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
金铁霖声乐教程:声乐中“反向提法”的训练
上面讲的都是高位置的训练方法,为了解决歌唱的平衡,还有与高位置提法相反方向的训练方法,我通常叫它为“反向提法”。
“反向提法”是指与高位置相对而言,它们既是一上一下,又是一正一反,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反向提法”能起到整体平衡的作用,能较快地解决气息与声音位置的比例关系,在实际训练中是很有效的。
教学中,一般都注意提示声音的高位置,这并没有提错,但局部过分强调它,而忽视了与高位置成反向的气息,就会使声音状态失调,出现声音尖、挤、卡、虚、僵 的现象,这样,不仅达不到好的声音效果,还会在演唱中感到吃力、不持久,音域难以扩展,缺乏应有的弹性和幅度,长久下去歌唱的寿命也会缩短。所以,解决歌 唱的整体平衡问题,要从统一、协调方面去调整声音o“反向提法”是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它是感觉教学的一个方面,更多地使用假设和比喻来转移学生注 意力,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所存在的问题就能很快迎刃而解。下面就我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一下。
(甲)“吸气提法”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声音有挤、尖、卡、压现象时,总是要求他,打开喉咙或稳定喉头,因为喉咙紧和喉位高是造成以上毛病的根源。 但是,喉头放到什么地方为合适,喉咙打开多大算对呢?这就很难统一起来,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个共同的尺码来规定标准和要求。针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反向提法”中的“吸气提法”来解决。不论是谁,“吸气”的感觉是相同的,正常的“吸气”状态下的喉头位置也就是歌唱时正确的喉 头位置,“吸气”时的喉咙状态也就是歌唱时正确的喉咙状态。不仅如此,“吸气提法”还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和均匀,同时也能解决字的统一、连贯问题。在向外 唱的同时又向里吸,这正好形成了气息的对抗,里外结合,对立统一,形成一个协调的歌唱整体,使声音通畅而均匀。如果每一个字都在歌唱中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它们肯定都具有这个统一的特色,字与声音也就形成一体,不至于字、声分离。我在训练中使用“吸气提法”时,常用几句话来要求学生,即:怎样吸就怎样唱,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在吸的过程中唱,在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吸,每个字都要吸着唱,唱高音和低音都要吸,吸的状态就是歌唱中的喉咙状态。
从上面看,歌唱的始终,不论音高低,也不管是什么字都要保持“吸气”状态来唱,这样对尽快使声音平衡、统一、协调是有效的。通常在训I练中使用的练习曲是:
这两条练习都是由低音起的上行练习,母音中间有转换,都为的是要保持吸气状态来统一。上行时,越唱高音越要吸,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通畅。
(乙)“支点”提法
所谓“支点”是歌唱中的一种平衡感觉的交点,每个人理解“支点”的地方不同,所以感觉不一样,声音效果也有所区别。我在训I练学生时把“支点”提法作为一 种手段,主要解决声音平衡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是有效的,它属于感觉教学法中的假设和比喻提法o“支点”应当感觉在什么地方呢?我一般提示在中山装的第二个 扣子处,也可以把它假设为声带的位置,让学生在演唱中,每个字和声音都不要离开这个假设的声带地方,使所有的音都在那里发出,这样既可以做到声音的稳定和 协调,也能达到字的统一,使字与声自然地结合起来。
这种提示方法很简单,易掌握,见效快,因为假设的声带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低下五寸左右,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支点”上,实际的喉头就会自然放松、下降、 稳定,喉咙随之而打开了,气息当然也就在“支点”的下面。如果歌唱中的每个字都在“支点”上转换,字的统一也就得到解决了。在“支点”上练字的统一、连贯 的练声曲如下:
(丙)“下支点提法”
