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夫人:永不泯灭的爱

  17岁之前,彭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直到1919年,才终于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学到“铲除不平,匡扶正义”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这八个字工工整整地写进了作文里。穷苦的经历让他很快接受了刚传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短短几年之后,便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先后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   而彭真的夫人张洁清却恰恰相反,大家闺秀、出身名门,师范大学英文系本科毕业,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然而,优越的生活没有让她脱离现实,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激起了她的爱国热情,她义无反顾地跟随姑姑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的一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洁清受姑姑所托,送一份秘密文件给高层领导干部“魏先生”(彭真化名)。“魏先生”三十多岁,穿着一件大褂,身材瘦瘦高高,朴实坚毅的脸上透着稳健和成熟,虽然很少语言交流,但是几次接触后,他的淳朴和智慧还是给张洁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冥冥中,似有一根红线牵引,四年后,俩人再次不期而遇。那时,已投身革命洪流的张洁清被组织选送到晋察冀党校学习,有一天,她惊喜地发现,前来讲课的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正是“魏先生”――彭真。   彭真也注意到了张洁清,经过革命的洗礼,昔日美丽的女大学生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尽管她的衣着与大家并无二致,但那举手投足间的端庄和优雅还是非常引人注目,这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彭真,他向她袒露心思,征求她的意见。   张洁清犹豫了,短暂的接触令她对彭真的为人并不十分了解,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她深知爱情的前提是真诚和平等,所以她只答应“考虑考虑”。   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但共同的信仰足以使他们靠得越来越近。1939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张洁清得了疟疾,发高烧,打寒战,看到她被疾病折磨,彭真心疼地说:“搬到我这儿来,咱们结婚吧,让我来照顾你。”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让张洁清感受到了浓浓爱意,就这样,以一副担架作为花轿,病中的张洁清做了彭真的新娘。   爱情是美丽的,但更多的时候,需要忍受生命中的寒冷和孤独。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按照党中央指示,彭真奔赴延安,去延安要过好几道日军的封锁线,根本无法带着已有身孕的张洁清,临走,百般不放心的他送给她一把小手枪,就像自己在身边保护她一样。   她没有一句怨言,她给予他的,是尊重和理解。冬天,孩子刚刚出生,日军就开始了大扫荡,转移途中,为了减轻重量,躺在担架上的张洁清不顾严寒的天气和虚弱的身体,把身上的被子全都掀了下去,为此,她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   就这样,共同的志趣和坚定的爱化作了温暖的慰藉,支撑着他们走过苦难的战争岁月。在她的支持下,他的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得到了党中央的赞赏和肯定,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市委书记。   为了更好地帮助丈夫,有知识、有能力的张洁清放弃了在政治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机会,选择做彭真的秘书,爱情与事业合二为一,既照顾他的生活,又协助他的工作。   从此,他成了她生活的重心。整理文件,抄写材料,从不间断的笔记里,有对他工作、活动的安排,也有体温、脉搏的变化;吃饭时,他一边想问题一边低着头狼吞虎咽,菜吃完了才发现她还没有动筷子,而她只微笑地望着他,眼神里,满是怜爱和包容,每年的11月24日,她都会为他准备一点儿酒,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淡淡的馨香、深深的爱恋就这样滋润着绵长的岁月。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很快,他们的爱情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彭真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被批判,被监禁。作为他的秘书,她未能幸免,夫妻俩双双被关进秦城监狱。三个月,她头发全白了,身体更瘦弱了,然而,对他的信任却从未动摇。光阴是冷的,记忆中的芳馨却足以支撑她熬过七年漫长、跌宕的日子。   1975年5月,被流放到陕西商洛的两人终于相聚了,凝视着她头上的白发,他哽咽着说:“你受苦了!”然而对她来说,他在,岁月在,这就是最好的世界。   “让我来照顾你”,此刻,他终于有时间、有机会来践行结婚时的承诺了。他包揽了全部家务,砌炉灶、买菜、种菜,甚至帮浑身关节疼痛的她倒便盆。苦不堪言的岁月,因为醇美的爱,变得甜蜜而充满温情。   后来,彭真重返工作岗位,任务繁重,张洁清便不顾病体,继续做他的秘书,全力支持他。细致入微的爱令他深受感动,他不止一次地说:“撒切尔是个女强人,我们共产党也有女强人,洁清就是一个。”   他也心系着她,每个夏天的清晨,他总会摘回她最喜欢的兰花悄悄放在她的枕边;她腿脚不便,他便常常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她散步在绿色的草坪上;90岁高龄时,他与她荡舟湖上,亲自为她撑船划桨。   58年的恩爱令人欣羡,然而,生命的潮水终将要退去,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她与他执手相对,那是他最愿握住的、人世间最后的余温。   他走了,床头的日历从此定格在1997年4月26日。从此,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那个印有他画像的瓷盘,穿越生死,他们隔空凝视。   思念萦绕在心头,85岁高龄的她开始整理几十年来的日记,为《彭真年谱》提供了珍贵的档案资料。历经16年,180余万字的年谱出版了,彭真纪念馆、故居也相继开放,她的任务完成了,她却病倒了。   2015年5月27日,她要去和他团聚了,走的时候,平静、安详,没有一丝痛苦。   “在地下工作中认识;在战争年代里恋爱;在艰苦环境下结婚。”这是彭真曾经在婚礼上总结的恋爱经历,前生来世,火一样的爱,永不泯灭。   编辑/梓童

