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7__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

实验专题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4大小的因素

典例 (2011年中考·四川广安卷)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甲同学的猜想是: 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乙同学的猜想是: 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丙同学的猜想是: 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④电阻还与 有关。

(2)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下表。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 (选填“甲” “乙”或“丙”)同学的猜想。要想探究猜想①应该选用 (选上面表格中导线的字母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实验0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针对练习

1.(2011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B.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观察前要对光将视野调亮 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 D.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等不变

2.(2011年中考·山东泰州卷)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金属丝电阻大小的因素.他手边除了有电路中的器材外.还有一根金属丝,则( )

A.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长度的关系 B.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横截面积的关系 C.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能探究 D.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不能探究

3.(2011年中考·浙江义乌卷)下列四个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哪些?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2011年中考·湖南省株洲卷)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的强弱而改变.“光强”是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大 B.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小 C.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大后变小 D.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小后变大

5.(2011年·黑龙江鸡西卷)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在制作导线和电阻丝时主要是根据导体的 对电阻大小的影响来选取的。

6.(2011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7.(2011年中考·浙江杭州卷)小张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 5A)、开关各一个,导电性能较差的镍铬合金线MN(电阻较大),刻度尺一把,导线若干。

(1)上图是实验时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请完成电路的连接。

(2)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 端(选填“A”或“B”),在实验中小张同学记录了下表

一组实验数据,请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的关系是 。

而小张认为由这些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请你为他说明理由

8.(2011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越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下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变化情况。老师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________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_______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选填“增大”或“减小”)。

9.(2011年中考·湖北荆门卷)在实验探究中,经常可以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完成不同的探究课题。如图所示,两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将其放入同样大小的烧瓶中,可以对瓶中液体加热。现有如下课题:

A.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

C.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

(1)如果两瓶中电阻丝电阻大小相等,烧瓶中装着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则可以探究 课题 。(填课题对应的字母)

(2)如果烧瓶中都装着相同质量的水,但电阻丝电阻大小不同,则可以探究课题 。 (填课题对应的字母)

(3)在与(2)条件相同的基础上应选择 相同,材料不同的电阻就可以探究课题B。

10.(2011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同学们在做教材上的电学实验时,发现2B、H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其实验效果亦不同.他们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做实验来检验其猜想是否正确.

(1)林清同学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请指出她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

①画出电路图;(铅笔芯用“ ”表示);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进行分析沦征.

11.(2011年中考·四川自贡卷)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根导体。

(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_两根导体。 (3)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两根导体。

12.(2011年中考·浙江义乌卷)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伏,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S

A

RT

M

R

定值电阻 RT a b c S

甲 乙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溶液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0欧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欧。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安。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图略)。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电压表的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乙)中 两端接入一电压表。

A.ab B.bc C.ac

13.(2011年中考·云南大理、雄楚卷)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位置 (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 来判断;

(2)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 (选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

b分别插入 两图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这个实验用到了初中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14、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

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C

⑴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 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⑶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

15、在探究“串联电路各电压的关系”时,吴强小组的同学分别按甲、乙、丙三个测量电路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结果U1、U2、U如右下表所示。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1)该小组的同学分析数据后发现: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很接近但小于总电压。这与他们猜想的“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不完全一致。为此,他们重新检查实验电路,再进行了两次测量,测量数据基本没有变化。老师提示:电压表接入电路测量时本身会对电路结构有影响。请你帮他们重新设计测量电路图,把它画在右边的虚线方框中。

(2)该小组的同学按照你设计的测量电路正确进行测量,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但他们同时发现:“串联各部分电压是相等的”。这个结论一定成立吗?

(选填 “一定”或“不一定”)。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应该__________ __继续进行实验。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电压表内阻Rv与灯泡电阻RL的比值:

(4)该组同学认为,即使按重新设计的测量电路测量,电压表同样会改变电路结构, 因而也会影响各电压的测量值,但不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你认为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吗?__ __(选填“会”或“不会”) 典例解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所以我认为电阻还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2)因为A、B导线的长度和材料均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丙同学的猜想;

要探究猜想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都不变,因此应该选择导线B和C.

