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之我见

“骂”,注释之我见

目不识丁者都能知道“骂”的意思,然而,要给“骂”一个准确的,稳妥的注释,却又并不那么容易;或者说,尚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注释。

《现代汉语词典》给“骂”的注释是:①“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街|张嘴就~”。②斥责:他爹~他不长进。”

这样的注释稳妥么?能说得过去么?

注释①“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将骂的宗旨或骂的结果定格在“侮辱人”上,未免武断牵强,有以偏概全之嫌。无须引经据典,谁都耳熟能详的就举不胜举,譬如,“老贼!出来受死!”,这是两军对阵挑逗性的骂战,旨在逼对方迎战壮己军威鼓舞士气,而不在于“侮辱”对方之人格;“你们是强盗!土匪!畜生!”,如果,“你们”确凿做了为非作歹丧尽天理之事,理应挨骂,就不存在“侮辱”之说;“你这挨千刀的!早就该死!”,这是诅咒其死而不是侮辱其人格;再如,骂天,骂地,骂鸡,骂狗,如:“死天!下(雨)不死了!”,“死狗!咬个不停,见鬼啦!”,等等,总不是在侮辱人吧?注释①,将“骂”定格在“侮辱人”上,能行么?我以为,如果倒过来说,说成:“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是“骂”。这倒是可以成立的。

按注释①,骂的用语是“粗野或恶意的话”,骂的宗旨或骂的结果是“侮辱人”或“侮辱”了人。现在,我们不妨引经据典来细看。

1.“妈的,还躺着,猪猡!”;“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

阳上山吗?”。

这是夏衍《包身工》中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的句子。

2.“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句子,刘备三请诸葛,一请不成,到二请﹑三请时,张飞分别说了这两句“无礼”的话。

3.“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这是《红楼梦》里贾府仆人焦大骂主子的话。

4.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

这是《水浒》第十回中的句子,林冲骂陆谦是“奸贼”。

5.“蒋介石,王八蛋!混蛋!”。

这是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中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

6.“争奈武二那厮,„„,他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那厮羞了,没脸儿见你,走了出去„„,却不要又留他”。

这是《水浒》第二十四回潘金莲在武大面前骂武松的句子。

7.“好呀,好呀!我请你来做衣裳,不曾叫你来偷汉子!”。 这是《水浒》第二十四回王婆骂潘金莲的句子。

先看前五句,例1,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话是粗野的,例2,..

张飞的话是粗野的,例3,仆人焦大的话是粗野的,例4,林冲骂陆....

谦为“奸贼”,也是粗野或粗俗之语,例5,闻一多骂蒋介石,“王八....

蛋”﹑“混蛋”也是粗野或粗俗之语,然而,他们之骂,是有着不容....

忽视之区别的:包身工和诸葛亮,本就不应该骂,贾府的某些主子,陆谦,蒋介石,本就应该骂。那男子骂包身工侮辱了包身工之人格,张飞骂诸葛亮是对诸葛亮之大不敬,人们对他们之“骂”必然地不能苟同且要据理而斥之,而仆人焦大骂贾府的主子,林冲骂陆谦,闻先生骂蒋介石,是骂得其所,大快人心。我想,大文豪闻一多不至于不懂“王八蛋”“混蛋”之粗俗或粗野吧!他偏骗地用了,大概,闻先生不用这样的词,他情感之宣泄就不可能痛快淋漓,听的人也不会满足,不会过瘾!我们总不可以去说闻先生侮辱了蒋委员长的人格吧?闻一多之骂蒋介石,与那男子骂包身工,与张飞骂诸葛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岂可混淆!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例1,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是“猪猡!”;“懒虫!”,是对“包身工”的“斥责”,例2,张飞骂诸葛亮是对诸葛亮要让他哥哥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不满,是“怪罪”或“责备”,例3,焦大骂主子,是对主子乱伦行为的“指责”,例4,林冲骂陆谦,例5,闻一多骂蒋介石,又是对他们无道之举的“谴责”。“斥责”﹑“怪罪”﹑“责备”﹑“指责”﹑“谴责”,是有轻重之别,分寸之异的,在具体语境里尽管不可以相互替代,但是,都是对对方表示不满,这一点是共同的。因此,这就不能不让人去审察词典之注释②。

“骂”,词典注释②是:“斥责:他爹~他不长进”。

我们不妨再举两例:

8.(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

9.“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这样的质量怎么向市民交代?与其让老百姓骂我们,还不如我骂你们。” ..

