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

第12章 珍 珠

12.1 概述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 ,源于拉丁语Pernnla ,意为大海之骄子。在人类社会初期,当原始人沿着海岸或河流去寻找食物时,在挖食淡水蚌肉或海水牡蛎时,已发现了珍珠。据考证,将珍珠作为珍品始于5000年前古印度的恒河文化,因珍珠浑然成形,色彩柔和,珠光照人,且不易变质,易于保存,因此它一直受到人类的珍爱,是财富的象征。在当今的珠宝界,珍珠被誉为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石等五大珍贵宝石的“皇后”,并与月光石和亚历山大石同视为六月生辰石。在宗教中珍珠也具有极高的声誉,并作为佛教七宝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采捕和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4000年前禹帝定“南海鱼革玑珠大贝”为贡品,说明中国采珠历史早在6000年前就开始了。在《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我国最早的史料中均有我国开发天然珍珠的历史记载,例如在《格致镜原·妆台记》中记载周文王用珠花装饰发髻的史实,说明我国饰用珍珠至少始于周。自秦汉以后,珍珠饰用日渐普遍,帝王、皇妃、达官、巨贾无不以珍珠装饰为荣。由于需求量增加,必然加强采捕,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中国当时的珍珠采捕就已形成相当大规模。北方以牡丹江、混同江流域所产的淡水珍珠为代表,称为北珠(古称东珠),南方以广西合浦县产的海水珍珠为代表,称南珠。随后,各朝逐步发展,至明清两代珍珠的开采达到顶峰。明代万历陵墓中出土的两顶做工精细的凤冠上,就装饰有五千多颗珠宝,但其中绝大多数是珍珠。清乾隆皇的龙袍就是以珍珠缀结种种吉祥图案。国民党军阀孙殿英在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中发现珍珠多得用斗量,其中镶嵌在凤冠上的一颗大珍珠竟重达四两,约相当于现代125克(625克拉)。至于在被、袍、帐上所装饰的珍珠不计其数,可谓价值连城。

中华民族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有珍珠文字记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据宋代庞云英所著《文昌杂录》中记载了珍珠最早的养殖方法:“据礼部待郎谢公日: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濒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比经两秋即成珠矣”。以珠核投进蚌体内经二年的养殖即成为珍珠这一大胆设想在当时不但进行了实践而且变成了现实。从现在国内某些博物馆所收藏的宋代佛像珠就证明了这一事实。这一简单的养殖方法尽管当时尚未形成一定的科学理论,但它与现代的养殖方法已经相当接近了。这一养殖方法比西欧17世纪中叶所发现的珍珠养殖方法早600多年。1880年,日本人御木本幸吉采用中国古老的养珠法,将各种不同物质放入蚌体内养殖,结果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珠法。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御木本幸吉于1905年找到了养殖圆珠的奥秘。自此以后,日本养珠业逐渐兴旺起来,日本养殖珍珠从此一直领先于世界,御木本幸吉也成为了世界养殖珍珠之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珍珠业可谓是日新月异,尤其是人工养殖珍珠业的发展更为迅速,1981年我国有12个省市发展了珍珠养殖业,其中淡水养殖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发展最快。海水养殖则以广东、广西、海南发展迅速。我国淡水养珠的发展更是十分惊人,据调查,目前全世界人工淡水养珠年产量大约为1300吨,我国现产量约为1200吨,占全球珍珠产量的90%以上。

12.2 珍珠的形成

12.2.1 有关神话与传说

在古代,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珍珠的形成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在世界各国都编织出许多珍珠形成的神话与传说。扑里尼乌斯博物志写道:“珍珠是海底的贝浮到海面后,吸收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雨露而育成的”;古代印度教说:“珍珠是随着牡蛎的出现而产生的,牡蛎打开贝壳时,落在贝中的雨点不久就变成了珍珠”;在日本的古事记、记书等典籍中亦均能见到大致相同的说法;中国民间亦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神女的眼泪”、“鲛鱼的眼泪成珠”等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我国还流传其它成珠神话,如“凡蚌闻雷则痢瘦,其孕珠如怀孕,故谓之珠胎”。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有龙珠、蛇珠、鱼珠、鲛珠、龟珠等记载,并详述了这些贝类以外动物生长珠的部位:“龙珠在颌,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龟珠在足”。

在各种神话与传说中,泪水成珠的故事在全球的流传最广,其中又有仙女的泪、美女的泪、丑女的泪、幸福的泪或忧伤的泪等不同的说法。《鱼公主泪水成珠》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曾有一个名叫四海的珠民,采珠遇风翻船沉入大海,并遇到海怪侵犯,四海奋力搏斗,海怪不敌跑了,但四海因伤昏。醒来时,四海发现自已却躺在水晶床上,一位美丽的故娘正在温存地替他抚伤,她自称为鱼公主,因慕君英勇,故此相救,四海在鱼公的照顾下很快伤愈。四海与鱼公主两情相愿,终成眷属。公主随四海降谪人间,回到四海居住的白龙村,乡亲们既庆幸四海大难不死,更羡慕他娶到如此美丽的妻子,全村热烈庆祝了一翻。公主入乡随俗,粗食素衣、勤操家务,小两口生活过得丰衣足食,远近闻名。珠池太监的爪牙对四海之妻的美丽垂涎三尺,于是设法构罪于四海,并强夺公主以抵罪,四海奋力保护妻子,但被爪牙乱棒打死。公主施法逃回水府,十分悲痛。为悼亡夫,公主每遇月明波平之夜,她都在岛礁上面向白龙村痛哭,一串串眼泪也随之落入海中,珠池中的珍珠贝个个张口把公主的泪接住,并因而孕胎成珠,所以白龙池的珍珠特征多,又特别大,是因为出自纯洁心灵的鱼公主眼泪所化之故。

12.2.2 形成机理

珍珠的玲珑雅致,晶莹瑰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她是海里特有的宝贝和艺术品,是大自然慷慨丰厚的赐予,不经任何加工雕琢就非常美丽,自古以来是珠宝群体中的佼佼者。对于她的形成有上述种种传说,但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科学一般总是要经历神秘-启蒙-认识这一过程,而人们对珍珠形成的认识过程也是这样的。珍珠是生长在河蚌或珍珠贝这种软体动物的体内,珍珠的形成起源于珠核,珠核可能是一个微小的海洋生物,一个寄生虫或一粒细砂,甚至是软体动物体内的不良组织硬节。一般情况下,正常生活的软体动物是不会形成珍珠的,只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才可能形成珍珠:

