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神分析批评

0037、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1)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又叫恋母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

(2)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生殖器阶段,儿童产生了恋母(恋父)情欲综合感,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

(3)弗洛伊德认为这两种情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之应用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

(4)评价:俄狄浦斯情结说在西方文艺创作和批评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解释某些文学作品的主题有启发意义,但将之视为文艺批评的万能钥匙显得牵强附会,荒唐可笑。

0038、精神分析批评:

(1)精神分析批评始于20世纪初,有人认为始于《释梦》一书的出版。

(2)最早将精神分析学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的是弗洛伊德及其弟子。

(3)精神分析批评有三种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0039、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

(1)在这一阶段,批评家们试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文学研究,力图发现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2)在这一阶段,精神分析批评是与一系列弗洛伊德式的假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①艺术被看成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艺术家都是神经质的、病态的、精神失调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种病态和精神失调的副产品。

②文学艺术被看作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作作者的幻想投射。

(3)在这一阶段,泛性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对精神分析批评产生了极大影响。

(4)评价:这种说法有局限性,因为:他们只注意无意识和本能的作用,忽略了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和审美因素。

0040、论弗洛伊德关于作家与白日梦的思想

(1)这一思想见于弗洛伊德的《诗人同白昼梦的关系》一文。

(2)文学素材来自诗人的幻想,成人幻想是儿童游戏的置换。

(3)白日梦是诗人利用现在的条件,按照过去的方式来安排未来的图景,这就是诗人的创作的心理机制。

(4)诗人比常人更能弱化白日梦的自我中心化的倾向,会把他的自我分裂多个自我,从而消除读者对诗人个人化幻想的厌恶。

0041、梦的理论:

(1)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梦的本质就是一种被压抑被压制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

(3)梦的内容可以分为“显现内容”和“潜在思想”两部分。

(4)梦有四种作用方式:

①压缩:就是指多种潜在思想被压缩成一种形象。

②移置:就是指把梦的潜在思想的重点或中心移置开来,用不重要的替换重要的。 ③表现手段:就是将梦的思想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④二次加工:就是把梦中乱七八糟的材料加工成近于连贯的情节。

(5)弗洛伊德认为文学艺术与梦有许多共同特点:

①梦表现人的被压抑的欲望,而文艺也是被压抑本能冲动的升华,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 ②梦显现的内容与潜在思想之间的关系犹如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伪装或象征手段来表现其意义的。文学与梦实质上都是一种替代物,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

③释梦的方法与文学批评类似,都是为了发现并揭示其中的潜在意义。

0042、文学艺术与白日梦:

(1)弗洛伊德在无意识和梦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创作与白日梦相类似的观点。

(2)成人幻想的白日梦就是儿童时代的游戏,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来获取快乐。

(3)作家就是梦幻者,作品就是白日梦。弗洛伊德将作家分为两类,一是收集历史素材写古代史诗类文学作品的古代作家,一是自己创造材料的创造型作家。后者更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许多英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白日梦的主角。

(4)这一观点对激发鼓励艺术家充分发挥创造作用和主体能动性具有积极启发意义,但与弗洛伊德的其他理论一样不具有科学根据。

0043、艺术家与精神病:

(1)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同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

(2)但艺术家又不同于精神病人,因为他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能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精神病人却被幻想迷了心窍。这是艺术家与精神病人的区别。最终得出结论,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这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有一定相似之处。

(3)评价:他的看法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他把文艺研究当作一种精神分析学的“科学实验”,用治疗精神病的理论和方法去解释艺术家和文艺作品,因而得出的结论难免失之偏颇。

0044、如何理解精神分析批评与弗洛伊德假设紧密相连?

(1)艺术被看作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艺术家都是神经质、病态、精神失调的,而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种病态的副产品。

(2)文学艺术被看做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做作者的幻想投射,于是文艺作品便成了艺术家无意识幻想的象征表现。

(3)精神分析学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①前期是传统精神分析学,着重研究人的生物性本能方面。

②后期是新精神分析学,强调道德社会化的影响,视社会文化为人格发展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4)精神分析批评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传统精神分析批评侧重研究作者心理创作活动,旨在揭示作者创作过程、态度及心理状态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

②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侧重研究读者的心理阅读过程及反应,以解决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问题;

③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侧重通过分析文本语言和结构的方式去研究文本、语言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004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

(1)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它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批评模式。