  17岁之前,彭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直到1919年,才终于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学到“铲除不平,匡扶正义”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这八个字工工整整地写进了作文里。穷苦的经历让他很快接受了刚传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短短几年之后,便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先后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   而彭真的夫人张洁清却恰恰相反,大家闺秀、出身名门,师范大学英文系本科毕业,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然而,优越的生活没有让她脱离现实,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激起了她的爱国热情,她义无反顾地跟随姑姑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的一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洁清受姑姑所托,送一份秘密文件给高层领导干部“魏先生”(彭真化名)。“魏先生”三十多岁,穿着一件大褂,身材瘦瘦高高,朴实坚毅的脸上透着稳健和成熟,虽然很少语言交流,但是几次接触后,他的淳朴和智慧还是给张洁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冥冥中,似有一根红线牵引,四年后,俩人再次不期而遇。那时,已投身革命洪流的张洁清被组织选送到晋察冀党校学习,有一天,她惊喜地发现,前来讲课的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正是“魏先生”――彭真。   彭真也注意到了张洁清,经过革命的洗礼,昔日美丽的女大学生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尽管她的衣着与大家并无二致,但那举手投足间的端庄和优雅还是非常引人注目,这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彭真,他向她袒露心思,征求她的意见。   张洁清犹豫了,短暂的接触令她对彭真的为人并不十分了解,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她深知爱情的前提是真诚和平等,所以她只答应“考虑考虑”。   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但共同的信仰足以使他们靠得越来越近。1939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张洁清得了疟疾,发高烧,打寒战,看到她被疾病折磨,彭真心疼地说:“搬到我这儿来,咱们结婚吧,让我来照顾你。”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让张洁清感受到了浓浓爱意,就这样,以一副担架作为花轿,病中的张洁清做了彭真的新娘。   爱情是美丽的,但更多的时候,需要忍受生命中的寒冷和孤独。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按照党中央指示,彭真奔赴延安,去延安要过好几道日军的封锁线,根本无法带着已有身孕的张洁清,临走,百般不放心的他送给她一把小手枪,就像自己在身边保护她一样。   她没有一句怨言,她给予他的,是尊重和理解。冬天,孩子刚刚出生,日军就开始了大扫荡,转移途中,为了减轻重量,躺在担架上的张洁清不顾严寒的天气和虚弱的身体,把身上的被子全都掀了下去,为此,她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   就这样,共同的志趣和坚定的爱化作了温暖的慰藉,支撑着他们走过苦难的战争岁月。在她的支持下,他的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得到了党中央的赞赏和肯定,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市委书记。   为了更好地帮助丈夫,有知识、有能力的张洁清放弃了在政治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机会,选择做彭真的秘书,爱情与事业合二为一,既照顾他的生活,又协助他的工作。   从此,他成了她生活的重心。整理文件,抄写材料,从不间断的笔记里,有对他工作、活动的安排,也有体温、脉搏的变化;吃饭时,他一边想问题一边低着头狼吞虎咽,菜吃完了才发现她还没有动筷子,而她只微笑地望着他,眼神里,满是怜爱和包容,每年的11月24日,她都会为他准备一点儿酒,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淡淡的馨香、深深的爱恋就这样滋润着绵长的岁月。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很快,他们的爱情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彭真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被批判,被监禁。作为他的秘书,她未能幸免,夫妻俩双双被关进秦城监狱。三个月,她头发全白了,身体更瘦弱了,然而,对他的信任却从未动摇。光阴是冷的,记忆中的芳馨却足以支撑她熬过七年漫长、跌宕的日子。   1975年5月,被流放到陕西商洛的两人终于相聚了,凝视着她头上的白发,他哽咽着说:“你受苦了!”然而对她来说,他在,岁月在,这就是最好的世界。   “让我来照顾你”,此刻,他终于有时间、有机会来践行结婚时的承诺了。他包揽了全部家务,砌炉灶、买菜、种菜,甚至帮浑身关节疼痛的她倒便盆。苦不堪言的岁月,因为醇美的爱,变得甜蜜而充满温情。   后来,彭真重返工作岗位,任务繁重,张洁清便不顾病体,继续做他的秘书,全力支持他。细致入微的爱令他深受感动,他不止一次地说:“撒切尔是个女强人,我们共产党也有女强人,洁清就是一个。”   他也心系着她,每个夏天的清晨,他总会摘回她最喜欢的兰花悄悄放在她的枕边;她腿脚不便,他便常常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她散步在绿色的草坪上;90岁高龄时,他与她荡舟湖上,亲自为她撑船划桨。   58年的恩爱令人欣羡,然而,生命的潮水终将要退去,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她与他执手相对,那是他最愿握住的、人世间最后的余温。   他走了,床头的日历从此定格在1997年4月26日。从此,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那个印有他画像的瓷盘,穿越生死,他们隔空凝视。   思念萦绕在心头,85岁高龄的她开始整理几十年来的日记,为《彭真年谱》提供了珍贵的档案资料。历经16年,180余万字的年谱出版了,彭真纪念馆、故居也相继开放,她的任务完成了,她却病倒了。   2015年5月27日,她要去和他团聚了,走的时候,平静、安详,没有一丝痛苦。   “在地下工作中认识;在战争年代里恋爱;在艰苦环境下结婚。”这是彭真曾经在婚礼上总结的恋爱经历,前生来世,火一样的爱,永不泯灭。   编辑/梓童