歌唱中过分注意高位置而造成气息又浅又僵,或过分咬字造成嘴巴太紧,这必然会使声音里出外进、字声脱节,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挤、卡、压、尖,增加了声带的 负担,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难以扩展音域,给表现作品造成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常使用“下支点提法”,感觉每个字在喉咙的深处(即在横膈膜处) 唱,也可以比喻在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唱,这个歌唱的交点就是“下支点”o
歌唱中的每个字都要在“下支点”处唱,可以配合吸气动作,保持声音的深度,不至于唱“出去”,这样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喉头稳定、放松,喉咙打得开,El腔 也自然得到了解放,发声器官和咬字的备部位不至于僵硬和紧张,从而能够正常地工作。练习曲一般使用上行的旋律,如:
(丁)“叹气贴字提法”
歌唱中,字与声是一个整体,不可脱节,而声音必须有好的气息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怎样做到声音不离开气息呢?实践表明,“叹气贴字”提法,是较有效的办 法,它可以克服在演唱中声音虚、浅、僵的问题。具体要求是:首先让学生保持放松状态,将气叹下来再吸气,将演唱的每一个字都似乎贴在叹下来的气息上,不论 高音或低音都是如此。唱的过程中一直要保持叹气状态,就像 从高层建筑物上下降的电梯,人在上面,电梯比作是气息向下叹,人比作是声音贴在气息上,也就是说:不管电梯如何向下降,人总是踩在电梯上的o“叹气贴字提 法”把字、声、气的关系协调为一体,喉头紧、声音僵的毛病都可迎刃而解。练习曲一般以下行旋律为好,如:
(戊)“喉下换字提法”
有些歌手在演唱中口腔紧张、表情僵化,很不自然,唱出的声音必然是紧而僵的,每个字各不联系,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歌唱性也会受到破坏。针对这个问题,我 在教学中常使用“喉下换字”的提法,这也属于感觉教学法的比喻提法。首先让学生保持吸气状态,目的是为了打开喉咙,在唱时,要感觉到每个字在喉下脖子根处 唱,也可以理解为贴在脖子根处唱每个字,配合好吸气状态,就可以使面部肌肉放松,口腔解放,吐字自如,声音统一而明亮。这种提法对喉头的稳定、平衡气息和 位置的协调关系也很有效。
练习曲一般结合换字练习,以放松口腔肌肉为目的。
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
金铁霖声乐教程:声乐中“反向提法”的训练
上面讲的都是高位置的训练方法,为了解决歌唱的平衡,还有与高位置提法相反方向的训练方法,我通常叫它为“反向提法”。
“反向提法”是指与高位置相对而言,它们既是一上一下,又是一正一反,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反向提法”能起到整体平衡的作用,能较快地解决气息与声音位置的比例关系,在实际训练中是很有效的。
教学中,一般都注意提示声音的高位置,这并没有提错,但局部过分强调它,而忽视了与高位置成反向的气息,就会使声音状态失调,出现声音尖、挤、卡、虚、僵 的现象,这样,不仅达不到好的声音效果,还会在演唱中感到吃力、不持久,音域难以扩展,缺乏应有的弹性和幅度,长久下去歌唱的寿命也会缩短。所以,解决歌 唱的整体平衡问题,要从统一、协调方面去调整声音o“反向提法”是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它是感觉教学的一个方面,更多地使用假设和比喻来转移学生注 意力,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所存在的问题就能很快迎刃而解。下面就我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一下。
(甲)“吸气提法”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声音有挤、尖、卡、压现象时,总是要求他,打开喉咙或稳定喉头,因为喉咙紧和喉位高是造成以上毛病的根源。 但是,喉头放到什么地方为合适,喉咙打开多大算对呢?这就很难统一起来,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个共同的尺码来规定标准和要求。针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反向提法”中的“吸气提法”来解决。不论是谁,“吸气”的感觉是相同的,正常的“吸气”状态下的喉头位置也就是歌唱时正确的喉 头位置,“吸气”时的喉咙状态也就是歌唱时正确的喉咙状态。不仅如此,“吸气提法”还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和均匀,同时也能解决字的统一、连贯问题。在向外 唱的同时又向里吸,这正好形成了气息的对抗,里外结合,对立统一,形成一个协调的歌唱整体,使声音通畅而均匀。如果每一个字都在歌唱中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它们肯定都具有这个统一的特色,字与声音也就形成一体,不至于字、声分离。我在训练中使用“吸气提法”时,常用几句话来要求学生,即:怎样吸就怎样唱,吸到哪儿就从哪儿唱,在吸的过程中唱,在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吸,每个字都要吸着唱,唱高音和低音都要吸,吸的状态就是歌唱中的喉咙状态。