例8,是《杨绛散文•傅雷》中的句子,例9,是时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在一次检查道路铺装,发现仅铺一个月的地砖出现裂痕时对城建部门领导说的话。这样的单一的“骂”字出现在句子中,其“骂”,是必须有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这客观事实又必须是不好的,不对的,错的,或是为别人所不能接受的,否则,就是凭空而骂。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是因为傅雷在讨论翻译问题时,所举谬误例句都是别人的,让“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触怒了许多人”;牛玉儒说的两个“骂”,所指是道路铺装质量低劣;这样的“骂”,可以骂得很“文明”,也可以骂得很“粗野”,可以用婉辞,也可以厉声,例8,“大骂傅雷狂傲”,当是厉声斥责,如果,有谁婉辞批评,也未尝不可,例9,“老百姓骂我们”和“我骂你们”,可以骂“失职”,“渎职”﹑“不负责任”,“太不像话”,等等,也可以骂“饭桶”,“废物”,“犯罪”, “坑害百姓”,等等;甚至还可能牵扯其他,如:“钱,进了自己腰包,质量还能不差!”,“忙着吃喝玩乐,哪有工夫抓质量!”,等等;无论骂得“文明”还是骂得“粗野”,用婉辞还是厉声,一般地说都应当是善意的,旨在劝诫或警戒,但也不可否认有人会以此恶意攻击或诅咒。“骂”,既有善意的骂,也有恶意的骂;恶意的骂多用“粗野”言辞,善意的骂也可以甚至常用“粗野”言辞;善意的骂,是以“斥责”其错为特征,

恶意的骂也是以“斥责”其错为特征,尽管所“斥责”的那个“错”有“质”之区别,总归还是“斥责”,为什么词典注释②只用“他爹~他不长进”这个善意骂的例句,而不用或舍弃恶意骂的例句?如,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就是斥责包身工,岂不也可以作为注释...

②的例句?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是“猪猡!”,是“懒虫!”,.

又是侮辱包身工之人格尊严,又符合注释①“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于是,注释①和注释②岂不是并非各自相对独立的义项,而有点儿牵缠不清么?

再看后两句,例4,潘金莲“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她恼羞成怒,竟反咬一口。潘金莲的话是十分恶毒的,是对武松人格之诬陷和玷污,是没商量的。潘金莲说武松“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那厮羞了,没脸儿见你”,这是对武松的“指责”。例5,王婆骂潘金莲就是“斥责”潘金莲:不该偷汉子!王婆骂潘金莲就是告诫潘金莲:不可偷汉子!孤立地就表面看,王婆骂潘金莲是善意的。其实,王婆是“拉皮条”,是为虎作伥,她为西门庆“撮合”通奸特别卖力,她骂潘金莲,是逼潘金莲就范,是逼潘金莲“每日不要失约,负了大官人”,显然,她是恶意的,因而,她并不是要侮辱潘金莲,当是肯定无疑的;潘金莲与西门庆“云雨才罢,正欲各整衣襟”,被王婆逮个正着,她的人格还用得着别人去侮辱么?

这两句,按词典注释①说,是用恶意的话侮辱人,按注释②又都....

是斥责对方,岂不也牵缠不清,义有交叉么! ..

