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美国现实主义

1865年至1914年间的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称为现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是美国精神的表现,尤其是美国小说。现实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正视现实,不尚空想。现实主义文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铺平了道路。

经过内战以后的美国社会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

壤。自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50年,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宗教。这一巨变彻底改造了美国社会的性质和观念。首先,内战给该国的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很大影响。美国已从杰菲逊时期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和商业化社会转变。蛮荒之地得到了文明的开发。这场战争还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新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大规模运用,促进了工业的现代化。1869年第一条洲际铁路建成。电力大量使用,电话等新的通讯给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了革命。各种矿藏的开采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上的投资得到了四倍以上的回报。工厂的就业率成倍增长。工业产值呈几何级数上升,农业生产也迅速上涨。迅速增长的经济和工业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美国城市发展如雨后春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有一半人口都是集中在十几座城市里。

然而,这些变化也有不利的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劳动人民的无数痛苦。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被挤出土地,到城里去谋生,造成劳动力过剩,工资低。资本家对男女老幼的工人的劳动条件不去改善,致使贫富两极分化。权利和财富的集中产生了冒险家、巨头。而另一头则是贫民窟。就思想意识而言,人们处于动摇的状态。他们怀疑人性和上帝的善。西部开拓的精神已经一去不回了。美国之梦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就是马克·吐温所称之为的"镀金时代"。

内战以后的文学界也与前大不相同。人们对内战的痛苦记忆,对英雄形象的幻灭和实际生活的无情现实使浪漫主义无立足之地。美国人对浪漫主义思想已感厌倦。新一代作家不满意于老一代的浪漫主义思想,生发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企图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他们的解释,主张客观现实,摒弃主观偏颇、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人们的兴趣现在已转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到现实的野蛮、肮脏,直接公开描写阶级斗争,这时的作家已能描写人物在各种条件或环境下的反映,描述远西(Far West)、新移民和劳动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注意现实生活的创作倾向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这种反映人类现实的主张在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is)的《批评与小说》(Criticism and Fiction)一书中讲得最清楚。他说:"我承认首

先关注运用反映人类现实的标准来判断一部有创造性的作品。在任何其他标准之前我们要问作品是真实的吗?"是真实地反映男女实际生活;反映他们生活的主旨、他们生活的脉搏和他们生活的原则了吗?"现实主义作家就是以这种忠实反映现实的原则来处理当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他们的作品写的不是彬彬有礼、衣冠楚楚、说话斯文的中产阶级的青年,而是工人、农民、雄心勃勃的商人、流浪汉、妓女和普通士兵。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内战以后的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现实图景,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感受。

这一时期的三个代表作家是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ils),亨

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马克·吐温。他们真实地描写了美国本地风土人情,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挖掘了人们的内心生活。他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东部地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活,有行将消失的边疆地区、有农村、有小镇、还有噪动的都市。有本土的主人公、有"美国式的姑娘"、有为生活所迫的中产阶级家庭、有商人、有心理复杂的市民。总之,他们为后来的现实文学在题材、技巧和风格上都树立了典范。

虽然这三位杰出的作家基本上是同一时期写作的,但他们对"真实"的理解不尽相同。马克·吐温和豪威尔斯似乎注重生活描写,而亨利·詹姆斯则明显强调人类的"内心世界"。他认为文学家不应只停留在反映社会生活的表面上,而应运用语言深入到人类的心理和道德本质里。他就是反映人类内心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虽然马克·吐温和豪威斯都是很注重表现美国社会的真实,但他们的强调点也有所不同。豪威尔斯讨论上升的中产阶级及其生活方式;而马克·吐温则喜欢把他自己家乡和家乡的人放在故事的最前沿。这种注重本土的描写形式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除了马克·吐温这样的乡土作家以外,还有沙拉·奥恩·朱威特(Sarah Orne Jewett)、约瑟夫·克科兰德(Joseph Kirkland)和汉姆林·加兰德(Hamlin Garland)。这些乡土作家有意识地反映对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怀旧情绪。虽然他们多愁善感,但他们描写乡土生活都十分细致。他们写的多是个人经历,记录的是独特环境的现实,表明一时一地的具体环境构成了乡土生活。他们写作的材料有所局限,话题也完全不同,但他们的艺术追求是共同的

美国现实主义

1865年至1914年间的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称为现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是美国精神的表现,尤其是美国小说。现实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正视现实,不尚空想。现实主义文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铺平了道路。

经过内战以后的美国社会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

壤。自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50年,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宗教。这一巨变彻底改造了美国社会的性质和观念。首先,内战给该国的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很大影响。美国已从杰菲逊时期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和商业化社会转变。蛮荒之地得到了文明的开发。这场战争还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新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大规模运用,促进了工业的现代化。1869年第一条洲际铁路建成。电力大量使用,电话等新的通讯给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了革命。各种矿藏的开采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上的投资得到了四倍以上的回报。工厂的就业率成倍增长。工业产值呈几何级数上升,农业生产也迅速上涨。迅速增长的经济和工业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美国城市发展如雨后春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有一半人口都是集中在十几座城市里。

