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
2.学校效能:效能是学校组织成功的基础,其核心价值是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提升学校效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能,发挥校长领导作用和自主办学,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3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4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9.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说的是一种自我强化
和锁定的效应。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负担学习的组织。(2)学习型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3)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
2.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教育计划、教育咨询、教育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P301-302)
1)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教育决策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实际行动之前对实践方案或行动方案的选择活动。教育策划是教育决策的前提和准备。教育策划以教育决策为指向,为教育决策服务。没有策划的教育决策经常是随意的、主观的,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方面,都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换;另一方面,二者在性质、任务和人员等方面又有所区别。
2)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
教育计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未来时期内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部署和安排。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都是指向未来的活动。但从时间上看,教育策划往往在教育计划之前;从性质上看,教育计划更多地是一种按部就班的静态部署,在价值上较为主观,而教育决策则强调动态的把握,在价值上较为客观;从产生方式看,教育计划大多是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的自我制定,而教育策划的对象则不一定是自己,它的产生也缺少可借鉴的经验,表现为从未有过的创造性思维。
3)教育策划与教育咨询的关系:
教育咨询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询问、征求意见或者给予回答、提出建议的活动。一般可以将教育咨询等同于教育的“他方策划”,这是它们的重叠之处。但两者又有细微差异。教育策划面对的多是非常规的问题,教育咨询面对的既可能是非常规问题,也可能是常规问题。此外,两者的任务也不相同。教育咨询主要
是提供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而教育策划则必须就某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方案和方法。
4)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从教育策划的产生来看,它就是为了不断优化教育管理而出现和发展的。因此,可以将教育策划看作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部分,作为管理的一项新职能,它对其他教育管理职能有统领、指导和优化作用。可见,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促成了教育策划的产生,而教育策划又在新的层面上推动了教育管理的发展。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是归属包容的关系。
4.什么是教育危机事件?有何特征?怎样建立预警应急机制?如何处理学校危机事件?(P368—381)
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
其特征是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等。
针对可能的危机事件,要有预警应急机制。1、组建危机管理小组。2、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内容包括:第一,对教育组织潜在危机的预测分析。第二,危机公关小组成员的任务及分工情况。第三,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政策。第四,在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中的工作步骤、任务要求和遵循的准则。第五,为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第六,确定可能的受众。3、落实危机管理计划。第一,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责任和分工。第二,制定危机管理宣传手册,树立全员危机管理意识,搞好内部培训。第三,建立危机管理关系网。
处理学校危机事件:(P379—381)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要考虑危机本身的控制和考虑如何善后两个方面。
危机事件的控制就是指危机事件发生了,第一时间该做些什么?如果这个学校有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就结合具体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如果没有预警机制,就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向有关部门求助;2.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率领专业人员亲赴现场指挥,调查事实真相,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做好情况记录;3.由学校领导、公关部门负责人、经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危机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处理危机有关工作;4. 及时探视受害人,安抚公众,分清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5.适时、适式指定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上级部门、新闻媒介公布事件真相,了解公众反应、社会舆论;6.学校与当事人无法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如上级主管部门或法律途径等。
当危机的控制期已经过去,就要着手进行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一般来说,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第二,实施补救措施。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 5、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规范与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乃至市场之间的关系,调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内部人、财、物、事之间等各种关系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
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答题指导:)本案例所运用的理论是“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论,阐述什么是“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研究方法是怎样的?(系统分析法)如何进行研究。并举自己参与的一个教育管理方面的课题,联系理论分析你是如何在
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围绕此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对策的等等。
2.思路:
1)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案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企业学校,在体制改革时遇到的尴尬状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实行改革;政府想接受又没有资金;学校申请收费得到批准后,又被主管部门――企业拿走,这学怎么办?