再说注释①之例句,“骂街”,“张嘴就骂”,是瞄准释义中的“粗

野”,却忽略了释义中的“侮辱人”,这个“粗野”已被定格在“侮辱人”上,岂能忽略?“张嘴就骂”,蒋委员长的“娘希屁”,就是张嘴就来的。这里不妨再“张嘴就骂”一二:“妈的,又迟到了”,“他奶奶的,外语又不及格”,能与“侮辱人”挂上么?“骂街”,污言秽语会一个个一串串地蹦出来,这是“骂街”之特色,但是,那“污言秽语”背后必有文章。《红楼梦》里的焦大骂贾府“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是“骂街”之一例,红学家们不是在潜心研究么?“爬灰的爬灰”,所指是贾珍与秦可卿,似乎已是不争之事实,“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争议颇大,有人说是指秦可卿和宝玉,又有人说是指凤姐和宝玉,看来,贾府有“爬灰”“养小叔子”之事,红学家们是并不否定的。于是,焦大之“骂”就应当是“揭短”。当然,揭人之短,有的也可能是恶意地侮辱人,而焦大不是。焦大是以自己是贾府的功臣自居,他是将“斥责”主子的乱伦与主子对他这位功臣不敬不恭关联在一起的,他并非是旨在侮辱主子。这样的“骂街”也可以归入注释②,岂可单放在注释①去作“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之例句?仆人焦大分明是“指责”主子乱伦,词典注释用例,又岂能乱来?

《现代汉语词典》给“骂”的注释,注释①和注释②并不能相对独立,总有点儿牵缠不清,我以为,其毛病是出在注释上:

注释①中的“用粗野或恶意的话”,这是“骂”之语言特征;注释②中的“斥责”,这是“骂”之感情特征。这两个特征原本就是牵缠在一起的。

注释①是用概述的语言给“骂”定义,一个“侮辱人”,排除一大片,且将“骂”全然定格为贬义;注释②,一个“斥责”,取代所有,不甚合理,有悖于客观语言实践。

在语言实践中,不少动词往往要用表述性语言去概括,或定义,如“打”,《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是24个义项,2002年增补本又加了一个:“定(某种罪名):他曾被~成右派),注释得很具体,很详细,读者一看就明白。我以为,还应该再加一个:打击:打假。

不才以为,总体上,“骂”可以这样去“定义”:

骂,是人宣泄情感,表达思想观点的行为,一般用粗话脏话,或以对方的不是和短处,或凭自己的捏造,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出来;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

然后,再如“打”只注释那样,逐一注释。不可让“斥责”取代所有。“指责”,“怪罪”,“责备”,“谴责”,“埋怨”,“数落”,“批评”,“规劝”,等等,毕竟是有所区别的,相互不可替代,如,秦香莲“数落”陈世美一件件一桩桩忘恩负义的罪过,总不可以用“斥责”去取代“数落”吧?“死天!下(雨)不死了”,是“埋怨”天气;雨,下个不止,总不可以说是“斥责”天气吧?再说,词典自己的例句“他爹骂他不长进”,这个“骂”,就一定是“斥责”么?可以是“批评”,可以是“埋怨”,还可以是“恨”。

还有,男女间笑骂:“死东西!”,“厚脸皮!”,父母骂孩子“谗虫”,“谗猫”,“懒虫”,“懒猪”,“小坏蛋”,“小混蛋!”,等等,既不是侮辱,也无恶意,而往往是“亲昵”“疼爱”的表示,即常言所说“打

