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札记
即便是天地,如果把它放到时间史中,算上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之时,天地的存在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你这蜉蝣的寿命之长与其相比可是—这是从变动的角度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把我们放到今夜游览的,
赤壁的这个时间点上,此时我们坐船,明月在天,相看都不厌,你会倏然坐化吗?我们和世间万物都是永远存在的,都是永恒的。
这个人生短长的道理其实和我们平时说的“多亦是少,少亦是多”相似。骑驴的觉得不如坐轿的,转脸看到步行的,也便释然并生出些骄傲来。我们在说“举家食粥”而呕心沥血写作《红楼梦》的曹雪芹时,会这样讲:在物质上,曹雪芹是个穷人;但在精神上,曹雪芹却是个富翁。
人教版课本《赤壁赋》的解释,如果说其不正确,其中一点就是犯了把上面对曹雪芹的讲法误改为“在物质上,曹雪芹是个穷人;但在精神上,曹雪芹却是个快乐的人”的错误,即没有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出“短暂”的意思来去对应“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连一眨眼的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永恒”——这工夫都不停止”与“永恒”能形成对照吗?
其另一个错误则是混淆了“天地”与“天地间万事万物”。其实,“天地”的后面缺的不是“万事万物”,而是一个“存”字。加上这个“存”字,就不必逆情悖理地把“以”字译为“停止”,虽然朱熹老先生说过“以”字有这样翻译的先例。而加上这个“存”字,就很便捷而且易懂,有似于做立体几何题时加一条辅助线,有了这条辅助线,所有疑难即可迎刃而解。
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一句的解释,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大意是:从变的一面看,天地不到一转眼的工夫就完了。”《苏轼诗文词选译》译为:“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观察,那么天地万物确实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在。”皆可佐证我的看法。
《赤壁赋》中“天地曾不课文
能以一瞬”翻译辩
李占华
辛集市第三中学,河北石家庄052300)(
高中语文;赤壁赋;翻译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5-0080-01
《赤壁赋》是传统名篇,已被选入高中苏轼的
语文教材,其教育价值自不待言。《赤壁赋》(见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第九课)中,以江水、山月作比发表议论,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揭示全篇主旨的“盖将”几句,则被称为这篇赋的“灵魂”。然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究竟作何解释呢?人教版教材翻译为:“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我认为这样的译法有待商榷。
我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应翻译为: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竟不超过一瞬间;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间的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在课文上一段中,客是为“吾生之须臾”而“哀”,叹人生苦短。在本段中,苏轼则予以宽解,讲述了一番关于如何看待人生短长的道理。其实我们平常也知道这样的道理:人生之路说短也短,不过百年,数万日夜;说长也长,与世长存,万古流芳。但在这里,苏轼针对客的“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有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说辞,令人叫绝。客认为自己不过是天地间的蜉蝣,朝生暮死,生命极短,羡慕长江的奔流不息;苏轼则说,你羡慕长江,长江不会比天地寿命长吧,可
【责任编辑牛宾国】
2014年第15期/B(5)
EducationalPracticeandResearch
教育实践与研究
80
教学实践札记
即便是天地,如果把它放到时间史中,算上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之时,天地的存在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你这蜉蝣的寿命之长与其相比可是—这是从变动的角度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把我们放到今夜游览的,
赤壁的这个时间点上,此时我们坐船,明月在天,相看都不厌,你会倏然坐化吗?我们和世间万物都是永远存在的,都是永恒的。
这个人生短长的道理其实和我们平时说的“多亦是少,少亦是多”相似。骑驴的觉得不如坐轿的,转脸看到步行的,也便释然并生出些骄傲来。我们在说“举家食粥”而呕心沥血写作《红楼梦》的曹雪芹时,会这样讲:在物质上,曹雪芹是个穷人;但在精神上,曹雪芹却是个富翁。
人教版课本《赤壁赋》的解释,如果说其不正确,其中一点就是犯了把上面对曹雪芹的讲法误改为“在物质上,曹雪芹是个穷人;但在精神上,曹雪芹却是个快乐的人”的错误,即没有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出“短暂”的意思来去对应“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连一眨眼的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永恒”——这工夫都不停止”与“永恒”能形成对照吗?
其另一个错误则是混淆了“天地”与“天地间万事万物”。其实,“天地”的后面缺的不是“万事万物”,而是一个“存”字。加上这个“存”字,就不必逆情悖理地把“以”字译为“停止”,虽然朱熹老先生说过“以”字有这样翻译的先例。而加上这个“存”字,就很便捷而且易懂,有似于做立体几何题时加一条辅助线,有了这条辅助线,所有疑难即可迎刃而解。
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一句的解释,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大意是:从变的一面看,天地不到一转眼的工夫就完了。”《苏轼诗文词选译》译为:“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观察,那么天地万物确实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在。”皆可佐证我的看法。
《赤壁赋》中“天地曾不课文
能以一瞬”翻译辩
李占华
辛集市第三中学,河北石家庄052300)(
高中语文;赤壁赋;翻译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5-0080-01
《赤壁赋》是传统名篇,已被选入高中苏轼的
语文教材,其教育价值自不待言。《赤壁赋》(见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第九课)中,以江水、山月作比发表议论,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揭示全篇主旨的“盖将”几句,则被称为这篇赋的“灵魂”。然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究竟作何解释呢?人教版教材翻译为:“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我认为这样的译法有待商榷。
我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应翻译为: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竟不超过一瞬间;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间的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在课文上一段中,客是为“吾生之须臾”而“哀”,叹人生苦短。在本段中,苏轼则予以宽解,讲述了一番关于如何看待人生短长的道理。其实我们平常也知道这样的道理:人生之路说短也短,不过百年,数万日夜;说长也长,与世长存,万古流芳。但在这里,苏轼针对客的“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有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说辞,令人叫绝。客认为自己不过是天地间的蜉蝣,朝生暮死,生命极短,羡慕长江的奔流不息;苏轼则说,你羡慕长江,长江不会比天地寿命长吧,可
【责任编辑牛宾国】
2014年第15期/B(5)
EducationalPracticeandResearch
教育实践与研究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