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数评价大学材料学科研人员科研绩效

  【摘 要】本文以SCI-E中1986~2011年度的引文数据为基础,选出所有时间内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累计发文量最大的前15位高产作者,通过web of science 的引文分析工具依次得出这15位教师的h指数以及总发文数和h指数,并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比较,从而分析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科研绩效水平以及用h指数进行评价科研绩效的优缺点。  【关键词】SCI-E h指数 材料科学 科研绩效  1研究对象与研究理论  2005年,美国Jorge.E.Hirsch富有创意地提出了一个用作评价科研人员个人研究绩效的新指标h指数。与一些传统的指标相比,h指数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它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量)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各种评价科学工作者科研成果单项指标的缺点[1],因此,h指数一经问世,便迅速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高度关注,成为信息计量学和学术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1.1 h指数的概念  Hirsch将h指数定义为1:一个科学家的h值,等于当且仅当在他/她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每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而剩下的(N一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一位学者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其在科学研究界的影响力越大。  1.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86~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在1986~2011年(具体截止时间:2011年12月20日)依据检索结果累计收录文献数降序排列前15位的高产作者。再根据作者名字依次各个精炼,得出引文报告,获得SCI收录总论文数,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文次数和h指数。  2数据分析  2.1学科整体分析  表1给出了国内外部分大学材料学科h指数。通过图表看出,我校科研近年虽有非常快的发展,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极大,与国内一流大学也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同属工信部的哈工大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2.2 15位高产作者的论文分析  15位高产教师的具体发文各项指标详见表2。  根据SCIE检索结果和我校网站教师介绍,以上所列15位高产教师均为我校全职教师。除四位来自材料工程学院,其余均来自化工学院,这与我校具体的学科设置有关。材料学院发文贡献百分比为29%,化工学院为88%。因为每篇文章作者常常不只一个,且可能同时来自材料学院和化工学院,所以实际总百分数高于100%。  15位老师13位为硕士或者博士导师,一位工程院院士。年龄段集中分布在45~55岁。  3 h指数优缺点  3.1优点  1.h 指数是发文(产出力)和被引(影响力)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从h 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 某学者的论文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是h指数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加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Hirsch说,论文总数能够衡量一名学者的科学生产力, 但不能仅依据论文总数评价这些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当论文总数相近时,若总被引次数较高,篇均被引次数较高,h指数就容易高。如第二梯队的朱俊武老师,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了惊人的20.19,是我校材料学科最高的(15人中排名第一)。h指数亦为第二梯队第一高,达到11。“总被引频次”的缺点是作者的影响力会被少数重要的合作论文夸大。  2.h指数应用广泛,除了精确评价个人的科研影响外,还可以对团队、学院、某学科、某国家、某企业的科研影响力进行评价。  3.2缺点  1.h 指数是总结研究人员科研实力高低的数据,与从事科研的时间长短有关。  根据许新军对我国经济学领域高被引作者的h指数统计看:当此学科作者h指数均较高时,学者平均大约需要6.5篇的发文累积,才能提升1个h指数值,有的甚至需要近16篇的积累,即使是那些发文少而精的作者最少也需要近2篇的发文积累。因此, h指数比较适合用于衡量科研已经有一定成果和时间长度的教职员工。  2.没有区分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  由于学生发文一般都会加老师为合作作者,所以当上博导硕导后可以招到更多更好的研究生h指数会容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婉,苏新宁,邓三鸿. 经济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J]. 经济学家,2004(04).  [2]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5(102).  [3]Web of Science. Thomson Reuters,2011.  [4]ESI. Thomson Reuters,2011.  [5]许新军. 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08(10).  [6]Csajbok. Hirsch-index for countries based on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J]. Scientimetrics, 2007(4).