是亲,骂是爱”;甚至,人的行为也会骂人,某某小气,一个铜子(古币)视若磨盘一样大,两人交往,知其为人者,缺他一分钱还特意送上门,不知情者会误认为你是“辱绝人”,“辱绝人”即“辱没人”的意思,反之,你欠某人一笔款,送去,他会说:“你骂人!”,意思是说你“小瞧他”,“看不起他”,有责怪你的意思,抑或是客套用语,等等,试问,“斥责”能包揽得了么?“侮辱人”能定义得了么?不妨,再顺便地说一下:“打”,作动词用,《现代汉语词典》有25个义项,注释得已经够详尽了,遗憾的是,没有“打脸”这个词条。词典有“打屁股”词条,注释是“比喻严厉批评(多含诙谐意)”,“打脸”,是比喻令人难看或揪心,所谓“打人休打脸,伤人莫伤心”,打人家脸,伤人家心,是要不得的。我之所以如此说,又因为,“打脸”与“打屁股”相似,也与以行为“骂人”相似,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我想,“打”与“骂”是兄弟,不可谈“骂”色变,见“骂”就贬,“骂”与“打”都是语言现象,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人类存在多久,打和骂,就会存在多久。“打”的行为,有的要反对,要否定,有的就不该反对,不该否定,有的还就是非打不可;“骂”,亦当如是。语言要净化,是对的,但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境,如闻先生骂蒋介石,不用那样的“脏活”还就是不行。鉴于世人,包括《现代汉语词典》注释①对“骂”之偏见,我在我那个所谓的定义后边,坠上“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实属无奈。

所说,当否?对否?可否?就教于大方之家。

2005年9月24日

“骂”,注释之我见

目不识丁者都能知道“骂”的意思,然而,要给“骂”一个准确的,稳妥的注释,却又并不那么容易;或者说,尚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注释。

《现代汉语词典》给“骂”的注释是:①“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街|张嘴就~”。②斥责:他爹~他不长进。”

这样的注释稳妥么?能说得过去么?

注释①“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将骂的宗旨或骂的结果定格在“侮辱人”上,未免武断牵强,有以偏概全之嫌。无须引经据典,谁都耳熟能详的就举不胜举,譬如,“老贼!出来受死!”,这是两军对阵挑逗性的骂战,旨在逼对方迎战壮己军威鼓舞士气,而不在于“侮辱”对方之人格;“你们是强盗!土匪!畜生!”,如果,“你们”确凿做了为非作歹丧尽天理之事,理应挨骂,就不存在“侮辱”之说;“你这挨千刀的!早就该死!”,这是诅咒其死而不是侮辱其人格;再如,骂天,骂地,骂鸡,骂狗,如:“死天!下(雨)不死了!”,“死狗!咬个不停,见鬼啦!”,等等,总不是在侮辱人吧?注释①,将“骂”定格在“侮辱人”上,能行么?我以为,如果倒过来说,说成:“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是“骂”。这倒是可以成立的。

按注释①,骂的用语是“粗野或恶意的话”,骂的宗旨或骂的结果是“侮辱人”或“侮辱”了人。现在,我们不妨引经据典来细看。

1.“妈的,还躺着,猪猡!”;“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

阳上山吗?”。

这是夏衍《包身工》中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的句子。

2.“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句子,刘备三请诸葛,一请不成,到二请﹑三请时,张飞分别说了这两句“无礼”的话。

3.“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这是《红楼梦》里贾府仆人焦大骂主子的话。

4.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

这是《水浒》第十回中的句子,林冲骂陆谦是“奸贼”。

5.“蒋介石,王八蛋!混蛋!”。

这是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中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

6.“争奈武二那厮,„„,他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那厮羞了,没脸儿见你,走了出去„„,却不要又留他”。

这是《水浒》第二十四回潘金莲在武大面前骂武松的句子。

7.“好呀,好呀!我请你来做衣裳,不曾叫你来偷汉子!”。 这是《水浒》第二十四回王婆骂潘金莲的句子。

先看前五句,例1,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话是粗野的,例2,..

张飞的话是粗野的,例3,仆人焦大的话是粗野的,例4,林冲骂陆....

谦为“奸贼”,也是粗野或粗俗之语,例5,闻一多骂蒋介石,“王八....

蛋”﹑“混蛋”也是粗野或粗俗之语,然而,他们之骂,是有着不容....

