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总统的单亲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社会不断进步,国人的家庭观念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从90年代以来,离婚人数稳步上升:1990年,全国离婚数80万对;1999年,升至120万对;2000年,又升至121万多对。伴随离婚人数的增加,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拟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单亲家庭成长经历分析,得出点滴启示,希望有助于单亲家长。

奥巴马的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原本来自肯萨斯州。当安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巴里(那时他才两岁)抛下了,因为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1964年,安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这个父亲虽然经常给母子俩写信,但是,他却只在孩子10岁的时候看过他,那一次父子相处了一个月。在一般人看起来,安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她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赡养费,然而,安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实际上,每当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安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奥巴马说,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

启示之一:安·邓纳姆对奥巴马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她没有抱怨丈夫,也没有给孩子灌输他父亲的缺点或不负责任,而是只讲优点,这就避免了年幼孩子的内心分裂。正如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不管在什么情形下,孩子都本能地想向父母认同,这种认同中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我承认,我是你的孩子。”国人有的家长离婚后,在孩子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前夫或前妻,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有的大人之间相互仇恨谩骂,甚至限制孩子与另一方见面,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还会引起孩子的内心分裂,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何谈健康和成功,不出问题才怪。

启示之二:安对奥巴马成功影响的最大之处在于她的独立、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执着。二次离婚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身教胜于言教,安的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做法就是最好的教育课程。奥巴马曾在自传《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在我的生命中,她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我们作家长的尤其是单亲家长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做法。如果我们家长整天打麻将或者无所事事,我们的孩子能学到(有时是潜移默化的)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启示之三:老奥巴马的选择我们未必认同,但他选择做自己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做自己”也许是许多家长应选的补修课,这包括家长自己“做自己”和允许孩子“做自己”。前者是指家长应该有自己热爱的(正)事和(伟)业。后者是指家长应该支持孩子自己喜欢的事。老奥巴马对“做自己”的执着无形中影响着奥巴马,大学毕业后三年社区工作者的经历让奥巴马决心要从事公共事业,为下层民众争取权益。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奥巴马来到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复杂坎坷的成长经历,从社会底层依靠一己之力奋斗出头的个人成长史,加上他雄辩的口才,灿烂的笑容,俘获了众多美国人的心,他成功当选,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平民总统。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过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化,复杂的问题简化之后我们更容易把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我们家长应该抓住三点:

首先,我们家长应该让孩子的心灵不被扭曲和分裂。宁静的心灵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家庭的离异多少会在孩子心里产生一些震动,如果家长双方分手后能够互相尊重,在孩子面前多说对方的优点,孩子就会受到父母性格优点的正面暗示多一点,多一点“继承”父母的优点,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其次,父母(尤其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虽然有些单亲家长在用自己的生活来证明单亲同样有幸福和希望,但是,客观地讲,在很多的时候,单亲家庭还会被人们“窃窃私语”。而这种落后的价值观和糟糕的舆论,给单亲部落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压力。要想做一个幸福、成功的单亲家长,必须对自己和现状有一个健康、科学的认识,对那些舆论中的偏见有自己的执着和定力:单亲的家庭不是残缺的家庭,而是家庭的一种。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残缺的标准不应该是人数和性别,而应该看它是否具备充足的爱和欢乐,以及它能否给家庭成员提供相互的支持和归属感;单亲家庭未必对孩子完全不利,国外心理学家统计3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54%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出自单亲家庭。我国历史上的孔子、孟子、成吉思汗、欧阳修等等一大批名人都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只要单亲家长坚定信念,与孩子共同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并努力克服困难,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并且可以成大才。

最后,父亲永远是孩子心中的一面旗帜。离异家庭中的父亲不要自己弄脏了这面旗子,离异家庭中的母亲也不要为一时的痛快而玷污这面旗子。有了这面旗帜,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不会迷失自我。

社会不断进步,国人的家庭观念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从90年代以来,离婚人数稳步上升:1990年,全国离婚数80万对;1999年,升至120万对;2000年,又升至121万多对。伴随离婚人数的增加,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拟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单亲家庭成长经历分析,得出点滴启示,希望有助于单亲家长。

奥巴马的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原本来自肯萨斯州。当安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巴里(那时他才两岁)抛下了,因为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1964年,安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这个父亲虽然经常给母子俩写信,但是,他却只在孩子10岁的时候看过他,那一次父子相处了一个月。在一般人看起来,安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她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赡养费,然而,安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实际上,每当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安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奥巴马说,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

启示之一:安·邓纳姆对奥巴马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她没有抱怨丈夫,也没有给孩子灌输他父亲的缺点或不负责任,而是只讲优点,这就避免了年幼孩子的内心分裂。正如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不管在什么情形下,孩子都本能地想向父母认同,这种认同中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我承认,我是你的孩子。”国人有的家长离婚后,在孩子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前夫或前妻,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有的大人之间相互仇恨谩骂,甚至限制孩子与另一方见面,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还会引起孩子的内心分裂,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何谈健康和成功,不出问题才怪。