(2)精神分析学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传统精神分析学,着重研究人的生物性本能方面。后期是新精神分析学,强调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精神分析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4)传统精神分析批评从弗洛伊德理论中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和启发:①无意识理论;②力比多学说;③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结构学说;④梦的学说和释梦理论;⑸俄狄浦斯情结说;⑥文学艺术与白日梦;⑦艺术家与精神病。

(5)精神分析批评与弗洛伊德假设紧密相连,认为:

①艺术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而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种病态的副产品。

②文学艺术被看做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做作者的幻想投射,于是文艺作品便成了艺术家无意识幻想的象征表现。

(6)弗洛伊德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将用于临床实践的精神分析疗法系统化、理论化,创立了一整套关于无意识和梦幻的学说,建立了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0046、无意识(潜意识)理论:

(1)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2)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①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②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

③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3)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4)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①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②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

(5)评价:

①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也成为了区分是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标志。

②无意识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这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③无意识理论为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领域,拓展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空间,把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④不足: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从而贬低了意识和理性的作用,这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0047、简述三重人格结构:

(1)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对早期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三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本我”是原始本能的储存处,主要由性本能等原始冲动所组成。本我实行“快乐原则”。

(3)“自我”代表理性,是协调本能要求与现实社会要求之间不平衡的机能。实行的是“现实原则”,最终仍是指向快乐。

(4)“超我”是内部道德机构,是通过父母的奖惩权威自幼树立的良心、道德律令和自我理想。它代表社会道德原则,按“至善原则”活动。

(5)彼此之间的关系:

①在正常情况下,这三者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当这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即导致精神病症和人格异常。

②如果说“本我”是进化的产物,“自我”是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超我”可以说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0048、简述“力比多”理论与“原欲升华说”:

(1)所谓“力比多”,是指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性力”本能,驱使人去追求快乐,尤其是性快乐。

(2)力比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期。

(3)评价:弗洛伊德把人格与形成人格的社会条件完全割裂开来,实际上是把社会的人降低为动物的人。他还认为性欲不仅影响着个人,还影响着人类社会。

(4)什么是原欲升华说:

①弗洛伊德将性欲看做文艺创作的动因,认为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

②经过升华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升华说”。

(5)评价:原欲升华说无限扩大了性本能在生活和文学艺术中的作用,企图用性欲的抑制和满足来解释文学艺术,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文艺本质。

0049、诺曼·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

(1)身份主题说:

①霍兰德认为每个人在儿童时代都发展出一个与他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

②这种个人的风格是由人体、文化和个人独一无二的历史构成的,因此,人的身份也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三部分。

(2)读者反应之下的思考:

①是指所有文学反应都由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历史身份所控制。

②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文学作品把读者的潜在愿望与恐惧变成了社会可以接受的内容,因而可以给读者带来快乐。

③波拿巴把文本看作是作者心理的表征,霍兰德却把文本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沟通的场所。

(3)他认为读者的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阅读是一种从主观到主观的作用过程,是接受他人所表达意义的过程。

(4)他认为艺术本质上是被诱导出来的,是一般经验的一种修复性延伸,把文学文本作为其作者的个人存在对于外部现实的反应的产品。

(5)他认为,批评家应该更多的关注读者的心理或者自我,关注读者的阅读过程和反应。

(6)此外,霍兰德还认为,这种批评是永无休止的对话与交流,结论总是暂时有限的,因为它依赖于上下文语境和同行的评价。《文学反应动力论》《早期现代戏剧》

0050、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

(1)拉康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既反对精神分析学的医学化、科学化和行为主义,又反对萨特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解释,最终提出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2)拉康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

①强调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裂,并强调能指是这个体系中的主要成分,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并将侧重点放在了无意识理论上。

②认为无意识与语言是同时出现的,且无意识是语言的产物,是像语言一样有规律或结构的。即便在梦中也是如此。

③认为弗洛伊德所谓梦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其内容的观点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有相似之处。

④拉康认为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外部,即无意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注重语言的中介作用正是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的重要贡献。

(3)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

①拉康认为婴儿在早期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想象态”。

②他针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提出了镜子阶段的理论。镜子阶段就是指的前语言期。 ③他认为,婴儿在接受语言前后都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后来慢慢融合相互认同而构成新的“自我”。

(4)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对文本阐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文本、语言和读者,使得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超越了文本阐释的界限,超越了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只重作家与文本的研究重点。因此,他使精神分析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阶段。

