和智能化的,包括信息、建筑、设备及管理的智能化,做到信息迅捷,生活高效,管理先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环境设计要借助于市场,又要有创新思维。居住区环境设计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环境品质上,而不是大量建造各类人工水景,铺装高档石材,种植名贵花草。否则,将加大开发成本,增加购买者的负担。同时,保安、物业、医疗、垃圾处理及市政设施,也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方面。 2 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

增加建筑高度是解决城市发展、人口膨胀、用地紧张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大。2.1 高层建筑的内涵

高层建筑是随着建筑领域的技术进步而出现的,它打破了常规的行列式、围合式、点式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布局形态。不同层高的建筑组合带来城市空间的变化,增强了城市的空间层次感。特别是高层建筑其颀长的体态与型态各异的建筑组合,可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可以说,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延伸,它扩大人们的视野,为从不同距离、不同视角透视城市景

观提供了可能。2.2 建设高层建筑的必要性

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土地使用一般为:规划要求的20%~28%的市政代征地;在可规划建设用地中,道路占18%~20%,各种配套设施占15%~17%,绿地占30%;建筑密度为20%~25%。可见,用地余量已很小,要想增加面积,只能向空中发展。

虽然从居住性能上说,低层和多层住宅较为理想。但是,如果每平方米高层住宅所增加的费用,大大低于每平方米住宅土地的使用费用,建设高层住宅就成为多出面积、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在提高土地使用率的同时,可满足建筑密度、日照、通风、采光、私密性及眺望性等规划要求;开发商在寻找容积率与资金平衡点的同时,通过高层建筑来加大空间尺度,提高容积率,达到满足日照间

距、扩大绿地、扩充视野之需要,从而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2.3 高层建筑的负面效应

高层建筑产生的强大气流易形成旋风,并产生噪音,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居住区容积率过高,人口过于集中,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水及废弃物,也不利于防火、减灾;高层建筑其庞大的体型与宽敞的道路、空旷的广场所形成的空间,缺少层次感和亲切感;如果高层建筑过于密集,则对城市空间形成挤压,遮挡蓝天、阳光及微风,使人感到压抑。

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对高层建筑的比例、高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各开发建设单位要遵守规划,处理好建筑高度、环境、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的合理使用。3 建筑容积率、土地使用与居住环境

面对城市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愈来愈少的现实,如何节约土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知道,提高容积率与保证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一对矛盾。容积率关系着绿地、室外活动空间,以及楼

宇间距、采光、通风、消防及卫生条件,是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容积率过高,势必造成房屋拥挤,人口密度增加,从而对居住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房地产开发单位而言,实现经济效益是其最大的目标。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如果不提高容积率,许多项目就很难实施。

对于土地的合理使用应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狭义上看,即通过规划手段提高容积率,提高居住密度,解决好土地使用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从 广义上说,就是要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环境建设,甚至城市总体规划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土地利用与综合效益

房地产开发首先要确定土地利用的构成和建筑容积率框架,因而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内容。

(1)有关法规规定的市政代征地、道路、容积率、建筑高度、日照间距、配套设施等指标,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容量。

(2)居住区综合环境质量。(3)保证开发的经济效益,提

土地使用的关系。

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好建筑容积率与3.2 建筑容积率的两重性

通常,提高建筑容积率有利于开发的经济平衡。住宅与公建相比价格较低,则意味着住宅承受的土地费用能力较低。因此,在价格较高的土地上建造住宅,提高建筑高度,加大容积率,增加面积,是达到资金平衡的有效措施。

但是,容积率的增加也会产生以下问题:交通流量增加,市政基础设施负荷加大,对居住区环境质量产生影响;项目成本加大,房价提高。因此,房地产开发单位必须处理好容积率、环境、投资及销售之间的关系,尽量降低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3.3 土地使用的管理

鉴于土地价值逐步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土地管理与控制的力度。目前,房地产开发单位普遍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居住区内别具特色的环境设计

令人赏心悦目且较易识别的建筑外观设计

1

()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研究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人、事、物,保证开发产品适销对路。

(2)减少土地的闲置和土地使用的浪费。

(3)加强对规划的前期研究,增强对项目的可能性、可靠性及可行性研究,实现土地的合理规划,以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处理好建筑容积率、居住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现以北京亚运村某项目为例。该项目原为工业用地,1997年改为居住用地,占地约7.7公顷,市政代征地约1.7公顷,可规划建设用地约6公顷;其周边土地价格为每平方米1300~1500元,房屋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5900~8500元,属中高档住宅区;控高为60~80米;容积率为3.5;可规划建筑面积21万~22万平方米,加上地下人防和车库,总建筑量约27万~28万平方米。