答案:(1)长度 (2)③;AC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只有熟练掌握解答相关题型才会得心应手。 1.D 解析:当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至少2个)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AB属于器具的使用方法,选项C阐述的是统计方法,故选项ABC均错误;选项D明显属于控制变量法。本题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条件。 2.C

3.AD. 解析:当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至少2个)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显然,A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B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而引入的假想直线,选项C是采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形成,它们均不是控制变量法;选项D要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本题答案为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条件。

4.B 解析: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由图知电阻与光强成反比,故随光强的增大电阻减小,随光强的减小电阻增大。

5.控制变量法;材料

6.2、4;横截面积 解析: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需要保持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改变导体的长度,应该选择序号为2、4的两根电阻丝。序号为2、3的电阻丝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研究得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7.(1)如图所示 (2)B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在电流强度相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所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RV

 RL

解析:(1)如图所示,电压表与镍铬合金线MN并联,且是“+”入“-”出。

(2)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最大阻值处,即B端;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在电流强度相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所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注意:本实验中,在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时,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保持不变。 8.(1)A、B;②;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不明显 (3)减小;减小 9.(1)A (2)C (3)长度和横截面积

10.(1)错误:没控制两支铅笔芯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不足:先后两次观察比较灯的亮度不如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更直观、更明显。(或若阻值相近,灯的亮度变化不明显)(或通过视觉判断灯的亮度不可靠)

(2)①如图所示

②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取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2B、HB铅笔芯分别接入A、B间;2.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和I,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R=U/I 计算出2B、HB铅笔芯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

③分析论证:若2B、HB铅笔芯的电阻值相等,则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程度无关;若2B、HB铅笔芯的电阻值不相等,则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程度有关.

11.(1)A和D (2)A和C (3)A和B

解析:(1)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选取这样两根导线具有以下特征: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有长度不同.由此结合表中给出的,只四根导线有A、D符合要求,故应选用:A和D.

(2)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选取这样两根导线具有以下特征:材料、长度都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由此结合表中给出的四根导线器材,只有A、C合要求,故应选用:A和C.

(3)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选取具有以下特点的两根导线,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由此结合表中给出的四根导线,只有A、B合要求,故应选用:A和B.

12.(1)B (2)20欧 (3) 减小 (4)A

解析:(1)首先,温控器中的液体必须是绝缘体,所以最好采用煤油(因为热敏电阻RT浸泡在自来水或食盐溶液中均会影响其阻值);其次,当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变化最大,即煤油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温度更容易改变。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B。

(2)根据电路图可知,电阻箱与热敏电阻RT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12伏,所以当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100欧×0.1安=10伏时,热敏电阻RT两端的电压为2伏,所以此时热敏电阻RT的电阻为2伏/0.1安=20欧。

(3)从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增大时,阻值减小。

(4)根据原理图,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和不变(等于电源电压),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根据关系式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应该把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

13.(1)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2)①;甲、丙 (3)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4)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解析:(1)若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比较强,其电阻就比较小,电流表示数较大;反之,电流表示数较小,可见,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

(2)观察甲、乙所示装置,溶液的质量相等,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也相等,只是溶液的浓度不同,可见,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①;为了探究猜想②,需要保持溶液的浓度和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不变,改变溶液的质量,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丙两图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时,溶液的浓度相同,质量也相等,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不相等,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4)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4答案:(1)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 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等(只要答案合理均给分) (3)使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 15解析:

(1)(见图)

(2)不一定 换用两个不同的灯泡 (3)12(4)不会

1)第一问题的图:就是在第一个图甲图的电压表右边再并联一个电压表V2去测量L2的电压,V1和V2的两个电压表要是一样的.

2)不一定,换2个阻值不同的灯泡继续试验. 3)比值是:12.

计算过程:串联电路电压与阻值成正比,这个知道吧.

以第一个图为例子:令L1电阻为R1,L2电阻为R2,V1内阻为Rv,L1和V1并联电阻为R3,且R1=R2(因为甲乙测量时电压值相等).

则L1和V1并联电阻R3=R1*Rv/(R1+RV), 所以R3/R2=2.4/(5-2.4)=2.4/2.6,

就是说:L1和V1并联电阻的阻值比上L2电阻的阻值=L1和V1并联得到的电压值比上L2得到的电压值. 解这个比例方程得到RV/R1=12,要利用到R1=R2. 4)不会

实验专题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4大小的因素

典例 (2011年中考·四川广安卷)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甲同学的猜想是: 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乙同学的猜想是: 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丙同学的猜想是: 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④电阻还与 有关。

(2)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下表。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 (选填“甲” “乙”或“丙”)同学的猜想。要想探究猜想①应该选用 (选上面表格中导线的字母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实验0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针对练习

1.(2011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B.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观察前要对光将视野调亮 C.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男女的发病率要分开统计 D.研究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等不变

2.(2011年中考·山东泰州卷)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金属丝电阻大小的因素.他手边除了有电路中的器材外.还有一根金属丝,则( )

A.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长度的关系 B.只能探究电阻与金属丝横截面积的关系 C.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能探究 D.电阻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不能探究

