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如何知人的

诸葛亮是如何考察人的

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释义:

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并不难考察,好的和坏的既然不同,那在内心和外貌上也就很不一样。有看来温淳善良而是虚伪的人,有外表谦虚而内心欺诈的人,有外貌勇敢而内心胆小的人,有看起来尽力做事而实际并不忠诚的人,然而考察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第一条是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其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人的许多行为都是观念的产物。古今中外具有深刻信仰的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宗教徒,也无论是科学巨子还是军事间谍,都可以忍受奇耻大辱与不白之冤。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你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角度、位置。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第二条是专门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对其诘难,看其观点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自古用人的两大铁定法则是:一看德;二看才。在官场上,除了有许多贪官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庸官。贪官害国,庸官也误事。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虽也有一些作为(如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类,被诸葛亮采纳),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但若缺乏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第三条是考察对方的见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其看法和对策,看其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古往今来,官场之上的争斗是异常激烈的,这种争斗不仅包括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也包括正邪、善恶之间的大冲突、大对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向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第四条是考察对方的勇气,即观察其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其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世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还有一句话,叫做“邪不胜正”。缺乏勇气的官员,

别说惩恶扬善,就连自身也难保,又怎能坦然面对乡亲父老的期盼眼神呢?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毛泽东同志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不管怎么奋斗,都离不开一股闯劲、一股勇气。没有敢趟地雷险阵、敢跳万丈深渊的非凡勇气,一切都无从谈起。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第五条是向对方劝酒,待他醉后再观察他属于何种类型的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诸葛亮时代的文臣、武将常有因酒误事以致违法斩首的例子。另一方面,酒后吐真言。要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酒徒,最好是等待他喝醉的时候。真正的大丈夫,酒醉之后依然慷慨激昂,比如岳武穆“怒发冲冠”、“直捣黄龙”之类的神态言辞就是这样。而戴着面具的小人即使一生挖空心思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在酒醉之后将卑鄙无耻的灵魂暴露无遗。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第六条是投其所好,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即观察其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起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就希望自己遇到的是清宫、廉官,而非昏宫、贪官。看人既得看关键时刻,也得看平时,两者缺一不可。有些官员不愿也不敢贪小钱,思想深处还是认为“不值得”。这种官员实际上也很危险,一旦他人贿赂一点“大钱”,他就很容易被拉下水了。事实证明,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不可能成为

利国利民的清官,反而会危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威信、伤害百姓感情。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第七条是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究信用,即托付其办事以视其信用如何,是一诺千斤,还是信口开河。

中国人信奉一点,即“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就不值得别人信赖了。这一条虽然细小,实际上举一反三,也可以这样理解:关键要看一个人言行是否一致,说的是否想的,做的是否说的。诸葛亮的七条用人之道中,第一条就考察对方的观念、志向,最后一条则考察其行为、信用,这是大有深意的。因为人完全可能说假话,许多恶人、贪宫可能比谁都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狼心狗肺、无恶不作。所以,还得考察其做得如何。听其言,观其行,这才是高明之举。

诸葛亮是如何考察人的

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释义:

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并不难考察,好的和坏的既然不同,那在内心和外貌上也就很不一样。有看来温淳善良而是虚伪的人,有外表谦虚而内心欺诈的人,有外貌勇敢而内心胆小的人,有看起来尽力做事而实际并不忠诚的人,然而考察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第一条是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其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人的许多行为都是观念的产物。古今中外具有深刻信仰的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宗教徒,也无论是科学巨子还是军事间谍,都可以忍受奇耻大辱与不白之冤。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你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角度、位置。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第二条是专门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对其诘难,看其观点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自古用人的两大铁定法则是:一看德;二看才。在官场上,除了有许多贪官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庸官。贪官害国,庸官也误事。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虽也有一些作为(如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类,被诸葛亮采纳),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但若缺乏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第三条是考察对方的见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其看法和对策,看其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古往今来,官场之上的争斗是异常激烈的,这种争斗不仅包括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也包括正邪、善恶之间的大冲突、大对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向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第四条是考察对方的勇气,即观察其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其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世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还有一句话,叫做“邪不胜正”。缺乏勇气的官员,

别说惩恶扬善,就连自身也难保,又怎能坦然面对乡亲父老的期盼眼神呢?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毛泽东同志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不管怎么奋斗,都离不开一股闯劲、一股勇气。没有敢趟地雷险阵、敢跳万丈深渊的非凡勇气,一切都无从谈起。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第五条是向对方劝酒,待他醉后再观察他属于何种类型的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诸葛亮时代的文臣、武将常有因酒误事以致违法斩首的例子。另一方面,酒后吐真言。要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酒徒,最好是等待他喝醉的时候。真正的大丈夫,酒醉之后依然慷慨激昂,比如岳武穆“怒发冲冠”、“直捣黄龙”之类的神态言辞就是这样。而戴着面具的小人即使一生挖空心思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在酒醉之后将卑鄙无耻的灵魂暴露无遗。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第六条是投其所好,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即观察其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起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就希望自己遇到的是清宫、廉官,而非昏宫、贪官。看人既得看关键时刻,也得看平时,两者缺一不可。有些官员不愿也不敢贪小钱,思想深处还是认为“不值得”。这种官员实际上也很危险,一旦他人贿赂一点“大钱”,他就很容易被拉下水了。事实证明,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不可能成为

利国利民的清官,反而会危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威信、伤害百姓感情。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第七条是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究信用,即托付其办事以视其信用如何,是一诺千斤,还是信口开河。

中国人信奉一点,即“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就不值得别人信赖了。这一条虽然细小,实际上举一反三,也可以这样理解:关键要看一个人言行是否一致,说的是否想的,做的是否说的。诸葛亮的七条用人之道中,第一条就考察对方的观念、志向,最后一条则考察其行为、信用,这是大有深意的。因为人完全可能说假话,许多恶人、贪宫可能比谁都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狼心狗肺、无恶不作。所以,还得考察其做得如何。听其言,观其行,这才是高明之举。


相关文章

  • 诸葛亮教你如何认识一个人,知人善待
  • 今日头条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 诸葛亮教你如何认识一个人,知人善待 古文故事 9-25 10:43 关注 展开全文 热门评论 思妤1 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所以说,诸葛亮说什么都对 6 丽姐茶访 高境界 已看破红尘 5 打开今日头条, ...查看


  • 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高二)
  • <一剪梅>教学设计 北师大大兴附中李海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 ...查看


  • [研究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五下[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研究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五下<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谈话: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一.激情谈话,直切入文. 师:打开课本,翻到19课, ...查看


  • [蜀相]说课稿.doc
  • <蜀相>说课稿 阳山中学 高二语文组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蜀相>选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习这册教材有利于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查看


  •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 理解内容. ①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教师板书:知天文 B.从&qu ...查看


  • 曹操与刘备领导艺术比较
  • 刘备与曹操的领导艺术比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吟着杨慎的<临江仙>一词,我仿佛臵身于那烽烟滚滚.金戈铁马的乱世中,看 ...查看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A案)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A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 ...查看


  • 参谋指挥学院的文件夹[领导与驾驭]
  • 首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消息 对话 帐号 他的首页 他的馆藏 他的关注 馆友反馈 关于他 参谋指挥学院 与TA对话 关注 691320 贡献14582 关注3942625 访问 http://hhb.360doc.com 经济金融财 ...查看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具体含义和鉴赏方法. 2.运用"以意逆志" 的方法对简单诗歌作品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自主赏析的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