(1)当软体动物生长环境中的异物(如砂粒、寄生虫等)侵入到其体内的外套膜组织中时,外套膜的结缔组织和表皮细胞受到剌激并分泌出珍珠层,逐渐将外来物一层层地包裹起来并形成同心球状珍珠,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慢慢长大。

(2)若侵入软体动物的外来异物紧靠或粘于壳壁上,通常不能形成游离于结缔组织中的珍珠囊,外表皮细胞不断向外来物分泌珍珠质后逐渐长大,并附着在壳壁上,就形成了附壳珍珠,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3)动物体内并没有外来物的侵入,而是因外套膜的表皮本身发生病变使细胞增殖,或因受伤细胞脱落,部分外表皮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一个小的珍珠囊,珍珠囊中的表皮细胞会腐败气化,形成不规则空洞。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形成天然无核珍珠。

图12-2-1 珍珠在软体动物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 壳的外层,B 珍珠层 C外表皮层, D结缔组织, E内表皮层,C+D+E外套膜

珍珠在生长过程中不但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珠母贝种类、大小和珍珠在软体动物中的生长环境等的影响。珍珠的外形多种多样,尺寸变化也很大,从几乎看不见的尘状小珍珠到一颗几十克拉重的大珍珠。形状除圆形外,还有椭圆形、梨形、水滴形、扁平形、纽扣形、圆柱形、畸形等。规则形状的珍珠一般在结缔组织和内表皮层中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珍珠一般在外表皮层中形成,疤状、纽扣状的异形珍珠一般附于壳壁上。

12.3 基本特征

12.3.1 组成

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无机质91%-96%,有机质2.5%-7.0%,水0.25%-2%,但不同种类的珍珠在含量上略有差别。珍珠中的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碳酸钙以文石或方解石结构形式存在,其次为SiO 2、Ca 3(PO4) 2、Al 2O 3、Fe 2O 3等。有

机质成分主要为壳角蛋白。除此之外,还含有十多种微量元素,如Na 、Mg 、Mn 、Sr 、Cu 、Al 、Fe 、Zn 、Ba 、Cr 、Co 、Ti 、Si 、Sc 、Se 、Br 、I 等。

12.3.2 物理特征

1、力学特征

(1)摩氏硬度:一般为2.5-4.5,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文石型结晶体的硬度(3.5-

4.5),略高于方解石结晶体的硬度(3.0-3.5)。

(2)韧性和弹性:珍珠的韧性很好,表现为抗磨、抗摔力较强,即不易破碎和摔坏,但遭脱水或有机质被破坏或经漂白处理的珍珠韧性较差,其表层容易破裂剥落。珍珠的弹性较好,优质珍珠在1m 高自由落下可反弹0.4m-0.5m 。

(3)密度: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2.8g/cm3。

3、光学性质

(1)颜色:珍珠的颜色包括体色和伴色。体色指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亦称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所含的微量致色元素和各种色素,这些致色元素与有机质中蛋白色素的卟啉结合成为“金属卟啉体”,金属卟啉体中所结合的金属元素不同,珍珠的色彩就不同,珍珠色彩的浓度与卟啉体的含量有关,卟啉体含量高,珍珠色彩深。伴色是指珍珠表层和次表层细片状碳酸钙互层结构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干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既高雅且具朦胧美的略带彩虹的色彩。这种伴色是叠加在其体色之上并与体色构成了珍珠所特有的珍珠色彩。珍珠的伴色色彩常有玫瑰色、蓝色、绿色和五彩缤纷的多色彩(晕彩)。

(2)光泽:珍珠具有其独特的光泽叫珍珠光泽,珍珠的高雅和庄重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特殊光泽。

(3)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

(4)折射率:1.532-1.685。

(5)发光性:在紫外线下发蓝白色、淡黄色、浅绿色或粉红色荧光,少数不发光。

12.3.3 产地

1、天然珍珠

(1)淡水珍珠:世界上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法国、德国、奥地利、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亚马逊河流域、孟加拉国和中国等。

(2)海水珍珠:世界上产天然海水珍珠的国家主要有波斯湾诸国、马纳尔湾、委内瑞拉、墨西哥、红海、日本和中国等。中国的海水珍珠主要产于北部湾及广东沿海,以中越交界的北仑河以东防城县白龙尾岛、钦州湾龙门港、合浦县营盘、山口镇、北海、广东海康、海南岛陵水县至三亚一带海域最为著名。

2、人工养殖珍珠

(1)淡水养殖珍珠:世界淡水养殖珍珠主要产于日本列岛中部琵琶湖和霞浦湖、塔希堤岛、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国家。我国的淡水养殖珍珠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以浙江诸暨的养殖珍珠质量为最好,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2)海水养殖珍珠: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分布于日本的长崎、广岛、高知、神户、三重、熊本等,其中三重县为世界优质海水养殖珍珠的著名产地,珠径可达9-10mm ;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及北部湾海域,历史悠久的广西合浦珍珠,色泽艳丽,质地优良,在国际市场上销路甚佳。

12.4 品种及分类

珍珠的品种多种多样,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1、按成因

珍珠按成因可分为天然野生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类。

(1)天然珍珠:是指在贝壳类或河蚌类体内自然形成,不是经人工养殖的野生海水珍珠或淡水珍珠。

(2)人工养殖珍珠:是指在珠母贝体内人为植入形成珠核的物质,并进行人工养殖的海水珍珠或淡水珍珠。人工养殖珍珠又可分为:无核养殖珍珠和有核养殖珍珠两大类。无核养殖珍珠是指珍珠体内没有以蚌壳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珠核,珍珠中心部位有时会留下一不规则的空洞。有核珍珠是指珍珠体内有以蚌壳或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的球型核,表面珍珠层厚度一般只有0.5-2mm 。

当今世界珍珠市场,天然珍珠极少,代之而起的人工养殖珍珠充满整个世界珍珠市场,养殖珍珠占据绝对优势。养殖珍珠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佳。

此外还有人工仿造珠,它是为仿造珍珠表面光泽而生产的非珍珠质的球型珠,根据珠子的材料可分为镀膜实芯玻璃珠、镀膜充蜡玻璃珠、镀膜塑料珠、镀膜贝壳珠等。

2、按生长环境

珍珠按其生长的水域环境可分为海水珍珠、淡水珍珠两类

(1)海水珍珠:凡是在海湾、海洋等咸水域的贝壳类软体动物中形成的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统称为海水珍珠,如日本珠、南海珠。

