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论文1

中国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

—从广东工业大学11.25事件及广州大学城 建设带来的一些问题看我国大学城建设

凌 萌

083131 目录:

一.广东工业大学11.25事件回放

二.中国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

三.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分析

四.对大学城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事件回放

2009年11月25日早上七点左右,一群农民来到广东工业大学(下简称“广工”)教学楼6栋,他们打着横幅,喊着“共产党万岁,打倒贪污腐败”的口号;并声称,如果没有人来关注他们,他们就跳下去。广工校内大部分保安到场协助,负责学生安全;随后有警察陆续赶到,并对现场进行封锁。大约一个小时后,大学城附近城镇大批医疗车赶到事发点,警车和医疗车整整排成了两排,广工校内一半教学区被封锁了一天。

或者是因为事情并未扩大化,又或者是出于一些特殊原因,此次事件并未登报曝光,以上事件和相关细节均由广工同学提供,故事件结果不明。

那么这群农民工为什么要去跳楼呢?据称,这次事件产生的导火线是这些农民的村里有人因拆迁问题跳楼,于是村民们自发集体到大学城抗议。而事件的最根本原因是政府建大学城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周边的问题,大学城建造之前的一些承诺没有兑现。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被称为理想的象牙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城之风更是愈刮愈烈,然而为什么在我们推崇的大学里会发生农民跳楼威胁这样的事情呢?农民拆迁问题为什么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呢?这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的原因?在风头正劲的大学城浪潮中存在着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大学城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

大学城的发展史

“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这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大学城”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其产生的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本身的迅猛发展。大学城作为教育、科技与经济互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组织在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范围得以蓬勃发展。国外的大学城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待别是美国的大学城数量最多,据统计全美至少有58个大学城。

而中国大学城的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我国的第一座大学城是河北省内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其后建起的大学城有上海松江大学城、北京昌平大学城等。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2002年投入325.89亿元,校园建筑总面积达1436.97万平方米,容纳高校134所,在校学生59.7万人。——(大学城发展史资料摘自百度)

大学城建设的初衷

大学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建设方面:第二次世界后是难得和平时代,经过长时间稳定的发展世界经济突飞猛进;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文化的要求也不断上升,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大学城就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样的历史条件产生的。大学城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内,集聚了差不多5到10间大学,可以容纳数十万名学生,这样的“大容量”是传统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大学城的发展,使大学生“批量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并且促进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所以中国大学城的建设在文化方面的初衷应该是促进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技发展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产业的迅速崛起,科技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大学作为整个社会人才和技术最集中的地方,是高新科技发展的理想地点。美国的硅谷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学城的产生使得各所强大的大学相对集中于一个地区,形成了技术人才的集聚效应,而大学本身的集聚又吸引了科研机构和高新科技实验室的集聚,因而提高了科技研究开发能力,为科技园区的产生提供契机。

所以中国大学城的建设的初衷也应是通过大学城的集聚吸引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园区的建立,进而促进国家科技的发展。事实上,广州大学城建造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希望通过大学城来产生“硅谷”效应,从而促进广州的科技研发。

资源统筹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大学城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大学城的兴起的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化,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传统的大学的分散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的大学城化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竞争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大学教育资源在大学城区域内集聚而形成集团化,使不同大学间长短互补并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大学的发展。

可见中国大学城的建设初衷应该是为了更好地统筹资源,达到不同大学的优势互补,节省资源的目的,从而服务经济的建设。

中国大学城浪潮的带来的问题

拆迁问题

原居民的拆迁问题是现阶段中国大学城建设带来的最大问题,也是中国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最重要,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开头事件反映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其原址是众多以农业为主的村落,村民以种植蔬菜以及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味主业。2003年,广州大学城在小谷围岛动工,政府征用了小谷围岛的绝大部分耕地和部分村民居住土地,并作出了一系列的补偿承诺,一些小谷围岛的原居民迁进了政府为他们建的谷围新村。自此,原村民失去了世代相传为生的耕地。

