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的学习体会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的学习体会

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悄然兴起,21世纪我们进入了以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化、便捷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1995年至1997年,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相继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其中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信息化的主要看点就是通过对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则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方式和运营手段。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

一、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比国内早,1993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的信息政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进入发展期,90年代更多的信息政策上升为信息法律。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基础研究、人才状况、技术优势等选择有优势的研发方向。形成了美国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其他国家拥有数字内容关键技术的市场垄断局面,运用掌握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战略,控制了世界IT 产业的发展方向,拥有了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主导权。

目前,各地都在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通过“政府带头,依规推动;工程示范,绩效评估”的工作机制,大大推进了跨部门业务系建设,提高了信息共享能力。现在我国也在大力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即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 1.2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其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影响 综观近年来世界各国所推出的政府再造计划,电子政务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子政务建设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当时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很大,国会和选民都要求政府削减财政预算,提高行政效率。1992年,克林顿总统就任时宣布,他领导的联邦政府将是一个电子化的“少纸”政府。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的《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其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府组织的效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美国由于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出现了“新经济”,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

2、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与国家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我国的信息化历程同步,而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96年海南省政府创办首个政府门户网站到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的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成立以来,围绕国务院中心工作,结合公众关注热点,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信息。2006年,中国政府网累计发布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500多件、国务院公报250多期,直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会议近60场,邀请了22个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在线访谈;整合了71个部门约1 100项网上服务,发布了8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项目。日均发布中英文稿件约100篇,已成为国内外人士获得中国政务信息的重要窗口。由国家 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的2007年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中指出,到2006年底,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80%,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在线服务数量快速增长,近20家网站服务事项数量超过100项。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政府网站的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也逐渐增强,已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随着互动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已有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政府网站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据美国ALEXA 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府网目前的国际排名在各国中央级政府网站中仅次于加拿大政府网站,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大力促进政府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建设现代公共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当站在国家信息化这样一个高度来深刻认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进程。

二、 国家信息化建设视野下的信息资源整合

1、 国外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

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发达、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把信息资源管理,尤其是电子化信息的生产、传播、获取和利用,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来加以推广和实施。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制定、颁布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 计划),1994年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II 计划),这两项行动计划的宣布和实施标志着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全面确立,同时也宣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普及信息化阶段进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阶段。美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基于网络的联盟发展迅速。美国科技信息门户网站(www.science.gov )的建设是美国数字化集成信息服务建设的一个典型实例。科技信息网最突出的特点是整合汇集了来自各部门的大量科技信息资源,是一个政府研究开发的跨部门的门户网站,是了解美国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科技信息网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是美国12个相关政府部门的17个信息办公室的合作联盟,是美国科技信息资源的大整合。它是目前世界上关于

全球科学发现的最大的搜索引擎,其最主要的成效和作用是将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大约800亿美元研究开发经费的96%左右所产生的科技信息通过单一门户网站的形式加以整合,解决了科技信息孤岛的问题,打破了学科专业、部门和地域的界限,使分散在各部门数据库中的海量科技信息可以被人们检索,易于查询,为全社会提供了科技信息高速公路。

欧盟自成立以来,已制定推出了关于构建新型信息社会的一整套政策,为了改变欧盟成员国在信息资源服务组织上的分散局面,促进信息服务在欧洲的合作,欧盟执委会于2005年6月公布了欧盟信息政策框架,强调整合不同的通讯网络、内容服务、终端设备,提供更一致的管理架构和服务,以应对全球化的数字经济挑战。欧盟第7个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2007-2013年),提出了整合欧洲研发机构,强化研发基础建设等具体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整合知识信息对于科研创新的作用。

2004年日本政府在E-Japan 战略基础上提出U-Japan (无所不在的日本)国家信息化战略。U-Japan 战略的核心是将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乃至与信息社会相关的社会问题高度整合,融为一体。创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网络的环境,促进知识/信息的创造和共享。日本目前正实施第三阶段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着手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强调为不同的创新主体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使面向研究开发的信息提供途径更加通畅,以适应依赖于自主创新的经济发展需要。

