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五)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
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
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 ) .
(2)弗食鸡则已耳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
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
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
(2)遂悉偿所负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
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 ) .
(2)竟不食其膳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九)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 ) .
(2)人云 (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三十)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 ( ) .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
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八)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
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 ) .
(2)去而顾之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十)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
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
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 ) .
(2)游与不用之国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 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 ( ) .
(2)遍召亲故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 和 的人。
【参考答案】
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参考答案】
1、(1)善于(2)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参考答案】
1、(1)担任 (2)欠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
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
1.(1)巡游(2)说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对„„感到奇怪(2)得到
2. (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D
4.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 勤学苦读
【参考答案】
1、(1)代“骏马”(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参考答案】
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参考答案】
1、(1)回,回家(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情谊 待人宽厚
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 裴佶:人名 阍者(hūn):看门人。
25、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5分)
1)会:适逢,正遇上 2 )竟: 完,结束
3)须臾:片刻 4 )倨: 傲慢 5)饭:
26、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D )
A、无丝竹之乱耳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渔人甚异之 D、填然鼓之
2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B )
A. 会其退朝 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
C. 佶至宅看其姑 D. 其两膝相比者
28、 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 ( 判断句 ) (3分)
其译文是 这一定是个给人贿赂的人。
29、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 ( 前倨后恭 )(3分)
30、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 虚伪而又贪婪 )的封建官僚。(3分)
何易于引舟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
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1、解释加点字。
易于身引舟( ) 与宾客疾驱去 ( )( ) ...
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让他们不干这些事,就可使唤他们劳作。
B只有使他们不从事这些工作,就可以胜任这个徭役。
C只有县令不干活,可以担任这个徭役。
D因为县令不能干活,可以委派这个徭役。
3、刺史崔朴“与宾客疾驱去”的原因是
4、何易于的言行表明了他是个 、 、 的人。
公冶长背信招祸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之语。 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人逮长见邑令。令审问,长再三辩,令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注释:公冶长:孔子的学生 鸱:鹞鹰
无何:不久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翻译句子。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
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祖:这里指爷爷奶奶 捐:抛弃,丢弃 舆:手推车 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 ..
2、翻译下列句子。
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文中父亲悔过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4、“原谷谏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哂:微笑 徭:古时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与群臣论止盗 故不暇顾廉耻耳 ...
使民衣食有余 轻徭薄赋 安用重法邪 ...
2、翻译下面句子。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3、唐太宗“止盗”采用的方法是“ 、 、 ”。
4、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他是个 的君主。
长者子得沉香木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木。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方得一车 不如烧之作炭 不得半车炭之直 ..2、翻译下面句子。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3、长者子“心生疲厌,以为苦恼”的原因是( )
A积有年载,方得一车。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C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D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直。
4、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长者子捉船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释: 捉船:掌舵,驾船。 矶:水中岩石或石滩 正:校正方向 住:停靠 唱:大声念
1、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字词。
我悉知之 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当如是捉 ...
2、翻译下面句子。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
3、为什么长者子捉船后,“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越人患鼠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生茨以为庐,力耕以为食。久之,菽粟盐酪,具无仰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一旦被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怅然无所归。
注释: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累累然:成群结队的样子 菽粟:指粮食。菽,豆类的总称。栗,疑为“粟”。 酪:乳制半凝固食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力耕以为食 具无仰于人 目不能瞑 .2、翻译下面句子。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3、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天酒喝完了,惆怅万分,不知怎样回家。
B第二天喝酒解忧,满怀愁绪,不知何去何从。
C第二天酒意虽解,仍恍恍惚惚,找不到回家的路。
D第二天酒醒了之后,无家可归,茫茫然不知所措。
4、下列句子不是描写文中男子的一句是( )
A昼则累累然行 B具无仰于人 C目不能瞑 D怅怅然无所归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一行尊法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求情,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注释:一行(xíng)尊法:一行和尚尊重法律。 承上敬遇:受到皇上礼遇 戟手:手指像戟一样笔直的指着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狱未具 姥访一行求救 当十倍酬也 ...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尚一行从而在心底里感谢王姥,最终也不回头管她儿子的事。
B和尚一行从而在心底里感谢王姥,王姥始终也没有回头理睬他。
C和尚一行跟在王姥身后连连道歉,王姥始终也没有回头理睬他。
D和尚一行跟在王姥身后连连道歉,最终也不回头管她儿子的事。
3、从文中看,“一行尊法”具体表现在 (原文回答)
4、文中的一行具有 的品质。 知恩图报,恩怨分明,并且能够做到公私分明,不徇私情的
艾子教孙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檟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慵劣:慵,懒惰。劣,顽皮 悛楚:ji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
这里指用作鞭笞的刑具。悛,quān,悔改。 抟:把东西弄成球状 褫:chǐǚ夺取或解下衣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艾子笑而释之 ...