大学城动工后,小谷围岛原村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住所问题。村民迁出后,有些人依靠微薄的家底找到了房子,有些人通过投靠亲戚或朋友,这些人都暂时解决了住所的问题。而很多没有亲戚朋友可依靠的村民,就一直住在临时搭的棚屋里。除了村民临时住所安置的问题,村民再找房子也是问题。据了解,小谷围岛村民迁出后,每人得到的补偿金额3到10万元不等,按一家四口人计算的话,每家得到的补偿金额是12到40万,而现在土地价格和建筑材料价格的飙升使村民必须把绝大部分的补偿金投进置办新居所。但这些钱除了置办新居外,还要交社保,供孩子读书等等,所以单薄的补偿金根本无法满足他们搬迁后的的支出。单从这方面看,村民的付出是非常巨大的。

大学城征用土地的第二个问题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承诺问题。

“2003年郭朗村面临拆迁时,部分村民由于无法与政府就征地拆迁补偿问题达成一致,拒绝搬迁。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部分村民的房屋最终被强行拆迁,‘那些家私啊什么的都和房子一起被推到了来不及搬。什么都没得剩’。出于抗议或是实在无处可去,这些居民在村内祠堂边搭建棚屋居住。而今,距离当年那场拆迁已经6个寒暑了,仍有100多位村民居住在当初搭建的棚屋里。这些棚屋多数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棚屋下是用木板支起的床铺。住在棚屋里的村民不仅居住条件差,生计也很成问题。”(——摘自百度)

除了以上例子,本文开头也提到,村民到广工抗议的诱因是其村中有人因拆迁补偿问题跳楼。从这两个实例可见,在拆迁过程中,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政府与原居民的沟通问题。中国人有强烈的乡土的情结,背井离乡是中国农民最不愿面对的事情。大学城的建造征用土地使得所有的原住居民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家乡,这过程中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事实上,据一些广州大学城同学的描述,他们刚到大学城时发现一些村民宁愿在自己的田野里搭帐篷也不愿离开。本来在拆迁过程中出现这些抵触情绪很正常,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的沟通,但是很遗憾地,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到这件事,导致六年过后依然有些村民住在这些环境恶劣的地方。除此之外,因为一些制度的漏洞,有些村民根本就没有得到政府承诺的足额补偿金。

大学城带来的第三问题是原村民的就业问题。

“走出广州地铁大学城南站,经常可以看到十多位中年男子倚靠在各自的摩托车旁,等待接送从地铁口出来准备前往大学城各处的客人。他们都是穗石村村民,由于家里耕地被征用,而自己年岁大,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开摩托车拉客赚钱。”

“由于村中的中年男性多数无业,村中一些妇女只能靠平日在家做珠花赚钱,作为生活来源。做珠花的村民年龄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不等,一些十六七岁的女生放假在家时也帮家里做珠花。”(——摘自百度)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像小谷围岛周边这些离城市远的农村,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贫乏,接受的教育也相对少,除了种地外,能从事其他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因此耕地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但如本部分提到的,大学城的征用的土地除村民的居住地外,其余大部分是村民的耕地。村民们搬离家乡,得到了一定的补偿金,但他们也失去了世代相传的耕地。失去了耕地,他们的大部分补偿金又花在了新住所上,那么孩子上学的学费哪找呢?往后的基本生活怎么办呢?为了维持生活,有些男村民选择了开摩托拉客,女村民选择在家做珠花。但大学城地方并没有严格定义上的城市那么大,客源少,摩托车拉客本来就是僧多粥少;“而每做一个珠花可以赚6.8元,一天下来,最多可以赚50多元,少则也有20元左右,但是要想赚得多,一天常常要做十几个小时。做珠花不仅使人腰酸背痛,还很伤眼睛,十分辛苦”,那么当她们年纪再大些时,有可以做些什么呢?所以原居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不能忽略,并且必须负责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而大学城建设的初衷也是促进国家富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由广州大学城建造过程产生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城的建造并没有取得预定的理想成效,其中涉及一些的措施甚至还损害了人民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大学城浪潮用地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设过分追求速度,缺乏完善的规划