  【摘 要】本文以SCI-E中1986~2011年度的引文数据为基础,选出所有时间内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累计发文量最大的前15位高产作者,通过web of science 的引文分析工具依次得出这15位教师的h指数以及总发文数和h指数,并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比较,从而分析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科研绩效水平以及用h指数进行评价科研绩效的优缺点。  【关键词】SCI-E h指数 材料科学 科研绩效  1研究对象与研究理论  2005年,美国Jorge.E.Hirsch富有创意地提出了一个用作评价科研人员个人研究绩效的新指标h指数。与一些传统的指标相比,h指数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它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量)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各种评价科学工作者科研成果单项指标的缺点[1],因此,h指数一经问世,便迅速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高度关注,成为信息计量学和学术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1.1 h指数的概念  Hirsch将h指数定义为1:一个科学家的h值,等于当且仅当在他/她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每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而剩下的(N一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一位学者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其在科学研究界的影响力越大。  1.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86~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在1986~2011年(具体截止时间:2011年12月20日)依据检索结果累计收录文献数降序排列前15位的高产作者。再根据作者名字依次各个精炼,得出引文报告,获得SCI收录总论文数,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文次数和h指数。  2数据分析  2.1学科整体分析  表1给出了国内外部分大学材料学科h指数。通过图表看出,我校科研近年虽有非常快的发展,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极大,与国内一流大学也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同属工信部的哈工大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2.2 15位高产作者的论文分析  15位高产教师的具体发文各项指标详见表2。  根据SCIE检索结果和我校网站教师介绍,以上所列15位高产教师均为我校全职教师。除四位来自材料工程学院,其余均来自化工学院,这与我校具体的学科设置有关。材料学院发文贡献百分比为29%,化工学院为88%。因为每篇文章作者常常不只一个,且可能同时来自材料学院和化工学院,所以实际总百分数高于100%。  15位老师13位为硕士或者博士导师,一位工程院院士。年龄段集中分布在45~55岁。  3 h指数优缺点  3.1优点  1.h 指数是发文(产出力)和被引(影响力)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从h 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 某学者的论文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是h指数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加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Hirsch说,论文总数能够衡量一名学者的科学生产力, 但不能仅依据论文总数评价这些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当论文总数相近时,若总被引次数较高,篇均被引次数较高,h指数就容易高。如第二梯队的朱俊武老师,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了惊人的20.19,是我校材料学科最高的(15人中排名第一)。h指数亦为第二梯队第一高,达到11。“总被引频次”的缺点是作者的影响力会被少数重要的合作论文夸大。  2.h指数应用广泛,除了精确评价个人的科研影响外,还可以对团队、学院、某学科、某国家、某企业的科研影响力进行评价。  3.2缺点  1.h 指数是总结研究人员科研实力高低的数据,与从事科研的时间长短有关。  根据许新军对我国经济学领域高被引作者的h指数统计看:当此学科作者h指数均较高时,学者平均大约需要6.5篇的发文累积,才能提升1个h指数值,有的甚至需要近16篇的积累,即使是那些发文少而精的作者最少也需要近2篇的发文积累。因此, h指数比较适合用于衡量科研已经有一定成果和时间长度的教职员工。  2.没有区分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  由于学生发文一般都会加老师为合作作者,所以当上博导硕导后可以招到更多更好的研究生h指数会容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婉,苏新宁,邓三鸿. 经济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J]. 经济学家,2004(04).  [2]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5(102).  [3]Web of Science. Thomson Reuters,2011.  [4]ESI. Thomson Reuters,2011.  [5]许新军. 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08(10).  [6]Csajbok. Hirsch-index for countries based on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J]. Scientimetrics, 2007(4).


相关文章

  • 科学计量学应用于科研人员绩效评价的挑战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计量学应用于科研人员 绩效评价的挑战 王 炼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摘要:在同行评议之外,科学计量学是科研人员评价的重要工具.比较了科学计量学在科研绩效评价实践当中应用的三种主要 ...查看


  • 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_崔霞
  • 1612 参考文献 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12月第27卷第12期ChinJPublicHealthDec2011Vol.27No.12 [1]汪艳,张粒子,邓红.医科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及营养认知态度 2010,26(2):142-143.分 ...查看


  • 国家创新活动绩效评价的比较研究
  • 第36卷2015年专刊1月科研管理 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Vol.36,SupplementJanuary,2015 文章编号:1000-2995(2015)ZK-006-0145 国家创新活动绩效评价的比较研究 ...查看


  • 政府扶植_产业规模与区域科技创新_以浙江省为例_马述忠
  • 第2期(总第204期) 2016年2月财经论丛CollectedEssaysonFinanceandEconomicsNo.2(General,No.203)Feb.2016 政府扶植.产业规模与区域科技创新 ---以浙江省为例 马述忠,许 ...查看


  •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急剧的加大,但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监督管理乏力.缺乏审计等问题相当突出.加强审计监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本文就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破解途径入手,期望可以对高校财务管理审计 ...查看


  • 武书连2017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与绩效排行榜
  • 武书连2017中国1103所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 第一部分中国721所普通高校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 教师学术水平是大学各项办学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017年,在这项指标的竞争中,有15所大学获得A++级的最高等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4. ...查看


  • 北京邮电大学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 手册更改履历 目 录 01 发布令 . .................................................................................................... ...查看


  • 重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 重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研发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指全社会用于科学研究与试 ...查看


  •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支持"双一流"建设!
  • 来源:   教育部 关键词: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发展理念与主要目标. 6 (一)发展理念. 6 (二)主要目标. 6 三.坚持引领创新,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 7 (一)大力加强需求引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