(2)淡水珍珠:凡是在淡水域的蚌类软体动物中天然形成或人工养殖的珍珠均称为淡水珍珠。根据淡水水域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水珍珠、湖水珍珠和江水珍珠等。

3、按颜色

按珍珠的颜色可将珍珠分为以下三个系列:

(1)彩色系列:包括粉红色珍珠、橙红色珍珠、黄色珍珠、金黄色珍珠、浅褐色珍珠、淡绿色珍珠等。

(2)浅色系列:包括白色珍珠、奶白色珍珠、灰白色珍珠、浅黄色珍珠等。

(3)深色系列:包括黑色珍珠、银灰色珍珠、古铜色珍珠、深灰色珍珠等。

4、按产珠母贝、蚌的种类

根据产出珍珠的母贝或蚌的种类可将珍珠分为:

(1)马氏贝珍珠:指产自马氏贝的珍珠。

(2)白蝶贝珍珠:指产自白蝶贝的珍珠。

(3)黑蝶贝珍珠:指产自黑蝶贝的珍珠。

(4)砗磲贝珍珠:指产自砗磲贝的珍珠。

(5)企鹅贝珍珠:指产于企鹅贝的珍珠。

(6)鲍鱼贝珍珠:指产于鲍鱼贝的珍珠。

(7)三角帆蚌珍珠:指产于三角帆蚌的珍珠。

(8)褶纹冠蚌珍珠:指产于褶纹冠蚌的珍珠。

(9)池蝶蚌珍珠:指产于池蝶蚌的珍珠。池蝶蚌是从日本引进的蚌种,该蚌分泌珍珠质的能力较强,因此,出产的珍珠表面珍珠光泽较强。

5、按形态

由于珍珠的形态可谓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不同形态的珍珠其价值相差极大。根据珍珠形态与价值的关系,将珍珠分为圆型、椭圆型、梨型、滴水型、异型等。虽然异型珍珠不大受人们喜爱,但经过工艺师精心设计制作的异型珠工艺品也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6、按产地或产地方位和商业习惯

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出产珍珠,不同地方出产的珍珠质量相差悬殊,如产于波斯湾的珍珠,世界闻名,质量上佳。特别是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海岸已有2000多年的产珠历史。因此,商业习惯上就称为波斯珠,波斯珠既是代表产于波斯湾的珍珠,同时也是优质珍珠的代名词。产地或产地方位和商业分类的常见情况如下:

(1)东珠:原指采自波斯湾的天然珍珠,这个名词有时被用于指天然海水珍珠或亚洲西边海出产的珍珠,如红海、锡兰海等。珍珠研究专家Koji Wada认为东方珍珠只指波斯湾的软体动物翼贝(Wing Shell)生产的天然珍珠。但现在有时指产于日本的珍珠。

(2)西珠:指西欧海域所产的珍珠。

(3)南珠:指南海北部湾海域(合浦、钦州、北海等)、广东、海南所产的珍珠。

(4)北珠:指我国黑龙江塞北出产的珍珠,北珠匀圆莹洁,大者半寸。黑龙江和海林河在满洲贵族入关以前这里均产淡水珍珠,爱新觉罗氏族作为祥瑞国宝而珍视,以致王公“冠顶”都以这里的珍珠为饰。由于滥捕乱采,清朝初年北珠就已绝种。

(5)南洋珠(南海珠):指产于南海及邻区,由缅甸、泰国、菲律宾的澳洲以及法国的坡里尼西亚群岛一带海域产的珍珠。实际上南海珠往往指产于一种叫Pinctada Maxima贝类的珍珠,这种珍珠大而白,一般尺寸在9-16mm 之间。

(6)澳洲珠:指产于澳大利亚淡水湖的一种珍珠,具有很强的白色光泽,有盛名。

(7)波斯珠:指产于波斯湾的珍珠,多为白、奶白、淡绿色。

(8)马纳尔珠:指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马纳尔海湾的珍珠,常呈金黄色、黄色色调。

(9)日本珠(Akoya ):Akoya 是一种贝类的名称,主要产于日本,因此市面上将这种贝类产出的珍珠叫日本珠。除日本外,韩国、中国、斯里兰卡都有由这种软体动物产出的珍珠。日本珠的特点是圆形、白色,常见的大小为2-9mm ,大都不超过10mm 。

(10)琵琶珠(Biwa Pearl):专指产于日本琵琶湖的淡水珍珠,琵琶湖是第一个培

殖淡水珍珠的湖,珍珠的质量均很好,因此,琵琶珠已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所以一些珍珠商人为了提高珍珠的知名度,往往将质量较好的珍珠称为琵琶珠。

12.5 真假鉴别

目前在珠宝市场上,珍珠饰品十分丰富,其中人造仿制品可以假乱真,难以分辨。其价格也十分悬殊,有的一颗珍珠就价值连城。不法商往往有意抬高价格,表示货真价实。因此,消费者必须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完全以价论质.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珍珠鉴别能力。

1、仿珍珠和真珍珠的区别

(1)直观法: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如果是串珠,其颜色、形状、大小、光泽都一致的话,极有可能人造的。因为真珍珠是从不同的动物个体中取出,绝不可能完全一致。

(2)感觉法:用手或舌感觉,真珍珠有凉感,仿珍珠则无。用手或牙轻磨,感觉光滑者是仿珍珠,有粗糙感的为真珍珠。用手掂,仿珍珠种塑料制品很轻,玻璃制品较重。

(3)放大镜观察法:用1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真珍珠表面能见到生长纹理,仿珍珠表面光滑,在珍珠的钻孔处明显粗糙,或常见到薄层剥落的现象,这是仿珍珠。真珍珠很少有这种现象。

(4)弹跳法:从60cm 左右高处掉在玻璃板上,真珍珠弹跳高度为20-25cm ,最高达30cm 以上,而仿珍珠在15cm 以下。

(5)盐酸反应法:用稀盐酸少许滴在表面,真珍珠立即起泡,而仿珍珠无反应,此方法对珍珠表面有损害作用,谨防使用。

(6)紫外线荧光法:真珍珠在紫外线下产生淡黄或淡白的荧光,这是由于珍珠层中含有蛋白质所致,而仿珍珠不产生荧光。

2、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区别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最大差别是其内部结构不同,天然珍珠无核,有核养殖内部有核。根据这种结构差别可以区分天然珍珠与有核养珠。

