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声钟吕气势逼人--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教师中心稿)

诗声钟吕  气势逼人       ——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临湖水,山不高而秀。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佑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先写暴雨将至。一声霹雳,忽如其来,犹如在脚下响起,转眼间,乌云密布,挥洒不去,大有黑云压座堂欲摧之势。此联起笔雄壮,突兀而来,渲染出初秋时节,暴雨忽至的惊人气势。颔联写暴雨倏忽倾泻。“天外”,犹言极远;“黑风”,承上联写云黑风狂,霎时间天昏地暗,写出暴雨倾盆时天地失色的骇人情景;“吹海立”,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描述怒水狂涛如山壁耸立的景象。水何得而立?《五杂俎》作者谢肇氵制以其亲身经历解说此句谓:“余……奉使过海,中流有龙焉,倒垂云际,离水尚百许丈,而水涌起如炊烟,真与相接,人见之历历可辨也。始信‘水立’之语非妄。”吴山距海较远,苏轼其实是不能望见大海的,然而,吴山东南却是钱塘江出海口,虽为想象,也在情理之中。对句“浙东飞雨过江来”,与出句情景相合,形神俱工。狂风挟着暴雨越江而来,与出句所绘景象构成一幅风云际会、骤雨狂涛的天地奇观。苏轼此联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景象阔大,前人评其“壮哉”!前两联写雨,由远及近。颈联则状眼前之景。有美堂下的西湖此刻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苏轼以其妙思奇想,与海、天相较,极言其小,将西湖喻为一只“金樽”,水波潋滟,大雨倾盆,金樽如满盛琼浆。一“凸”字,形象地刻画出“金樽”水满将溢未溢之状,从侧面烘托了雨势。遥望中西湖坦荡的水面,苏轼又将其想象成一只巨大的羊皮鼓,那密密麻麻的雨柱犹如千万支鼓锤,无数鼓锤交替疾下,铿锵不绝,真可震天动地。滂沱的大雨,澎湃的雨声,通过这一比喻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进一步写雨。前三联大手笔铺排,正面写雨已势所不能,而苏轼意犹未尽,于是另辟蹊径。此联出句用典,说李白醉中赋诗事。《国史补》载:“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唤起谪仙泉洒面”,意谓这场暴雨就是洒向李白令其醒酒的泉水,这只是字面义。对句述异,引用《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泣则出珠。”“倒倾鲛室泻琼瑰”,意谓这倾注不息的大雨就是倾倒鲛室而滚出的粒粒珍珠。此联应为整体比喻,苏轼以李白自喻,李白经泉水浇洒而赋乐词,苏轼则因暴雨倾盆而激发灵感,像李白一样泼墨挥豪,即兴写下了珠玉般壮美的诗篇。此联语含双关,正面写雨,暗里却表现了苏轼遇雨而触发诗情的兴奋自得的情怀。这首诗是苏轼诗作中的名篇,前人评价甚高,以为“大手。如此才力,何必唐诗?”

诗声钟吕  气势逼人       ——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临湖水,山不高而秀。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佑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先写暴雨将至。一声霹雳,忽如其来,犹如在脚下响起,转眼间,乌云密布,挥洒不去,大有黑云压座堂欲摧之势。此联起笔雄壮,突兀而来,渲染出初秋时节,暴雨忽至的惊人气势。颔联写暴雨倏忽倾泻。“天外”,犹言极远;“黑风”,承上联写云黑风狂,霎时间天昏地暗,写出暴雨倾盆时天地失色的骇人情景;“吹海立”,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描述怒水狂涛如山壁耸立的景象。水何得而立?《五杂俎》作者谢肇氵制以其亲身经历解说此句谓:“余……奉使过海,中流有龙焉,倒垂云际,离水尚百许丈,而水涌起如炊烟,真与相接,人见之历历可辨也。始信‘水立’之语非妄。”吴山距海较远,苏轼其实是不能望见大海的,然而,吴山东南却是钱塘江出海口,虽为想象,也在情理之中。对句“浙东飞雨过江来”,与出句情景相合,形神俱工。狂风挟着暴雨越江而来,与出句所绘景象构成一幅风云际会、骤雨狂涛的天地奇观。苏轼此联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景象阔大,前人评其“壮哉”!前两联写雨,由远及近。颈联则状眼前之景。有美堂下的西湖此刻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苏轼以其妙思奇想,与海、天相较,极言其小,将西湖喻为一只“金樽”,水波潋滟,大雨倾盆,金樽如满盛琼浆。一“凸”字,形象地刻画出“金樽”水满将溢未溢之状,从侧面烘托了雨势。遥望中西湖坦荡的水面,苏轼又将其想象成一只巨大的羊皮鼓,那密密麻麻的雨柱犹如千万支鼓锤,无数鼓锤交替疾下,铿锵不绝,真可震天动地。滂沱的大雨,澎湃的雨声,通过这一比喻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进一步写雨。前三联大手笔铺排,正面写雨已势所不能,而苏轼意犹未尽,于是另辟蹊径。此联出句用典,说李白醉中赋诗事。《国史补》载:“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唤起谪仙泉洒面”,意谓这场暴雨就是洒向李白令其醒酒的泉水,这只是字面义。对句述异,引用《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泣则出珠。”“倒倾鲛室泻琼瑰”,意谓这倾注不息的大雨就是倾倒鲛室而滚出的粒粒珍珠。此联应为整体比喻,苏轼以李白自喻,李白经泉水浇洒而赋乐词,苏轼则因暴雨倾盆而激发灵感,像李白一样泼墨挥豪,即兴写下了珠玉般壮美的诗篇。此联语含双关,正面写雨,暗里却表现了苏轼遇雨而触发诗情的兴奋自得的情怀。这首诗是苏轼诗作中的名篇,前人评价甚高,以为“大手。如此才力,何必唐诗?”


相关文章

  • 师说 (教师中心稿)
  • 邱龙涛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 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3.积累掌握"传""师""道 ...查看


  • 江西诗声第0086期之翰林诗词
  • 翰林诗词论坛 主持人:南惠萍 江西诗声翰林诗词论坛 诗词作品(十一) 律绝部分01 童怀勤 丁酉谷雨诗会之雷兰村纪行 山乡竞物华,过垄至田家. 翠竹育雷笋,青衫采白茶. 躬垂菜多籽,灿笑靥如花. 陌野盈清韵,神怡忘驱车. 南惠萍 过客 擦肩 ...查看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微课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张迎霞一.激情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 ...查看


  • 关于雨的诗句: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赏析 此 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 ...查看


  • 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
  • 目 录 引 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苏轼词风的形成 (一)苏轼的生平及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苏 ...查看


  • 石壕吏话剧(根据杜甫同名诗[石壕吏]改编)(教师中心稿)
  • 石壕吏话剧(根据杜甫同名诗<石壕吏>改编) 胜利第55中学 2004级六班 牛慧强 [email protected] 时间:公元758年一天夜 地点:大唐石壕镇 人物:杜甫,老翁,老妇,差吏甲,差吏乙 工具:桌椅一套,其他若干 第一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教学设计河大版
  • <孟子二章>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 学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4. 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5. 教学重点 ...查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一必修)
  • [导语设计] [知识积累](见课件) 1.作家作品 苏轼:"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 ...查看


  • 送别诗:鹊桥仙·七夕
  • <鹊桥仙·七夕>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鹊桥仙·七夕>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鹊桥仙·七夕>原文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