资料显示,从2000年8月第一个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规划起到2002年,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时至今日,大学城建设仍风起云涌,各地方政府都干劲十足,争取最短的时间打造最大的大学城。除了建造的速度外,大学城建造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大——湖南"岳麓山大学城"占地44平方公里,河南"郑州大学城"和湖北"黄家湖大学城"都是50平方公里京"仙林大学城"规划面积则高达70平方公里。

地方政府“不甘落后”,以建设最大,以最快速度建好大学城为目标的做法不禁令我们想起来60年代全民掀起的“大跃进”运动。四十年前,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导致了“大跃进”的兴起;四十年后,在大学城建设方面我们再次犯了这个错误。政府片面追求大学城建设速度,缺乏长远的规划,在没有对大学城建设正确定位之前就轻率动工。虽然大学城建起来了,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补偿制度和很好的原居民处理措施,很多民生和工程上的问题遗留下来,难以解决。所以,大学城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缺乏完整规划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缺乏有效监督制度,保证建设的透明

大学城建造工程浩大,涉及各个层面,若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来保证工程的透明,便会产生贪污等各种问题。如上文提到村民的补偿问题,除了补偿金额偏低外,有些补偿也根本没有如官方新闻说的那样高。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还容易产生豆腐渣工程。据广州大学城的一些同学反映,在大学城曾发生电风扇、天花板石灰层掉落这样的事情,以致不时要到处修补。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一是上面提到的政府过于追求速度,扩招的心急导致不断扩大校区然后又不断赶速度,最后导致工程本身不完善;另一个方面对于政府拔下来的钱是否真的全部用于大学城的建设了?大学城的工程承包是否按公正的方式进行了呢?这些都涉及到大学城件建设过程中监督。

建设理念的偏颇

如上文提到的,大学城建设的初衷是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但从小谷围岛百余农民六年住在临时搭的棚屋遭受日晒雨淋,村民因补偿问题闹到跳楼自杀,大学城停水、电扇掉落等一系列威胁人民利益甚至生命安全的事件中,我们看到,我国在大学城的建设中理念发生错位。在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建造大学城的目的变成了为扩招而建,为政绩而建,为形象而建,为建大学城而建;这样的建设错位使得建设过程没有考虑原居民的生存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越走越远,最后积累问题爆发。

政府在处理原居民问题上消极应对

我记得以前,有一位在广州大学城的同学跟我提到,他们大一刚来的时候,学校的学生手册有一条“不要随便到周边的自然村,不要随便接触村民”。为什么不要随便接触村民呢?他们不过是一般的农民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学校为什么要在学生手册中加这么一条不尊重村民的守则呢?事实上,大学城内也常有志愿者去帮助村民,当然是学生组织的,据他们说,村里的人根本就没有学校说的那么“可怕”,相反地,村民们的态度还挺好的。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并没有很好地与当地村民沟通,对于遗留下来的问题,他们消极应付,甚至以直接丑化村民的方式来保护学生安全。

四.对大学城建设的一些建议

分析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在大学城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长远完整的规划

大学城的建造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重头戏,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不仅使政府的信誉受到损害,还会损害人民的利益,所以大学城的建设需要制定长远完整的规划来指导工程的进行。规划中应该包括大学城用地的科学性,征用土地后原居民住所、就业等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大学城的选址。政府应该考虑到,大学城征用土地后,大概会有多少原住居民受到影响,政府是否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居民的去向;政府还应考虑到,大学城建造后对环境的影响。一言蔽之,政府对大学城的选址需要通过科学的论证,不能轻率动工,防止“圈地运动”的重演。

