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泌阳县 王旭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壁虎在墙角下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告诉我们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使文章生动形象。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观察教学挂图、动物,大自然。
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正确读、写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9个词。
(2)理解“游来游去,飞来飞去”,等词的意思,并能填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4)学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运用对话使文章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和本课的语言特点,教学中,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主线,
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展开对话,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 扶——放”、 演绎推理,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生动画面,为了贴近学生实际,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可采用动画演示的手段,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培养独立学生能力,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七个自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自己想,教会他们从初步认识懂得分段落,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让学生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读中讨论、举一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来完成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称虎不是虎,墙上自由爬,待在房屋上,去擒飞来将。(谜底是壁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出示壁虎挂图并介绍: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四肢短,趾底有吸盘,可在墙壁上迅速爬行。它有一条细长的尾巴,长尾巴有两项功能,一是摆动帮助爬行;还有一项功能,通过学习课文,大家就知道了。它白天几乎不出来,经常在黄昏和夜间在天花板上和墙壁上张口捕食小虫子。所以叫“壁虎”。壁虎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
3.出示课题,激发兴趣(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画出重点字词,让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使学生有目的的读,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出示生字词认读,扫除字词难题
(三)深入探究,细读课文
接下来进行课文梳理,讲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 “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 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2.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
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 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 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 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读的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五)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 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他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办法,我想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五、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老师的思路课文脉络学生学路融为一体,本版书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
21.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拨水
老牛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小壁虎 又长出(再生)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泌阳县 王旭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壁虎在墙角下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告诉我们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使文章生动形象。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观察教学挂图、动物,大自然。
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正确读、写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9个词。
(2)理解“游来游去,飞来飞去”,等词的意思,并能填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4)学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运用对话使文章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和本课的语言特点,教学中,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主线,
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展开对话,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 扶——放”、 演绎推理,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生动画面,为了贴近学生实际,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可采用动画演示的手段,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培养独立学生能力,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七个自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自己想,教会他们从初步认识懂得分段落,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让学生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 读中讨论、举一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来完成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称虎不是虎,墙上自由爬,待在房屋上,去擒飞来将。(谜底是壁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出示壁虎挂图并介绍: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四肢短,趾底有吸盘,可在墙壁上迅速爬行。它有一条细长的尾巴,长尾巴有两项功能,一是摆动帮助爬行;还有一项功能,通过学习课文,大家就知道了。它白天几乎不出来,经常在黄昏和夜间在天花板上和墙壁上张口捕食小虫子。所以叫“壁虎”。壁虎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
3.出示课题,激发兴趣(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画出重点字词,让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使学生有目的的读,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出示生字词认读,扫除字词难题
(三)深入探究,细读课文
接下来进行课文梳理,讲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 “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 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2.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
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 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 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 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读的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五)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 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他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办法,我想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五、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老师的思路课文脉络学生学路融为一体,本版书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
21.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拨水
老牛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小壁虎 又长出(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