(1)强光照明法:此法最好在暗室内进行。检查时先在珍珠上方放一不透明的挡板,内有1mm 的小孔,将珍珠在光束中缓缓转动,有核养珠的珠核内可见到平行线纹以及珠核和外面珍珠层的分界线。而天然珍珠则可见到透射强光从珍珠边缘向中心减弱,另外,在强光下转动养珠时,偶尔可见到珠核的平行层引起的反光现象,转动一周闪动两次。

(2)X射线照相法:可清楚显示有核养珠的结构特征。

(3)紫外线摄影法:将珍珠作不同角度的安放,进行多次照射摄影,如果有核珍珠,在珠核层与光线垂直时,光线难以通过,因而产生较深的阴影。周围的珍珠层颜色则较浅,而天然珍珠由于都能很好地通过光线,因此阴影颜色浅,而均匀。

(4)荧光法:有核养珠因有贝壳制成的珠核,这种珠核含镁而产生荧光,天然珍珠无内核,故不产生荧光。

(5)重液法:一般养珠因有珠核,比重较大,天然珍珠较轻,因此在2.71的重液中天然珍珠大都上浮,而有核养珠普遍下沉。

其它尚有内镜法、磁场法等,但许多需在的专业实验室内进行。

3、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鉴别

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不论在外形、颜色和光泽等方面都比较相似,用途也一样,但是在市场上的价格却相差很大,要鉴别它们,目前有一定难度。陈志强先生提出用珍珠中所含微量元素进行鉴别,值得考虑。其根据是珍珠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海水和淡水中所含

的微量元素不同,一般说海水中钾、钠的含量较高,锶和钡的比值,海水大,淡水小。当然这还是一个研究的课题。

4、天然有色珍珠和处理有色珍珠的鉴别

有色珍珠(尤以粉红色和黑色)因为量少色美而受人忠爱,价格较昂贵。为此,人们不断努力以探索使无色珍珠产生颜色,常用的方法有染色和辐照两种,两种方法主要用来产生黑色珍珠。鉴别时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看颜色的分布:天然色在外观上很柔和,天然黑珍珠其实不是纯黑色,带有兰或紫色的伴色,所以每粒珠的颜色虽一致,但仍有区别。处理的有色珍珠颜色一般较均匀,在串珠中,如每粒珍珠颜色都一样,这可能是染色的,且在钻孔和有裂纹的地方,会发现染色剂的堆积。

(2)看晕彩:与天然的黑色珍珠相比,经过辐射处理的黑色珍珠晕彩光谱色浓艳,同时伴有强的金属光泽。

(3)紫外线照射法:虽然人工养殖的黑珍珠一般不发荧光,但在短波紫外线下,在小凹陷中仍能发出淡黄色或白色的荧光,而在长波紫外线下发出粉红色或红色的荧光,而染色黑珍珠在任何情况下不发荧光。

(4)粉末法:染色黑珍珠的粉沫为黑色,而自然黑珍珠其粉沫为白色,此法对珍珠有破坏作用,不能轻而使用。

(5)稀酸法:在某些情况下,可用稀硝酸的棉签擦试珍珠的不显眼处,染色珍珠可使棉签呈黑色,天然的无此情况。不过,此法应尽量少用为佳。

12.6 质量评价

珍珠质量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为珍珠的质量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经验,目前珍珠的质量评价一般根据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光泽

又称皮光或珠光,它是由于进入到珍珠的光经内部特殊的结构干涉后所呈现一种光彩效应。光泽的强弱与珠层厚度、组合及文石晶体的排列的有序度相关。一般而言,珠层越厚,文石晶体排列的有序度越好,光泽越强,珍珠表面越显圆润,价格越高。具体品评时,珍珠的光泽以能照见周围物体者为上。

2、颜色

又称皮色,珍珠颜色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颜色最好的是粉红、其下依次是银白、淡粉红、黑色、兰色、金色、淡黄、青色等。上等的天然黑色珍珠广受世界各国珍珠爱好者喜爱。这种天然珍珠主要产于波利利亚海域,那里曾采到一颗重达48克重的黑色珍珠,目前存在梵帝冈。

3、形状

珍珠市场上一般根据形状将珍珠分成正圆珠(长与短之差小于1%)、圆形珠(长与短之差为1-10%)、非正圆珠(长与短之差大于10%)、艺术珠(各种奇形怪状的珍珠)等等。一般来讲,正圆珠价格最高,圆珠次之,其它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

4、大小

珍珠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征,一般直径大于7mm 者才能称得上是大珠,古人的七珍八宝,意味着大珠珍是十分难得的。珍珠市场上,不同大小的珍珠价格相差极大。一般来讲,小珠的价格以公斤计,中珠(质量好)的价格以克计,大珠的价格了颗计,有时一颗就可达数万美元,可交换数十至数百公斤小珠。

5、瑕疵

珍珠的瑕疵严重影响光洁度与坚实度。一般而言,珍珠瑕疵越少越好,对于大颗珍品最好无瑕疵。

6、加工

对珍珠成品,要求加工精细、款式新颖、造型美观。除了单纯的珍珠产品外,与其它宝石群镶时,要求搭配得当,工艺美观。

总的来讲,珍珠的质量评价标准可归纳为“光、色、圆、大、洁、艺”几者,在评价时,要根据上述标进行综合评价,将每一方面割裂开来,都不可能得到与实际相符合的、完美的评价结果。

第12章 珍 珠

12.1 概述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 ,源于拉丁语Pernnla ,意为大海之骄子。在人类社会初期,当原始人沿着海岸或河流去寻找食物时,在挖食淡水蚌肉或海水牡蛎时,已发现了珍珠。据考证,将珍珠作为珍品始于5000年前古印度的恒河文化,因珍珠浑然成形,色彩柔和,珠光照人,且不易变质,易于保存,因此它一直受到人类的珍爱,是财富的象征。在当今的珠宝界,珍珠被誉为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石等五大珍贵宝石的“皇后”,并与月光石和亚历山大石同视为六月生辰石。在宗教中珍珠也具有极高的声誉,并作为佛教七宝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采捕和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4000年前禹帝定“南海鱼革玑珠大贝”为贡品,说明中国采珠历史早在6000年前就开始了。在《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我国最早的史料中均有我国开发天然珍珠的历史记载,例如在《格致镜原·妆台记》中记载周文王用珠花装饰发髻的史实,说明我国饰用珍珠至少始于周。自秦汉以后,珍珠饰用日渐普遍,帝王、皇妃、达官、巨贾无不以珍珠装饰为荣。由于需求量增加,必然加强采捕,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中国当时的珍珠采捕就已形成相当大规模。北方以牡丹江、混同江流域所产的淡水珍珠为代表,称为北珠(古称东珠),南方以广西合浦县产的海水珍珠为代表,称南珠。随后,各朝逐步发展,至明清两代珍珠的开采达到顶峰。明代万历陵墓中出土的两顶做工精细的凤冠上,就装饰有五千多颗珠宝,但其中绝大多数是珍珠。清乾隆皇的龙袍就是以珍珠缀结种种吉祥图案。国民党军阀孙殿英在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中发现珍珠多得用斗量,其中镶嵌在凤冠上的一颗大珍珠竟重达四两,约相当于现代125克(625克拉)。至于在被、袍、帐上所装饰的珍珠不计其数,可谓价值连城。