3.(2011年中考·浙江义乌卷)下列四个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哪些?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2011年中考·湖南省株洲卷)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的强弱而改变.“光强”是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大 B.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小 C.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大后变小 D.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小后变大

5.(2011年·黑龙江鸡西卷)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在制作导线和电阻丝时主要是根据导体的 对电阻大小的影响来选取的。

6.(2011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7.(2011年中考·浙江杭州卷)小张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 5A)、开关各一个,导电性能较差的镍铬合金线MN(电阻较大),刻度尺一把,导线若干。

(1)上图是实验时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请完成电路的连接。

(2)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 端(选填“A”或“B”),在实验中小张同学记录了下表

一组实验数据,请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的关系是 。

而小张认为由这些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请你为他说明理由

8.(2011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越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下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变化情况。老师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________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_______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选填“增大”或“减小”)。

9.(2011年中考·湖北荆门卷)在实验探究中,经常可以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完成不同的探究课题。如图所示,两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将其放入同样大小的烧瓶中,可以对瓶中液体加热。现有如下课题:

A.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

C.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

(1)如果两瓶中电阻丝电阻大小相等,烧瓶中装着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则可以探究 课题 。(填课题对应的字母)

(2)如果烧瓶中都装着相同质量的水,但电阻丝电阻大小不同,则可以探究课题 。 (填课题对应的字母)

(3)在与(2)条件相同的基础上应选择 相同,材料不同的电阻就可以探究课题B。

10.(2011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同学们在做教材上的电学实验时,发现2B、H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其实验效果亦不同.他们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做实验来检验其猜想是否正确.

(1)林清同学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请指出她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

①画出电路图;(铅笔芯用“ ”表示);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进行分析沦征.

11.(2011年中考·四川自贡卷)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根导体。

(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_两根导体。 (3)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两根导体。

12.(2011年中考·浙江义乌卷)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伏,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S

A

RT

M

R

定值电阻 RT a b c S

甲 乙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溶液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0欧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欧。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安。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图略)。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电压表的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乙)中 两端接入一电压表。

A.ab B.bc C.ac

13.(2011年中考·云南大理、雄楚卷)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位置 (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 来判断;

(2)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 (选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

b分别插入 两图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这个实验用到了初中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14、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

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C

⑴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 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⑶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

15、在探究“串联电路各电压的关系”时,吴强小组的同学分别按甲、乙、丙三个测量电路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结果U1、U2、U如右下表所示。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1)该小组的同学分析数据后发现: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很接近但小于总电压。这与他们猜想的“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不完全一致。为此,他们重新检查实验电路,再进行了两次测量,测量数据基本没有变化。老师提示:电压表接入电路测量时本身会对电路结构有影响。请你帮他们重新设计测量电路图,把它画在右边的虚线方框中。

(2)该小组的同学按照你设计的测量电路正确进行测量,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但他们同时发现:“串联各部分电压是相等的”。这个结论一定成立吗?

(选填 “一定”或“不一定”)。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应该__________ __继续进行实验。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电压表内阻Rv与灯泡电阻RL的比值:

(4)该组同学认为,即使按重新设计的测量电路测量,电压表同样会改变电路结构, 因而也会影响各电压的测量值,但不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你认为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吗?__ __(选填“会”或“不会”) 典例解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所以我认为电阻还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2)因为A、B导线的长度和材料均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丙同学的猜想;

要探究猜想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都不变,因此应该选择导线B和C.

答案:(1)长度 (2)③;AC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只有熟练掌握解答相关题型才会得心应手。 1.D 解析:当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至少2个)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AB属于器具的使用方法,选项C阐述的是统计方法,故选项ABC均错误;选项D明显属于控制变量法。本题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条件。 2.C

3.AD. 解析:当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至少2个)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显然,A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B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而引入的假想直线,选项C是采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形成,它们均不是控制变量法;选项D要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本题答案为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条件。

4.B 解析: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由图知电阻与光强成反比,故随光强的增大电阻减小,随光强的减小电阻增大。

5.控制变量法;材料

6.2、4;横截面积 解析: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需要保持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改变导体的长度,应该选择序号为2、4的两根电阻丝。序号为2、3的电阻丝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研究得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7.(1)如图所示 (2)B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在电流强度相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所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RV

 RL

解析:(1)如图所示,电压表与镍铬合金线MN并联,且是“+”入“-”出。

(2)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最大阻值处,即B端;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在电流强度相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所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注意:本实验中,在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时,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保持不变。 8.(1)A、B;②;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不明显 (3)减小;减小 9.(1)A (2)C (3)长度和横截面积

10.(1)错误:没控制两支铅笔芯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不足:先后两次观察比较灯的亮度不如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更直观、更明显。(或若阻值相近,灯的亮度变化不明显)(或通过视觉判断灯的亮度不可靠)

(2)①如图所示

②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取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2B、HB铅笔芯分别接入A、B间;2.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和I,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R=U/I 计算出2B、HB铅笔芯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

③分析论证:若2B、HB铅笔芯的电阻值相等,则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程度无关;若2B、HB铅笔芯的电阻值不相等,则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程度有关.