然后是原居民的住所问题。由于大学城一般建于郊区,所以原居民的问题也可以看作解决当地农民的问题。对于搬迁的农民,政府可以建造新村,通过另觅土地,把征用的村落“原本”搬出,这样有利于解决农民族居的问题;对于地价和建筑材料偏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住房价格的优惠政策来帮他们解决住所问题。

最后是居民的就业问题,政府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来加强原居民的职业培养,使他们失去土地后,可以从事别的工作。第二个是以地还地,这与建造新村是同样的理念,农民失去了土地,政府就通过补偿土地的方法,为他们另觅荒地开垦。但这样做会使环境受到破坏。第三个是把他们安排到大学城工作。这样做不仅解决大学城内工作岗位招聘的问题,就地取材也为农民提供了方便。

完善相应监督制度

为防止“豆腐渣”工程和补偿过程损害人民的事情发生,政府还应完善建设过程的监督制度。透明完善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提高施工的效率,保障农民的利益。具体的措施包括:相关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其建设过程对社会的透明度。除此以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对的监督小组,该监督小组完全独立于工程建设部门,对大学城工程承包过程和施工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和审核,实现职能分离从而达到监督的作用。

转变建设理念,不片面追求速度

理论指导行动,要解决大学城带来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错误的建设理念。为扩招而建,为政绩而建,为形象而建,为建大学城而建这种错误理念使得引起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建设过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事业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征用土地时,要合理处理当地农民的拆迁问题,尽量把他们牺牲降到最小;在工程进行时,应首先考虑到学生居住的安全问题,然后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使大学城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城建设是利于国家发展的大事,但建设过程涉及各个层面的利益,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达不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名誉,阻碍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大学城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建成功能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城。

毛邓三论文

姓名:凌 萌 学号: 083131

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中国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

—从广东工业大学11.25事件及广州大学城 建设带来的一些问题看我国大学城建设

凌 萌

083131 目录:

一.广东工业大学11.25事件回放

二.中国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

三.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分析

四.对大学城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事件回放

2009年11月25日早上七点左右,一群农民来到广东工业大学(下简称“广工”)教学楼6栋,他们打着横幅,喊着“共产党万岁,打倒贪污腐败”的口号;并声称,如果没有人来关注他们,他们就跳下去。广工校内大部分保安到场协助,负责学生安全;随后有警察陆续赶到,并对现场进行封锁。大约一个小时后,大学城附近城镇大批医疗车赶到事发点,警车和医疗车整整排成了两排,广工校内一半教学区被封锁了一天。

或者是因为事情并未扩大化,又或者是出于一些特殊原因,此次事件并未登报曝光,以上事件和相关细节均由广工同学提供,故事件结果不明。

那么这群农民工为什么要去跳楼呢?据称,这次事件产生的导火线是这些农民的村里有人因拆迁问题跳楼,于是村民们自发集体到大学城抗议。而事件的最根本原因是政府建大学城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周边的问题,大学城建造之前的一些承诺没有兑现。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被称为理想的象牙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城之风更是愈刮愈烈,然而为什么在我们推崇的大学里会发生农民跳楼威胁这样的事情呢?农民拆迁问题为什么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呢?这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的原因?在风头正劲的大学城浪潮中存在着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大学城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

大学城的发展史

“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这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大学城”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其产生的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本身的迅猛发展。大学城作为教育、科技与经济互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组织在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范围得以蓬勃发展。国外的大学城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待别是美国的大学城数量最多,据统计全美至少有58个大学城。

而中国大学城的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我国的第一座大学城是河北省内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其后建起的大学城有上海松江大学城、北京昌平大学城等。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2002年投入325.89亿元,校园建筑总面积达1436.97万平方米,容纳高校134所,在校学生59.7万人。——(大学城发展史资料摘自百度)