启示之二:安对奥巴马成功影响的最大之处在于她的独立、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执着。二次离婚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身教胜于言教,安的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做法就是最好的教育课程。奥巴马曾在自传《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在我的生命中,她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我们作家长的尤其是单亲家长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做法。如果我们家长整天打麻将或者无所事事,我们的孩子能学到(有时是潜移默化的)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启示之三:老奥巴马的选择我们未必认同,但他选择做自己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做自己”也许是许多家长应选的补修课,这包括家长自己“做自己”和允许孩子“做自己”。前者是指家长应该有自己热爱的(正)事和(伟)业。后者是指家长应该支持孩子自己喜欢的事。老奥巴马对“做自己”的执着无形中影响着奥巴马,大学毕业后三年社区工作者的经历让奥巴马决心要从事公共事业,为下层民众争取权益。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奥巴马来到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复杂坎坷的成长经历,从社会底层依靠一己之力奋斗出头的个人成长史,加上他雄辩的口才,灿烂的笑容,俘获了众多美国人的心,他成功当选,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平民总统。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过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化,复杂的问题简化之后我们更容易把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我们家长应该抓住三点:

首先,我们家长应该让孩子的心灵不被扭曲和分裂。宁静的心灵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家庭的离异多少会在孩子心里产生一些震动,如果家长双方分手后能够互相尊重,在孩子面前多说对方的优点,孩子就会受到父母性格优点的正面暗示多一点,多一点“继承”父母的优点,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其次,父母(尤其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虽然有些单亲家长在用自己的生活来证明单亲同样有幸福和希望,但是,客观地讲,在很多的时候,单亲家庭还会被人们“窃窃私语”。而这种落后的价值观和糟糕的舆论,给单亲部落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压力。要想做一个幸福、成功的单亲家长,必须对自己和现状有一个健康、科学的认识,对那些舆论中的偏见有自己的执着和定力:单亲的家庭不是残缺的家庭,而是家庭的一种。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残缺的标准不应该是人数和性别,而应该看它是否具备充足的爱和欢乐,以及它能否给家庭成员提供相互的支持和归属感;单亲家庭未必对孩子完全不利,国外心理学家统计3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54%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出自单亲家庭。我国历史上的孔子、孟子、成吉思汗、欧阳修等等一大批名人都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只要单亲家长坚定信念,与孩子共同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并努力克服困难,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并且可以成大才。

最后,父亲永远是孩子心中的一面旗帜。离异家庭中的父亲不要自己弄脏了这面旗子,离异家庭中的母亲也不要为一时的痛快而玷污这面旗子。有了这面旗帜,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不会迷失自我。


相关文章

  • 奥巴马母亲的十个教子真经
  • 奥巴马母亲的十个教子真经 2016年02月23日 11:08 新浪教育 微博 毫无疑问,母亲的养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奥巴马的妈妈没成年就辍学生孩子,离过两次婚,穷得领救济券,还被媒体曝光拍过全裸照,这么个妈,怎么能培养出美国历史上第 ...查看


  • 暴力横行的街区,一个单亲妈妈,却培养出一位NBA超级巨星
  • 有一个白人女孩,18岁的时候在夏威夷与一位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坠入爱河,后生下一个儿子.21岁的时候,这对情侣分道扬镳.过了两年,她又嫁给了一个印尼人,生下混血女儿.几年后,她又离了婚,独自抚养两个同母异父的孩子. 这就是前任美国总统奥巴 ...查看


  • 2012,美国人民操心女歌手胜过总统
  • No.1惠特尼?休斯顿 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Houston)是2012年度上升最快的搜索关键词.原因和2011年的"艾米?怀恩豪斯"和2009年的"迈克尔? ...查看


  • 看奥巴马妈妈怎样在单亲家庭中教育孩子
  • 看奥巴马妈妈怎样在单亲家庭中教育孩子 我认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拥有最高尚灵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 --美国总统奥巴马谈妈妈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她就要离婚了,4岁的儿子跟她,她该怎样教儿子面对爸爸妈妈离婚的事实呢? & ...查看


  • 管理沟通--向奥巴马学习
  • 管理沟通 向"奥巴马"学沟通 向"奥巴马"学沟通 摘 要:一个草根出身的黑人,最终当选成为美国总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奥巴马就是这个传奇人物,而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他个人非凡的沟通能力 ...查看


  • 单亲家庭的孩子怎么爱?
  • 摘自成墨初<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 如果父母及孩子的其他家人,不能在父母离异前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和引导,孩子就会表现出许多异常行为和心理. 蕾蕾是桐桐班的一个女孩,她的父母在她5岁时就离异了,她随妈妈生活. 蕾蕾在幼儿园时也与桐 ...查看


  • 奥巴马成型材料
  • 解读奥巴马 一.平等 2008年11月5日,属于奥巴马,属于美国,属于全人类. 奥巴马以绝对优势赢得美国大选. 这是超越种族.肤色的胜利.平等的价值观,在美国,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实现. 我听到的震聋发聩的语言: "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 ...查看


  • 司马平邦:世界丛林里,我们只是一个姓中名国的奔跑者
  • 2017-01-13 09:14:0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司马平邦 点击:526   评论: 1(查看) 昨天,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做了自己在总统任上的离职演说,即将告别执政8年的总统大位,并将权力移交给亿百富翁出身的唐纳德·特朗普. ...查看


  • 奥巴马关于为父之道的演讲
  • 奥巴马关于为父之道的演讲 奥巴马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打破对美国大选期间不予置评的惯例,6月16日头版刊登了该报高级编辑丁刚的文章<奥巴马现象>.倘若美国人今年11月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