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第六单元课题二的内容。第六单元是初中化学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最为完整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节课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探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应原理,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
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这为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能够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1)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探究1、探究2)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抢答,教师指导、答疑,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
3、竞赛教学法(实验3)
分组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学法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法。
(1)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CO 2的制法并能类推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
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
及反应原理→通过氧气装置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
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
1、创设情境
①在西德的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 ②意大利的屠狗洞传说
2. 导入新课
描述CO2在生活中的应用:干冰、泡沫灭火剂、汽水,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3、新课讲解
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老师引导分析说明这些反应不适用于实验
室制取二氧化碳。(从价格、反应速度、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
【探究1】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1)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会让学生产生疑问:其余的药品是否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如果能够产生为什么实验室不采取?对于学生的疑问,我认为可以提
供药品和试管若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理想的原料。既
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的原则(价格、反应速度、
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的原因;
【探究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 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分析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
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在教学中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多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
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思考](1)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2)如何验满?
[实验3]投影教材实验仪器, 自主设计方案, 自选仪器, 自主实验
(1) 先小组内交流讨论,总结评价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对操作和
仪器的选择有了认识。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并交流实验状况,分析成败的原因,反思设计的缺陷,最后选
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3)老师小结指出本实验注意事项
A 、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
B 、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一般小于0.5cm )。
C 、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 2溶于水)
(4)归纳总结
提问: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
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5)巩固应用
①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
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制取》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第六单元课题二的内容。第六单元是初中化学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最为完整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节课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探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应原理,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
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这为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能够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1)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探究1、探究2)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抢答,教师指导、答疑,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
3、竞赛教学法(实验3)
分组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学法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法。
(1)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CO 2的制法并能类推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
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
及反应原理→通过氧气装置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
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
1、创设情境
①在西德的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 ②意大利的屠狗洞传说
2. 导入新课
描述CO2在生活中的应用:干冰、泡沫灭火剂、汽水,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3、新课讲解
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老师引导分析说明这些反应不适用于实验
室制取二氧化碳。(从价格、反应速度、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
【探究1】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1)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会让学生产生疑问:其余的药品是否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如果能够产生为什么实验室不采取?对于学生的疑问,我认为可以提
供药品和试管若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理想的原料。既
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的原则(价格、反应速度、
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的原因;
【探究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 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分析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
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在教学中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多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
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思考](1)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2)如何验满?
[实验3]投影教材实验仪器, 自主设计方案, 自选仪器, 自主实验
(1) 先小组内交流讨论,总结评价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对操作和
仪器的选择有了认识。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并交流实验状况,分析成败的原因,反思设计的缺陷,最后选
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3)老师小结指出本实验注意事项
A 、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
B 、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一般小于0.5cm )。
C 、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 2溶于水)
(4)归纳总结
提问: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
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5)巩固应用
①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
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