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素面朝天毕淑敏]附答案

素面朝天毕淑敏

迟子建

①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这就是毕淑敏就读鲁迅文学院时留给我的印象。她在装束上那么普通,走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想象她就是以《昆仑殇》享誉文坛的作家毕淑敏。她钻入菜摊儿,站在公共汽车站牌下,跻身于商场等等,确实与别的妇女相差无二。这也就是毕淑敏的平常,同时也是不平常之处。我常常觉得,那些装束上很前卫,言谈举止很新潮的女性,其骨子往往却是计较、琐碎、世俗的;而装束庄重、言语谦和的知识女性,其灵魂深处才真正拥有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力量,对艺术探索的执着和标新立异。

②谦和的毕淑敏在研究生班里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身为医生的她,对待同学们各种身体不适的咨询总是显得那么有耐心,而且还积极地带一些药送给同学。她总是笑微微的,雍容大度,从未听说她与谁隔阂或者给谁难堪过,可以想见她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心理素质。我曾暗自勾勒过毕淑敏的晚年形象,一个慈祥的胖老太太坐在环绕着花草的庭院里,她是坐在藤椅里的,眯缝着眼,在享受滋润的太阳。她膝下儿孙满堂。毕淑敏是个有福之人,因而会有这么理想的晚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我们能联想到晚年的,而你一望毕淑敏,便知这个来自雪域高原的人会有一个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美好晚年。

③算起来,与毕淑敏在研究生班三年同窗的交往是极为有限的。真正交往却是在毕业之后。虽然这时也较少见面,但电话却成了联络情感、交换创作想法的好方式。我只要去北京开会,总要和她联系一下,彼此聊天,谈身体,谈现状,谈未来,谈创作,等等等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一九九七年盛夏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当夜毕淑敏来看我,提起不久前有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邀她前往,而会期只有三天。毕淑敏说她决定不去了,理由是刚到那里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得登机返程。毕淑敏笑言:美国搁在那儿,又跑不了,以后再说吧。这是我印象中的毕淑敏说过的最豪迈最幽默最有寓意的话了。把它套用她的文学观,我想也一样适合。那便是从容、不急不躁、自信和有耐性。

④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我想很多热爱她的读者比我还要熟悉。她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青年时代到了西藏当兵。毕淑敏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兵。然而在雪域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对女兵来讲怎么说都是一种摧残。然而她挺下来了,不仅挺了下来,还将这种苦难变成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使经过了净化的灵魂得以在京城无边的烟尘和喧嚣之中,流淌出那么多有关西藏、有关生与死的凄美故事。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则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而不是埋葬之地。

⑤毕淑敏的创作是勤奋的。她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为我们所熟悉,最近她的长篇处女作《红处方》又引起轰动,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我婚后在大兴安岭休闲的一段日子里,正赶上各有线台在播放《红处方》,于是每日很守时很积极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红处方》拍得不尽如人意,还是读原作的感觉更好。这也就是很多作家在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改编权交与影视单位后,总有些惴惴不安的原因。那滋味就像把爱子送人了,不知道他摊得摊不上个好人家而牵肠挂肚。好在连最普通的读者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要想真

正了解和判断一个作家,还是去读她的作品。

19.毕淑敏是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开头部分的外貌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有多处议论性的语句,请选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说出第几段哪一句即可),并谈谈作者议论的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语文网

19.①装束普通;②谦和热心;③从容自信;④珍惜生活;⑤积极创造;⑥坚韧乐观;⑦创作勤奋。(答出5点即可)

20.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短发、布鞋的普通装束,表现人物外表上的平常,更表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不平常。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谦和热心、善良、从容自信的性格。

21.如第4段第6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深入挖掘和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需结合所选的语句就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世界方面稍加分析)。议论性的语句有利于更深层次地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认识(或:更有利于读者深入地认识作家笔下的人物)。

素面朝天毕淑敏

迟子建

①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这就是毕淑敏就读鲁迅文学院时留给我的印象。她在装束上那么普通,走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想象她就是以《昆仑殇》享誉文坛的作家毕淑敏。她钻入菜摊儿,站在公共汽车站牌下,跻身于商场等等,确实与别的妇女相差无二。这也就是毕淑敏的平常,同时也是不平常之处。我常常觉得,那些装束上很前卫,言谈举止很新潮的女性,其骨子往往却是计较、琐碎、世俗的;而装束庄重、言语谦和的知识女性,其灵魂深处才真正拥有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力量,对艺术探索的执着和标新立异。