2)出路――改革,根据多元制办学理论进行分析。
(参看P/78-86内容来回答)
1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
2.学校效能:效能是学校组织成功的基础,其核心价值是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提升学校效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
能,发挥校长领导作用和自主办学,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3..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
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4.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
依据和准则。
5.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它类此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我们现代社会的许多制度,做法也许都是几千、几百年前某一事
件的延续。
6.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这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不断改善自身搜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
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7.教育政策“缺席”:所谓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时空下需要教育政策
来进行管理的事务或活动没有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
8.教育政策“无能”:所谓教育政策“无能”是指,当前的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无能”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由于问题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二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犯错的倾向,这种犯错倾向往往是因为人们或过于信奉理性、或过于感情用事、或急于办成某事、或追求某种特殊利益而不能从现实出发来考虑问
题。
二、简要回答:
1.怎样理解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关系?
要点: 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与外部环境或者组织内部出现矛盾或互相不适应,这就急需变革。稳定和变革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组织变革要采用新技术、适应新现实、与新要求一致,但同时其内在核心还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学校组织需要在稳定中适度变革。在稳定与变革之间保持平衡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要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评价很重要,理查德•鲁梅特提出了可用于战略评价的4条准则:一致、协调、优越和可行。协调和优越主要用于对组织
的外部评估,而一致与可行则主要用于内部评估。
3.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要点: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一般组织,表现出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的总体特征。此外其还具有以下特点: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组织学习、变革能力强;组织结构趋于优化、扁平和有弹性;强调团队学习,主张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结合;组织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开放性组织,协商和对
话成为一种通行的社会基本准则。
4、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的本质?
要点: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
的动态过程。其中,利益表达和利益确认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基础,利益平衡和利益裁决是教育政策行为的核心,利益分配和实现则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关键。
5、为什么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政策创新的支持?
要点:政策创新作为对原有思路与行为的超越,对教育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味,同时也预示着更为艰巨的挑战。从促进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进行教育政策创新来降低教育政策的限制性影响,以此拓展、释放新的
教育发展空间。
教育政策直接规约和引导着教育发展的程度与路向。教育发展不仅离不开教育政策,它还内生着一种对教育政策创新的需求。首先,教育发展目标的确立本身是一种政策行为。宏观层面的教育发展目标都是以政策的形式加以确定和公布的,其与相关的教育政策目标联系紧密。那么,既然是发展,现有的教育目标较之以前就要有更高的要求,它也就要求教育政策目标的创新性。其次,由于确立了新的教育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相应的配套资源保障,这也意味着对教育资源要进行新的调整与重组。这种新的调整与重组又需要通过政策来加以确认和支持,从而产生对政策创新的需求。再次,教育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重置与重构,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和争斗问题。如果不能适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发展将不能实现。教育政策作为利益表达、利益确认、利益综合和利益分配的权威依据,通过它的创新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
题。
6、如何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要点:教育政策制定直接决定着教育政策的“有”和“无”,“好”和“差”的问题。教育政策的不均衡,也即教育政策需求与教育政策供给之间的不一致,是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究其原因,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缺席”和
政策“无能”而造成的。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并不仅仅表现为教育政策的供给不足,有的时候,政策过多、过剩也是一个问题,它们同样会扰乱或限制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教育政策制定一般可分为几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即:问题认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与选择和政策合法化。主要的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是: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政治系统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在政策制定时要注意政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也是解决政策不均衡问题,或在政策不均衡状况下实现政策安排最优化的关键。而政策有效性与合法性获得的重要途
径就是实现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理论: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的理论。思路:先简述理论、再联系案例
分析、最后谈些自己的看法。
2.答题思路:
(要点)A.教育乱收费是指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力度逐步加大,采取
了各种措施。1993~1995年,开始对教育乱收费进行规范;
1995~1999年,逐步重视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
2000~2002年,对教育乱收费进行制度性规范( “收费卡”制度、“一
费制”收费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2003年以后,强化监督,综合治理教育乱收费。
10年来,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校务公开、收费公示、收费听证、收费督导、群众举报、责任追究、行风评议、专项治理等。
B.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
则。
所谓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所有教育政策实践所共同拥有的属性,它渗透于教育政策过程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刻刻对教育政策活动产生影响。教育政策本质的认定,必须建立在对其逻辑起点的分析之上。因此,就需要追问是什么引发
了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产生正是源于教育领域里的个体利益冲突和公共利益追求。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
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的动态过程。其中,利益表达和利益确认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基础,利益平衡和利益裁决是教育政策行
为的核心,利益分配和实现则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关键。
在对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本质的理解上,还需要注意几个更为深入的问题。首先,教育政策通常是对全社会的教育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局部的其他分配。其次,分配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多次分配。再次,分配活动总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最后,利益的分配应该能够在实践中
得到兑现,而不是口头或文本上的利益分配。
分析长期以来教育乱收费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
基层政府搭车乱收费法律意识淡泊;国家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
育资源不均衡等。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略)
2.答题思路:可从多方面回答,参看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了第五章的内
容,肯定能对你思考这个题产生某些启发。
3.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
动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4.个性化校长培训——看272页!