忽视之区别的:包身工和诸葛亮,本就不应该骂,贾府的某些主子,陆谦,蒋介石,本就应该骂。那男子骂包身工侮辱了包身工之人格,张飞骂诸葛亮是对诸葛亮之大不敬,人们对他们之“骂”必然地不能苟同且要据理而斥之,而仆人焦大骂贾府的主子,林冲骂陆谦,闻先生骂蒋介石,是骂得其所,大快人心。我想,大文豪闻一多不至于不懂“王八蛋”“混蛋”之粗俗或粗野吧!他偏骗地用了,大概,闻先生不用这样的词,他情感之宣泄就不可能痛快淋漓,听的人也不会满足,不会过瘾!我们总不可以去说闻先生侮辱了蒋委员长的人格吧?闻一多之骂蒋介石,与那男子骂包身工,与张飞骂诸葛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岂可混淆!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例1,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是“猪猡!”;“懒虫!”,是对“包身工”的“斥责”,例2,张飞骂诸葛亮是对诸葛亮要让他哥哥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不满,是“怪罪”或“责备”,例3,焦大骂主子,是对主子乱伦行为的“指责”,例4,林冲骂陆谦,例5,闻一多骂蒋介石,又是对他们无道之举的“谴责”。“斥责”﹑“怪罪”﹑“责备”﹑“指责”﹑“谴责”,是有轻重之别,分寸之异的,在具体语境里尽管不可以相互替代,但是,都是对对方表示不满,这一点是共同的。因此,这就不能不让人去审察词典之注释②。

“骂”,词典注释②是:“斥责:他爹~他不长进”。

我们不妨再举两例:

8.(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

9.“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这样的质量怎么向市民交代?与其让老百姓骂我们,还不如我骂你们。” ..

例8,是《杨绛散文•傅雷》中的句子,例9,是时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在一次检查道路铺装,发现仅铺一个月的地砖出现裂痕时对城建部门领导说的话。这样的单一的“骂”字出现在句子中,其“骂”,是必须有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这客观事实又必须是不好的,不对的,错的,或是为别人所不能接受的,否则,就是凭空而骂。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是因为傅雷在讨论翻译问题时,所举谬误例句都是别人的,让“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触怒了许多人”;牛玉儒说的两个“骂”,所指是道路铺装质量低劣;这样的“骂”,可以骂得很“文明”,也可以骂得很“粗野”,可以用婉辞,也可以厉声,例8,“大骂傅雷狂傲”,当是厉声斥责,如果,有谁婉辞批评,也未尝不可,例9,“老百姓骂我们”和“我骂你们”,可以骂“失职”,“渎职”﹑“不负责任”,“太不像话”,等等,也可以骂“饭桶”,“废物”,“犯罪”, “坑害百姓”,等等;甚至还可能牵扯其他,如:“钱,进了自己腰包,质量还能不差!”,“忙着吃喝玩乐,哪有工夫抓质量!”,等等;无论骂得“文明”还是骂得“粗野”,用婉辞还是厉声,一般地说都应当是善意的,旨在劝诫或警戒,但也不可否认有人会以此恶意攻击或诅咒。“骂”,既有善意的骂,也有恶意的骂;恶意的骂多用“粗野”言辞,善意的骂也可以甚至常用“粗野”言辞;善意的骂,是以“斥责”其错为特征,

恶意的骂也是以“斥责”其错为特征,尽管所“斥责”的那个“错”有“质”之区别,总归还是“斥责”,为什么词典注释②只用“他爹~他不长进”这个善意骂的例句,而不用或舍弃恶意骂的例句?如,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就是斥责包身工,岂不也可以作为注释...

②的例句?那穿拷绸衫裤的男子骂包身工是“猪猡!”,是“懒虫!”,.

又是侮辱包身工之人格尊严,又符合注释①“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于是,注释①和注释②岂不是并非各自相对独立的义项,而有点儿牵缠不清么?

