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课程论文——杭州民居
前年九月,我利用空闲时间去杭州游玩了几天,杭州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杭州,除了西湖的美景,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建筑也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欣赏。我到达杭州后,在等待观看钱塘潮时,参观了距离钱塘江边不远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观看传统民居保护的介绍,我领略到了杭州民居的魅力,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参观了清河坊、南宋御街和拱宸桥等民居建筑群,只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来得及游览小河直街,希望下次造访杭州有机会去看一看。
清河坊小吃街是一个游人如织的步行街,街边由于商铺装修,民居的原样已经略有改变,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杭州民居建筑的特点。这里的民居具有洁白的墙壁和黑色瓦片的屋顶,凸出的屋檐方便排水,以适应杭州的梅雨天气,在洁白的墙壁上,青黑色的霉迹依稀可见,反应了这里湿润的气候,霉迹与同样是黑色的瓦片相映成趣,达到了一种意外的和谐。
图1清河坊小吃街(本人拍摄) 与清河坊小吃街相交的南宋御街风景区(中山路沿线)也别具特色。相比清河坊来说,南宋御街的游人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民居、名人故居也更好地保留了原来的特色,街上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仿古的牌坊,来还原民巷原本的面貌。
图2南宋御街牌坊(本人拍摄)
沿着南宋御街走到鼓楼附近,许多游人就准备打道回府了,然而在鼓楼以东,还可以参观胡雪岩故居,再沿着中山路往南走,还可以参观仍然有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十分具有生活感。
胡雪岩故居的墙体和屋檐的色彩搭配与民居相同,只是富家的宅邸有着更大院落,更高的围墙,从外面很难一窥究竟,相比普通街边可以随意探视的民居,显得更加威严、气派。
图3胡雪岩故居(本人拍摄)
鼓楼以南的街巷可以说是一个惊喜,我一度认为杭州市区的传统民居都像清河坊一样只具有游览功能,没想到还能够找到几个仍然有市民在居住的巷子。
而
且,杭州市政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保护,并将这些传统民居巷子纳入了南宋御街的管辖范畴,使其兼具游览功能。对于每个巷子,也都给出了相关历史介绍,这和北京的胡同非常类似。
图4高士坊巷(本人拍摄)
相比之前所见的民居,这里的民居院落相对较小,虽然整体建筑风格与之前所见类似,但是每户的房屋都各具特色,而且户型也不尽相同,有的房屋是二层小楼,有的是一层的平房。二层小楼顶层屋顶和底层屋顶错落有致,使得上层的雨水可以流到下层屋顶再排向地面。由于院落属于市民个人房屋,我没有机会进入参观,从外表来看,传统的木窗保留完好,形式也相对统一,也没有明显的天线、空调外机等突兀的现代设施,体现了这里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信房屋内部,也一定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弥补传统民居采光、保暖方面的不足。
图5城南旧事—南宋御街(本人拍摄)
从武门码头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乘坐水上公交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拱宸桥,沿途可以欣赏坐落在河边的民居,别有一番风味。
河边的民居整体的设计,与之前南宋御街小巷大同小异,只是有的房屋会采用纯木材制作窗户周边的墙体。河边民居具有特点的地方在于,每家每户都有面向河面的门,并且有台阶直接通向水边,方便洗菜、洗衣服等生活用水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作为船舶停泊的小码头,方便居民出行,运送货物等。
图6京杭运河边的民居(本人拍摄)
杭州的民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我在游览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市政府在保存传统民居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传统民居历经风吹雨打,难免会有损坏,因此,时常的粉刷和修缮工作必不可少,可以使民居建筑保留原有的风貌。
作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我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还原、保留建筑原貌,相关部门可以实地采集图片,通过稀疏重建技术构建民居的三维模型,并妥善保存,建立电子资料库,可以避免不可抗力造成的文化资源的流失。而且,三维重建所得的模型,还可以进行共享,使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足不出户地欣赏到不同地区民居的风采。
通过学习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我对民居建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也十分期待再次前往杭州,以新的视角去再次品味杭州民居的魅力,并且弥补之前在杭州没能进入民居内部、没有游览小河直街的遗憾。
