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垃圾食品
一、什么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二、垃圾食品的危害
(1)营养质量比较差
我们高高兴兴地把它填进肚子里,结果它不能发挥应有的营养作用,比如说,要钙没钙,要钾没钾,维生素少得可怜。可是它们又占据了我们的胃,其他有用的食品必然就吃得少了,最终就会导致人们营养缺乏,妨碍健康。
(2)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发胖
虽然这些食品营养素含量比较低,促进人体发胖的成分却很高。比如说,高脂肪,高糖,大量淀粉,而且吃起来还不容易觉得饱,所谓“好吃你就多吃点“。多吃的结果呢?当然人就容易胖。
(3)不利于预防慢性病
总是吃大量糖和精制淀粉,血糖上升特快,容易促进人体衰老,也不利于预防糖尿病。总是吃油脂特别多的食品,特别是油炸食品和香酥食品,容易发生血脂异常。再说了,油、糖和精制淀粉都促进发胖,而人一胖,各种慢性病自然就接踵而来。 国外有个词汇叫做“空能量食品”(empty energy),和“垃圾食品”的意思比较接近。意思是说,这种食品让人长胖的效率挺高,可惜其他营养素都特别少,既没有什么蛋白质,也没有什么维生素,钙呀铁呀一律都微乎其微……结果就是让人虚胖。这种东西用来养猪养鸡都不行----肥肉多,瘦肉少,爱得病,养人恐怕就更差了点。
三、出现垃圾食品的原因
(1)食欲的进化
食欲的产生有多种原因。科学家相信这与进化、心理因素(压力、悲伤等)和真正对食物的需求有关。“人们必须要了解,对食物的欲望并不单纯由饥饿引起。”利兹大学心理学及行为科学教授安德鲁·希尔这样诠释食欲。
营养学家的观点认为,饥饿感是身体确保能获得能量补充的一种表达方式。当胃里空空如也,它就释放胃促生长素,这种荷尔蒙与大脑的命令中心——下丘脑交流。于是人们感觉到饿,知道何时应当进食。饱腹感也是身体的信号,由脂肪细胞释放的瘦素和胰腺释放的胰岛素产生,告诉身体血糖已经升高。
不同的是,食欲的产生比较复杂。理论上说,为了生存,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吃,即便是不喜欢的种类。食欲,却是对某种食物的强烈感官欲望。在大脑内,一系列的化学物质与食欲有关。
首先是多巴胺,当人经历新奇的体验时,大脑就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与大脑中的另一种物质类鸦片活性肽一起工作,使人产生愉悦感。如果某些行为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和类鸦片活性肽,大脑就会让身体不断重复这些行为。
从进化的观点分析,人类对垃圾食物的欲望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高卡路里的食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使摄入者的生存几率更大,于是大脑就将摄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视作愉悦行为,指挥人们去寻找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进入现代,虽然食物的来源保障充足,但是人类的大脑依旧重复同样的化学反应。所以垃圾食物总让人产生强烈的食欲。
(2)情绪扮演的角色
情绪是促成人们对垃圾食物产生欲望的另一个因素。例如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皮质醇。皮质醇的基本功能是增加血糖水平,为细胞提供能量,抑制免疫系统,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皮质醇同时抑制瘦素和胰岛素分泌,从而增强饥饿感。
除了压力,其它负面情绪也会导致对垃圾食物的渴求。儿时,父母常常将糖果当作奖励和示爱的工具。当小孩长大成人,潜意识中依旧将高糖高脂食物看作奖励。味觉的享受也确实会让大脑产生愉悦感。例如甜食能让大脑分泌类鸦片活性肽,从而减轻疼痛。
四、我们身边的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含致癌物;
(2)腌制类食品:导致高血压,易得溃疡和发炎;
(3)加工类食品:含大量防腐剂、亚硝酸盐,容易致癌;
(4)饼干类食品:香精、色素和热量过多,导致肥胖。
(5)汽水可乐类:含糖高,导致肥胖,大量碳酸会导致钙流失;
(6)方便类食品:含有过多盐、防腐剂、香精(损肝);
(7)罐头类食品:破坏维生素,防腐剂多,容易致癌;
(8)蜜饯果脯类:含大量防腐剂、香精(损肝)、盐,含亚硝酸盐致癌;
(9)冷冻甜品类:奶油高引起肥胖,含添加剂损害肝脏;
(10)烧烤类食品:破坏蛋白质,含“三苯四丙吡”(致癌物之首)。