②谦和的毕淑敏在研究生班里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身为医生的她,对待同学们各种身体不适的咨询总是显得那么有耐心,而且还积极地带一些药送给同学。她总是笑微微的,雍容大度,从未听说她与谁隔阂或者给谁难堪过,可以想见她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心理素质。我曾暗自勾勒过毕淑敏的晚年形象,一个慈祥的胖老太太坐在环绕着花草的庭院里,她是坐在藤椅里的,眯缝着眼,在享受滋润的太阳。她膝下儿孙满堂。毕淑敏是个有福之人,因而会有这么理想的晚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我们能联想到晚年的,而你一望毕淑敏,便知这个来自雪域高原的人会有一个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美好晚年。

③算起来,与毕淑敏在研究生班三年同窗的交往是极为有限的。真正交往却是在毕业之后。虽然这时也较少见面,但电话却成了联络情感、交换创作想法的好方式。我只要去北京开会,总要和她联系一下,彼此聊天,谈身体,谈现状,谈未来,谈创作,等等等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一九九七年盛夏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当夜毕淑敏来看我,提起不久前有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邀她前往,而会期只有三天。毕淑敏说她决定不去了,理由是刚到那里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得登机返程。毕淑敏笑言:美国搁在那儿,又跑不了,以后再说吧。这是我印象中的毕淑敏说过的最豪迈最幽默最有寓意的话了。把它套用她的文学观,我想也一样适合。那便是从容、不急不躁、自信和有耐性。

④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我想很多热爱她的读者比我还要熟悉。她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青年时代到了西藏当兵。毕淑敏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兵。然而在雪域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对女兵来讲怎么说都是一种摧残。然而她挺下来了,不仅挺了下来,还将这种苦难变成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使经过了净化的灵魂得以在京城无边的烟尘和喧嚣之中,流淌出那么多有关西藏、有关生与死的凄美故事。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则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而不是埋葬之地。

⑤毕淑敏的创作是勤奋的。她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为我们所熟悉,最近她的长篇处女作《红处方》又引起轰动,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我婚后在大兴安岭休闲的一段日子里,正赶上各有线台在播放《红处方》,于是每日很守时很积极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红处方》拍得不尽如人意,还是读原作的感觉更好。这也就是很多作家在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改编权交与影视单位后,总有些惴惴不安的原因。那滋味就像把爱子送人了,不知道他摊得摊不上个好人家而牵肠挂肚。好在连最普通的读者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要想真

正了解和判断一个作家,还是去读她的作品。

19.毕淑敏是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开头部分的外貌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有多处议论性的语句,请选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说出第几段哪一句即可),并谈谈作者议论的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语文网

19.①装束普通;②谦和热心;③从容自信;④珍惜生活;⑤积极创造;⑥坚韧乐观;⑦创作勤奋。(答出5点即可)

20.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短发、布鞋的普通装束,表现人物外表上的平常,更表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不平常。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谦和热心、善良、从容自信的性格。

21.如第4段第6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深入挖掘和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需结合所选的语句就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世界方面稍加分析)。议论性的语句有利于更深层次地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认识(或:更有利于读者深入地认识作家笔下的人物)。


相关文章

  •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2)
  •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结构,论证结构及议论文的层次关系: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结构 三.教学手段:讲授 ...查看


  • 精品高中语文二年级试题及答案
  • 龙岗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题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 ...查看


  • 我的五样精品教案
  • [我的五样精品教案]0推荐[教学目标]1.解读意象,体验虚拟取舍的真实心路历程,我的五样精品教案.2.探究文本,体悟取舍背后的人生价值取向.3.鉴赏文字,领悟张弛有致.形神兼备的表现效果.[教学重难点]1.体验虚拟取舍的真实历程,品味虚拟意 ...查看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答案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一 三.(25分)文本:峡谷 作者:阿城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答案要点:①" ...查看


  • 新教材新在哪里_粤教版高中_语文_简介
  • 到2007年以前逐渐在全国推广使用.这套新教材新 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分别 作点介绍. 一.新的课程安排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材一般是编成6册,一个学期--粤教版高中<语文>简介 学习1册.粤教版高中<语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改革
  •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改革 -------如何使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张北县职教中心 王连芳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心理健康.职业意识.人文素养.自信.自省.兴趣.心理结构 内容摘要: 人才竞争的时代,更要人人成才,处处成才.职 ...查看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曲径通幽探花明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之我见 (在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阜宁县实验初中 刘亚光 引子 一节<沁园春·雪>公开课 <沁园春·雪>后,蒋介石希望他周围的文人都写一首<沁园春·雪&g ...查看


  •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 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 ...查看


  • 顽童的成长阅读答案
  • 篇一:顽童的成长阅读答案 篇二:顽童的成长阅读答案 董本建1913年,费因曼①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深造.麻省理工是一所完全美国化的学校,学生不修边幅,学风自由散漫,但却充满了灵气:而普林斯顿则具有浓厚的英国传统,优雅而严谨.费因曼最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