再看后两句,例4,潘金莲“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她恼羞成怒,竟反咬一口。潘金莲的话是十分恶毒的,是对武松人格之诬陷和玷污,是没商量的。潘金莲说武松“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那厮羞了,没脸儿见你”,这是对武松的“指责”。例5,王婆骂潘金莲就是“斥责”潘金莲:不该偷汉子!王婆骂潘金莲就是告诫潘金莲:不可偷汉子!孤立地就表面看,王婆骂潘金莲是善意的。其实,王婆是“拉皮条”,是为虎作伥,她为西门庆“撮合”通奸特别卖力,她骂潘金莲,是逼潘金莲就范,是逼潘金莲“每日不要失约,负了大官人”,显然,她是恶意的,因而,她并不是要侮辱潘金莲,当是肯定无疑的;潘金莲与西门庆“云雨才罢,正欲各整衣襟”,被王婆逮个正着,她的人格还用得着别人去侮辱么?

这两句,按词典注释①说,是用恶意的话侮辱人,按注释②又都....

是斥责对方,岂不也牵缠不清,义有交叉么! ..

再说注释①之例句,“骂街”,“张嘴就骂”,是瞄准释义中的“粗

野”,却忽略了释义中的“侮辱人”,这个“粗野”已被定格在“侮辱人”上,岂能忽略?“张嘴就骂”,蒋委员长的“娘希屁”,就是张嘴就来的。这里不妨再“张嘴就骂”一二:“妈的,又迟到了”,“他奶奶的,外语又不及格”,能与“侮辱人”挂上么?“骂街”,污言秽语会一个个一串串地蹦出来,这是“骂街”之特色,但是,那“污言秽语”背后必有文章。《红楼梦》里的焦大骂贾府“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是“骂街”之一例,红学家们不是在潜心研究么?“爬灰的爬灰”,所指是贾珍与秦可卿,似乎已是不争之事实,“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争议颇大,有人说是指秦可卿和宝玉,又有人说是指凤姐和宝玉,看来,贾府有“爬灰”“养小叔子”之事,红学家们是并不否定的。于是,焦大之“骂”就应当是“揭短”。当然,揭人之短,有的也可能是恶意地侮辱人,而焦大不是。焦大是以自己是贾府的功臣自居,他是将“斥责”主子的乱伦与主子对他这位功臣不敬不恭关联在一起的,他并非是旨在侮辱主子。这样的“骂街”也可以归入注释②,岂可单放在注释①去作“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之例句?仆人焦大分明是“指责”主子乱伦,词典注释用例,又岂能乱来?

《现代汉语词典》给“骂”的注释,注释①和注释②并不能相对独立,总有点儿牵缠不清,我以为,其毛病是出在注释上:

注释①中的“用粗野或恶意的话”,这是“骂”之语言特征;注释②中的“斥责”,这是“骂”之感情特征。这两个特征原本就是牵缠在一起的。

注释①是用概述的语言给“骂”定义,一个“侮辱人”,排除一大片,且将“骂”全然定格为贬义;注释②,一个“斥责”,取代所有,不甚合理,有悖于客观语言实践。

在语言实践中,不少动词往往要用表述性语言去概括,或定义,如“打”,《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是24个义项,2002年增补本又加了一个:“定(某种罪名):他曾被~成右派),注释得很具体,很详细,读者一看就明白。我以为,还应该再加一个:打击:打假。

不才以为,总体上,“骂”可以这样去“定义”:

骂,是人宣泄情感,表达思想观点的行为,一般用粗话脏话,或以对方的不是和短处,或凭自己的捏造,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出来;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

然后,再如“打”只注释那样,逐一注释。不可让“斥责”取代所有。“指责”,“怪罪”,“责备”,“谴责”,“埋怨”,“数落”,“批评”,“规劝”,等等,毕竟是有所区别的,相互不可替代,如,秦香莲“数落”陈世美一件件一桩桩忘恩负义的罪过,总不可以用“斥责”去取代“数落”吧?“死天!下(雨)不死了”,是“埋怨”天气;雨,下个不止,总不可以说是“斥责”天气吧?再说,词典自己的例句“他爹骂他不长进”,这个“骂”,就一定是“斥责”么?可以是“批评”,可以是“埋怨”,还可以是“恨”。

还有,男女间笑骂:“死东西!”,“厚脸皮!”,父母骂孩子“谗虫”,“谗猫”,“懒虫”,“懒猪”,“小坏蛋”,“小混蛋!”,等等,既不是侮辱,也无恶意,而往往是“亲昵”“疼爱”的表示,即常言所说“打

