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带给我们的启示 1

  名师,即非常有名气的教师,他们无疑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何能那么有名气?是因为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受学生的欢迎,受同行的认可。在很多的地方,只要听说有名师要来上课,大家都想一睹名师的风采,这次我也有幸在贵州师范大学聆听了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华应龙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南京市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决》,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使我感触很深:吴正宪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张齐华老师的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徐斌老师充满魔力的课堂语言;华应龙老师崭新的教学理念,风趣幽默的谈吐;这些都给予我很多的启示,很多的享受。

  1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相遇问题》这节课上吴正宪老师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数学情境。同学们自愿结合,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并让学生说出这四个词的数学意义。通过学生直观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2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玩的巧妙、玩的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华应龙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好玩”。这节课在华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自己动脑想象,动手操作,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进而经历其出乎意料的变化过程,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到数学好玩,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再经历创造性的设计发明环节,积淀下“数学不仅好玩还好用”的积极情感,激发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3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张齐华老师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练习中设计了竞猜汽车价格的环节,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甚至连听课的老师都不自觉地偷偷想好一个数,看自己猜对没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4 有“魔力”的课堂语言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徐斌老师在教学中,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娓娓动听,绘声绘色的讲解引人入胜,很快紧紧抓住了孩子的童心。他充满魔力的课堂语言“你的办法真好”“你真聪明”“你的结果离结论已经不远了”“你想的办法老师还没有想到”…… 这些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欣赏了这四位特级教师的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不再仅仅是依纲循本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开发者的新角色,是更多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成长的教育教学领域的艺术家。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大量地吸取知识、储备知识,不断的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得心应手地从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这也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走向成功、走向名师的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吕传汉,汪秉彝 .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 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6.9.

  [2] 雷玲 听名师讲课[M ] 广西:广西出版社,2004.

  [3] 周成平 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

  [4]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名师,即非常有名气的教师,他们无疑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何能那么有名气?是因为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受学生的欢迎,受同行的认可。在很多的地方,只要听说有名师要来上课,大家都想一睹名师的风采,这次我也有幸在贵州师范大学聆听了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华应龙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南京市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决》,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使我感触很深:吴正宪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张齐华老师的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徐斌老师充满魔力的课堂语言;华应龙老师崭新的教学理念,风趣幽默的谈吐;这些都给予我很多的启示,很多的享受。

  1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相遇问题》这节课上吴正宪老师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数学情境。同学们自愿结合,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并让学生说出这四个词的数学意义。通过学生直观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2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玩的巧妙、玩的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华应龙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好玩”。这节课在华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自己动脑想象,动手操作,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进而经历其出乎意料的变化过程,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到数学好玩,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再经历创造性的设计发明环节,积淀下“数学不仅好玩还好用”的积极情感,激发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3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张齐华老师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练习中设计了竞猜汽车价格的环节,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甚至连听课的老师都不自觉地偷偷想好一个数,看自己猜对没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4 有“魔力”的课堂语言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徐斌老师在教学中,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娓娓动听,绘声绘色的讲解引人入胜,很快紧紧抓住了孩子的童心。他充满魔力的课堂语言“你的办法真好”“你真聪明”“你的结果离结论已经不远了”“你想的办法老师还没有想到”…… 这些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欣赏了这四位特级教师的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不再仅仅是依纲循本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开发者的新角色,是更多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成长的教育教学领域的艺术家。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大量地吸取知识、储备知识,不断的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得心应手地从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这也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走向成功、走向名师的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吕传汉,汪秉彝 .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 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6.9.

  [2] 雷玲 听名师讲课[M ] 广西:广西出版社,2004.

  [3] 周成平 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

  [4]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 名师带给我们的启示
  • 名师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甘蕊 来源:<现代教师教学研究>2014年第01期 名师,即非常有名气的教师,他们无疑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何能那么有名气?是因为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受学生的欢迎,受同行的认可.在很多的地 ...查看


  • [猫]名师教学设计
  • <猫>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 析 语文 2012.6.4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认知水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 65%的学生在朗读后有自己的朗读 体验.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 ...查看


  • 刘胜利我的国培故事
  • [远程培训故事] 学 习 的 幸 福 --参加2011年陕西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感受 商南高中 刘胜利 任教已有20年了,说实话:对于很多培训我是持无所谓.甚至反感的态度,特别是县地级搞的什么继续教育.说是对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 ...查看


  • 名师课堂的合作学习给我们的启示
  • 我发现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存在一些"合作就是围桌而坐""合作就是讨论""合作就是强势学生演讲,弱势学生休息"的误区.笔者想结合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谈 ...查看


  • "家长义工"带来的启示
  • "家长义工"带来的启示 角论坛 2007年第3期(总第52期) 家一,_长义工" 带来的启示 项阳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213000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作为百年老校, 江苏省名校, 虽然也设家长学校, 有家长委 ...查看


  •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细节
  •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细节 新高考新教育 2011-09-12 1240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细节 第一篇 激励细节之引导激励 1.笃学慎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美) ...查看


  • 学科带头人培训心得体会
  • 篇一:学科带头人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心得体会 茅箭区火车站小学龚举伟 2013年7月16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师培训班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查看


  • 名师点拨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 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姓名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j ù pà zhī chēng bâi sîn ɡ yú lâ ( ) ( ) ( ) ( ) l ín ɡ hún huá qiáo zào yīn ɡà ...查看


  • [名师讲堂]特邀--郭继承教授 讲授老子「道德经的奥秘」
  • [名师讲堂]特邀--郭继承 教授 主讲:老子 "道法自然"赢商战--之「道德经的奥秘」 古代圣贤对社会的观察睿智而深刻.正确而可行,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老子的思想只是众多被冷落的优秀思想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徳慧国学院对老子&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