2、 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

面对国际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挑战,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对策,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99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并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加快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和网络信息服务发展迅速。推进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2005年11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第5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推进和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提高到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高度。《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确立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向。当前,中国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整合信息资源,其建设重心以应用为中心而不以资源为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增值服务,更加强调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以信息服务业务为依托,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发利用问题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工程建设问题,而是一个长期服务问题,服务业务的拓展是其中的关键。因此,需要确立面向用户的,以用

户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的新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点。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的交流、交换、共享和整合对加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务公开意义重大。只有交流、共享,通过网络把电子政务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政府的信息资源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基础平台,让各种信息化系统整合在一起,用一个声音说话,对政府管理的标准化也是一个促进。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在强调政府与政府、企业、居民之间互动的同时,同样也发现政府掌握着大量而分散的信息资源,于是,德国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应用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了大型基础数据库和地方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其中,有关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基础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建设,主要由联邦和州一级政府负责,建设经费主要采取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收费为辅的方式(如北威州统计数据库),而县级数据信息库则由相应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建设经费的筹措主要采取自筹为主、财政适度补贴的方式(如波恩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弗劳恩霍夫协会数据库70%以上的资金要靠自筹或创收)。各种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使德国政府信息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的学习体会

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悄然兴起,21世纪我们进入了以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化、便捷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1995年至1997年,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相继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其中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信息化的主要看点就是通过对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则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方式和运营手段。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

一、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比国内早,1993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的信息政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进入发展期,90年代更多的信息政策上升为信息法律。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基础研究、人才状况、技术优势等选择有优势的研发方向。形成了美国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其他国家拥有数字内容关键技术的市场垄断局面,运用掌握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战略,控制了世界IT 产业的发展方向,拥有了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主导权。

目前,各地都在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通过“政府带头,依规推动;工程示范,绩效评估”的工作机制,大大推进了跨部门业务系建设,提高了信息共享能力。现在我国也在大力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即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 1.2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其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影响 综观近年来世界各国所推出的政府再造计划,电子政务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子政务建设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当时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很大,国会和选民都要求政府削减财政预算,提高行政效率。1992年,克林顿总统就任时宣布,他领导的联邦政府将是一个电子化的“少纸”政府。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的《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其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府组织的效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美国由于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出现了“新经济”,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

2、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与国家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我国的信息化历程同步,而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96年海南省政府创办首个政府门户网站到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的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成立以来,围绕国务院中心工作,结合公众关注热点,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信息。2006年,中国政府网累计发布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500多件、国务院公报250多期,直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会议近60场,邀请了22个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在线访谈;整合了71个部门约1 100项网上服务,发布了8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项目。日均发布中英文稿件约100篇,已成为国内外人士获得中国政务信息的重要窗口。由国家 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的2007年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中指出,到2006年底,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80%,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在线服务数量快速增长,近20家网站服务事项数量超过100项。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政府网站的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也逐渐增强,已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随着互动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已有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政府网站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据美国ALEXA 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府网目前的国际排名在各国中央级政府网站中仅次于加拿大政府网站,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大力促进政府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建设现代公共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当站在国家信息化这样一个高度来深刻认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进程。

二、 国家信息化建设视野下的信息资源整合

1、 国外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

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发达、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把信息资源管理,尤其是电子化信息的生产、传播、获取和利用,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来加以推广和实施。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制定、颁布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 计划),1994年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II 计划),这两项行动计划的宣布和实施标志着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全面确立,同时也宣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普及信息化阶段进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阶段。美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基于网络的联盟发展迅速。美国科技信息门户网站(www.science.gov )的建设是美国数字化集成信息服务建设的一个典型实例。科技信息网最突出的特点是整合汇集了来自各部门的大量科技信息资源,是一个政府研究开发的跨部门的门户网站,是了解美国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科技信息网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是美国12个相关政府部门的17个信息办公室的合作联盟,是美国科技信息资源的大整合。它是目前世界上关于

