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蛇的民间传说故事
六朝志怪里记载了一个关于蛇和雷神的故事。
传说某山上有个伐木的,他上山时砍死了一条蛇,之后被雷公劈了一下。伐木的大难不死,跑到洞里躲起来。后来发现洞里有许多蛇,蛇王向雷公请求要惩罚伐木的,于是雷公就一个劲地对伐木的打雷。伐木的很生气,就对着雷公大骂,雷公被骂以后觉得伐木的有理,突然一个霹雳打下来,把蛇王一窝全劈死了。
另外也是六朝志怪里的记载,说六朝时有个地方闹大蛇,地方官和巫婆合计后,决定给大蛇送童女。当地有个姓李的美眉,智勇双全,她自告奋勇地要给大蛇当贡品。献贡那天,李美眉带着一条狗和一把剑,藏在庙里,等大蛇来到时,放狗咬蛇,同时跑出来一剑砍掉了蛇的头,为民除了大害。
战国时,有个小孩叫孙叔敖。他的奶奶常常给他讲两头蛇的故事,说谁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两头蛇,必死无疑。
一天,孙叔敖外出玩耍,不巧遇到了两头蛇。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是搬起石头砸死了它,挖了个坑,埋了。回到家里,孙叔敖哭着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我活不成了,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
妈妈问他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埋了。”
妈妈笑着夸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又告诉他,两头蛇
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蛇,人遇到它是不会死的。
后来孙叔敖成了楚国的宰相。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量人蛇爱跟人比高,九尾蛇尾巴发毒液【奇蛇】
蛇是一种聪明灵活、神秘而又凶猛的动物,远古时代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既敬它,又怕它;既把它当做智慧的载体,又将它视为阴谋的化身,对它的感情复杂多样。一些古代典籍和民间传说中,也记录了许多神秘诡异的奇蛇趣事,让人读之,颇感新奇有趣,获益多多。
清代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书中,记有一种叫量人蛇的毒蛇。这种蛇又名比蛇,生活在广东一带的山中,一般长两米左右。它有一个怪癖,就是爱跟人比身高,一遇行人,它就会竖立起来,长鸣一声我高!若行人没有反应,它便自鸣得意,将那人猛咬一口;若行人举起手中的家伙,应一声我高!它即垂头丧气,自行坠地而亡。因此,在山路上行走的人若遇上量人蛇,会将随身携带的雨伞、拐杖等高高举起来,以保护自己。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感于此,在《比蛇》一诗中写道:好向人间较短长,截冈要路出林塘。纵然身死犹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诗中既批评了量人蛇不自量力、争强好胜的习性,也赞扬了它慷慨仗义、不搞阴谋诡计的优点,颇值得玩味。
跟比蛇的好比相反,有的蛇则懒得出奇。如山东半岛的
昆嵛山中,有一种叫土镢柄的懒蛇。这种蛇有剧毒,外貌跟眼镜蛇相似,颜色和山路相近,常卧于山路中央睡懒觉,不易被人发现。行人结队在山路上走,当第一个人从它身上迈过时,它懒得睁眼;第二个人跨过时,它也懒得欠身;但第三个人再碰上它,就在劫难逃了。它会毫不客气地猛咬那人一口,然后迅速跑掉。被咬的人如无蛇药及时救治,会很快死掉,俗谓三步倒。因此山里人得出经验:几个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千万不要前后鱼贯,而应左右排列,同时前进,以免被懒蛇所伤。由此可见,懒蛇其实并不懒,它只是犯而不校。但这不校也有限度,那就是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一再受到侵扰,它就会坚决回击。