大学城建设的初衷

大学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建设方面:第二次世界后是难得和平时代,经过长时间稳定的发展世界经济突飞猛进;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文化的要求也不断上升,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大学城就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样的历史条件产生的。大学城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内,集聚了差不多5到10间大学,可以容纳数十万名学生,这样的“大容量”是传统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大学城的发展,使大学生“批量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并且促进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所以中国大学城的建设在文化方面的初衷应该是促进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技发展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产业的迅速崛起,科技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大学作为整个社会人才和技术最集中的地方,是高新科技发展的理想地点。美国的硅谷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学城的产生使得各所强大的大学相对集中于一个地区,形成了技术人才的集聚效应,而大学本身的集聚又吸引了科研机构和高新科技实验室的集聚,因而提高了科技研究开发能力,为科技园区的产生提供契机。

所以中国大学城的建设的初衷也应是通过大学城的集聚吸引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园区的建立,进而促进国家科技的发展。事实上,广州大学城建造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希望通过大学城来产生“硅谷”效应,从而促进广州的科技研发。

资源统筹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大学城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大学城的兴起的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化,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传统的大学的分散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的大学城化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竞争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大学教育资源在大学城区域内集聚而形成集团化,使不同大学间长短互补并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大学的发展。

可见中国大学城的建设初衷应该是为了更好地统筹资源,达到不同大学的优势互补,节省资源的目的,从而服务经济的建设。

中国大学城浪潮的带来的问题

拆迁问题

原居民的拆迁问题是现阶段中国大学城建设带来的最大问题,也是中国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最重要,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开头事件反映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其原址是众多以农业为主的村落,村民以种植蔬菜以及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味主业。2003年,广州大学城在小谷围岛动工,政府征用了小谷围岛的绝大部分耕地和部分村民居住土地,并作出了一系列的补偿承诺,一些小谷围岛的原居民迁进了政府为他们建的谷围新村。自此,原村民失去了世代相传为生的耕地。

大学城动工后,小谷围岛原村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住所问题。村民迁出后,有些人依靠微薄的家底找到了房子,有些人通过投靠亲戚或朋友,这些人都暂时解决了住所的问题。而很多没有亲戚朋友可依靠的村民,就一直住在临时搭的棚屋里。除了村民临时住所安置的问题,村民再找房子也是问题。据了解,小谷围岛村民迁出后,每人得到的补偿金额3到10万元不等,按一家四口人计算的话,每家得到的补偿金额是12到40万,而现在土地价格和建筑材料价格的飙升使村民必须把绝大部分的补偿金投进置办新居所。但这些钱除了置办新居外,还要交社保,供孩子读书等等,所以单薄的补偿金根本无法满足他们搬迁后的的支出。单从这方面看,村民的付出是非常巨大的。

大学城征用土地的第二个问题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承诺问题。

“2003年郭朗村面临拆迁时,部分村民由于无法与政府就征地拆迁补偿问题达成一致,拒绝搬迁。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部分村民的房屋最终被强行拆迁,‘那些家私啊什么的都和房子一起被推到了来不及搬。什么都没得剩’。出于抗议或是实在无处可去,这些居民在村内祠堂边搭建棚屋居住。而今,距离当年那场拆迁已经6个寒暑了,仍有100多位村民居住在当初搭建的棚屋里。这些棚屋多数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棚屋下是用木板支起的床铺。住在棚屋里的村民不仅居住条件差,生计也很成问题。”(——摘自百度)

除了以上例子,本文开头也提到,村民到广工抗议的诱因是其村中有人因拆迁补偿问题跳楼。从这两个实例可见,在拆迁过程中,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政府与原居民的沟通问题。中国人有强烈的乡土的情结,背井离乡是中国农民最不愿面对的事情。大学城的建造征用土地使得所有的原住居民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家乡,这过程中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事实上,据一些广州大学城同学的描述,他们刚到大学城时发现一些村民宁愿在自己的田野里搭帐篷也不愿离开。本来在拆迁过程中出现这些抵触情绪很正常,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的沟通,但是很遗憾地,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到这件事,导致六年过后依然有些村民住在这些环境恶劣的地方。除此之外,因为一些制度的漏洞,有些村民根本就没有得到政府承诺的足额补偿金。