杖之愈峻 寒战之色可掬 .
2、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3、艾子怒打孙子的原因是 (原文回答)
4、艾子教育孙子的方法不可取的是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笈(jí):书箱 庵:茅草小屋 .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负笈从师 或依林木之下 编茅为庵 ...
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 更以净衣易之 ...
2、翻译句子。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3、“门徒悦其勤学”是因为( )
A门徒为有这样的老师而很高兴。
B门徒为能够和老师换衣服而高兴。
C门徒感受到老师好学,以致到了乐在其中的境地。
D门徒对老师如此勤学而感到心悦诚服。
4、文中与“人若不学,则何以成”相呼应的句子是
5、文中划线句既写了 ,又写了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
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
注释:羿(yì):后羿,传说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1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乃命羿曰 更射之 人能遗其喜惧 ...
2、翻译句子。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3、文中有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吴起为将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注释:裹粮:背着粮食。 病疽:恶性毒疮 不旋踵:脚跟不向后转,指奋勇杀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分劳苦非然也2、翻译下面句子。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3、从文中看,“卒母”为什么要“哭”?(用自己的话概括)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性情率真、 心胸开阔 ,善于与同僚沟通,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的人.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所杀戮者众矣( ) 其故何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
B.王的惩处都是不好的。
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
D.王惩处的都是不好的人。
12
3.从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1) (2) (4分)
4.唐鞅的结局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2分)
李士衡为馆职,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号,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
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 缣:细绢 藉:垫在下面的东西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
3、武人的自私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4、作者借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3
[课外文言文]
(五)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
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
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 ) .
(2)弗食鸡则已耳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
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
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
(2)遂悉偿所负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
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 ) .
(2)竟不食其膳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九)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 ) .
(2)人云 (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三十)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 ( ) .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
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八)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
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 ) .
(2)去而顾之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十)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
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
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 ) .
(2)游与不用之国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 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 ( ) .
(2)遍召亲故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 和 的人。
【参考答案】
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参考答案】
1、(1)善于(2)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参考答案】
1、(1)担任 (2)欠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
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
1.(1)巡游(2)说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对„„感到奇怪(2)得到
2. (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D
4.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 勤学苦读
【参考答案】
1、(1)代“骏马”(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参考答案】
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参考答案】
1、(1)回,回家(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情谊 待人宽厚
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又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施千匹。
【注】 裴佶:人名 阍者(hūn):看门人。
25、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5分)
1)会:适逢,正遇上 2 )竟: 完,结束
3)须臾:片刻 4 )倨: 傲慢 5)饭:
26、加横线词与“将鞭之”中的“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D )
A、无丝竹之乱耳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渔人甚异之 D、填然鼓之
2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B )
A. 会其退朝 B. 如之何其使使斯民饥而死也
C. 佶至宅看其姑 D. 其两膝相比者
28、 划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属于 ( 判断句 ) (3分)
其译文是 这一定是个给人贿赂的人。
29、可从文中找出的一个成语是 ( 前倨后恭 )(3分)
30、短文中的姑父是一个( 虚伪而又贪婪 )的封建官僚。(3分)
何易于引舟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
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1、解释加点字。
易于身引舟( ) 与宾客疾驱去 ( )( ) ...
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让他们不干这些事,就可使唤他们劳作。
B只有使他们不从事这些工作,就可以胜任这个徭役。
C只有县令不干活,可以担任这个徭役。
D因为县令不能干活,可以委派这个徭役。
3、刺史崔朴“与宾客疾驱去”的原因是
4、何易于的言行表明了他是个 、 、 的人。
公冶长背信招祸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之语。 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人逮长见邑令。令审问,长再三辩,令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注释:公冶长:孔子的学生 鸱:鹞鹰
无何:不久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翻译句子。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
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祖:这里指爷爷奶奶 捐:抛弃,丢弃 舆:手推车 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 ..
