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大坝的利:

阿斯旺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从此埃及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同时,水位落差产生的巨大电力也成为埃及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动力,可以说阿斯旺大坝是埃及现代化的起点。

阿斯旺大坝的弊端:

在大坝建成后,虽然通过引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不受干旱威胁,但由于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下游灌区的土地得不到营养补充,所以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修建大坝后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由于河水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土壤中的盐分,而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化肥的残留部分随灌溉水又回流尼罗河,使河水的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河水富营养化,以河水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 认识提升:趋利避害、减小大坝的负面影响

为了让学生对于大坝的建设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关注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不能抹煞阿斯旺水坝在埃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更不能无视埃及这个发展中地区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从埃及人民对待阿斯旺水坝负面影响的积极行动中寻求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一个大坝已经建成多年,人类该如何面对它带来的种种正面、负面的影响呢?我接着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民众较为普遍的两种看法。

一部分环境保护人士主张废掉水库大坝及发电设施,他们认为,大坝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与其产生的负面作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对大坝加以改造,既然大坝已经建成了,只好逐步治理相关的种种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人类应该注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设法减缓这些负面影响,“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那么,埃及人民是如何对待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的呢?

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为此,埃及专门设立了“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同时,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水利治理已不再适应埃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通过兴建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田园、改变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的现状,才能正缓解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水资源的利用开发方面要放弃“固守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旧思路,把目光投向尼罗河两边的东西地区,“向沙漠进军”。

埃及有位学者曾说过:“建造阿斯旺大坝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位伟人,但是拆除阿斯旺大坝的人,要比纳赛尔更伟大。” 在今天的埃及,我们可以这样说——“因势利导利用阿斯旺大坝、修建更美好的家园的埃及人民,与修建阿斯旺大坝的人一样伟大。”

在知识迁移的这个段落,我引入了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如何缓解建坝负面影响的认识,

2006年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项世界历史上最浩大的水电工程将开始完整地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三峡工程始终不断被提及和议论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质疑和非议。可是,它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找到了解决或者应对的办法,没有成为阻挡工程建设的理由,相反促成了工程的不断修正、完善和良性进步。所以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同样贡献很大。”

建大坝兴水利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情况各异,不能一概而论,均需要前期的规划与论证。正视水电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种种负面影响,研究如何更合理恰当地开发水电,尽量把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那么今天我们关于建坝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

然后我在课堂上第二次提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的问题,学生由最初的该与不该、建坝与拆坝的简单思维,上升到因势利导利用水坝、趋利避害减小负面影响的认识,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和思维得到升华。

思维拓展:重建生命之河

三门峡水坝是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惟一一座成为人民币图案的水电站。水坝采用前苏联专家的设计方案,是一个360米的高坝大库。当这个方案征求水利专家和工程师的意见时,清华水利系的黄万里教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水坝建成后黄河泥沙并不会均匀地在水库底淤积,往往会淤积在库尾,抬高水位,给上游带来洪涝灾害,三门峡大坝将把下游的洪涝灾害转移到下游。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建坝方案后,黄教授又提出了建低坝的修改意见。但是他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甚至因言获罪,受尽磨难。结果却是一切都被他说中了,1960年水坝下闸蓄水后还远没有达到设计中的360米,渭河下游就全线告急了。近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3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但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这显然是典型的“小水酿大灾”,而其主要责任在于三门峡水库。在水坝建成40多年后,科学界再一次承认,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是一个错误。

对于黄河这条“灾河”,一直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那么如何治理黄河呢?除了兴修水

坝蓄洪拦沙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学生在这个时候真的有些迷糊了,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抛出了我内心还没有完全成形的些许感想,或者是通过这堂课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些许人地观。

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开发河流的经济功能,忽视河流的生态功能。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规模地围湖造田和坡地开垦;为了满足供水、防洪、发电与航运等需要,兴建了大量闸坝工程,这样极大地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为此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防洪,有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供选择。90年代末期为防范莱茵河的洪水通过了总额为120亿欧元的“莱茵河洪水管理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列在第一项的竟是“河流天然化恢复”,第二项是“天然洪泛区的恢复”,还河流以自由摆动的空间。这与中国人“根治河流”的理念是大相径庭的。