中华民族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有珍珠文字记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据宋代庞云英所著《文昌杂录》中记载了珍珠最早的养殖方法:“据礼部待郎谢公日: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濒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比经两秋即成珠矣”。以珠核投进蚌体内经二年的养殖即成为珍珠这一大胆设想在当时不但进行了实践而且变成了现实。从现在国内某些博物馆所收藏的宋代佛像珠就证明了这一事实。这一简单的养殖方法尽管当时尚未形成一定的科学理论,但它与现代的养殖方法已经相当接近了。这一养殖方法比西欧17世纪中叶所发现的珍珠养殖方法早600多年。1880年,日本人御木本幸吉采用中国古老的养珠法,将各种不同物质放入蚌体内养殖,结果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珠法。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御木本幸吉于1905年找到了养殖圆珠的奥秘。自此以后,日本养珠业逐渐兴旺起来,日本养殖珍珠从此一直领先于世界,御木本幸吉也成为了世界养殖珍珠之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珍珠业可谓是日新月异,尤其是人工养殖珍珠业的发展更为迅速,1981年我国有12个省市发展了珍珠养殖业,其中淡水养殖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发展最快。海水养殖则以广东、广西、海南发展迅速。我国淡水养珠的发展更是十分惊人,据调查,目前全世界人工淡水养珠年产量大约为1300吨,我国现产量约为1200吨,占全球珍珠产量的90%以上。

12.2 珍珠的形成

12.2.1 有关神话与传说

在古代,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珍珠的形成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在世界各国都编织出许多珍珠形成的神话与传说。扑里尼乌斯博物志写道:“珍珠是海底的贝浮到海面后,吸收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雨露而育成的”;古代印度教说:“珍珠是随着牡蛎的出现而产生的,牡蛎打开贝壳时,落在贝中的雨点不久就变成了珍珠”;在日本的古事记、记书等典籍中亦均能见到大致相同的说法;中国民间亦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神女的眼泪”、“鲛鱼的眼泪成珠”等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我国还流传其它成珠神话,如“凡蚌闻雷则痢瘦,其孕珠如怀孕,故谓之珠胎”。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有龙珠、蛇珠、鱼珠、鲛珠、龟珠等记载,并详述了这些贝类以外动物生长珠的部位:“龙珠在颌,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龟珠在足”。

在各种神话与传说中,泪水成珠的故事在全球的流传最广,其中又有仙女的泪、美女的泪、丑女的泪、幸福的泪或忧伤的泪等不同的说法。《鱼公主泪水成珠》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曾有一个名叫四海的珠民,采珠遇风翻船沉入大海,并遇到海怪侵犯,四海奋力搏斗,海怪不敌跑了,但四海因伤昏。醒来时,四海发现自已却躺在水晶床上,一位美丽的故娘正在温存地替他抚伤,她自称为鱼公主,因慕君英勇,故此相救,四海在鱼公的照顾下很快伤愈。四海与鱼公主两情相愿,终成眷属。公主随四海降谪人间,回到四海居住的白龙村,乡亲们既庆幸四海大难不死,更羡慕他娶到如此美丽的妻子,全村热烈庆祝了一翻。公主入乡随俗,粗食素衣、勤操家务,小两口生活过得丰衣足食,远近闻名。珠池太监的爪牙对四海之妻的美丽垂涎三尺,于是设法构罪于四海,并强夺公主以抵罪,四海奋力保护妻子,但被爪牙乱棒打死。公主施法逃回水府,十分悲痛。为悼亡夫,公主每遇月明波平之夜,她都在岛礁上面向白龙村痛哭,一串串眼泪也随之落入海中,珠池中的珍珠贝个个张口把公主的泪接住,并因而孕胎成珠,所以白龙池的珍珠特征多,又特别大,是因为出自纯洁心灵的鱼公主眼泪所化之故。

12.2.2 形成机理

珍珠的玲珑雅致,晶莹瑰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她是海里特有的宝贝和艺术品,是大自然慷慨丰厚的赐予,不经任何加工雕琢就非常美丽,自古以来是珠宝群体中的佼佼者。对于她的形成有上述种种传说,但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科学一般总是要经历神秘-启蒙-认识这一过程,而人们对珍珠形成的认识过程也是这样的。珍珠是生长在河蚌或珍珠贝这种软体动物的体内,珍珠的形成起源于珠核,珠核可能是一个微小的海洋生物,一个寄生虫或一粒细砂,甚至是软体动物体内的不良组织硬节。一般情况下,正常生活的软体动物是不会形成珍珠的,只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才可能形成珍珠:

(1)当软体动物生长环境中的异物(如砂粒、寄生虫等)侵入到其体内的外套膜组织中时,外套膜的结缔组织和表皮细胞受到剌激并分泌出珍珠层,逐渐将外来物一层层地包裹起来并形成同心球状珍珠,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慢慢长大。

(2)若侵入软体动物的外来异物紧靠或粘于壳壁上,通常不能形成游离于结缔组织中的珍珠囊,外表皮细胞不断向外来物分泌珍珠质后逐渐长大,并附着在壳壁上,就形成了附壳珍珠,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3)动物体内并没有外来物的侵入,而是因外套膜的表皮本身发生病变使细胞增殖,或因受伤细胞脱落,部分外表皮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一个小的珍珠囊,珍珠囊中的表皮细胞会腐败气化,形成不规则空洞。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形成天然无核珍珠。

图12-2-1 珍珠在软体动物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 壳的外层,B 珍珠层 C外表皮层, D结缔组织, E内表皮层,C+D+E外套膜

珍珠在生长过程中不但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珠母贝种类、大小和珍珠在软体动物中的生长环境等的影响。珍珠的外形多种多样,尺寸变化也很大,从几乎看不见的尘状小珍珠到一颗几十克拉重的大珍珠。形状除圆形外,还有椭圆形、梨形、水滴形、扁平形、纽扣形、圆柱形、畸形等。规则形状的珍珠一般在结缔组织和内表皮层中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珍珠一般在外表皮层中形成,疤状、纽扣状的异形珍珠一般附于壳壁上。

