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历史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木版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木版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

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年画也随即搁置发展,直至解放杨柳青木版年画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现今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木版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所谓" 瘪瓜子--没仁(人)" 。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有些年画是帖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画的内容包括:门神、财神、门童。门神又有几种,有捉鬼驱邪的钟馗,挂在门背后有手持兵器的古代武将。在两扇门上,一边是关公,一边是张飞;或是秦叔宝、尉迟慕;或是程咬金、罗成。一边是手展" 双喜临门" 条幅的赵公明。门童有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

杨柳青木版年画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为题材,采用寓意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反映人民群众向往国泰民安和幸福生活的《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等作品,流传极广,驰名海外。邵文锦创作的《山鹊山鹊别处啼》成为现代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永远收藏。归结起来有娃娃仕女、戏曲故事、时样节景、花果清供等类别。如《麒麟送子》、《五子夺莲》、《忠义堂》、《文姬归汉》、《五谷丰登》等很受人们的喜爱。 杨柳青年画是采取木刻套印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再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了一种既有线条工力的木刻韵味,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的杨柳青年画所特有的格调。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农家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等,以及带有时事新闻特色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富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这些优秀作品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2]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 活化石" 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 百科全书" 。资料显示,杨柳青画社现存古版6508块,其中:完整可印制的画版1305种,计5643块;散版865块。保存自明代以来的彩色年画700种,计4056件;线描坯子2018种,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与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培养了近200名专业艺术工人和创作人员,使杨柳青年画独特的风格得到发展。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 中国年画之首" 。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木版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历史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木版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木版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

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年画也随即搁置发展,直至解放杨柳青木版年画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现今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木版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所谓" 瘪瓜子--没仁(人)" 。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有些年画是帖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画的内容包括:门神、财神、门童。门神又有几种,有捉鬼驱邪的钟馗,挂在门背后有手持兵器的古代武将。在两扇门上,一边是关公,一边是张飞;或是秦叔宝、尉迟慕;或是程咬金、罗成。一边是手展" 双喜临门" 条幅的赵公明。门童有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

杨柳青木版年画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为题材,采用寓意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反映人民群众向往国泰民安和幸福生活的《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等作品,流传极广,驰名海外。邵文锦创作的《山鹊山鹊别处啼》成为现代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永远收藏。归结起来有娃娃仕女、戏曲故事、时样节景、花果清供等类别。如《麒麟送子》、《五子夺莲》、《忠义堂》、《文姬归汉》、《五谷丰登》等很受人们的喜爱。 杨柳青年画是采取木刻套印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再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了一种既有线条工力的木刻韵味,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的杨柳青年画所特有的格调。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农家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等,以及带有时事新闻特色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富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这些优秀作品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2]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 活化石" 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 百科全书" 。资料显示,杨柳青画社现存古版6508块,其中:完整可印制的画版1305种,计5643块;散版865块。保存自明代以来的彩色年画700种,计4056件;线描坯子2018种,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大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与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培养了近200名专业艺术工人和创作人员,使杨柳青年画独特的风格得到发展。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 中国年画之首" 。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木版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关文章

  • 天津民俗介绍
  • 天津民俗介绍 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已有一百多bótǔyúshǒu年历史.创始人张明山,1826年生人,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búdòngshēngsèshùnxīérchéngmiànmùjìngcùnxíngshé ...查看


  • 杨柳青的色诱
  • 许多年前到北方出差,过天津时,列车员报站名:"杨柳青到了--"我有些惊讶,北国竟还有这么好听的地名?出生在南国的我仿佛在茫茫沙漠见到绿洲,有一种久违的亲切. "南桃北柳" 的娇媚 坐我旁边的是一天津人 ...查看


  • 浅谈年画的历史演变.内容风格和价值所在
  • 浅谈年画的历史演变.内容风格和价值所在 摘要:年画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民间木版年画,它属于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多为年岁时节而作.中国年画的历史悠久,内容风格形式包罗万象,它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大众的生活习俗,人情事故,年画的内 ...查看


  • 中国"年文化"的代表之一:木版年画
  •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发布8本新作.冯骥才在会上透露,继中国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经将木版年画申报联合国非遗.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 ...查看


  • 暑期社会实践 1
  • 鲁泰纺织服装学院2016年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方案 团队名称:山东理工大学"弘扬传统,最美山东"社会实践调研团 实践主题:"弘扬传统,最美山东"年画调研活动 所属学院:鲁泰纺织服装学院 项目负责人:袁常 ...查看


  • 关于年画的产地及作品 都在这里了
  • 关于年画的产地及作品 都在这里了 快过年了,这次再发一下关于年画的产地,并放出一些优秀的年画作品供您欣赏.如果喜欢,请您点个赞,并收藏一下本贴,如果转发一下给其他网友,那就更感激了.我国比较有名的年画产地主要有杨柳青.杨家埠.桃花坞等几大年 ...查看


  • 天津市热闹的地方一般都有趣
  • 热闹的地方一般都有趣,热闹地方:比如滨江道,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洋货市场,天津之眼(摩天轮) 我说几个不要钱的,而且有一定游览价值的地方: 古文化街(津门故里,市区5A 级景点) 滨江道(金街,商贸街,天津最繁华的地方,大商场都集聚于此.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七大传统习俗的来历
  •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这个节日都有些什么习俗呢?下面小编一一介绍.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查看


  • 天津杨柳青年画
  •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