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的天性决定了河流要弯曲地流淌、会奔腾不息、是要泛滥的。现在人们修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大堤,堤内还有堤,河流就失去生命了。随着河流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在反思以工程为主的治水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河流让出空间”、“为洪水让出空间”、“建立河流绿色走廊”等理念,并进一步由历年转变为实际行动。

到了本节课的最后,我再一次提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时,没有一个同学给我否定或者肯定的答案,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我知道有人会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者是“应该视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而定吧”,也或者是“是否一定要建大坝也还是个问题”……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阿斯旺大坝的利:

阿斯旺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从此埃及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同时,水位落差产生的巨大电力也成为埃及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动力,可以说阿斯旺大坝是埃及现代化的起点。

阿斯旺大坝的弊端:

在大坝建成后,虽然通过引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不受干旱威胁,但由于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下游灌区的土地得不到营养补充,所以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修建大坝后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由于河水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土壤中的盐分,而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化肥的残留部分随灌溉水又回流尼罗河,使河水的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河水富营养化,以河水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 认识提升:趋利避害、减小大坝的负面影响

为了让学生对于大坝的建设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关注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不能抹煞阿斯旺水坝在埃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更不能无视埃及这个发展中地区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从埃及人民对待阿斯旺水坝负面影响的积极行动中寻求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一个大坝已经建成多年,人类该如何面对它带来的种种正面、负面的影响呢?我接着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民众较为普遍的两种看法。

一部分环境保护人士主张废掉水库大坝及发电设施,他们认为,大坝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与其产生的负面作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对大坝加以改造,既然大坝已经建成了,只好逐步治理相关的种种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人类应该注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设法减缓这些负面影响,“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那么,埃及人民是如何对待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的呢?

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为此,埃及专门设立了“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同时,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水利治理已不再适应埃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通过兴建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田园、改变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的现状,才能正缓解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水资源的利用开发方面要放弃“固守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旧思路,把目光投向尼罗河两边的东西地区,“向沙漠进军”。

埃及有位学者曾说过:“建造阿斯旺大坝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位伟人,但是拆除阿斯旺大坝的人,要比纳赛尔更伟大。” 在今天的埃及,我们可以这样说——“因势利导利用阿斯旺大坝、修建更美好的家园的埃及人民,与修建阿斯旺大坝的人一样伟大。”

在知识迁移的这个段落,我引入了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如何缓解建坝负面影响的认识,

2006年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项世界历史上最浩大的水电工程将开始完整地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三峡工程始终不断被提及和议论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质疑和非议。可是,它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找到了解决或者应对的办法,没有成为阻挡工程建设的理由,相反促成了工程的不断修正、完善和良性进步。所以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同样贡献很大。”

建大坝兴水利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情况各异,不能一概而论,均需要前期的规划与论证。正视水电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种种负面影响,研究如何更合理恰当地开发水电,尽量把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那么今天我们关于建坝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

然后我在课堂上第二次提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的问题,学生由最初的该与不该、建坝与拆坝的简单思维,上升到因势利导利用水坝、趋利避害减小负面影响的认识,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和思维得到升华。

思维拓展:重建生命之河

三门峡水坝是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惟一一座成为人民币图案的水电站。水坝采用前苏联专家的设计方案,是一个360米的高坝大库。当这个方案征求水利专家和工程师的意见时,清华水利系的黄万里教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水坝建成后黄河泥沙并不会均匀地在水库底淤积,往往会淤积在库尾,抬高水位,给上游带来洪涝灾害,三门峡大坝将把下游的洪涝灾害转移到下游。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建坝方案后,黄教授又提出了建低坝的修改意见。但是他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甚至因言获罪,受尽磨难。结果却是一切都被他说中了,1960年水坝下闸蓄水后还远没有达到设计中的360米,渭河下游就全线告急了。近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3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但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这显然是典型的“小水酿大灾”,而其主要责任在于三门峡水库。在水坝建成40多年后,科学界再一次承认,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是一个错误。