11.(1)A和D (2)A和C (3)A和B

解析:(1)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选取这样两根导线具有以下特征: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有长度不同.由此结合表中给出的,只四根导线有A、D符合要求,故应选用:A和D.

(2)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选取这样两根导线具有以下特征:材料、长度都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由此结合表中给出的四根导线器材,只有A、C合要求,故应选用:A和C.

(3)要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选取具有以下特点的两根导线,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由此结合表中给出的四根导线,只有A、B合要求,故应选用:A和B.

12.(1)B (2)20欧 (3) 减小 (4)A

解析:(1)首先,温控器中的液体必须是绝缘体,所以最好采用煤油(因为热敏电阻RT浸泡在自来水或食盐溶液中均会影响其阻值);其次,当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变化最大,即煤油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温度更容易改变。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B。

(2)根据电路图可知,电阻箱与热敏电阻RT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12伏,所以当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100欧×0.1安=10伏时,热敏电阻RT两端的电压为2伏,所以此时热敏电阻RT的电阻为2伏/0.1安=20欧。

(3)从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增大时,阻值减小。

(4)根据原理图,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和不变(等于电源电压),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根据关系式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应该把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

13.(1)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2)①;甲、丙 (3)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4)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解析:(1)若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比较强,其电阻就比较小,电流表示数较大;反之,电流表示数较小,可见,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

(2)观察甲、乙所示装置,溶液的质量相等,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也相等,只是溶液的浓度不同,可见,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①;为了探究猜想②,需要保持溶液的浓度和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不变,改变溶液的质量,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丙两图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时,溶液的浓度相同,质量也相等,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不相等,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4)要探究一个量与其他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4答案:(1)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 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等(只要答案合理均给分) (3)使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 15解析:

(1)(见图)

(2)不一定 换用两个不同的灯泡 (3)12(4)不会

1)第一问题的图:就是在第一个图甲图的电压表右边再并联一个电压表V2去测量L2的电压,V1和V2的两个电压表要是一样的.

2)不一定,换2个阻值不同的灯泡继续试验. 3)比值是:12.

计算过程:串联电路电压与阻值成正比,这个知道吧.

以第一个图为例子:令L1电阻为R1,L2电阻为R2,V1内阻为Rv,L1和V1并联电阻为R3,且R1=R2(因为甲乙测量时电压值相等).

则L1和V1并联电阻R3=R1*Rv/(R1+RV), 所以R3/R2=2.4/(5-2.4)=2.4/2.6,

就是说:L1和V1并联电阻的阻值比上L2电阻的阻值=L1和V1并联得到的电压值比上L2得到的电压值. 解这个比例方程得到RV/R1=12,要利用到R1=R2. 4)不会


相关文章

  • 初中物理实验名称及结论
  • 初中物理实验名称及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及主要仪器.器材归类复习 1.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主要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 ...查看


  • 浅谈转换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 浅谈转换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兴化市大营中心校初中部 周大全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我们 ...查看


  •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 ...查看


  •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教学的策略_谭龙飞
  • ·理化天地· 年第期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教学的策略 谭龙飞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江苏邳州221314 [摘 要]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的精髓是通过控制无关变量,化复杂为简单:通过穆勒五法,观察判断物理量之间的 ...查看


  • 电阻教学设计
  • 本节主要内容为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这些内容是学习第四节"变阻器"的理论基础.作为电学中三大基本概念之一,"电阻"处于枢纽和核心的位置.因为电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电阻,各种用电器的功能实现 ...查看


  •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 一.伏安法测电阻 1.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 滑动变阻器 "一上一下") "滑片远离接线柱&qu ...查看


  • 物理探究方法
  • 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 叠加放大法: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放大,如用镜面反射激光方法,来将音叉微小振动的幅度放大等. 控制变量法:自然 ...查看


  • 初中物理2014年中考实验题专题分析及解题技巧
  • 初中物理实验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一.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 1. 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 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密度计测液 ...查看


  • [初中物理]16.3电阻
  • 16.3 电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