全球科学发现的最大的搜索引擎,其最主要的成效和作用是将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大约800亿美元研究开发经费的96%左右所产生的科技信息通过单一门户网站的形式加以整合,解决了科技信息孤岛的问题,打破了学科专业、部门和地域的界限,使分散在各部门数据库中的海量科技信息可以被人们检索,易于查询,为全社会提供了科技信息高速公路。

欧盟自成立以来,已制定推出了关于构建新型信息社会的一整套政策,为了改变欧盟成员国在信息资源服务组织上的分散局面,促进信息服务在欧洲的合作,欧盟执委会于2005年6月公布了欧盟信息政策框架,强调整合不同的通讯网络、内容服务、终端设备,提供更一致的管理架构和服务,以应对全球化的数字经济挑战。欧盟第7个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2007-2013年),提出了整合欧洲研发机构,强化研发基础建设等具体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整合知识信息对于科研创新的作用。

2004年日本政府在E-Japan 战略基础上提出U-Japan (无所不在的日本)国家信息化战略。U-Japan 战略的核心是将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乃至与信息社会相关的社会问题高度整合,融为一体。创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网络的环境,促进知识/信息的创造和共享。日本目前正实施第三阶段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着手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强调为不同的创新主体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使面向研究开发的信息提供途径更加通畅,以适应依赖于自主创新的经济发展需要。

2、 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

面对国际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挑战,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对策,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99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并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加快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和网络信息服务发展迅速。推进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2005年11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第5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推进和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提高到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高度。《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确立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向。当前,中国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整合信息资源,其建设重心以应用为中心而不以资源为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增值服务,更加强调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以信息服务业务为依托,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发利用问题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工程建设问题,而是一个长期服务问题,服务业务的拓展是其中的关键。因此,需要确立面向用户的,以用

户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的新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点。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的交流、交换、共享和整合对加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务公开意义重大。只有交流、共享,通过网络把电子政务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政府的信息资源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基础平台,让各种信息化系统整合在一起,用一个声音说话,对政府管理的标准化也是一个促进。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在强调政府与政府、企业、居民之间互动的同时,同样也发现政府掌握着大量而分散的信息资源,于是,德国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应用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了大型基础数据库和地方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其中,有关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基础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建设,主要由联邦和州一级政府负责,建设经费主要采取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收费为辅的方式(如北威州统计数据库),而县级数据信息库则由相应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建设经费的筹措主要采取自筹为主、财政适度补贴的方式(如波恩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弗劳恩霍夫协会数据库70%以上的资金要靠自筹或创收)。各种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使德国政府信息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


相关文章

  •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审计工 ...查看


  • 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_何克抗
  • 第19卷 现代教育技术 Vo1. 19 2009 2009年第10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0 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 ...查看


  • 论电子政务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联系
  • 目 录 一.对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认识 ............................. 1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 1 (二)发展电子政务的背景 ..... ...查看


  • 兄弟档案核心期刊文摘9则
  • 档案载体演变规律研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2283.htm 邓君在<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档案载体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化,同时,又与社会政治制度息息相关,承载着人类 ...查看


  • 论电子政务与政府能力建设的关系
  • 论电子政务与政府能力建设的关系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问题日益暴露.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西方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推动以及转型期动员参与推动的共同作用下,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 ...查看


  • "孵化器"的孵化--三螺旋理论的解释
  • "孵化器"的孵化 --三螺旋理论的解释 苏竣1,姚志峰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本文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分析了孵化器的"孵化"机制.认为孵化器是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螺旋系统演化的高级组织形式,并分析 ...查看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_朱瑞博
  • MACROECONOMY 宏观经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 及其政策取向 Chines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Cultivating and Policy Tropism 朱瑞博 内容提要 全球 ...查看


  • 浅谈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 中 山 大 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专 业: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浅谈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摘要]电子政务自问世以后,其特有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 ...查看


  • 我国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8# 贡献 [7] 现代医院管理 2010年10月第5期总第38期 ModernHospitalManagementNo.5Oc.t2010(SN.38) ,这充分体现出在改革进程中充分调动.激发医 理杂志,2009,25(5):29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