12.3 基本特征

12.3.1 组成

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无机质91%-96%,有机质2.5%-7.0%,水0.25%-2%,但不同种类的珍珠在含量上略有差别。珍珠中的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碳酸钙以文石或方解石结构形式存在,其次为SiO 2、Ca 3(PO4) 2、Al 2O 3、Fe 2O 3等。有

机质成分主要为壳角蛋白。除此之外,还含有十多种微量元素,如Na 、Mg 、Mn 、Sr 、Cu 、Al 、Fe 、Zn 、Ba 、Cr 、Co 、Ti 、Si 、Sc 、Se 、Br 、I 等。

12.3.2 物理特征

1、力学特征

(1)摩氏硬度:一般为2.5-4.5,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文石型结晶体的硬度(3.5-

4.5),略高于方解石结晶体的硬度(3.0-3.5)。

(2)韧性和弹性:珍珠的韧性很好,表现为抗磨、抗摔力较强,即不易破碎和摔坏,但遭脱水或有机质被破坏或经漂白处理的珍珠韧性较差,其表层容易破裂剥落。珍珠的弹性较好,优质珍珠在1m 高自由落下可反弹0.4m-0.5m 。

(3)密度: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2.8g/cm3。

3、光学性质

(1)颜色:珍珠的颜色包括体色和伴色。体色指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亦称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所含的微量致色元素和各种色素,这些致色元素与有机质中蛋白色素的卟啉结合成为“金属卟啉体”,金属卟啉体中所结合的金属元素不同,珍珠的色彩就不同,珍珠色彩的浓度与卟啉体的含量有关,卟啉体含量高,珍珠色彩深。伴色是指珍珠表层和次表层细片状碳酸钙互层结构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干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既高雅且具朦胧美的略带彩虹的色彩。这种伴色是叠加在其体色之上并与体色构成了珍珠所特有的珍珠色彩。珍珠的伴色色彩常有玫瑰色、蓝色、绿色和五彩缤纷的多色彩(晕彩)。

(2)光泽:珍珠具有其独特的光泽叫珍珠光泽,珍珠的高雅和庄重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特殊光泽。

(3)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

(4)折射率:1.532-1.685。

(5)发光性:在紫外线下发蓝白色、淡黄色、浅绿色或粉红色荧光,少数不发光。

12.3.3 产地

1、天然珍珠

(1)淡水珍珠:世界上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法国、德国、奥地利、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亚马逊河流域、孟加拉国和中国等。

(2)海水珍珠:世界上产天然海水珍珠的国家主要有波斯湾诸国、马纳尔湾、委内瑞拉、墨西哥、红海、日本和中国等。中国的海水珍珠主要产于北部湾及广东沿海,以中越交界的北仑河以东防城县白龙尾岛、钦州湾龙门港、合浦县营盘、山口镇、北海、广东海康、海南岛陵水县至三亚一带海域最为著名。

2、人工养殖珍珠

(1)淡水养殖珍珠:世界淡水养殖珍珠主要产于日本列岛中部琵琶湖和霞浦湖、塔希堤岛、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国家。我国的淡水养殖珍珠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以浙江诸暨的养殖珍珠质量为最好,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2)海水养殖珍珠: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分布于日本的长崎、广岛、高知、神户、三重、熊本等,其中三重县为世界优质海水养殖珍珠的著名产地,珠径可达9-10mm ;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及北部湾海域,历史悠久的广西合浦珍珠,色泽艳丽,质地优良,在国际市场上销路甚佳。

12.4 品种及分类

珍珠的品种多种多样,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1、按成因

珍珠按成因可分为天然野生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类。

(1)天然珍珠:是指在贝壳类或河蚌类体内自然形成,不是经人工养殖的野生海水珍珠或淡水珍珠。

(2)人工养殖珍珠:是指在珠母贝体内人为植入形成珠核的物质,并进行人工养殖的海水珍珠或淡水珍珠。人工养殖珍珠又可分为:无核养殖珍珠和有核养殖珍珠两大类。无核养殖珍珠是指珍珠体内没有以蚌壳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珠核,珍珠中心部位有时会留下一不规则的空洞。有核珍珠是指珍珠体内有以蚌壳或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的球型核,表面珍珠层厚度一般只有0.5-2mm 。

当今世界珍珠市场,天然珍珠极少,代之而起的人工养殖珍珠充满整个世界珍珠市场,养殖珍珠占据绝对优势。养殖珍珠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佳。

此外还有人工仿造珠,它是为仿造珍珠表面光泽而生产的非珍珠质的球型珠,根据珠子的材料可分为镀膜实芯玻璃珠、镀膜充蜡玻璃珠、镀膜塑料珠、镀膜贝壳珠等。

2、按生长环境

珍珠按其生长的水域环境可分为海水珍珠、淡水珍珠两类

(1)海水珍珠:凡是在海湾、海洋等咸水域的贝壳类软体动物中形成的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统称为海水珍珠,如日本珠、南海珠。

(2)淡水珍珠:凡是在淡水域的蚌类软体动物中天然形成或人工养殖的珍珠均称为淡水珍珠。根据淡水水域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水珍珠、湖水珍珠和江水珍珠等。

3、按颜色

按珍珠的颜色可将珍珠分为以下三个系列:

(1)彩色系列:包括粉红色珍珠、橙红色珍珠、黄色珍珠、金黄色珍珠、浅褐色珍珠、淡绿色珍珠等。

(2)浅色系列:包括白色珍珠、奶白色珍珠、灰白色珍珠、浅黄色珍珠等。

(3)深色系列:包括黑色珍珠、银灰色珍珠、古铜色珍珠、深灰色珍珠等。

4、按产珠母贝、蚌的种类

根据产出珍珠的母贝或蚌的种类可将珍珠分为:

(1)马氏贝珍珠:指产自马氏贝的珍珠。

(2)白蝶贝珍珠:指产自白蝶贝的珍珠。

(3)黑蝶贝珍珠:指产自黑蝶贝的珍珠。

(4)砗磲贝珍珠:指产自砗磲贝的珍珠。

(5)企鹅贝珍珠:指产于企鹅贝的珍珠。

(6)鲍鱼贝珍珠:指产于鲍鱼贝的珍珠。

(7)三角帆蚌珍珠:指产于三角帆蚌的珍珠。

(8)褶纹冠蚌珍珠:指产于褶纹冠蚌的珍珠。

(9)池蝶蚌珍珠:指产于池蝶蚌的珍珠。池蝶蚌是从日本引进的蚌种,该蚌分泌珍珠质的能力较强,因此,出产的珍珠表面珍珠光泽较强。

5、按形态

由于珍珠的形态可谓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不同形态的珍珠其价值相差极大。根据珍珠形态与价值的关系,将珍珠分为圆型、椭圆型、梨型、滴水型、异型等。虽然异型珍珠不大受人们喜爱,但经过工艺师精心设计制作的异型珠工艺品也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6、按产地或产地方位和商业习惯