5.两免一补——看308页!
1.如何理解校长专业化的内涵?
答:校长专业化的内涵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㈠,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㈡,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校长个体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㈢,校
长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2.教师团队和教师群体有何不同?如何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要点:教师职业成长需要在群体中孕育。教师团队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自愿通过不同方式组成团队。校本培训下的教师团队成长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
示范教学、研习、协作上课和协作教研。
教师群体则是由于某些相同的社会、心理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教
师人群,是个体有机的组合。
1.要点:参看教师成长规律,联系个人成长实际。(略)
2.要点:
1)教育经费多元筹措理论:
2)联系实例分析利弊。
7.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
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
3.为什么要创建学校品牌?看358-359页!
学校品牌策划的原则、程序是什么?看360-369页!
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
看364-365页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要点:1)教育策划程序与方法;2)学校品牌策划的两大任务;3)结合
案例。
2.要点:学校危机处理问题。
1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
2.学校效能:效能是学校组织成功的基础,其核心价值是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提升学校效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能,发挥校长领导作用和自主办学,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3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4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9.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说的是一种自我强化
和锁定的效应。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负担学习的组织。(2)学习型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3)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
2.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教育计划、教育咨询、教育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P301-302)
1)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教育决策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实际行动之前对实践方案或行动方案的选择活动。教育策划是教育决策的前提和准备。教育策划以教育决策为指向,为教育决策服务。没有策划的教育决策经常是随意的、主观的,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方面,都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换;另一方面,二者在性质、任务和人员等方面又有所区别。
2)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
教育计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未来时期内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部署和安排。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都是指向未来的活动。但从时间上看,教育策划往往在教育计划之前;从性质上看,教育计划更多地是一种按部就班的静态部署,在价值上较为主观,而教育决策则强调动态的把握,在价值上较为客观;从产生方式看,教育计划大多是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的自我制定,而教育策划的对象则不一定是自己,它的产生也缺少可借鉴的经验,表现为从未有过的创造性思维。
3)教育策划与教育咨询的关系:
教育咨询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询问、征求意见或者给予回答、提出建议的活动。一般可以将教育咨询等同于教育的“他方策划”,这是它们的重叠之处。但两者又有细微差异。教育策划面对的多是非常规的问题,教育咨询面对的既可能是非常规问题,也可能是常规问题。此外,两者的任务也不相同。教育咨询主要
是提供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而教育策划则必须就某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方案和方法。
4)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从教育策划的产生来看,它就是为了不断优化教育管理而出现和发展的。因此,可以将教育策划看作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部分,作为管理的一项新职能,它对其他教育管理职能有统领、指导和优化作用。可见,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促成了教育策划的产生,而教育策划又在新的层面上推动了教育管理的发展。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是归属包容的关系。
4.什么是教育危机事件?有何特征?怎样建立预警应急机制?如何处理学校危机事件?(P368—381)
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
其特征是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等。
针对可能的危机事件,要有预警应急机制。1、组建危机管理小组。2、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内容包括:第一,对教育组织潜在危机的预测分析。第二,危机公关小组成员的任务及分工情况。第三,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政策。第四,在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中的工作步骤、任务要求和遵循的准则。第五,为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第六,确定可能的受众。3、落实危机管理计划。第一,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责任和分工。第二,制定危机管理宣传手册,树立全员危机管理意识,搞好内部培训。第三,建立危机管理关系网。
处理学校危机事件:(P379—381)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要考虑危机本身的控制和考虑如何善后两个方面。