如果说以上两种蛇的所为只能算雕虫小技的话,那么九尾蛇的本领则大得令人生畏。清代袁枚在《续子不语》中所记的这种毒蛇,生活在江西的深山之中,生有九条尾巴,尾端能发射毒液聚成的毒弹,对人兽威胁很大,所以山里人都很怕它,每天日落前就关门闭户。有一次,一个商人来到山中,住进旅店。尽管人们告诫他山中有怪兽,夜晚不要出门,但他自恃会些武艺,又挡不住山中月夜美景的诱惑,便在晚饭后开门出去赏月。他走出旅店不远,忽见数十只猴子惊慌失措地从远处跑来,边跑边叫地爬上一棵大树。商人随即爬上另一棵大树,想看个究竟。不多时,一条大蛇从树林中窜出。它身如圆柱,两眼灼灼发光,腰以下的九条尾巴协调地向前爬行,并一路留下铁甲般的声响。这条蛇爬至猴群藏身的大树下,九尾倒立,一边像跳舞一样不停地旋
转,一边从尾端的孔中不断向树上发射毒弹。群猴中有中弹者,哀叫着一头栽到地上,腹裂而死。大蛇在树下慢慢地吞掉三只猴子后,才摆动着尾巴扬长而去。商人看罢,吓得两腿打战,大气也不敢出。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夜间外出了。
当然,蛇中有武林高手,也不乏文艺精英。清代学者陈鼎在《蛇谱》中,就记载了一种会唱歌的歌蛇:
是蛇至秋风清、秋月明之夜,辄长歌如蚓然,有节韵抑扬婉转,俨若刻羽流商。嗟乎!是蛇如可豢,不妨蓄十余头作一部歌吹。
陈鼎耽于蛇的长歌妙曲,想组建一个蛇演唱班子,这想法既新奇,又浪漫,但是却很难实现。因为蛇们的精彩表演,不都是与人为善,有时也别有用心,这从他所记的几种会说话的蛇中可以看出。
《蛇谱》中写到越南北部的邱蟠山上有一种叫夜里叫的蛇,每至午夜,就大呼救命,声音听起来颇为恐怖。另一种蛇叫肚里饿,身长尺许,色如竹叶,不咬人,也不怕人,见了人就喊肚里饿。若投给它食物,它就接而食之,看上去倒很老实。还有一种唤人蛇,就跟老实不沾边了。这种产于广西山区的毒蛇,常伏在草莽间,当有人从身边经过时,它便关切地问道:何处来?哪里去?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这人如误认为蛇在向他示好,赶忙做出回答,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
蛇会暗地里跟踪他,他即使走出几十里外,进了家门,晚上蛇也会破门而入,将他吃掉,没有人能够制止。
由此看来,古人畏蛇,对它高度警惕,并非褊狭多心。因为蛇如人,有好有坏;蛇性如人性,复杂而多变。即使一些看似善意之行、平常之举,也往往包藏着祸心,埋设着陷阱。善良的人如不洞察明辨,极易上当受骗,付出沉重代价。
据说,很久以前,蛇并非脱皮,而是人。人活到一定岁数会变老,便会躲到门的角落。七天七夜之后,便脱掉身上的老皮,而变地年轻。但是这样会很痛苦。于是上帝说,不如让蛇脱皮吧,让人活着少一点痛苦。于是蛇便每一年都脱皮。可是不脱皮的人却依然痛苦的活在这世界上。
还有一种传说:有人说蛇是龙在天庭犯了天条被玉帝就派人.把它的手脚.头等全砍掉了并且被扁下天庭就变成蛇了,所以蛇没有四肢。
关于蛇的风俗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福建闽南一琏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
农历三月五日为惊蛰节,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很俗的《白素传》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
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蛇生肖的由来
来源: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好朋友。
蛇长着四条行动敏捷的腿,青蛙却没有腿,只能依靠肚子的蠕动爬行。可是蛇好吃懒做又自私,青蛙心地善良又很勤劳,经常帮助人类捕捉害虫。
有一天,蛇一觉醒来,觉得肚子很饿,可是它又不想自己出去找食物,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它的朋友青蛙来看望它。蛇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歪主意。它一看见青蛙走进来,就赶紧捂着肚子,嘴里“哎哟哎哟”地直叫唤。青蛙一看好朋友这个样子,可着急了。
“怎么啦?是不是生病啦?”青蛙问,“哪里不舒服啊?”
“肚子好疼,头也好疼。”蛇装模作样地回答,并偷偷地观察青蛙的样子。“哎哟哎哟,可怎么办啊?看来这几天是好不了了,不能出去找吃的,我会饿死的。”
青蛙赶紧安慰蛇说:“别着急,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我去帮你找吃的。”
蛇一听就乐了,可是它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继续捂着肚子哼哼唧唧地说:“那,那就谢谢你了!青蛙,我的好朋友!”