大学城带来的第三问题是原村民的就业问题。

“走出广州地铁大学城南站,经常可以看到十多位中年男子倚靠在各自的摩托车旁,等待接送从地铁口出来准备前往大学城各处的客人。他们都是穗石村村民,由于家里耕地被征用,而自己年岁大,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开摩托车拉客赚钱。”

“由于村中的中年男性多数无业,村中一些妇女只能靠平日在家做珠花赚钱,作为生活来源。做珠花的村民年龄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不等,一些十六七岁的女生放假在家时也帮家里做珠花。”(——摘自百度)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像小谷围岛周边这些离城市远的农村,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贫乏,接受的教育也相对少,除了种地外,能从事其他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因此耕地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但如本部分提到的,大学城的征用的土地除村民的居住地外,其余大部分是村民的耕地。村民们搬离家乡,得到了一定的补偿金,但他们也失去了世代相传的耕地。失去了耕地,他们的大部分补偿金又花在了新住所上,那么孩子上学的学费哪找呢?往后的基本生活怎么办呢?为了维持生活,有些男村民选择了开摩托拉客,女村民选择在家做珠花。但大学城地方并没有严格定义上的城市那么大,客源少,摩托车拉客本来就是僧多粥少;“而每做一个珠花可以赚6.8元,一天下来,最多可以赚50多元,少则也有20元左右,但是要想赚得多,一天常常要做十几个小时。做珠花不仅使人腰酸背痛,还很伤眼睛,十分辛苦”,那么当她们年纪再大些时,有可以做些什么呢?所以原居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不能忽略,并且必须负责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而大学城建设的初衷也是促进国家富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由广州大学城建造过程产生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城的建造并没有取得预定的理想成效,其中涉及一些的措施甚至还损害了人民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大学城浪潮用地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设过分追求速度,缺乏完善的规划

资料显示,从2000年8月第一个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规划起到2002年,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时至今日,大学城建设仍风起云涌,各地方政府都干劲十足,争取最短的时间打造最大的大学城。除了建造的速度外,大学城建造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大——湖南"岳麓山大学城"占地44平方公里,河南"郑州大学城"和湖北"黄家湖大学城"都是50平方公里京"仙林大学城"规划面积则高达70平方公里。

地方政府“不甘落后”,以建设最大,以最快速度建好大学城为目标的做法不禁令我们想起来60年代全民掀起的“大跃进”运动。四十年前,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导致了“大跃进”的兴起;四十年后,在大学城建设方面我们再次犯了这个错误。政府片面追求大学城建设速度,缺乏长远的规划,在没有对大学城建设正确定位之前就轻率动工。虽然大学城建起来了,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补偿制度和很好的原居民处理措施,很多民生和工程上的问题遗留下来,难以解决。所以,大学城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缺乏完整规划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缺乏有效监督制度,保证建设的透明

大学城建造工程浩大,涉及各个层面,若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来保证工程的透明,便会产生贪污等各种问题。如上文提到村民的补偿问题,除了补偿金额偏低外,有些补偿也根本没有如官方新闻说的那样高。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还容易产生豆腐渣工程。据广州大学城的一些同学反映,在大学城曾发生电风扇、天花板石灰层掉落这样的事情,以致不时要到处修补。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一是上面提到的政府过于追求速度,扩招的心急导致不断扩大校区然后又不断赶速度,最后导致工程本身不完善;另一个方面对于政府拔下来的钱是否真的全部用于大学城的建设了?大学城的工程承包是否按公正的方式进行了呢?这些都涉及到大学城件建设过程中监督。

建设理念的偏颇

如上文提到的,大学城建设的初衷是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但从小谷围岛百余农民六年住在临时搭的棚屋遭受日晒雨淋,村民因补偿问题闹到跳楼自杀,大学城停水、电扇掉落等一系列威胁人民利益甚至生命安全的事件中,我们看到,我国在大学城的建设中理念发生错位。在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建造大学城的目的变成了为扩招而建,为政绩而建,为形象而建,为建大学城而建;这样的建设错位使得建设过程没有考虑原居民的生存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越走越远,最后积累问题爆发。