2、翻译下列句子。
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文中父亲悔过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4、“原谷谏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哂:微笑 徭:古时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与群臣论止盗 故不暇顾廉耻耳 ...
使民衣食有余 轻徭薄赋 安用重法邪 ...
2、翻译下面句子。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3、唐太宗“止盗”采用的方法是“ 、 、 ”。
4、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他是个 的君主。
长者子得沉香木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木。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方得一车 不如烧之作炭 不得半车炭之直 ..2、翻译下面句子。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3、长者子“心生疲厌,以为苦恼”的原因是( )
A积有年载,方得一车。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C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D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直。
4、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长者子捉船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释: 捉船:掌舵,驾船。 矶:水中岩石或石滩 正:校正方向 住:停靠 唱:大声念
1、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字词。
我悉知之 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当如是捉 ...
2、翻译下面句子。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
3、为什么长者子捉船后,“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越人患鼠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生茨以为庐,力耕以为食。久之,菽粟盐酪,具无仰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一旦被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怅然无所归。
注释: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累累然:成群结队的样子 菽粟:指粮食。菽,豆类的总称。栗,疑为“粟”。 酪:乳制半凝固食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力耕以为食 具无仰于人 目不能瞑 .2、翻译下面句子。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3、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天酒喝完了,惆怅万分,不知怎样回家。
B第二天喝酒解忧,满怀愁绪,不知何去何从。
C第二天酒意虽解,仍恍恍惚惚,找不到回家的路。
D第二天酒醒了之后,无家可归,茫茫然不知所措。
4、下列句子不是描写文中男子的一句是( )
A昼则累累然行 B具无仰于人 C目不能瞑 D怅怅然无所归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一行尊法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求情,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注释:一行(xíng)尊法:一行和尚尊重法律。 承上敬遇:受到皇上礼遇 戟手:手指像戟一样笔直的指着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狱未具 姥访一行求救 当十倍酬也 ...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尚一行从而在心底里感谢王姥,最终也不回头管她儿子的事。
B和尚一行从而在心底里感谢王姥,王姥始终也没有回头理睬他。
C和尚一行跟在王姥身后连连道歉,王姥始终也没有回头理睬他。
D和尚一行跟在王姥身后连连道歉,最终也不回头管她儿子的事。
3、从文中看,“一行尊法”具体表现在 (原文回答)
4、文中的一行具有 的品质。 知恩图报,恩怨分明,并且能够做到公私分明,不徇私情的
艾子教孙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檟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慵劣:慵,懒惰。劣,顽皮 悛楚:ji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
这里指用作鞭笞的刑具。悛,quān,悔改。 抟:把东西弄成球状 褫:chǐǚ夺取或解下衣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艾子笑而释之 ...
杖之愈峻 寒战之色可掬 .
2、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3、艾子怒打孙子的原因是 (原文回答)
4、艾子教育孙子的方法不可取的是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笈(jí):书箱 庵:茅草小屋 .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负笈从师 或依林木之下 编茅为庵 ...
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 更以净衣易之 ...
2、翻译句子。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3、“门徒悦其勤学”是因为( )
A门徒为有这样的老师而很高兴。
B门徒为能够和老师换衣服而高兴。
C门徒感受到老师好学,以致到了乐在其中的境地。
D门徒对老师如此勤学而感到心悦诚服。
4、文中与“人若不学,则何以成”相呼应的句子是
5、文中划线句既写了 ,又写了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
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
注释:羿(yì):后羿,传说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1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乃命羿曰 更射之 人能遗其喜惧 ...
2、翻译句子。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3、文中有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吴起为将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注释:裹粮:背着粮食。 病疽:恶性毒疮 不旋踵:脚跟不向后转,指奋勇杀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分劳苦非然也2、翻译下面句子。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3、从文中看,“卒母”为什么要“哭”?(用自己的话概括)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性情率真、 心胸开阔 ,善于与同僚沟通,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的人.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所杀戮者众矣( ) 其故何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
B.王的惩处都是不好的。
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
D.王惩处的都是不好的人。
12
3.从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1) (2) (4分)
4.唐鞅的结局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2分)
李士衡为馆职,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号,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
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 缣:细绢 藉:垫在下面的东西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
3、武人的自私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4、作者借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