远离垃圾食品
一、什么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二、垃圾食品的危害
(1)营养质量比较差
我们高高兴兴地把它填进肚子里,结果它不能发挥应有的营养作用,比如说,要钙没钙,要钾没钾,维生素少得可怜。可是它们又占据了我们的胃,其他有用的食品必然就吃得少了,最终就会导致人们营养缺乏,妨碍健康。
(2)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发胖
虽然这些食品营养素含量比较低,促进人体发胖的成分却很高。比如说,高脂肪,高糖,大量淀粉,而且吃起来还不容易觉得饱,所谓“好吃你就多吃点“。多吃的结果呢?当然人就容易胖。
(3)不利于预防慢性病
总是吃大量糖和精制淀粉,血糖上升特快,容易促进人体衰老,也不利于预防糖尿病。总是吃油脂特别多的食品,特别是油炸食品和香酥食品,容易发生血脂异常。再说了,油、糖和精制淀粉都促进发胖,而人一胖,各种慢性病自然就接踵而来。 国外有个词汇叫做“空能量食品”(empty energy),和“垃圾食品”的意思比较接近。意思是说,这种食品让人长胖的效率挺高,可惜其他营养素都特别少,既没有什么蛋白质,也没有什么维生素,钙呀铁呀一律都微乎其微……结果就是让人虚胖。这种东西用来养猪养鸡都不行----肥肉多,瘦肉少,爱得病,养人恐怕就更差了点。
三、出现垃圾食品的原因
(1)食欲的进化
食欲的产生有多种原因。科学家相信这与进化、心理因素(压力、悲伤等)和真正对食物的需求有关。“人们必须要了解,对食物的欲望并不单纯由饥饿引起。”利兹大学心理学及行为科学教授安德鲁·希尔这样诠释食欲。
营养学家的观点认为,饥饿感是身体确保能获得能量补充的一种表达方式。当胃里空空如也,它就释放胃促生长素,这种荷尔蒙与大脑的命令中心——下丘脑交流。于是人们感觉到饿,知道何时应当进食。饱腹感也是身体的信号,由脂肪细胞释放的瘦素和胰腺释放的胰岛素产生,告诉身体血糖已经升高。
不同的是,食欲的产生比较复杂。理论上说,为了生存,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吃,即便是不喜欢的种类。食欲,却是对某种食物的强烈感官欲望。在大脑内,一系列的化学物质与食欲有关。
首先是多巴胺,当人经历新奇的体验时,大脑就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与大脑中的另一种物质类鸦片活性肽一起工作,使人产生愉悦感。如果某些行为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和类鸦片活性肽,大脑就会让身体不断重复这些行为。
从进化的观点分析,人类对垃圾食物的欲望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高卡路里的食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使摄入者的生存几率更大,于是大脑就将摄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视作愉悦行为,指挥人们去寻找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进入现代,虽然食物的来源保障充足,但是人类的大脑依旧重复同样的化学反应。所以垃圾食物总让人产生强烈的食欲。
(2)情绪扮演的角色
情绪是促成人们对垃圾食物产生欲望的另一个因素。例如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皮质醇。皮质醇的基本功能是增加血糖水平,为细胞提供能量,抑制免疫系统,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皮质醇同时抑制瘦素和胰岛素分泌,从而增强饥饿感。
除了压力,其它负面情绪也会导致对垃圾食物的渴求。儿时,父母常常将糖果当作奖励和示爱的工具。当小孩长大成人,潜意识中依旧将高糖高脂食物看作奖励。味觉的享受也确实会让大脑产生愉悦感。例如甜食能让大脑分泌类鸦片活性肽,从而减轻疼痛。
四、我们身边的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含致癌物;
(2)腌制类食品:导致高血压,易得溃疡和发炎;
(3)加工类食品:含大量防腐剂、亚硝酸盐,容易致癌;
(4)饼干类食品:香精、色素和热量过多,导致肥胖。
(5)汽水可乐类:含糖高,导致肥胖,大量碳酸会导致钙流失;
(6)方便类食品:含有过多盐、防腐剂、香精(损肝);
(7)罐头类食品:破坏维生素,防腐剂多,容易致癌;
(8)蜜饯果脯类:含大量防腐剂、香精(损肝)、盐,含亚硝酸盐致癌;
(9)冷冻甜品类:奶油高引起肥胖,含添加剂损害肝脏;
(10)烧烤类食品:破坏蛋白质,含“三苯四丙吡”(致癌物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