可见,只要市场策划定位准确,该项目是可以取得较好收益的。但由于该项目地块的西北侧规划为地铁5号线,并需要1.69公顷用地作为中学和幼儿园,这便增加了该项目的实施难度。该地块近似三角型,其西北侧为规划绿地,西侧为城市路。根据规划,西北侧有一条地铁线并设一出入口,如果建设商业,与地铁口相连,将带来商业效益。但由于该地块周边均为高档住宅区,居民出行很少乘坐地铁。若该地块与地铁相连,与小区定位不符,标准随之降低,将影响资金回收。

为此,该项目利用西北侧三角地形斜边规划一组综合建筑;西北侧为14层商务办公楼,东南侧为2~3栋28层板式住宅楼,下设3层商业裙房, 并与西南角酒店式公寓相连成L型,紧邻西北侧为一条9米宽的商业街,形成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区。同时,为改变超长板式住宅产生的沉闷感,在该建筑立面设计一个10米×7.5米的通透空间, 用借景的手法使居区住内外绿地、景观相呼应。

由于这样做突破了建筑容积率,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为23万~2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89,建筑密度为20%~25%,人口密度为499人/公顷。因而,该方案未能获得审批,故一直未能实施。四年来,开发商已为该项目的土地转让费

及利息支付了近3亿元,设计单位也更换了十几家。

开发商认为,土地是开发的主要成本要素。由于地铁5号线的影响,造成该项目土地利用率下降,出现负面效应,并影响到开发活动及收益。如果该项目规划为商住公寓,既可用作商务,又可用作居住。商住公寓相对写字楼投资少,风险低,多数资金回报率可达8%

以上。

同时,这个事例也说明,城市规划必须有城市的观点、人本的观点,将设计、市场、技术、决策等运用到实际中。如果一个居住区的规划仅仅考虑如何提高容积率,强调建筑形式的变化及土地的合理使用,而忽略了其实施的可能性,必然会增加项目实际操作的难度。对于城市规划给项目带来的市政负担,建议政府应给予奖励政策。例如,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控高”或采取减少税费等措施,以减缓开发单位的资金压力,避免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作者单位:北京太合龙脉房地产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责任编辑:周雪梅)

容积率・高层建筑・居住区环境

袁也利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建筑容积率、高层建筑和居住区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1 居住区环境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于自然生态,把自身的生活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营造多元化和整体化的居住环境。归纳起来,居住区环境应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1.1 室外环境

居住区环境整体布局要协调、统一,讲求艺术、经济、适用;空间环境讲求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利用建筑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扩大视野,减少高层建筑带来的压抑感,形成高低起伏的城市景观线;并考虑居住区未来的发展。1.2 室内环境

以人为本,突出功能性,保证生活安全、舒适、方便、实用、卫生。例如,公私分离:高档住宅主卧室设置独立卫生间;动静分区:起居厅要相对隐蔽,避免斜穿,不兼做餐厅;洁污分开:厨房在入口处布置,就近设置餐厅或过渡空间,避免气味、油烟对居室空间的污染。1.3 生态环境

对居住区内的废水、废气、废材进行生化处理和利用;增设水景,增加小区空气的湿度;多种阔叶植物,防风、防尘、防噪音;步行路面可利用废弃石材铺装,有利于雨水的渗漏和储蓄,且湿润的土地可减少沙尘;生态绿化要考虑多样性,注意远近期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按比例种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解决好住宅自然通风、采光问题;处理好保温、隔热、噪声、节能问题。1.4 视觉环境

为提高居住区的舒适性,应重视建筑的色彩设计;住宅外型避免“千楼一面”;重视建筑实体及门头、屋檐、屋顶、阳台、护栏、墙面的细部处理,通过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增强其识别性;建筑体量的组合和拼接,要通过凹凸、虚实变化,体现高品质的精美感和时代感。1.5 绿化环境

作好居住区借景、选景、布景、造景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中心绿地为重点、道路绿地为网络、宅旁绿化为基地的绿化系统;居住区绿化要注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配置,营造一个有花、有草、有树的四季常青的环境;进行阳台、窗台、墙面及屋顶绿化,以丰富居住区