相关文章

  • 聂元梓: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的问世
  • (2008-05-10 00:16:53) 转载▼ 标签: 政治 五一六通知 大字报 文化革命 毛主席 三家村 杂谈 聂元梓: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的问世 40多年来,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第一张大字报或褒或贬,正说反说,都是别人在说这件事,从未听 ...查看


  • [优秀作文]四月有奖征文:永不泯灭的记忆
  • 四月有奖征文:永不泯灭的记忆 "细看都是千层浪遍地英雄笼夕烟". --题记 天地之间,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普天之下,最真挚的是友谊:比友谊更真挚的是亲情. 老家的西屋内总摆着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一个和我一 ...查看


  • 新中国风云岁月
  • 新中国风云五十年 --听后感 自从上了选修课----新中国风云五十年这门课以后,仿佛跟着老师重温了新中国轰轰烈烈,动荡不平的风云岁月,我的心情也激动不已······ 自从天安门前毛主席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查看


  • 我所知道的彭真
  • 特别随和的人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就知道彭真是晋察冀边区的领导. 解放后,彭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后来兼任市长. 我第一次和彭真谈话是在1953年冬.我的丈夫李琪在那年秋天调到彭真那儿当政治秘书.有一个星期天,李琪来电话说, ...查看


  • 青年节手抄报内容:青春是一首用不泯灭的歌
  • 青春是一首永不泯灭的歌. 不是所有的花都可以开在明媚的阳光下,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没有人可以拥有不逝的青春.在这个大起大落的年代里,无疑,青春是永不泯灭的. 你拥有青春,你便拥有机会.所以趁我们还年轻,努力的学习吧.不要书到用时方恨 ...查看


  • 抒情作文:有一种思念永不泯灭作文
  • 夜空当照,弯弯的月亮静静地挂在星空上,一切皆已沉睡,只因我满怀心事,心里郁闷,才走到阳台上独望星空.天上的星儿一闪一闪的,仿佛灵动的眼睛,我抬头仰望,心想:这两颗星星是爷爷的眼睛吗?不久,既有眼泪飞逝而下,我在心底呼唤:爷爷,你在天堂过得好 ...查看


  • 关于理想的名言:坚不可摧的理想
  • 1.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奇雷特 2.呵,青年人理想多么崇高,立志追求真理,无论是生还是死,呵!莫回首,莫泄气.--罗?布里奇斯 3.青年人的特点在于他们抱有作理想事业的宏大志愿.--加里宁 4.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 ...查看


  • 庐山会议-杨尚昆谈庐山会议
  • 杨尚昆谈庐山会议 2008年04月15日 08:59:2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央办公厅一些老同志建议把它列为<杨尚昆回忆录>的一章,得到杨尚昆的同意.1996年12月 ...查看


  • 林巧稚:最伟大的母亲
  • 她是曾经的女学霸,考入"千里挑一"的协和医学院,八年苦读,拿下最高奖学金,获得博士学位:她三度到海外深造,曾被国外医院极力挽留,却毅然回到了战火中的祖国:抗战期间,她被赶出医院,开办私人诊所,低价救助贫苦患者,身上带的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