于是,蛇每天装病,而青蛙每天去外面找吃的送给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更喜欢青蛙,更讨厌蛇了。
后来,当蛇发现人们讨厌它的时候,心里非常不高兴,它决定让人们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于是它见人就咬,还经常跑去偷吃人养的家禽,弄得人间很不安宁。
土地神知道了这件事,就跑到天宫禀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很生气,就把蛇传上天宫,劝它改邪归正。蛇表面上答应了,可回到家里以后还是老样子。没多久,玉皇大帝知道了,决定给蛇最后一次机会。于是他再次把蛇传上天宫,可这一次,蛇不仅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而且没有一点儿悔改的意思。这下玉皇大帝震怒了,他命令神官收回蛇的四条腿,作为对蛇的惩罚。接着,玉皇大帝又看到青蛙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和功劳,就把蛇的四条腿送给了青蛙。
巴蛇吞象源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
无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龟蛇二山的传说
武汉长江大桥横卧龟山和蛇山之间,极其雄伟、壮观。作为大桥南北基址的龟山蛇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手下的龟、蛇二将不和,他们互相瞧不起,都自己夸自己的本事大,经常吵架。有一天,他们俩又吵得不可开交,龟将拿着宝剑,蛇将挺起长矛,打杀起来,搅得龙宫里波浪翻腾,连老龙王的宝座都晃荡起来,还误伤了一些鱼虾水族。老龙王大怒,降下旨来,派了二太子将他俩捆绑起来,到凡间的长江边上,一个镇在汉阳岸边,一个镇在武昌岸边,让他俩在这里思过。从此,它们就化作龟蛇二山,隔江对峙着。
他俩虽受到处罚,彼此还是不服,隔着江还互相赌气,看谁化的山长得快。于是龟、蛇二山便日长夜大起来,两架山的山头尽力往江中延伸,都想快点伸过江去把对方咬一口。这一来可坏了事,长江的水道越来越窄,不到半年功夫,已经窄得和汉水差不多了。上游宣泄不畅,许多良田村庄被江水浸没,人们怨声载道。
吕洞宾在吕祖阁里一觉醒来,知道了这件事。心想,他俩这样蛮干,那还了得,要让他们头碰住了头,岂不把大江拦腰隔断,上游的万顷田亩岂不尽成泽国!他化成一个采药老人,身背药袋,肩扛银锄,走出吕祖阁,来到蛇山中部,手举银锄,照定蛇腰挖了一锄。蛇将全身一展,腰部的蛇骨被挖断了,疼痛难忍,只好赶快缩头,一直缩到武昌岸上,再也不能动
弹了。所以蛇山中间,至今还低很多,象断了的样子。
吕洞宾又过江到了汉阳,他请能工巧匠,一夜之间,在龟山头上造了一座“禹王庙”,把大禹请来住在庙内,镇住龟将。龟将被压得浑身麻木,慢慢往汉阳岸边缩,刚刚缩到岸边时,再也没有力气缩了,所以至今龟山在江水中留下一个矶头,那就是龟头。
龟、蛇二将让开了水道,长江滚滚,东流千里,再也不受阻碍了。
关于蛇的民间传说故事
六朝志怪里记载了一个关于蛇和雷神的故事。
传说某山上有个伐木的,他上山时砍死了一条蛇,之后被雷公劈了一下。伐木的大难不死,跑到洞里躲起来。后来发现洞里有许多蛇,蛇王向雷公请求要惩罚伐木的,于是雷公就一个劲地对伐木的打雷。伐木的很生气,就对着雷公大骂,雷公被骂以后觉得伐木的有理,突然一个霹雳打下来,把蛇王一窝全劈死了。
另外也是六朝志怪里的记载,说六朝时有个地方闹大蛇,地方官和巫婆合计后,决定给大蛇送童女。当地有个姓李的美眉,智勇双全,她自告奋勇地要给大蛇当贡品。献贡那天,李美眉带着一条狗和一把剑,藏在庙里,等大蛇来到时,放狗咬蛇,同时跑出来一剑砍掉了蛇的头,为民除了大害。
战国时,有个小孩叫孙叔敖。他的奶奶常常给他讲两头蛇的故事,说谁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两头蛇,必死无疑。
一天,孙叔敖外出玩耍,不巧遇到了两头蛇。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是搬起石头砸死了它,挖了个坑,埋了。回到家里,孙叔敖哭着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我活不成了,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
妈妈问他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埋了。”
妈妈笑着夸他是个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又告诉他,两头蛇
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蛇,人遇到它是不会死的。
后来孙叔敖成了楚国的宰相。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量人蛇爱跟人比高,九尾蛇尾巴发毒液【奇蛇】
蛇是一种聪明灵活、神秘而又凶猛的动物,远古时代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既敬它,又怕它;既把它当做智慧的载体,又将它视为阴谋的化身,对它的感情复杂多样。一些古代典籍和民间传说中,也记录了许多神秘诡异的奇蛇趣事,让人读之,颇感新奇有趣,获益多多。