0051、弗洛伊德

(1)西格蒙•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2)他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法,获得很大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3)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以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人类精神为研究对象,超越心理学的范畴,在各个领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他的主要论著有《释梦》、《精神分析引论》、《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自我与伊德》、《日常生活生理病理学》等。

0052、心理疏导:

(1)让病人在清醒的状态下回忆和寻找导致某种特殊病症的经历,让病人主动说出精神方面的原因,却能使病人摆脱以往经历的阴影,排除病因,恢复正常的生活。

(2)弗洛伊德称这种方法为“心理疏导”。

0053、潜意识

(1)潜意识即无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2)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①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

②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

③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0054、精神分析法

(1)又称为心理分析法。

(2)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3)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0055、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受弗洛伊德影响:(1)无意识理论; (2)力比多学说;

(3)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结构学说;(4)梦的学说和释梦理论;

(5)“俄狄浦斯情结”说;(6)文学艺术与“白日梦”;(7)艺术家与精神病。

0056、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幻想的白日梦就是儿童时代的游戏,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来获取快乐。作家就是梦幻者,作品就是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这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有一定相似之处。《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伊德》

0057、霍兰德提出了“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是一种“个人交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主题主动地去理解文本。《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应动力论》《早期现代戏剧》、《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 0058、拉康提出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认为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外部,即无意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其重要贡献是注重语言的中介作用。主要论著《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0037、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1)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又叫恋母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

(2)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生殖器阶段,儿童产生了恋母(恋父)情欲综合感,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

(3)弗洛伊德认为这两种情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之应用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

(4)评价:俄狄浦斯情结说在西方文艺创作和批评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解释某些文学作品的主题有启发意义,但将之视为文艺批评的万能钥匙显得牵强附会,荒唐可笑。

0038、精神分析批评:

(1)精神分析批评始于20世纪初,有人认为始于《释梦》一书的出版。

(2)最早将精神分析学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的是弗洛伊德及其弟子。

(3)精神分析批评有三种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0039、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

(1)在这一阶段,批评家们试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文学研究,力图发现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2)在这一阶段,精神分析批评是与一系列弗洛伊德式的假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①艺术被看成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艺术家都是神经质的、病态的、精神失调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种病态和精神失调的副产品。

②文学艺术被看作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作作者的幻想投射。

(3)在这一阶段,泛性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对精神分析批评产生了极大影响。

(4)评价:这种说法有局限性,因为:他们只注意无意识和本能的作用,忽略了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和审美因素。

0040、论弗洛伊德关于作家与白日梦的思想

(1)这一思想见于弗洛伊德的《诗人同白昼梦的关系》一文。

(2)文学素材来自诗人的幻想,成人幻想是儿童游戏的置换。

(3)白日梦是诗人利用现在的条件,按照过去的方式来安排未来的图景,这就是诗人的创作的心理机制。

(4)诗人比常人更能弱化白日梦的自我中心化的倾向,会把他的自我分裂多个自我,从而消除读者对诗人个人化幻想的厌恶。

0041、梦的理论:

(1)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梦的本质就是一种被压抑被压制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

(3)梦的内容可以分为“显现内容”和“潜在思想”两部分。

(4)梦有四种作用方式:

①压缩:就是指多种潜在思想被压缩成一种形象。

②移置:就是指把梦的潜在思想的重点或中心移置开来,用不重要的替换重要的。 ③表现手段:就是将梦的思想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④二次加工:就是把梦中乱七八糟的材料加工成近于连贯的情节。

(5)弗洛伊德认为文学艺术与梦有许多共同特点:

①梦表现人的被压抑的欲望,而文艺也是被压抑本能冲动的升华,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 ②梦显现的内容与潜在思想之间的关系犹如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伪装或象征手段来表现其意义的。文学与梦实质上都是一种替代物,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

③释梦的方法与文学批评类似,都是为了发现并揭示其中的潜在意义。

0042、文学艺术与白日梦:

(1)弗洛伊德在无意识和梦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创作与白日梦相类似的观点。

(2)成人幻想的白日梦就是儿童时代的游戏,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来获取快乐。

(3)作家就是梦幻者,作品就是白日梦。弗洛伊德将作家分为两类,一是收集历史素材写古代史诗类文学作品的古代作家,一是自己创造材料的创造型作家。后者更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许多英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白日梦的主角。

(4)这一观点对激发鼓励艺术家充分发挥创造作用和主体能动性具有积极启发意义,但与弗洛伊德的其他理论一样不具有科学根据。

0043、艺术家与精神病:

(1)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同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

(2)但艺术家又不同于精神病人,因为他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能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精神病人却被幻想迷了心窍。这是艺术家与精神病人的区别。最终得出结论,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这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有一定相似之处。

(3)评价:他的看法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他把文艺研究当作一种精神分析学的“科学实验”,用治疗精神病的理论和方法去解释艺术家和文艺作品,因而得出的结论难免失之偏颇。

0044、如何理解精神分析批评与弗洛伊德假设紧密相连?