的绿化景观。 1.6

文化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内舒适、方便、实用的环境细节设计

充分利用居住区内外部自然条件,保护好古树、古景和其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居住区内人文环境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品位;增强建筑小品对点缀居住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创造环境艺术的作用。1.7 人文环境

利用居住区原有地形和地貌,保留并发扬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居住区环境规划与建设,努力营造居住区鲜明的人文环境,并将其巧妙地融于建筑、景观和绿化设计之中。1.8 智能环境

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区,必须是功能高效和智能化的,包括信息、建筑、设备及管理的智能化,做到信息迅捷,生活高效,管理先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环境设计要借助于市场,又要有创新思维。居住区环境设计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环境品质上,而不是大量建造各类人工水景,铺装高档石材,种植名贵花草。否则,将加大开发成本,增加购买者的负担。同时,保安、物业、医疗、垃圾处理及市政设施,也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方面。 2 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

增加建筑高度是解决城市发展、人口膨胀、用地紧张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大。2.1 高层建筑的内涵

高层建筑是随着建筑领域的技术进步而出现的,它打破了常规的行列式、围合式、点式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布局形态。不同层高的建筑组合带来城市空间的变化,增强了城市的空间层次感。特别是高层建筑其颀长的体态与型态各异的建筑组合,可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可以说,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延伸,它扩大人们的视野,为从不同距离、不同视角透视城市景

观提供了可能。2.2 建设高层建筑的必要性

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土地使用一般为:规划要求的20%~28%的市政代征地;在可规划建设用地中,道路占18%~20%,各种配套设施占15%~17%,绿地占30%;建筑密度为20%~25%。可见,用地余量已很小,要想增加面积,只能向空中发展。

虽然从居住性能上说,低层和多层住宅较为理想。但是,如果每平方米高层住宅所增加的费用,大大低于每平方米住宅土地的使用费用,建设高层住宅就成为多出面积、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高层建筑在提高土地使用率的同时,可满足建筑密度、日照、通风、采光、私密性及眺望性等规划要求;开发商在寻找容积率与资金平衡点的同时,通过高层建筑来加大空间尺度,提高容积率,达到满足日照间

距、扩大绿地、扩充视野之需要,从而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2.3 高层建筑的负面效应

高层建筑产生的强大气流易形成旋风,并产生噪音,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居住区容积率过高,人口过于集中,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水及废弃物,也不利于防火、减灾;高层建筑其庞大的体型与宽敞的道路、空旷的广场所形成的空间,缺少层次感和亲切感;如果高层建筑过于密集,则对城市空间形成挤压,遮挡蓝天、阳光及微风,使人感到压抑。

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对高层建筑的比例、高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各开发建设单位要遵守规划,处理好建筑高度、环境、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的合理使用。3 建筑容积率、土地使用与居住环境

面对城市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愈来愈少的现实,如何节约土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知道,提高容积率与保证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一对矛盾。容积率关系着绿地、室外活动空间,以及楼

宇间距、采光、通风、消防及卫生条件,是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容积率过高,势必造成房屋拥挤,人口密度增加,从而对居住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房地产开发单位而言,实现经济效益是其最大的目标。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如果不提高容积率,许多项目就很难实施。

对于土地的合理使用应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狭义上看,即通过规划手段提高容积率,提高居住密度,解决好土地使用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从 广义上说,就是要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环境建设,甚至城市总体规划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土地利用与综合效益

房地产开发首先要确定土地利用的构成和建筑容积率框架,因而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内容。

(1)有关法规规定的市政代征地、道路、容积率、建筑高度、日照间距、配套设施等指标,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容量。

(2)居住区综合环境质量。(3)保证开发的经济效益,提

土地使用的关系。

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好建筑容积率与3.2 建筑容积率的两重性

通常,提高建筑容积率有利于开发的经济平衡。住宅与公建相比价格较低,则意味着住宅承受的土地费用能力较低。因此,在价格较高的土地上建造住宅,提高建筑高度,加大容积率,增加面积,是达到资金平衡的有效措施。

但是,容积率的增加也会产生以下问题:交通流量增加,市政基础设施负荷加大,对居住区环境质量产生影响;项目成本加大,房价提高。因此,房地产开发单位必须处理好容积率、环境、投资及销售之间的关系,尽量降低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3.3 土地使用的管理