危机事件的控制就是指危机事件发生了,第一时间该做些什么?如果这个学校有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就结合具体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如果没有预警机制,就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向有关部门求助;2.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率领专业人员亲赴现场指挥,调查事实真相,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做好情况记录;3.由学校领导、公关部门负责人、经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危机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处理危机有关工作;4. 及时探视受害人,安抚公众,分清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5.适时、适式指定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上级部门、新闻媒介公布事件真相,了解公众反应、社会舆论;6.学校与当事人无法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如上级主管部门或法律途径等。
当危机的控制期已经过去,就要着手进行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一般来说,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第二,实施补救措施。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 5、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规范与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乃至市场之间的关系,调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内部人、财、物、事之间等各种关系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
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答题指导:)本案例所运用的理论是“研究性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论,阐述什么是“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研究方法是怎样的?(系统分析法)如何进行研究。并举自己参与的一个教育管理方面的课题,联系理论分析你是如何在
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围绕此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对策的等等。
2.思路:
1)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案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企业学校,在体制改革时遇到的尴尬状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实行改革;政府想接受又没有资金;学校申请收费得到批准后,又被主管部门――企业拿走,这学怎么办?
2)出路――改革,根据多元制办学理论进行分析。
(参看P/78-86内容来回答)
1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它可以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
2.学校效能:效能是学校组织成功的基础,其核心价值是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提升学校效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
能,发挥校长领导作用和自主办学,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3..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
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4.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
依据和准则。
5.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它类此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我们现代社会的许多制度,做法也许都是几千、几百年前某一事
件的延续。
6.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这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不断改善自身搜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
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7.教育政策“缺席”:所谓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时空下需要教育政策
来进行管理的事务或活动没有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
8.教育政策“无能”:所谓教育政策“无能”是指,当前的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无能”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由于问题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二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犯错的倾向,这种犯错倾向往往是因为人们或过于信奉理性、或过于感情用事、或急于办成某事、或追求某种特殊利益而不能从现实出发来考虑问
题。
二、简要回答:
1.怎样理解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关系?
要点: 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与外部环境或者组织内部出现矛盾或互相不适应,这就急需变革。稳定和变革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组织变革要采用新技术、适应新现实、与新要求一致,但同时其内在核心还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学校组织需要在稳定中适度变革。在稳定与变革之间保持平衡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要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评价很重要,理查德•鲁梅特提出了可用于战略评价的4条准则:一致、协调、优越和可行。协调和优越主要用于对组织
的外部评估,而一致与可行则主要用于内部评估。
3.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要点: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一般组织,表现出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的总体特征。此外其还具有以下特点: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组织学习、变革能力强;组织结构趋于优化、扁平和有弹性;强调团队学习,主张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结合;组织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开放性组织,协商和对
话成为一种通行的社会基本准则。
4、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的本质?
要点: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
的动态过程。其中,利益表达和利益确认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基础,利益平衡和利益裁决是教育政策行为的核心,利益分配和实现则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关键。
5、为什么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政策创新的支持?