(1)艺术被看作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艺术家都是神经质、病态、精神失调的,而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种病态的副产品。

(2)文学艺术被看做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做作者的幻想投射,于是文艺作品便成了艺术家无意识幻想的象征表现。

(3)精神分析学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①前期是传统精神分析学,着重研究人的生物性本能方面。

②后期是新精神分析学,强调道德社会化的影响,视社会文化为人格发展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4)精神分析批评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传统精神分析批评侧重研究作者心理创作活动,旨在揭示作者创作过程、态度及心理状态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

②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侧重研究读者的心理阅读过程及反应,以解决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问题;

③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侧重通过分析文本语言和结构的方式去研究文本、语言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004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

(1)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它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批评模式。

(2)精神分析学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传统精神分析学,着重研究人的生物性本能方面。后期是新精神分析学,强调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精神分析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4)传统精神分析批评从弗洛伊德理论中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和启发:①无意识理论;②力比多学说;③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结构学说;④梦的学说和释梦理论;⑸俄狄浦斯情结说;⑥文学艺术与白日梦;⑦艺术家与精神病。

(5)精神分析批评与弗洛伊德假设紧密相连,认为:

①艺术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而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种病态的副产品。

②文学艺术被看做是与幻想或白日梦相类似的东西,被当做作者的幻想投射,于是文艺作品便成了艺术家无意识幻想的象征表现。

(6)弗洛伊德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将用于临床实践的精神分析疗法系统化、理论化,创立了一整套关于无意识和梦幻的学说,建立了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0046、无意识(潜意识)理论:

(1)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2)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①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②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

③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3)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4)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①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②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

(5)评价:

①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也成为了区分是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标志。

②无意识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这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③无意识理论为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领域,拓展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空间,把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④不足: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从而贬低了意识和理性的作用,这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0047、简述三重人格结构:

(1)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对早期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三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本我”是原始本能的储存处,主要由性本能等原始冲动所组成。本我实行“快乐原则”。

(3)“自我”代表理性,是协调本能要求与现实社会要求之间不平衡的机能。实行的是“现实原则”,最终仍是指向快乐。

(4)“超我”是内部道德机构,是通过父母的奖惩权威自幼树立的良心、道德律令和自我理想。它代表社会道德原则,按“至善原则”活动。

(5)彼此之间的关系:

①在正常情况下,这三者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当这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即导致精神病症和人格异常。

②如果说“本我”是进化的产物,“自我”是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超我”可以说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0048、简述“力比多”理论与“原欲升华说”:

(1)所谓“力比多”,是指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性力”本能,驱使人去追求快乐,尤其是性快乐。

(2)力比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期。

(3)评价:弗洛伊德把人格与形成人格的社会条件完全割裂开来,实际上是把社会的人降低为动物的人。他还认为性欲不仅影响着个人,还影响着人类社会。

(4)什么是原欲升华说:

①弗洛伊德将性欲看做文艺创作的动因,认为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

②经过升华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升华说”。

(5)评价:原欲升华说无限扩大了性本能在生活和文学艺术中的作用,企图用性欲的抑制和满足来解释文学艺术,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文艺本质。

0049、诺曼·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

(1)身份主题说:

①霍兰德认为每个人在儿童时代都发展出一个与他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

②这种个人的风格是由人体、文化和个人独一无二的历史构成的,因此,人的身份也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三部分。

(2)读者反应之下的思考:

①是指所有文学反应都由包括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历史身份所控制。

②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文学作品把读者的潜在愿望与恐惧变成了社会可以接受的内容,因而可以给读者带来快乐。

③波拿巴把文本看作是作者心理的表征,霍兰德却把文本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沟通的场所。

(3)他认为读者的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阅读是一种从主观到主观的作用过程,是接受他人所表达意义的过程。