鉴于土地价值逐步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土地管理与控制的力度。目前,房地产开发单位普遍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居住区内别具特色的环境设计

令人赏心悦目且较易识别的建筑外观设计

1

()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研究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人、事、物,保证开发产品适销对路。

(2)减少土地的闲置和土地使用的浪费。

(3)加强对规划的前期研究,增强对项目的可能性、可靠性及可行性研究,实现土地的合理规划,以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处理好建筑容积率、居住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现以北京亚运村某项目为例。该项目原为工业用地,1997年改为居住用地,占地约7.7公顷,市政代征地约1.7公顷,可规划建设用地约6公顷;其周边土地价格为每平方米1300~1500元,房屋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5900~8500元,属中高档住宅区;控高为60~80米;容积率为3.5;可规划建筑面积21万~22万平方米,加上地下人防和车库,总建筑量约27万~28万平方米。

可见,只要市场策划定位准确,该项目是可以取得较好收益的。但由于该项目地块的西北侧规划为地铁5号线,并需要1.69公顷用地作为中学和幼儿园,这便增加了该项目的实施难度。该地块近似三角型,其西北侧为规划绿地,西侧为城市路。根据规划,西北侧有一条地铁线并设一出入口,如果建设商业,与地铁口相连,将带来商业效益。但由于该地块周边均为高档住宅区,居民出行很少乘坐地铁。若该地块与地铁相连,与小区定位不符,标准随之降低,将影响资金回收。

为此,该项目利用西北侧三角地形斜边规划一组综合建筑;西北侧为14层商务办公楼,东南侧为2~3栋28层板式住宅楼,下设3层商业裙房, 并与西南角酒店式公寓相连成L型,紧邻西北侧为一条9米宽的商业街,形成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区。同时,为改变超长板式住宅产生的沉闷感,在该建筑立面设计一个10米×7.5米的通透空间, 用借景的手法使居区住内外绿地、景观相呼应。

由于这样做突破了建筑容积率,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为23万~2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89,建筑密度为20%~25%,人口密度为499人/公顷。因而,该方案未能获得审批,故一直未能实施。四年来,开发商已为该项目的土地转让费

及利息支付了近3亿元,设计单位也更换了十几家。

开发商认为,土地是开发的主要成本要素。由于地铁5号线的影响,造成该项目土地利用率下降,出现负面效应,并影响到开发活动及收益。如果该项目规划为商住公寓,既可用作商务,又可用作居住。商住公寓相对写字楼投资少,风险低,多数资金回报率可达8%

以上。

同时,这个事例也说明,城市规划必须有城市的观点、人本的观点,将设计、市场、技术、决策等运用到实际中。如果一个居住区的规划仅仅考虑如何提高容积率,强调建筑形式的变化及土地的合理使用,而忽略了其实施的可能性,必然会增加项目实际操作的难度。对于城市规划给项目带来的市政负担,建议政府应给予奖励政策。例如,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控高”或采取减少税费等措施,以减缓开发单位的资金压力,避免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作者单位:北京太合龙脉房地产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责任编辑:周雪梅)


相关文章

  • 基于_效率与和谐_的土地开发强度--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容积率指标策略
  • 7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凄 基于"效率与和谐"的土地开发强度 --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容积率指标策略 郭静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在保证日照.通风和绿化卒的前提下,文章提出通过高层高密 ...查看


  • 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 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研究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袁 媛 韩 焱 张志君 柳意云 [摘要]现行控规编制中居住区绿地率指标较为单一,未能综合考虑地块的人口.经济等条件,未 能更好地体现居住区的生态要求.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查看


  • 建筑指标计算
  • 容积率 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越低, ...查看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总建筑面积 简介: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简单的说:就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总和. 计算方法 在 住宅建筑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和方法是: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 ...查看


  • 浅析长沙市城市规划探讨和分析的文章
  • 浅析长沙市居住容积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邓凌云 尹长林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On the Changsha Residential Floor Area Ratio Status quo and Suggestions [摘要]本文深 ...查看


  • 关于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意见
  • 关于公布实施<关于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 度的意见>的通知 穗规办[2008]284号 各建设单位.个人: <关于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业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和市政府法 ...查看


  • 保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保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试行) 目 录 总 则 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建设用地管理 建筑间距与日照要求 建筑物退让 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 ...查看


  • 2012郑州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郑州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 则 1.1 [目的与依据] 为了推进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郑州市城 ...查看


  • 腾鳌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