是亲,骂是爱”;甚至,人的行为也会骂人,某某小气,一个铜子(古币)视若磨盘一样大,两人交往,知其为人者,缺他一分钱还特意送上门,不知情者会误认为你是“辱绝人”,“辱绝人”即“辱没人”的意思,反之,你欠某人一笔款,送去,他会说:“你骂人!”,意思是说你“小瞧他”,“看不起他”,有责怪你的意思,抑或是客套用语,等等,试问,“斥责”能包揽得了么?“侮辱人”能定义得了么?不妨,再顺便地说一下:“打”,作动词用,《现代汉语词典》有25个义项,注释得已经够详尽了,遗憾的是,没有“打脸”这个词条。词典有“打屁股”词条,注释是“比喻严厉批评(多含诙谐意)”,“打脸”,是比喻令人难看或揪心,所谓“打人休打脸,伤人莫伤心”,打人家脸,伤人家心,是要不得的。我之所以如此说,又因为,“打脸”与“打屁股”相似,也与以行为“骂人”相似,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我想,“打”与“骂”是兄弟,不可谈“骂”色变,见“骂”就贬,“骂”与“打”都是语言现象,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人类存在多久,打和骂,就会存在多久。“打”的行为,有的要反对,要否定,有的就不该反对,不该否定,有的还就是非打不可;“骂”,亦当如是。语言要净化,是对的,但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境,如闻先生骂蒋介石,不用那样的“脏活”还就是不行。鉴于世人,包括《现代汉语词典》注释①对“骂”之偏见,我在我那个所谓的定义后边,坠上“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实属无奈。

所说,当否?对否?可否?就教于大方之家。

2005年9月24日


相关文章

  • 程序代码注释编写规范
  • 优梦优程序代码注释编写规范(试行) 为提高控制程序的阅读性与可理解性,现制定相关代码程序代码注释编写的编写规范. 一般情况下,源程序有效注释量必须在20%以上,注释的原则是有助于对程序的阅读理解,在该加的地方都加了,注释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查看


  • word脚注尾注巧添加
  • 脚注和尾注是对文本的补充说明.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 脚注和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用户可让Word 自动为标记编号或创建自定义的 ...查看


  • 四年级40首古诗词及注释 (1)
  • 送 朱 大 入 秦 唐 孟浩然 游 人 五 陵 去, 宝 剑 值 千 金. 分 手 脱 相 赠, 平 生 一 注释: 秦:指长安. 五陵:在长安,这里指长安. 脱:解下. 长 信 怨 唐 王昌龄 1 片 心. 奉 帚 平 明 金 殿 开,暂 ...查看


  • 关于孝心的名言
  •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 ...查看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对应关系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 ...查看


  • 一般药品什么时候服用呢?
  • 清晨服药糖皮质激素 药品: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注释: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防止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抗高血压药 药品: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索他洛尔 注释:有效控制杓状血压 抗抑 ...查看


  • 初中文言文歧义注释的教学反思
  • [摘要]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文一般都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但目前的文言文教材中偶尔会出现歧义注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形成困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下面将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歧义注释进行相关探索. [关键 ...查看


  • javadoc注释规范
  • javadoc做注释 一. Java 文档 // 注释一行 /* ...... */ 注释若干行 /** ...... */ 注释若干行,并写入 javadoc 文档 通常这种注释的多行写法如下: /** * ......... * ... ...查看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五首 学生姓名: (一) 江南 [汉乐府](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可:"适宜"."正好"的意思.②田田 ...查看


  • 程序代码注释编写规范 1
  • 程序代码注释编写规范 为提高控制程序的阅读性与可理解性,现制定相关代码程序代码注释编写的编写规范. 一般情况下,源程序有效注释量必须在20%以上,注释的原则是有助于对程序的阅读理解,在该加的地方都加了,注释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注释语言必须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