政府在处理原居民问题上消极应对

我记得以前,有一位在广州大学城的同学跟我提到,他们大一刚来的时候,学校的学生手册有一条“不要随便到周边的自然村,不要随便接触村民”。为什么不要随便接触村民呢?他们不过是一般的农民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人,学校为什么要在学生手册中加这么一条不尊重村民的守则呢?事实上,大学城内也常有志愿者去帮助村民,当然是学生组织的,据他们说,村里的人根本就没有学校说的那么“可怕”,相反地,村民们的态度还挺好的。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并没有很好地与当地村民沟通,对于遗留下来的问题,他们消极应付,甚至以直接丑化村民的方式来保护学生安全。

四.对大学城建设的一些建议

分析大学城浪潮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在大学城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长远完整的规划

大学城的建造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重头戏,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不仅使政府的信誉受到损害,还会损害人民的利益,所以大学城的建设需要制定长远完整的规划来指导工程的进行。规划中应该包括大学城用地的科学性,征用土地后原居民住所、就业等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大学城的选址。政府应该考虑到,大学城征用土地后,大概会有多少原住居民受到影响,政府是否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居民的去向;政府还应考虑到,大学城建造后对环境的影响。一言蔽之,政府对大学城的选址需要通过科学的论证,不能轻率动工,防止“圈地运动”的重演。

然后是原居民的住所问题。由于大学城一般建于郊区,所以原居民的问题也可以看作解决当地农民的问题。对于搬迁的农民,政府可以建造新村,通过另觅土地,把征用的村落“原本”搬出,这样有利于解决农民族居的问题;对于地价和建筑材料偏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住房价格的优惠政策来帮他们解决住所问题。

最后是居民的就业问题,政府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来加强原居民的职业培养,使他们失去土地后,可以从事别的工作。第二个是以地还地,这与建造新村是同样的理念,农民失去了土地,政府就通过补偿土地的方法,为他们另觅荒地开垦。但这样做会使环境受到破坏。第三个是把他们安排到大学城工作。这样做不仅解决大学城内工作岗位招聘的问题,就地取材也为农民提供了方便。

完善相应监督制度

为防止“豆腐渣”工程和补偿过程损害人民的事情发生,政府还应完善建设过程的监督制度。透明完善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提高施工的效率,保障农民的利益。具体的措施包括:相关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其建设过程对社会的透明度。除此以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对的监督小组,该监督小组完全独立于工程建设部门,对大学城工程承包过程和施工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和审核,实现职能分离从而达到监督的作用。

转变建设理念,不片面追求速度

理论指导行动,要解决大学城带来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错误的建设理念。为扩招而建,为政绩而建,为形象而建,为建大学城而建这种错误理念使得引起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建设过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事业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征用土地时,要合理处理当地农民的拆迁问题,尽量把他们牺牲降到最小;在工程进行时,应首先考虑到学生居住的安全问题,然后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使大学城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城建设是利于国家发展的大事,但建设过程涉及各个层面的利益,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达不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名誉,阻碍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大学城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建成功能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城。

毛邓三论文

姓名:凌 萌 学号: 083131

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相关文章

  • 天津商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模版[1]
  • 附: 学 号:20060000 天 津 商 业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三号加粗,居中)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学 院: 教 ...查看


  • (全英文论文)分析爱玛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全英文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全英文论文)英汉爱情谚语的隐喻对比分析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 基本资料 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作者: 赵公民 出版社: 出版年: 2006年01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3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论文与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毕业论文的定稿与格式,政治.经济. ...查看


  • (全英文论文)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的作用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论文相似度检验
  •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fac66142-3855-4129-baa9-a05d00ae2807检测日期:2012年05月26日 检测范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DB).中国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