要点:政策创新作为对原有思路与行为的超越,对教育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味,同时也预示着更为艰巨的挑战。从促进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进行教育政策创新来降低教育政策的限制性影响,以此拓展、释放新的
教育发展空间。
教育政策直接规约和引导着教育发展的程度与路向。教育发展不仅离不开教育政策,它还内生着一种对教育政策创新的需求。首先,教育发展目标的确立本身是一种政策行为。宏观层面的教育发展目标都是以政策的形式加以确定和公布的,其与相关的教育政策目标联系紧密。那么,既然是发展,现有的教育目标较之以前就要有更高的要求,它也就要求教育政策目标的创新性。其次,由于确立了新的教育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相应的配套资源保障,这也意味着对教育资源要进行新的调整与重组。这种新的调整与重组又需要通过政策来加以确认和支持,从而产生对政策创新的需求。再次,教育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重置与重构,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和争斗问题。如果不能适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发展将不能实现。教育政策作为利益表达、利益确认、利益综合和利益分配的权威依据,通过它的创新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
题。
6、如何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要点:教育政策制定直接决定着教育政策的“有”和“无”,“好”和“差”的问题。教育政策的不均衡,也即教育政策需求与教育政策供给之间的不一致,是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究其原因,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缺席”和
政策“无能”而造成的。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并不仅仅表现为教育政策的供给不足,有的时候,政策过多、过剩也是一个问题,它们同样会扰乱或限制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教育政策制定一般可分为几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即:问题认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与选择和政策合法化。主要的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是: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政治系统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在政策制定时要注意政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也是解决政策不均衡问题,或在政策不均衡状况下实现政策安排最优化的关键。而政策有效性与合法性获得的重要途
径就是实现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理论: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的理论。思路:先简述理论、再联系案例
分析、最后谈些自己的看法。
2.答题思路:
(要点)A.教育乱收费是指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力度逐步加大,采取
了各种措施。1993~1995年,开始对教育乱收费进行规范;
1995~1999年,逐步重视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
2000~2002年,对教育乱收费进行制度性规范( “收费卡”制度、“一
费制”收费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2003年以后,强化监督,综合治理教育乱收费。
10年来,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校务公开、收费公示、收费听证、收费督导、群众举报、责任追究、行风评议、专项治理等。
B.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
则。
所谓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所有教育政策实践所共同拥有的属性,它渗透于教育政策过程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刻刻对教育政策活动产生影响。教育政策本质的认定,必须建立在对其逻辑起点的分析之上。因此,就需要追问是什么引发
了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产生正是源于教育领域里的个体利益冲突和公共利益追求。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
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的动态过程。其中,利益表达和利益确认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基础,利益平衡和利益裁决是教育政策行
为的核心,利益分配和实现则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关键。
在对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本质的理解上,还需要注意几个更为深入的问题。首先,教育政策通常是对全社会的教育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局部的其他分配。其次,分配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多次分配。再次,分配活动总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最后,利益的分配应该能够在实践中
得到兑现,而不是口头或文本上的利益分配。
分析长期以来教育乱收费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
基层政府搭车乱收费法律意识淡泊;国家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
育资源不均衡等。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略)
2.答题思路:可从多方面回答,参看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了第五章的内
容,肯定能对你思考这个题产生某些启发。
3.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
动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4.个性化校长培训——看272页!
5.两免一补——看308页!
1.如何理解校长专业化的内涵?
答:校长专业化的内涵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㈠,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㈡,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校长个体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㈢,校
长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2.教师团队和教师群体有何不同?如何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要点:教师职业成长需要在群体中孕育。教师团队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自愿通过不同方式组成团队。校本培训下的教师团队成长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
示范教学、研习、协作上课和协作教研。
教师群体则是由于某些相同的社会、心理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教
师人群,是个体有机的组合。
1.要点:参看教师成长规律,联系个人成长实际。(略)
2.要点:
1)教育经费多元筹措理论:
2)联系实例分析利弊。
7.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
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
3.为什么要创建学校品牌?看358-359页!
学校品牌策划的原则、程序是什么?看360-369页!
4.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
看364-365页
三、联系实际分析题:
1.要点:1)教育策划程序与方法;2)学校品牌策划的两大任务;3)结合
案例。
2.要点:学校危机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