(4)他认为艺术本质上是被诱导出来的,是一般经验的一种修复性延伸,把文学文本作为其作者的个人存在对于外部现实的反应的产品。

(5)他认为,批评家应该更多的关注读者的心理或者自我,关注读者的阅读过程和反应。

(6)此外,霍兰德还认为,这种批评是永无休止的对话与交流,结论总是暂时有限的,因为它依赖于上下文语境和同行的评价。《文学反应动力论》《早期现代戏剧》

0050、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

(1)拉康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既反对精神分析学的医学化、科学化和行为主义,又反对萨特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解释,最终提出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2)拉康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

①强调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裂,并强调能指是这个体系中的主要成分,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并将侧重点放在了无意识理论上。

②认为无意识与语言是同时出现的,且无意识是语言的产物,是像语言一样有规律或结构的。即便在梦中也是如此。

③认为弗洛伊德所谓梦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其内容的观点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有相似之处。

④拉康认为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外部,即无意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注重语言的中介作用正是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的重要贡献。

(3)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

①拉康认为婴儿在早期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想象态”。

②他针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提出了镜子阶段的理论。镜子阶段就是指的前语言期。 ③他认为,婴儿在接受语言前后都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后来慢慢融合相互认同而构成新的“自我”。

(4)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对文本阐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文本、语言和读者,使得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超越了文本阐释的界限,超越了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只重作家与文本的研究重点。因此,他使精神分析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阶段。

0051、弗洛伊德

(1)西格蒙•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2)他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法,获得很大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3)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以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人类精神为研究对象,超越心理学的范畴,在各个领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他的主要论著有《释梦》、《精神分析引论》、《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自我与伊德》、《日常生活生理病理学》等。

0052、心理疏导:

(1)让病人在清醒的状态下回忆和寻找导致某种特殊病症的经历,让病人主动说出精神方面的原因,却能使病人摆脱以往经历的阴影,排除病因,恢复正常的生活。

(2)弗洛伊德称这种方法为“心理疏导”。

0053、潜意识

(1)潜意识即无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2)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①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

②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

③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0054、精神分析法

(1)又称为心理分析法。

(2)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3)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0055、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受弗洛伊德影响:(1)无意识理论; (2)力比多学说;

(3)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结构学说;(4)梦的学说和释梦理论;

(5)“俄狄浦斯情结”说;(6)文学艺术与“白日梦”;(7)艺术家与精神病。

0056、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幻想的白日梦就是儿童时代的游戏,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来获取快乐。作家就是梦幻者,作品就是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这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有一定相似之处。《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伊德》

0057、霍兰德提出了“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是一种“个人交易”,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主题主动地去理解文本。《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应动力论》《早期现代戏剧》、《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 0058、拉康提出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认为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外部,即无意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其重要贡献是注重语言的中介作用。主要论著《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相关文章

  • 文学批评方法
  • 文学批评方法 "对方法论的兴趣是靠近真理的热情表现". --刘再复 [序言] 一.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方法论的兴趣是靠近真理的热情表现". 1. 日常生活中对方法的运用 以问题提出: 衣 做衣 ...查看


  • 如何批评,怎样说话?
  • 作者:谢有顺 文艺研究 2009年11期 一 2009年6月15日,由<文艺报>和"盛大文学"共同主办的"起点四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十多位文学评论家面对四位年轻的网络作家时不禁感慨 ...查看


  •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王 楠 本文跨越时间的分期,从整体上对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特征进行梳理和评析,提炼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精神维度:性别政治.女性批评的建构以及多元文化身份的女性话语. 一.性别政治 政治诉求和性别论述始终 ...查看


  • 党性分析:2012年5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根据市委的统一布署,在全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我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了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有关领导的讲话,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有提高,深深认识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努 ...查看


  • 关于党性分析的个人自传范文
  • 这篇关于<关于党性分析的个人自传范文>的文章,是本站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市委的统一布署,在全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我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了有关方针 ...查看


  • 教育系统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系统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供大家参考.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的学习培训活动中,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真正触及了思想,触动了灵魂,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现将自己的思想.工作.作风及党性作一深刻 ...查看


  • 入党志愿书: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入党志愿书: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根据县委的统一布署,在全县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我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查看


  • 入党申请书:2014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 ★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入党申请书:2014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根据市委的统一布署,在全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我认真学习保持共产 ...查看


  • 教育系统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范文
  • ★本文是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为您准备的<教育系统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范文>请大家参考! [小编提示]更多入党申请书请点击本站以下链接: 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范文|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入党自传|入党介绍人意见 在保持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