清代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书中,记有一种叫量人蛇的毒蛇。这种蛇又名比蛇,生活在广东一带的山中,一般长两米左右。它有一个怪癖,就是爱跟人比身高,一遇行人,它就会竖立起来,长鸣一声我高!若行人没有反应,它便自鸣得意,将那人猛咬一口;若行人举起手中的家伙,应一声我高!它即垂头丧气,自行坠地而亡。因此,在山路上行走的人若遇上量人蛇,会将随身携带的雨伞、拐杖等高高举起来,以保护自己。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感于此,在《比蛇》一诗中写道:好向人间较短长,截冈要路出林塘。纵然身死犹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诗中既批评了量人蛇不自量力、争强好胜的习性,也赞扬了它慷慨仗义、不搞阴谋诡计的优点,颇值得玩味。
跟比蛇的好比相反,有的蛇则懒得出奇。如山东半岛的
昆嵛山中,有一种叫土镢柄的懒蛇。这种蛇有剧毒,外貌跟眼镜蛇相似,颜色和山路相近,常卧于山路中央睡懒觉,不易被人发现。行人结队在山路上走,当第一个人从它身上迈过时,它懒得睁眼;第二个人跨过时,它也懒得欠身;但第三个人再碰上它,就在劫难逃了。它会毫不客气地猛咬那人一口,然后迅速跑掉。被咬的人如无蛇药及时救治,会很快死掉,俗谓三步倒。因此山里人得出经验:几个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千万不要前后鱼贯,而应左右排列,同时前进,以免被懒蛇所伤。由此可见,懒蛇其实并不懒,它只是犯而不校。但这不校也有限度,那就是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一再受到侵扰,它就会坚决回击。
如果说以上两种蛇的所为只能算雕虫小技的话,那么九尾蛇的本领则大得令人生畏。清代袁枚在《续子不语》中所记的这种毒蛇,生活在江西的深山之中,生有九条尾巴,尾端能发射毒液聚成的毒弹,对人兽威胁很大,所以山里人都很怕它,每天日落前就关门闭户。有一次,一个商人来到山中,住进旅店。尽管人们告诫他山中有怪兽,夜晚不要出门,但他自恃会些武艺,又挡不住山中月夜美景的诱惑,便在晚饭后开门出去赏月。他走出旅店不远,忽见数十只猴子惊慌失措地从远处跑来,边跑边叫地爬上一棵大树。商人随即爬上另一棵大树,想看个究竟。不多时,一条大蛇从树林中窜出。它身如圆柱,两眼灼灼发光,腰以下的九条尾巴协调地向前爬行,并一路留下铁甲般的声响。这条蛇爬至猴群藏身的大树下,九尾倒立,一边像跳舞一样不停地旋
转,一边从尾端的孔中不断向树上发射毒弹。群猴中有中弹者,哀叫着一头栽到地上,腹裂而死。大蛇在树下慢慢地吞掉三只猴子后,才摆动着尾巴扬长而去。商人看罢,吓得两腿打战,大气也不敢出。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夜间外出了。
当然,蛇中有武林高手,也不乏文艺精英。清代学者陈鼎在《蛇谱》中,就记载了一种会唱歌的歌蛇:
是蛇至秋风清、秋月明之夜,辄长歌如蚓然,有节韵抑扬婉转,俨若刻羽流商。嗟乎!是蛇如可豢,不妨蓄十余头作一部歌吹。
陈鼎耽于蛇的长歌妙曲,想组建一个蛇演唱班子,这想法既新奇,又浪漫,但是却很难实现。因为蛇们的精彩表演,不都是与人为善,有时也别有用心,这从他所记的几种会说话的蛇中可以看出。
《蛇谱》中写到越南北部的邱蟠山上有一种叫夜里叫的蛇,每至午夜,就大呼救命,声音听起来颇为恐怖。另一种蛇叫肚里饿,身长尺许,色如竹叶,不咬人,也不怕人,见了人就喊肚里饿。若投给它食物,它就接而食之,看上去倒很老实。还有一种唤人蛇,就跟老实不沾边了。这种产于广西山区的毒蛇,常伏在草莽间,当有人从身边经过时,它便关切地问道:何处来?哪里去?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这人如误认为蛇在向他示好,赶忙做出回答,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
蛇会暗地里跟踪他,他即使走出几十里外,进了家门,晚上蛇也会破门而入,将他吃掉,没有人能够制止。
由此看来,古人畏蛇,对它高度警惕,并非褊狭多心。因为蛇如人,有好有坏;蛇性如人性,复杂而多变。即使一些看似善意之行、平常之举,也往往包藏着祸心,埋设着陷阱。善良的人如不洞察明辨,极易上当受骗,付出沉重代价。
据说,很久以前,蛇并非脱皮,而是人。人活到一定岁数会变老,便会躲到门的角落。七天七夜之后,便脱掉身上的老皮,而变地年轻。但是这样会很痛苦。于是上帝说,不如让蛇脱皮吧,让人活着少一点痛苦。于是蛇便每一年都脱皮。可是不脱皮的人却依然痛苦的活在这世界上。
还有一种传说:有人说蛇是龙在天庭犯了天条被玉帝就派人.把它的手脚.头等全砍掉了并且被扁下天庭就变成蛇了,所以蛇没有四肢。
关于蛇的风俗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福建闽南一琏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
农历三月五日为惊蛰节,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很俗的《白素传》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
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蛇生肖的由来
来源: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好朋友。
蛇长着四条行动敏捷的腿,青蛙却没有腿,只能依靠肚子的蠕动爬行。可是蛇好吃懒做又自私,青蛙心地善良又很勤劳,经常帮助人类捕捉害虫。
有一天,蛇一觉醒来,觉得肚子很饿,可是它又不想自己出去找食物,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它的朋友青蛙来看望它。蛇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歪主意。它一看见青蛙走进来,就赶紧捂着肚子,嘴里“哎哟哎哟”地直叫唤。青蛙一看好朋友这个样子,可着急了。
“怎么啦?是不是生病啦?”青蛙问,“哪里不舒服啊?”
