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这篇就职演说,韦伯通过对德国东部被大量波兰农民占据的事实,引发并阐述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只能依据本国的国家理由,表达了对德国的强烈民族情怀,凸显了对德国未来发展的深深担忧。本文通过对这篇就职演说详尽的分析,以德国为鉴,希望能唤起对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标准以及发展道路的思考。 关键词: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国;经济政策 韦伯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他的一篇就职演说,这篇就职演说有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讲德国东部的农民问题,当时,德国东部有大量波兰农工不断流入,并且在东部地区日益坐大,造成德国东部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韦伯发问,为什么波兰农民能在东部落脚,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力,亦或他们资本雄厚?韦伯深刻指出,波兰农民并不是掌握先进的经济手段,而是他们凭借对经济和精神生活的低要求立足于东部的。也就是说,韦伯认为波兰农民给德国带来的是较低等的文明,并且这种低等文明渐渐将德国农民代表的较高文明的雇工文明驱逐出去。先不论韦伯这种民族优越性是否正确,是否极端,或者说他贬低其他文明是不是没有道理。但这里却引起我们的质疑,经济学家们所谓的优胜劣汰理论似乎失去了意义,人类历史上野蛮战胜文明的事实证明,文明的持续也是需要强有力的捍卫的,自由的竞争并不能保证优秀的文化生存下来。 面对当时德国东部出现的这种情况,韦伯表现出来了强烈的民族担忧感。他从维护德国利益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关闭东部边界,防止外国人员跨国边界来务工,保护德国雇工的利益。第二,由国家大规模收购东部土地,一方面扩大皇室土地,一方面协助德国农民拓殖适合耕作的土地,尤其是拓殖适合耕作的皇室土地。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学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要为全人类不断的配置普遍幸福。但韦伯认为,一个德国的经济政策,只能是一个德国的政策,同样,一个经济学家所使用的价值标准,也只能是德国的标准。所以,德国人在经济上需要保护自己,德国农民在东部应当收到保护,国家的经济政策应当从保护德国人这种角度出发。经济政策必须为之服务的最终决定性利益应该是本民族的利益。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韦伯就看到了经济全球化对于本民族的影响。他认为这种经济的发展方式并没有使民族之间的斗争变得容易,相反,各个民族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经济扩展方式下生存下来将更加困难。这种经济的浪潮会唤起当前利益与民族未来利益的冲突,既得利益者与本民族的敌人联起手来反对本民族的未来。韦伯的理解是深刻的,经济全球化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将经济斗争排除政治因素,那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必将岌岌可危。所以,经济应该为政治服务,经济政策的制定标准应当是“国家理由”。 提出“国家理由”的目的是要确定一种主张:在德国经济正常的一切问题上,包括国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干预经济生活,是否以及何时开放国家经济自由化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拆除关税保护,最终的决定因素都要看他是否有利于我们全民族的经济和政治的权利利益。在韦伯的思想世界中,只有德国的生存是最高的民族利益,这种生存不仅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韦伯相信的是民族的最高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理性自由选择的结果,他认为,生存总是优于道德判断。或许只有韦伯式的方式才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 其实,在韦伯发表这篇演说的年代,德国的各项经济指标还不错,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那为什么一个东部农民的问题就让韦伯如此担忧?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韦伯看到了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民族,德国国内还没有一个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德国走向政治成熟的重任。那么,何为政治成熟呢?韦伯认为,所谓政治成熟,就是指这些阶级能够把握本民族长远的经济政治利益且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把这一利益至于任何其他因素考虑之上。可惜当年的德国似乎还沉醉在统一的喜悦之中以及经济的成长之中,而没有一个阶级能够站出来担当此任。用韦伯的话说就是:市民阶级似乎已经未老先衰,无能担当民族的权力利益,但同时没有迹象表明工人阶级已经开始成熟并取代市民阶级。 韦伯的担心似乎在历史上一再得到验证。看看这一百多年来多灾多难的德国,一战被击败;战后的巨额赔款压得德国人抬不起头来;二战依然失败,领土被强行分割;然而现在的德国又能称得上是一个政治大国吗?德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也许未来的欧洲统一会给德国一个契机,德国或许将面临一个历史的机遇。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中国面前,我们面临着百年前和德国几乎一样的处境,刚刚完成统一不久。经济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但迅速发展,同时也遭受着巨大冲击,而经济学家们的似乎主宰了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那么,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该是什么样的标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谁能真正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谁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担当者? 作者简介: 1.孙晓翠1986.6女,汉族,黑龙江富锦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2.