对于黄河这条“灾河”,一直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那么如何治理黄河呢?除了兴修水

坝蓄洪拦沙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学生在这个时候真的有些迷糊了,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抛出了我内心还没有完全成形的些许感想,或者是通过这堂课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些许人地观。

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开发河流的经济功能,忽视河流的生态功能。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规模地围湖造田和坡地开垦;为了满足供水、防洪、发电与航运等需要,兴建了大量闸坝工程,这样极大地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为此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防洪,有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供选择。90年代末期为防范莱茵河的洪水通过了总额为120亿欧元的“莱茵河洪水管理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列在第一项的竟是“河流天然化恢复”,第二项是“天然洪泛区的恢复”,还河流以自由摆动的空间。这与中国人“根治河流”的理念是大相径庭的。

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的天性决定了河流要弯曲地流淌、会奔腾不息、是要泛滥的。现在人们修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大堤,堤内还有堤,河流就失去生命了。随着河流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在反思以工程为主的治水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河流让出空间”、“为洪水让出空间”、“建立河流绿色走廊”等理念,并进一步由历年转变为实际行动。

到了本节课的最后,我再一次提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时,没有一个同学给我否定或者肯定的答案,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我知道有人会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者是“应该视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而定吧”,也或者是“是否一定要建大坝也还是个问题”……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关文章

  • 埃及十日游(六)阿斯旺
  • 从开罗坐夜车,直奔阿斯旺.开罗的火车站不大,一个门楼,买票就进站台.旅客坐在水泥的椅子上等车.可能是在沙漠中行走,过往的各列火车都是脏兮兮的,未见清洗.车停,未见列车员,等车的人蜂拥而上,有的还挂在车门直到开车.九点多,我们的列车进站.小法 ...查看


  • 河流的综合开发
  • 河流的综合开发 一. 流域和水系 (从哪些方面入手) 流域--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 干流.支流.支流等级 河流上.中.下游地形的一般特点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 – 现在大河的两岸多是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的地区 二. ...查看


  • 语文手抄报:资源
  •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仓满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包拯 2.钓而不网. 弋不射宿. --孙 子 3.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 借用了它. -- 1979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 ...查看


  • 对水利建设的一些看法
  • 对水利建设的一些看法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水利建设了,中国的水利建设更为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秦国先后修建了两座当时举世无双的水渠,郑国渠和后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水利建设与我国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历史上有许许 ...查看


  • 国际上大规模跨流域调水
  • 国际上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各国高唱进行曲 调水古已有之,2400年前我国开凿的大运河,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在国外,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从尼罗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在一定程度上促 ...查看


  • 飞来一座神庙--埃及阿斯旺菲莱神庙
  • 1 转载 埃及有着几千年辉煌璀璨的古代文明,数不清的神庙和古遗址,为什么我先选择写这座位于阿斯旺纳赛尔湖上的菲莱神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菲莱神庙很好记(记作飞来神庙),而且其故事很感人,我们参观的时机光线也好,所以对于这座菲莱神庙印象深刻. ...查看


  • [巴西]比三峡更壮观的水利大坝-伊泰普
  • 高中时我是学文科的,地理是一门重要课程,因为爱好旅行,地理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看着书中介绍的各国风土人情.奇观壮景,我曾梦想着亲身实地地走遍这些地方.当时,被同学和老师认为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已经让这场梦中的众多画面变成了现实:从埃及金 ...查看


  • 初中地理简答题第5辑
  • 学生淘气三千问[第5辑] 续第6章 133. GPS 定位至少是3颗还是4颗卫星才可以定位? 答: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观测静态的物体需要3颗 四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时间]--观测动态的物体需要4颗,可以根据四维 13 ...查看


  • [埃及]说课稿
  • 宜春三中 陈宜春 <埃及>说课稿 说课稿<埃及> 一. 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埃及"是高中区域地理讲述的内容.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