“肚子好疼,头也好疼。”蛇装模作样地回答,并偷偷地观察青蛙的样子。“哎哟哎哟,可怎么办啊?看来这几天是好不了了,不能出去找吃的,我会饿死的。”
青蛙赶紧安慰蛇说:“别着急,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我去帮你找吃的。”
蛇一听就乐了,可是它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继续捂着肚子哼哼唧唧地说:“那,那就谢谢你了!青蛙,我的好朋友!”
于是,蛇每天装病,而青蛙每天去外面找吃的送给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更喜欢青蛙,更讨厌蛇了。
后来,当蛇发现人们讨厌它的时候,心里非常不高兴,它决定让人们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于是它见人就咬,还经常跑去偷吃人养的家禽,弄得人间很不安宁。
土地神知道了这件事,就跑到天宫禀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很生气,就把蛇传上天宫,劝它改邪归正。蛇表面上答应了,可回到家里以后还是老样子。没多久,玉皇大帝知道了,决定给蛇最后一次机会。于是他再次把蛇传上天宫,可这一次,蛇不仅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而且没有一点儿悔改的意思。这下玉皇大帝震怒了,他命令神官收回蛇的四条腿,作为对蛇的惩罚。接着,玉皇大帝又看到青蛙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和功劳,就把蛇的四条腿送给了青蛙。
巴蛇吞象源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
无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龟蛇二山的传说
武汉长江大桥横卧龟山和蛇山之间,极其雄伟、壮观。作为大桥南北基址的龟山蛇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手下的龟、蛇二将不和,他们互相瞧不起,都自己夸自己的本事大,经常吵架。有一天,他们俩又吵得不可开交,龟将拿着宝剑,蛇将挺起长矛,打杀起来,搅得龙宫里波浪翻腾,连老龙王的宝座都晃荡起来,还误伤了一些鱼虾水族。老龙王大怒,降下旨来,派了二太子将他俩捆绑起来,到凡间的长江边上,一个镇在汉阳岸边,一个镇在武昌岸边,让他俩在这里思过。从此,它们就化作龟蛇二山,隔江对峙着。
他俩虽受到处罚,彼此还是不服,隔着江还互相赌气,看谁化的山长得快。于是龟、蛇二山便日长夜大起来,两架山的山头尽力往江中延伸,都想快点伸过江去把对方咬一口。这一来可坏了事,长江的水道越来越窄,不到半年功夫,已经窄得和汉水差不多了。上游宣泄不畅,许多良田村庄被江水浸没,人们怨声载道。
吕洞宾在吕祖阁里一觉醒来,知道了这件事。心想,他俩这样蛮干,那还了得,要让他们头碰住了头,岂不把大江拦腰隔断,上游的万顷田亩岂不尽成泽国!他化成一个采药老人,身背药袋,肩扛银锄,走出吕祖阁,来到蛇山中部,手举银锄,照定蛇腰挖了一锄。蛇将全身一展,腰部的蛇骨被挖断了,疼痛难忍,只好赶快缩头,一直缩到武昌岸上,再也不能动
弹了。所以蛇山中间,至今还低很多,象断了的样子。
吕洞宾又过江到了汉阳,他请能工巧匠,一夜之间,在龟山头上造了一座“禹王庙”,把大禹请来住在庙内,镇住龟将。龟将被压得浑身麻木,慢慢往汉阳岸边缩,刚刚缩到岸边时,再也没有力气缩了,所以至今龟山在江水中留下一个矶头,那就是龟头。
龟、蛇二将让开了水道,长江滚滚,东流千里,再也不受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