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出产珍珠,不同地方出产的珍珠质量相差悬殊,如产于波斯湾的珍珠,世界闻名,质量上佳。特别是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海岸已有2000多年的产珠历史。因此,商业习惯上就称为波斯珠,波斯珠既是代表产于波斯湾的珍珠,同时也是优质珍珠的代名词。产地或产地方位和商业分类的常见情况如下:

(1)东珠:原指采自波斯湾的天然珍珠,这个名词有时被用于指天然海水珍珠或亚洲西边海出产的珍珠,如红海、锡兰海等。珍珠研究专家Koji Wada认为东方珍珠只指波斯湾的软体动物翼贝(Wing Shell)生产的天然珍珠。但现在有时指产于日本的珍珠。

(2)西珠:指西欧海域所产的珍珠。

(3)南珠:指南海北部湾海域(合浦、钦州、北海等)、广东、海南所产的珍珠。

(4)北珠:指我国黑龙江塞北出产的珍珠,北珠匀圆莹洁,大者半寸。黑龙江和海林河在满洲贵族入关以前这里均产淡水珍珠,爱新觉罗氏族作为祥瑞国宝而珍视,以致王公“冠顶”都以这里的珍珠为饰。由于滥捕乱采,清朝初年北珠就已绝种。

(5)南洋珠(南海珠):指产于南海及邻区,由缅甸、泰国、菲律宾的澳洲以及法国的坡里尼西亚群岛一带海域产的珍珠。实际上南海珠往往指产于一种叫Pinctada Maxima贝类的珍珠,这种珍珠大而白,一般尺寸在9-16mm 之间。

(6)澳洲珠:指产于澳大利亚淡水湖的一种珍珠,具有很强的白色光泽,有盛名。

(7)波斯珠:指产于波斯湾的珍珠,多为白、奶白、淡绿色。

(8)马纳尔珠:指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马纳尔海湾的珍珠,常呈金黄色、黄色色调。

(9)日本珠(Akoya ):Akoya 是一种贝类的名称,主要产于日本,因此市面上将这种贝类产出的珍珠叫日本珠。除日本外,韩国、中国、斯里兰卡都有由这种软体动物产出的珍珠。日本珠的特点是圆形、白色,常见的大小为2-9mm ,大都不超过10mm 。

(10)琵琶珠(Biwa Pearl):专指产于日本琵琶湖的淡水珍珠,琵琶湖是第一个培

殖淡水珍珠的湖,珍珠的质量均很好,因此,琵琶珠已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所以一些珍珠商人为了提高珍珠的知名度,往往将质量较好的珍珠称为琵琶珠。

12.5 真假鉴别

目前在珠宝市场上,珍珠饰品十分丰富,其中人造仿制品可以假乱真,难以分辨。其价格也十分悬殊,有的一颗珍珠就价值连城。不法商往往有意抬高价格,表示货真价实。因此,消费者必须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完全以价论质.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珍珠鉴别能力。

1、仿珍珠和真珍珠的区别

(1)直观法: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如果是串珠,其颜色、形状、大小、光泽都一致的话,极有可能人造的。因为真珍珠是从不同的动物个体中取出,绝不可能完全一致。

(2)感觉法:用手或舌感觉,真珍珠有凉感,仿珍珠则无。用手或牙轻磨,感觉光滑者是仿珍珠,有粗糙感的为真珍珠。用手掂,仿珍珠种塑料制品很轻,玻璃制品较重。

(3)放大镜观察法:用1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真珍珠表面能见到生长纹理,仿珍珠表面光滑,在珍珠的钻孔处明显粗糙,或常见到薄层剥落的现象,这是仿珍珠。真珍珠很少有这种现象。

(4)弹跳法:从60cm 左右高处掉在玻璃板上,真珍珠弹跳高度为20-25cm ,最高达30cm 以上,而仿珍珠在15cm 以下。

(5)盐酸反应法:用稀盐酸少许滴在表面,真珍珠立即起泡,而仿珍珠无反应,此方法对珍珠表面有损害作用,谨防使用。

(6)紫外线荧光法:真珍珠在紫外线下产生淡黄或淡白的荧光,这是由于珍珠层中含有蛋白质所致,而仿珍珠不产生荧光。

2、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区别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最大差别是其内部结构不同,天然珍珠无核,有核养殖内部有核。根据这种结构差别可以区分天然珍珠与有核养珠。

(1)强光照明法:此法最好在暗室内进行。检查时先在珍珠上方放一不透明的挡板,内有1mm 的小孔,将珍珠在光束中缓缓转动,有核养珠的珠核内可见到平行线纹以及珠核和外面珍珠层的分界线。而天然珍珠则可见到透射强光从珍珠边缘向中心减弱,另外,在强光下转动养珠时,偶尔可见到珠核的平行层引起的反光现象,转动一周闪动两次。

(2)X射线照相法:可清楚显示有核养珠的结构特征。

(3)紫外线摄影法:将珍珠作不同角度的安放,进行多次照射摄影,如果有核珍珠,在珠核层与光线垂直时,光线难以通过,因而产生较深的阴影。周围的珍珠层颜色则较浅,而天然珍珠由于都能很好地通过光线,因此阴影颜色浅,而均匀。

(4)荧光法:有核养珠因有贝壳制成的珠核,这种珠核含镁而产生荧光,天然珍珠无内核,故不产生荧光。

(5)重液法:一般养珠因有珠核,比重较大,天然珍珠较轻,因此在2.71的重液中天然珍珠大都上浮,而有核养珠普遍下沉。

其它尚有内镜法、磁场法等,但许多需在的专业实验室内进行。

3、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鉴别

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不论在外形、颜色和光泽等方面都比较相似,用途也一样,但是在市场上的价格却相差很大,要鉴别它们,目前有一定难度。陈志强先生提出用珍珠中所含微量元素进行鉴别,值得考虑。其根据是珍珠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海水和淡水中所含