然而,这些变化也有不利的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劳动人民的无数痛苦。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被挤出土地,到城里去谋生,造成劳动力过剩,工资低。资本家对男女老幼的工人的劳动条件不去改善,致使贫富两极分化。权利和财富的集中产生了冒险家、巨头。而另一头则是贫民窟。就思想意识而言,人们处于动摇的状态。他们怀疑人性和上帝的善。西部开拓的精神已经一去不回了。美国之梦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就是马克·吐温所称之为的"镀金时代"。

内战以后的文学界也与前大不相同。人们对内战的痛苦记忆,对英雄形象的幻灭和实际生活的无情现实使浪漫主义无立足之地。美国人对浪漫主义思想已感厌倦。新一代作家不满意于老一代的浪漫主义思想,生发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企图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他们的解释,主张客观现实,摒弃主观偏颇、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人们的兴趣现在已转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到现实的野蛮、肮脏,直接公开描写阶级斗争,这时的作家已能描写人物在各种条件或环境下的反映,描述远西(Far West)、新移民和劳动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注意现实生活的创作倾向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这种反映人类现实的主张在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is)的《批评与小说》(Criticism and Fiction)一书中讲得最清楚。他说:"我承认首

先关注运用反映人类现实的标准来判断一部有创造性的作品。在任何其他标准之前我们要问作品是真实的吗?"是真实地反映男女实际生活;反映他们生活的主旨、他们生活的脉搏和他们生活的原则了吗?"现实主义作家就是以这种忠实反映现实的原则来处理当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他们的作品写的不是彬彬有礼、衣冠楚楚、说话斯文的中产阶级的青年,而是工人、农民、雄心勃勃的商人、流浪汉、妓女和普通士兵。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内战以后的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现实图景,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感受。

这一时期的三个代表作家是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ils),亨

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马克·吐温。他们真实地描写了美国本地风土人情,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挖掘了人们的内心生活。他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东部地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活,有行将消失的边疆地区、有农村、有小镇、还有噪动的都市。有本土的主人公、有"美国式的姑娘"、有为生活所迫的中产阶级家庭、有商人、有心理复杂的市民。总之,他们为后来的现实文学在题材、技巧和风格上都树立了典范。

虽然这三位杰出的作家基本上是同一时期写作的,但他们对"真实"的理解不尽相同。马克·吐温和豪威尔斯似乎注重生活描写,而亨利·詹姆斯则明显强调人类的"内心世界"。他认为文学家不应只停留在反映社会生活的表面上,而应运用语言深入到人类的心理和道德本质里。他就是反映人类内心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虽然马克·吐温和豪威斯都是很注重表现美国社会的真实,但他们的强调点也有所不同。豪威尔斯讨论上升的中产阶级及其生活方式;而马克·吐温则喜欢把他自己家乡和家乡的人放在故事的最前沿。这种注重本土的描写形式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除了马克·吐温这样的乡土作家以外,还有沙拉·奥恩·朱威特(Sarah Orne Jewett)、约瑟夫·克科兰德(Joseph Kirkland)和汉姆林·加兰德(Hamlin Garland)。这些乡土作家有意识地反映对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怀旧情绪。虽然他们多愁善感,但他们描写乡土生活都十分细致。他们写的多是个人经历,记录的是独特环境的现实,表明一时一地的具体环境构成了乡土生活。他们写作的材料有所局限,话题也完全不同,但他们的艺术追求是共同的


相关文章

  •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一.引言 西方文学史从起源发展初期就不乏提倡个人主义人物的出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读者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性格鲜明,魅力十足的人物,人们从对宗教.国家.道德 ...查看


  •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精神实质 王 楠 本文跨越时间的分期,从整体上对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特征进行梳理和评析,提炼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精神维度:性别政治.女性批评的建构以及多元文化身份的女性话语. 一.性别政治 政治诉求和性别论述始终 ...查看


  • 美国民族特性的文学想象与重建
  • 美国民族特性的文学想象与重建 江宁康内容提要:核心因素..但是, 美, 而世纪末文化保守思潮的兴起使一, 文学作品中美国形象的塑造与美国特性重建再次联系在一起., 一些美国当代作家通过文学创作在反思和重建美国民族特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 ...查看


  • 文学视阈下迷失的美国梦
  • 第31卷第1期2014年1月 东疆学刊 V01.31No.1 DongjiangJournal Jan.2014 文学视阈下迷失的美国梦 唐 [摘 文 要]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隐含的矛盾也成为美国很多社会问 题的根源.美 ...查看


  • 英国浪漫主义和美国浪漫主义有什么不同?
  •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 ...查看


  • 一部反映美国理论界现状的著作
  • 作者:滕守尧 中国图书评论 1996年02期 本文所要介绍的<近期美国理论中的压制和反抗>,集中揭示了美国理论界目前的一些论战,对美国当今流行的一些后现代理论持批评和审查态度,认为新近出现的非常时髦的新历史主义和阵容强大的解构主 ...查看


  • 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 第五章 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世纪初至20年代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 :口语文体 威·迪·豪威尔斯(W.D.Howells,1937-1920) : "微笑的现实主义&quo ...查看


  •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
  • 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 ...查看


  • 论华裔美国文学的华人族裔性
  • 华文文学2010.1.(总第96期) ·19· 论华裔美国文学的华人族裔性 肖 画 南京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210093) 摘要:本文以华人族裔性为切入点研究华裔美国文学,提出三个问题:一.华人族裔性 在华裔文学中有哪些表现?二.华人族 ...查看


热门内容