从上面看,歌唱的始终,不论音高低,也不管是什么字都要保持“吸气”状态来唱,这样对尽快使声音平衡、统一、协调是有效的。通常在训I练中使用的练习曲是:
这两条练习都是由低音起的上行练习,母音中间有转换,都为的是要保持吸气状态来统一。上行时,越唱高音越要吸,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通畅。
(乙)“支点”提法
所谓“支点”是歌唱中的一种平衡感觉的交点,每个人理解“支点”的地方不同,所以感觉不一样,声音效果也有所区别。我在训I练学生时把“支点”提法作为一 种手段,主要解决声音平衡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是有效的,它属于感觉教学法中的假设和比喻提法o“支点”应当感觉在什么地方呢?我一般提示在中山装的第二个 扣子处,也可以把它假设为声带的位置,让学生在演唱中,每个字和声音都不要离开这个假设的声带地方,使所有的音都在那里发出,这样既可以做到声音的稳定和 协调,也能达到字的统一,使字与声自然地结合起来。
这种提示方法很简单,易掌握,见效快,因为假设的声带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低下五寸左右,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支点”上,实际的喉头就会自然放松、下降、 稳定,喉咙随之而打开了,气息当然也就在“支点”的下面。如果歌唱中的每个字都在“支点”上转换,字的统一也就得到解决了。在“支点”上练字的统一、连贯 的练声曲如下:
(丙)“下支点提法”
歌唱中过分注意高位置而造成气息又浅又僵,或过分咬字造成嘴巴太紧,这必然会使声音里出外进、字声脱节,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挤、卡、压、尖,增加了声带的 负担,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难以扩展音域,给表现作品造成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常使用“下支点提法”,感觉每个字在喉咙的深处(即在横膈膜处) 唱,也可以比喻在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唱,这个歌唱的交点就是“下支点”o
歌唱中的每个字都要在“下支点”处唱,可以配合吸气动作,保持声音的深度,不至于唱“出去”,这样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喉头稳定、放松,喉咙打得开,El腔 也自然得到了解放,发声器官和咬字的备部位不至于僵硬和紧张,从而能够正常地工作。练习曲一般使用上行的旋律,如:
(丁)“叹气贴字提法”
歌唱中,字与声是一个整体,不可脱节,而声音必须有好的气息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怎样做到声音不离开气息呢?实践表明,“叹气贴字”提法,是较有效的办 法,它可以克服在演唱中声音虚、浅、僵的问题。具体要求是:首先让学生保持放松状态,将气叹下来再吸气,将演唱的每一个字都似乎贴在叹下来的气息上,不论 高音或低音都是如此。唱的过程中一直要保持叹气状态,就像 从高层建筑物上下降的电梯,人在上面,电梯比作是气息向下叹,人比作是声音贴在气息上,也就是说:不管电梯如何向下降,人总是踩在电梯上的o“叹气贴字提 法”把字、声、气的关系协调为一体,喉头紧、声音僵的毛病都可迎刃而解。练习曲一般以下行旋律为好,如:
(戊)“喉下换字提法”
有些歌手在演唱中口腔紧张、表情僵化,很不自然,唱出的声音必然是紧而僵的,每个字各不联系,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歌唱性也会受到破坏。针对这个问题,我 在教学中常使用“喉下换字”的提法,这也属于感觉教学法的比喻提法。首先让学生保持吸气状态,目的是为了打开喉咙,在唱时,要感觉到每个字在喉下脖子根处 唱,也可以理解为贴在脖子根处唱每个字,配合好吸气状态,就可以使面部肌肉放松,口腔解放,吐字自如,声音统一而明亮。这种提法对喉头的稳定、平衡气息和 位置的协调关系也很有效。
练习曲一般结合换字练习,以放松口腔肌肉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