的微量元素不同,一般说海水中钾、钠的含量较高,锶和钡的比值,海水大,淡水小。当然这还是一个研究的课题。

4、天然有色珍珠和处理有色珍珠的鉴别

有色珍珠(尤以粉红色和黑色)因为量少色美而受人忠爱,价格较昂贵。为此,人们不断努力以探索使无色珍珠产生颜色,常用的方法有染色和辐照两种,两种方法主要用来产生黑色珍珠。鉴别时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看颜色的分布:天然色在外观上很柔和,天然黑珍珠其实不是纯黑色,带有兰或紫色的伴色,所以每粒珠的颜色虽一致,但仍有区别。处理的有色珍珠颜色一般较均匀,在串珠中,如每粒珍珠颜色都一样,这可能是染色的,且在钻孔和有裂纹的地方,会发现染色剂的堆积。

(2)看晕彩:与天然的黑色珍珠相比,经过辐射处理的黑色珍珠晕彩光谱色浓艳,同时伴有强的金属光泽。

(3)紫外线照射法:虽然人工养殖的黑珍珠一般不发荧光,但在短波紫外线下,在小凹陷中仍能发出淡黄色或白色的荧光,而在长波紫外线下发出粉红色或红色的荧光,而染色黑珍珠在任何情况下不发荧光。

(4)粉末法:染色黑珍珠的粉沫为黑色,而自然黑珍珠其粉沫为白色,此法对珍珠有破坏作用,不能轻而使用。

(5)稀酸法:在某些情况下,可用稀硝酸的棉签擦试珍珠的不显眼处,染色珍珠可使棉签呈黑色,天然的无此情况。不过,此法应尽量少用为佳。

12.6 质量评价

珍珠质量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为珍珠的质量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经验,目前珍珠的质量评价一般根据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光泽

又称皮光或珠光,它是由于进入到珍珠的光经内部特殊的结构干涉后所呈现一种光彩效应。光泽的强弱与珠层厚度、组合及文石晶体的排列的有序度相关。一般而言,珠层越厚,文石晶体排列的有序度越好,光泽越强,珍珠表面越显圆润,价格越高。具体品评时,珍珠的光泽以能照见周围物体者为上。

2、颜色

又称皮色,珍珠颜色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颜色最好的是粉红、其下依次是银白、淡粉红、黑色、兰色、金色、淡黄、青色等。上等的天然黑色珍珠广受世界各国珍珠爱好者喜爱。这种天然珍珠主要产于波利利亚海域,那里曾采到一颗重达48克重的黑色珍珠,目前存在梵帝冈。

3、形状

珍珠市场上一般根据形状将珍珠分成正圆珠(长与短之差小于1%)、圆形珠(长与短之差为1-10%)、非正圆珠(长与短之差大于10%)、艺术珠(各种奇形怪状的珍珠)等等。一般来讲,正圆珠价格最高,圆珠次之,其它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

4、大小

珍珠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征,一般直径大于7mm 者才能称得上是大珠,古人的七珍八宝,意味着大珠珍是十分难得的。珍珠市场上,不同大小的珍珠价格相差极大。一般来讲,小珠的价格以公斤计,中珠(质量好)的价格以克计,大珠的价格了颗计,有时一颗就可达数万美元,可交换数十至数百公斤小珠。

5、瑕疵

珍珠的瑕疵严重影响光洁度与坚实度。一般而言,珍珠瑕疵越少越好,对于大颗珍品最好无瑕疵。

6、加工

对珍珠成品,要求加工精细、款式新颖、造型美观。除了单纯的珍珠产品外,与其它宝石群镶时,要求搭配得当,工艺美观。

总的来讲,珍珠的质量评价标准可归纳为“光、色、圆、大、洁、艺”几者,在评价时,要根据上述标进行综合评价,将每一方面割裂开来,都不可能得到与实际相符合的、完美的评价结果。


相关文章

  • 石材名称英语大全A
  • 石材英语大全 花岗石 小翠红(又名芬兰红)Balmoral Red 老鹰红Eagle Red 卡门红Carmen Red 宝卡拉红Porkkala Red 菊花岗(又名啡钻)Baltic Brown 鲸灰石Kuru Grey 意大利: 大理 ...查看


  • 各种颜色英语
  • Green Beige beige 米绿色 Sand Signal yellow 米色,淡黄或灰黄Goldenyellow yellow 沙黄色信号黄金黄色 Honey Daffodil yellow Brown yellow 蜜黄色Mai ...查看


  • 珍珠城介绍
  • 珍珠城简介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Pearl city 珍珠城坐落于中国北海市云南南路,是盛产珍珠的名城,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有关于珍珠的美妙传说. Pearl city is located in Yun ...查看


  • RAL_国标色彩对照表
  • RAL 色彩对照表 数字"1" 开头的 1000 Green beige 米绿色 1001 Beige 米色,淡黄或灰黄 1002 Sand yellow 沙黄色 1003 Signal yellow 信号黄 1004 ...查看


  • 很完整的布料颜色翻译
  • 关于布料的颜色的翻译 阿拉伯白 Arabescato Normal 埃及红 Aswan Red 埃及米黄 New Beige 艾丽丝红 Rosa Iris 爱斯他银 Oyster Silver 安东尼巧克力 Adoni Chocolee 桉 ...查看


  • 石材中英文对照
  • 纯黑麻AbsolutoBlack 安东尼巧克力AdoniChocolee 伯朗细花AdoniChocolee 紫丁香AfricanLilac 南非红AfricanRed 玛瑙玉AgateJade 爵士白Ajax 亚加斯灰Akashi 巴西金 ...查看


  • 珠宝行业词汇
  • Agate 玛瑙 石英的一种,有各种不同颜色,不透明.表盘有时会采用这种装饰性宝石. Actinolite 阳起石 一种以绿色为主的钙镇铁闪石,软玉及石棉都属于其中的一种,绝大多数情况下用于玉雕雕刻. Albite Jade 钠长石玉 主要 ...查看


  • 中英文菜谱
  • 丝瓜豆腐羹 Towel Gourd and Bean Curd Thick Soup 虾仁丝瓜 Fried Towel Gourd with Shrimps 酸辣丝瓜羹 Sour and Hot Towel Gourd Thick Soup ...查看


  • 结婚周年纪念日 1
  • 结婚周年纪念日 marriage anniversary 在每年的同一天纪念结婚的风俗.起源于西方.在这一天,夫妇之间大都交换礼物,或者邀请家人和朋友共同庆祝.每一年 周年的名称 各有名称:一周年:纸婚 Paper Wedding 二周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