中国民居课程论文——杭州民居
前年九月,我利用空闲时间去杭州游玩了几天,杭州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杭州,除了西湖的美景,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建筑也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欣赏。我到达杭州后,在等待观看钱塘潮时,参观了距离钱塘江边不远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观看传统民居保护的介绍,我领略到了杭州民居的魅力,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参观了清河坊、南宋御街和拱宸桥等民居建筑群,只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来得及游览小河直街,希望下次造访杭州有机会去看一看。
清河坊小吃街是一个游人如织的步行街,街边由于商铺装修,民居的原样已经略有改变,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杭州民居建筑的特点。这里的民居具有洁白的墙壁和黑色瓦片的屋顶,凸出的屋檐方便排水,以适应杭州的梅雨天气,在洁白的墙壁上,青黑色的霉迹依稀可见,反应了这里湿润的气候,霉迹与同样是黑色的瓦片相映成趣,达到了一种意外的和谐。
图1清河坊小吃街(本人拍摄) 与清河坊小吃街相交的南宋御街风景区(中山路沿线)也别具特色。相比清河坊来说,南宋御街的游人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民居、名人故居也更好地保留了原来的特色,街上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仿古的牌坊,来还原民巷原本的面貌。
图2南宋御街牌坊(本人拍摄)
沿着南宋御街走到鼓楼附近,许多游人就准备打道回府了,然而在鼓楼以东,还可以参观胡雪岩故居,再沿着中山路往南走,还可以参观仍然有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十分具有生活感。
胡雪岩故居的墙体和屋檐的色彩搭配与民居相同,只是富家的宅邸有着更大院落,更高的围墙,从外面很难一窥究竟,相比普通街边可以随意探视的民居,显得更加威严、气派。
图3胡雪岩故居(本人拍摄)
鼓楼以南的街巷可以说是一个惊喜,我一度认为杭州市区的传统民居都像清河坊一样只具有游览功能,没想到还能够找到几个仍然有市民在居住的巷子。
而
且,杭州市政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保护,并将这些传统民居巷子纳入了南宋御街的管辖范畴,使其兼具游览功能。对于每个巷子,也都给出了相关历史介绍,这和北京的胡同非常类似。
图4高士坊巷(本人拍摄)
相比之前所见的民居,这里的民居院落相对较小,虽然整体建筑风格与之前所见类似,但是每户的房屋都各具特色,而且户型也不尽相同,有的房屋是二层小楼,有的是一层的平房。二层小楼顶层屋顶和底层屋顶错落有致,使得上层的雨水可以流到下层屋顶再排向地面。由于院落属于市民个人房屋,我没有机会进入参观,从外表来看,传统的木窗保留完好,形式也相对统一,也没有明显的天线、空调外机等突兀的现代设施,体现了这里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信房屋内部,也一定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弥补传统民居采光、保暖方面的不足。
图5城南旧事—南宋御街(本人拍摄)
从武门码头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乘坐水上公交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拱宸桥,沿途可以欣赏坐落在河边的民居,别有一番风味。
河边的民居整体的设计,与之前南宋御街小巷大同小异,只是有的房屋会采用纯木材制作窗户周边的墙体。河边民居具有特点的地方在于,每家每户都有面向河面的门,并且有台阶直接通向水边,方便洗菜、洗衣服等生活用水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作为船舶停泊的小码头,方便居民出行,运送货物等。
图6京杭运河边的民居(本人拍摄)
杭州的民居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我在游览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市政府在保存传统民居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传统民居历经风吹雨打,难免会有损坏,因此,时常的粉刷和修缮工作必不可少,可以使民居建筑保留原有的风貌。
作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我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还原、保留建筑原貌,相关部门可以实地采集图片,通过稀疏重建技术构建民居的三维模型,并妥善保存,建立电子资料库,可以避免不可抗力造成的文化资源的流失。而且,三维重建所得的模型,还可以进行共享,使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足不出户地欣赏到不同地区民居的风采。
通过学习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我对民居建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也十分期待再次前往杭州,以新的视角去再次品味杭州民居的魅力,并且弥补之前在杭州没能进入民居内部、没有游览小河直街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