程恩思1985.6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这篇就职演说,韦伯通过对德国东部被大量波兰农民占据的事实,引发并阐述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只能依据本国的国家理由,表达了对德国的强烈民族情怀,凸显了对德国未来发展的深深担忧。本文通过对这篇就职演说详尽的分析,以德国为鉴,希望能唤起对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标准以及发展道路的思考。 关键词: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国;经济政策 韦伯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他的一篇就职演说,这篇就职演说有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讲德国东部的农民问题,当时,德国东部有大量波兰农工不断流入,并且在东部地区日益坐大,造成德国东部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韦伯发问,为什么波兰农民能在东部落脚,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力,亦或他们资本雄厚?韦伯深刻指出,波兰农民并不是掌握先进的经济手段,而是他们凭借对经济和精神生活的低要求立足于东部的。也就是说,韦伯认为波兰农民给德国带来的是较低等的文明,并且这种低等文明渐渐将德国农民代表的较高文明的雇工文明驱逐出去。先不论韦伯这种民族优越性是否正确,是否极端,或者说他贬低其他文明是不是没有道理。但这里却引起我们的质疑,经济学家们所谓的优胜劣汰理论似乎失去了意义,人类历史上野蛮战胜文明的事实证明,文明的持续也是需要强有力的捍卫的,自由的竞争并不能保证优秀的文化生存下来。 面对当时德国东部出现的这种情况,韦伯表现出来了强烈的民族担忧感。他从维护德国利益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关闭东部边界,防止外国人员跨国边界来务工,保护德国雇工的利益。第二,由国家大规模收购东部土地,一方面扩大皇室土地,一方面协助德国农民拓殖适合耕作的土地,尤其是拓殖适合耕作的皇室土地。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学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要为全人类不断的配置普遍幸福。但韦伯认为,一个德国的经济政策,只能是一个德国的政策,同样,一个经济学家所使用的价值标准,也只能是德国的标准。所以,德国人在经济上需要保护自己,德国农民在东部应当收到保护,国家的经济政策应当从保护德国人这种角度出发。经济政策必须为之服务的最终决定性利益应该是本民族的利益。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韦伯就看到了经济全球化对于本民族的影响。他认为这种经济的发展方式并没有使民族之间的斗争变得容易,相反,各个民族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经济扩展方式下生存下来将更加困难。这种经济的浪潮会唤起当前利益与民族未来利益的冲突,既得利益者与本民族的敌人联起手来反对本民族的未来。韦伯的理解是深刻的,经济全球化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将经济斗争排除政治因素,那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必将岌岌可危。所以,经济应该为政治服务,经济政策的制定标准应当是“国家理由”。 提出“国家理由”的目的是要确定一种主张:在德国经济正常的一切问题上,包括国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干预经济生活,是否以及何时开放国家经济自由化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拆除关税保护,最终的决定因素都要看他是否有利于我们全民族的经济和政治的权利利益。在韦伯的思想世界中,只有德国的生存是最高的民族利益,这种生存不仅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韦伯相信的是民族的最高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理性自由选择的结果,他认为,生存总是优于道德判断。或许只有韦伯式的方式才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 其实,在韦伯发表这篇演说的年代,德国的各项经济指标还不错,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那为什么一个东部农民的问题就让韦伯如此担忧?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韦伯看到了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民族,德国国内还没有一个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德国走向政治成熟的重任。那么,何为政治成熟呢?韦伯认为,所谓政治成熟,就是指这些阶级能够把握本民族长远的经济政治利益且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把这一利益至于任何其他因素考虑之上。可惜当年的德国似乎还沉醉在统一的喜悦之中以及经济的成长之中,而没有一个阶级能够站出来担当此任。用韦伯的话说就是:市民阶级似乎已经未老先衰,无能担当民族的权力利益,但同时没有迹象表明工人阶级已经开始成熟并取代市民阶级。 韦伯的担心似乎在历史上一再得到验证。看看这一百多年来多灾多难的德国,一战被击败;战后的巨额赔款压得德国人抬不起头来;二战依然失败,领土被强行分割;然而现在的德国又能称得上是一个政治大国吗?德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也许未来的欧洲统一会给德国一个契机,德国或许将面临一个历史的机遇。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中国面前,我们面临着百年前和德国几乎一样的处境,刚刚完成统一不久。经济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但迅速发展,同时也遭受着巨大冲击,而经济学家们的似乎主宰了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那么,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该是什么样的标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谁能真正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谁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担当者? 作者简介: 1.孙晓翠1986.6女,汉族,黑龙江富锦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2.程恩思1985.6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